拿来主义_教案4_第1页
拿来主义_教案4_第2页
拿来主义_教案4_第3页
拿来主义_教案4_第4页
拿来主义_教案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 教案4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2学习本文如何提出论点以及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生动形象说理的特点;3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学以致用。学习重点:1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说理的特点;2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语言特色)。第一课时一、导入:拿来主义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其中包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涉及对待外来事物和外国文化时,常常援引其中精彩的论述,可见这篇文章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流传了近70年的名篇。二、学习课文:(一)作家作品我们已经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白莽作序,还有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对鲁迅先生以及他的作品有了些了解。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屏幕)(二)写作背景我们经常说“好文章都是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的”,例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因为他的诗是“安史之乱的一面镜子”;还有法国的巴尔扎克,恩格斯评价他:“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历史。”可见,一部好的作品总能折射出时代的光芒。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写作拿来主义呢?他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呢?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得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题旨)鲁迅先生的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三)熟悉课文,整理把握文章一共10个自然段,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的内容。(学生发言交流,最后看屏幕归纳)1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一味奉行“送去主义”的可耻行为2没有人在“送去”之后提倡“拿来”3一味“送出去”的危害4不要把“抛给”误解为“抛来”5正面提出要实行“拿来主义”6“拿来”与“送来”截然不同。7怎样实行“拿来主义”8批判对待外国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9“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10总结全文(四)分析文章,深入理解本文是篇杂文,属于议论文范畴,既然是议论文,就要提出中心论点,看结构提纲,想一想,是哪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第五段)我们平时常说,写议论文要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那么作为大师级的作家鲁迅为什么偏偏不这样做呢?前面四段的议论对中心论点的提出有什么作用?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1、2两段,其余同学思考(屏幕):作者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谈起,它们与“拿来主义”的提出有什么关系?分析:首先来看“闭关主义”。课文注释写得很清楚,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想想它的本质是什么?(自高自大,以老大哥自居,以文明古国自居)(屏幕)那么“送去主义”又是什么含义呢?先来看三个“送去主义”的实例:(1)送古董;(2)送国画;(3)送京剧(看屏幕)问:国民党政府“送去”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国宝,或成为“国粹”)问:一味地将这些“国粹”送到国外去,请你们剖析一下这是什么心理?(以此来夸耀中国古老的文明,是自我夸耀的心理)(屏幕)由此可见,“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虽然表面看来似乎不同,但它们的思想实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妄自尊大。(屏幕)2揭示了“送去主义”的思想实质,还不能马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因为作者还要进一步让人们看清“送去主义”究竟有什么危害,这就是文章的第3.4段。全体朗读第3、4段,边读边思考(屏幕):(1)“送去主义”究竟有什么危害?(2)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朗读以后,先让学生讨论,随后交流发言,再看屏幕边分析)分析:A尼采自诩是太阳,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其结果是“发了疯”。B有人认为中国煤的储藏极为丰富,其结果是“子孙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问:由此推出:一味“送去”不“拿来”的后果是什么?(屏幕)(子孙越来越穷,受凌辱,沦为乞丐,亡国奴)明确:这种由A、B推出C的论证方法,叫作“类比论证”。(类比是一种推理法,由两类事物某些相似特征推出其他特征也可能相似的结论)作者作这样的类比,目的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弊病和危害,从反面论证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第4段:进一步说明帝国主义的这种奖赏是“抛给”(送来)的东西,它有别于“抛来”的东西暗指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是有目的地腐化中国人民。3第5段:在批判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之后,作者就从正面提出要实行“拿来主义”(文章的论点)4第6段: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当时的青年对外国的东西产生恐惧心理。正是因为“拿来”与“送来”截然不同(屏幕)小结第16段:作者围绕“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提出要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而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在批判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之后,这是一种“先破后立”的写法。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解决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将重点讨论怎样实行“拿来主义”。三、作业布置:思考与练习二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中心论点提出的思路,明确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这节课我们将讨论“怎样实行拿来主义?”这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一、分析论证思路1(第7段)问:既然对待外国文化要实行“拿来主义”,那么究竟怎样“拿来”?请用原文加以回答。(学生回答后看屏幕)分析: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问:什么意思?有思考、有辨别、有选择2(第8段)问:怎样做到有思考、有辨别、有选择?这里的大宅子指什么?明确: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作者先从反面来论述三种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1)孱头懦弱无能,不敢接受(2)昏蛋盲目排斥,全盘否定(3)废物崇洋媚外,全盘接受再从正面提出:“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问:很明显,这一段用了两种论证方法,是哪两种?(屏幕)明确: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3第9段:指出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就是为了提出“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占有、挑选(屏幕)。联系上文,“占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那么,如何正确地“挑选”呢?先来理解“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问:那么,对待这些东西我们该采取什么态度呢?明确:鱼翅全盘吸收;鸦片批判吸收;烟枪和烟灯毁掉;姨太太坚决抵制总之,我们对待外国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屏幕)4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它由五个句子组成,分别回答了五个问题。问:你能说出是哪五个问题吗?(屏幕)5总结:文章的论证结构(屏幕)6总结:“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学生先交流,再看屏幕)二、拓展思维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否只局限于对待外国文化?在现今能否加以运用呢?明确: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方面同样适用。“拿来主义”的观点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三、鉴赏这篇杂文的艺术特点1先来看文章的讽刺意味请同学找找课文中哪些语句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略)这是鲁迅杂文的特点之一:文笔犀利、语言幽默(寓犀利于幽默,藏严肃于轻松)2再看第8.9两段,为了说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作者先从反面设喻,在对待外国文化中有三种错误态度,分别比作孱头、昏蛋、废物;再正面提出正确的方法,同样也用比喻的方法来论述,使文章生动形象又蕴含哲理。这是鲁迅杂文的特点之二:形象生动、寓理深刻(寓理于形象之中,从实入手,就近取譬,生动含蓄)3再如:本文篇幅短小,但言简意赅,蕴含丰富,写法灵活。运用了“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了“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这是鲁迅杂文的特点之三:篇幅短小、写法灵活。4鲁迅称自己的杂文是“应时的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