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的艺术特色和一些疑难词语卢今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悼念文章。它以叙事为主,叙事和抒情、议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用充满诗情的笔墨,写下了许多警辟的、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的语句,读之动人心魄;文章又采用了反复重叠的笔法,回旋起伏地表达自己深挚的思想感情,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量;鲁迅是讲究语言的含蓄和形象性的,因为形象的语言、含蓄的语言富于表现力,鲁迅运用这样的语言深沉有力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爱国青年发自肺腑的挚爱、对于军阀反动政府的满腔激愤。一把哲理和诗情和谐地结合起来,在诗歌里尚且是困难的,在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里,就更不容易了,但记念刘和珍君却确实体现了哲理和诗情的和谐统一。哲理来自生活,鲁迅正是在深入思考生活的过程中得出了真知灼见,形成为深刻的理性认识。诗情也来自生活。诗的生命是内容的凝练集中和充沛的激情。把闪耀着哲理火花的思想,予以诗意的表现,这样的语句,既警辟、深刻,又具有真切感人的魅力。鲁迅反对“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在他的文章里,思想深邃的哲理常常是融合着丰富的感情展现出来的。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这些议论所表述的哲理思想是深刻的,它同时又蕴含着多么强烈的激情呵!鲁迅从刘和珍的牺牲,看到了“真的猛士”的伟大精神,并进而作了深刻的概括:“真的猛士”是充满了正义感和勇气的,不仅不回避黑暗的现实,而且在血腥的屠杀面前毫不畏惧;他们对爱国青年们的牺牲怀着深切的哀痛,又为自己在革命斗争中能贡献力量而感到无比的幸福。鲁迅用一个询问句,启发了读者对人生态度和人生意义的思考,阐述了革命者的幸福观。但这绝不是在演绎政治理论,这警策性的箴言是用浓烈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熔铸出来的,读之不仅使人深受教育,而且令人感动。紧接着,鲁迅又对比着剖示了庸人的人生哲学和他们在社会上所起的消极作用,他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苟且偷生的庸人们在反动统治下,是怎样时常把悲痛的“旧迹”忘却,是怎样不思反抗、得过且过的,正因为这样的人多,因而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才得以“维持”这些,都是作者从生活中悟出的道理,短短几句话,痛切地强调了唤醒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重要性。在这些深刻的见解里,凝聚着思想家的智慧和诗人的热情,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真谛和社会前途的思索与探求。这些格言诗一般的语言,有着震撼人心的巨大的艺术力量!鲁迅是不主张徒手请愿的,因为采取这种斗争方式,对敌人的打击作用很小,而革命力量的损失往往却很大。这个见解是鲁迅在实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鲁迅在表述自己的这种见解的时候,他是怀着对革命青年的战斗精神深为感佩的心情,怀着对他们付出了过多的代价深为痛惜的心情,采取自己独特的分析生活的角度与方式来展示的: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是诗化的政论。作者本身是一位战士,他深切地为革命前途感到焦虑,为战友们付出了过大的代价、作出了过多的牺牲深感痛心;作者本身又是一位思想家,他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反动派的本质,对敌斗争需要有高度的策略性,否则,即使牺牲了许多青年的宝贵生命,这似人非人的黑暗世界却照旧维持着,其根深蒂固的统治也并不会因此而动摇,更可悲的是,青年们的牺牲竟然还成了“无恶意的闲人”“饭后的谈资”和“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我们必须从中汲取教训!鲁迅在表现这些思想深邃的哲理时,倾注了自己的满腔热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奔腾着的感情波涛,燃烧着的爱与憎的熊熊烈火。这里的议论是精辟的,比喻是新颖的,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是闪射着思想火花的,同时,流泻在这些语句中的激情更是炽热的!鲁迅融情入理,寓理于情,他确实把政论所需要的哲理思想和诗所需要的动人感情融合为一体了。至于“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更是早已众口传诵的名句了。这句话不仅语言警辟、深刻,从感情上看,也是十分凝重、强烈的,有如火的喷射。当时,由于反动军阀政府的残酷镇压,人民被压得“默无声息”了,形成了一种万马齐喑、令人窒息的沉默局面。鲁迅指出,沉默的前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一味忍受,苟且偷生,终于国家和民族陷于灭亡;另一种,在沉默中积蓄力量,酝酿革命风暴,总有一天爆发革命。鲁迅强调了要“在沉默中爆发”,又告诫了“在沉默中灭亡”的可能性正在威胁着我们,这些话在当时,真象声声警钟,促人猛醒!鲁迅用动人心魄的诗一般的语言,发出了响彻苍穹的战斗呐喊,呼唤仁人志士和革命青年奋勇前进。鲁迅对革命高潮的期待和呼唤,用这一唱三叹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就更具感召力了。就是这样,鲁迅善于将强烈的诗情渗透于深刻的议论中,使他的哲理思想成为情与理交互融合的统一体,这样的议论,不仅能启示读者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又能有力地叩动他们的心扉,使他们深受感染。二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有些语句反复运用,重叠出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对刘和珍形象的描写。作者反复地运用同样的或相近的词语来写刘和珍的某些特征,使刘和珍的这些特征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同样的语句重叠出现,难道不使人感到单调吗?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同样的描写每一次出现,都有它独特的作用,而且唯其运用了反复的描写,烈士的形象才更鲜明突出。刘和珍的形象特征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类似这样的描写,文中先后出现了五次之多。第一次作这样的描写,是在刘和珍因领导女子师范大学的革命学生运动而横遭迫害的时候,作者赞美了她“不为势利所屈”的反抗精神。“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正表现了她对斗争的前景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的,她沉着,乐观,有勇气,在这样危难的时刻,能表现出这样的风度,是多么不容易呀!第二次的描写是这样的:“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这里面包含着一个鲜明的对比:在困难中她能看到胜利的前途,不气馁;从暂时的胜利中她看到放弃斗争所潜藏着的危险后果,因而她感到忧虑。两相对照,写出了她的卓识远见,也突出了她不顾个人得失,处处为集体事业着想的崇高品质。在文章的第四节里,作者写到了自己在三月十八日那天,“下午便得到了噩耗”,得知刘和珍也在遇害者之列“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竟然“无端在府门前喋血”了!微笑、和蔼,多么善良的一个青年女子,然而她却被杀害了:这就更证明了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第四次写到刘和珍的形象特征,是在叙述了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三位女子不幸伤亡之后,鲁迅用悲怆的笔调写道:“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作者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但毕竟是真的,在这里,再次重复刘和珍的形象特征,很自然地唤起了读者对她的深切的回忆,从而更加强烈地撼动了读者的心。最后一次写到刘和珍的形象特征,是在论述刘和珍等革命青年牺牲的意义和影响时。鲁迅指出,她们的血不会白流的,她们的血记载了反动政府屠戮中国人民的血腥罪行,而人民,也将永远地怀念她们,“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激励革命者勇往直前,继续斗争。如果说,反复地写刘和珍的某些特征,主要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话,那么“我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还有要说的话”和“我说不出的话”、“我实在无话可说”等词语的反复重叠运用,则是抒情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文章一开头,作者写自己在开追悼会时“遇见程君”,程君催促说:“先生还是写一点罢”于是引出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那样 发自肺腑的由衷之言。这是十分自然的。但紧接着,鲁迅却写道:“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又道:“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从表面上看,“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与“实在无话可说”、“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是互相矛盾的,实际上,这正表明了作者内心的极度不平静。在悲痛、愤怒之极的时候,人虽觉得有满腹的话要倾吐,一时却是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的,更何况“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阴森的社会环境令人窒息,更把作者的悲愤感情推到了无以言状的地步。沉浸在巨大的哀痛中,使人“实在无话可说”,那并不是真的心中“无话”,而是痛苦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了。到第二节里,笔锋又调了转来:“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不是文章开头处同样词语的简单重复,因为这里是针对“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而言的。鲁迅表明,自己要“写一点东西”,不只是为了哀悼死者,更重要的,是出于激励生者。社会上有许多没有觉醒的庸人,他们会因为“时间的流驶”而渐渐忘却惨案,忘却牺牲的烈士,并且苟且偷生下去。为了唤醒这些麻木不仁的庸人,为了使人们永远牢记军阀政府的惨绝人寰的暴行,把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斗争事迹永远铭记在心头,他觉得的确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就是说,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促使那似人非人的世界早日走向它的尽头!刘和珍等烈士明明是被军阀政府所虐杀的,“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至此,鲁迅的愤怒达到了无法遏止的程度,于是,他激愤异常地写下了这样的语句: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这“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并非“无话可说”,而是面对无耻的军阀政府和助纣为虐的御用文人,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然而,激愤的感情终究是压抑不住的,所以,接着写道:“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郁结在胸的悲愤感情和满腔热血终于冲开了心房的闸门,汹涌奔腾而出。下面,鲁迅便滔滔述说了刘和珍等革命青年遇难的经过,揭露和控诉了军阀政府令人发指的罪行,驳斥了御用文人们的无耻谰言,并热烈地讴歌了三位女子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勇毅精神。第五节的文字,从“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起始,便以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奔泻而下文章最后的一句是:“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再次地用了“我说不出话”这句已重复过多次的话。鲁迅已经说了这么多话,最后却又说“我说不出话”,可见他有倾吐不尽的言语呵!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对刘和珍烈士的挚爱和怀念之情,实在是难以尽述的。这种感情,最后都包裹在“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这句无限深情的话里了,并且久久地萦回在读者的脑际,激动着人们的心。三要把抽象的事物和议论化为具体的形象,那是不容易的。鲁迅却很有办法,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我们就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实例。第一节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鲜血“洋溢”在自己的“周围”,以至“艰于呼吸视听”,这都是可感觉到的,这样,就不仅把青年流血之多,自己郁闷、悲痛之深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而且把“非人间”令人窒息的特点,活生生地具体化了。第六节里有一段文字写烈士的形象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是这样写的: 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血痕的“扩大”,“浸渍”人心,具体描绘出了烈士的血不会白流,将产生深广的影响。时间会渐渐过去,人们对惨案的印象会愈来愈淡薄这样的内容本来是很抽象的,鲁迅用“流驶”、“洗成绯红”来表现,一下子就具体化了。至于“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则更让人感到亲切可见了。这一节里有一段重要的议论文字,是表达作者对于徒手请愿的看法的:“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鲁迅用一个浅近的比喻,便具体、形象地阐明了一个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这个比喻很浅近、很生动,读者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把抽象的事理予以形象化的表现,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含蓄的文字引人深思,让人们在反复的咀嚼中求得答案,因而,它也是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一种好的手段。“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这段话看上去只是平平淡淡地叙述了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但它却能攫住读者的心,并引起读者的思考。一是为什么鲁迅编的期刊,往往有始无终、销行寥落呢?二是刘和珍预订了莽原全年,鲁迅为什么要如此大加称赞呢?这些都是需要读者思考的。鲁迅在这里,含蓄地控诉了反动当局的迫害。鲁迅所编的都是进步刊物,常常受到反动派的摧残,难以持久地办下去,所以“有始无终”。读者订阅进步刊物要冒风险,而刘和珍果断地预订了莽原全年,这不正表现了她无所畏惧的革命坚定性吗?用“毅然”一词来赞扬她,并不为过。而一个读者订阅进步刊物需要“毅然”的勇气,这不正是对反动政府的高压政策的有力揭露吗?这些看上去平平淡淡的叙述,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刘和珍和鲁迅的关系,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是战友和同志的关系,他们有着一致的思想倾向和斗争目标。正因为这个缘故,鲁迅对刘和珍的遇害就不能不尤为悲愤,尤为哀痛了。鲁迅在赞扬刘和珍时,曾经这样说:“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这段文字也写得十分深沉感人,尤其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一语,它蕴含着多少发人深思的内容呵!这表现了鲁迅对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壮烈捐躯的革命者极大的尊敬和崇高的评价。她的牺牲,是为了中国!中国现在怎样?军阀统治当局,又是为什么要置刘和珍于死地?这些问题,自然会在读者的脑海里盘旋开来,并要尽力去寻求解答的。第六节中“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一语,也是含意甚深的。且不说在反动派眼里,杀死一些请愿者不当一回事,就是在一些没有觉醒的群众看来,也算不得什么,这能促使他们醒悟吗?这能使社会因此而有所变革吗?都不可能。革命青年赴难了,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作者深感悲愤、哀伤,尤其使他痛惜的是,这样死去,并不能对社会变革产生什么影响,因而,今后非改变斗争方法不可。含蓄的、发人深思的话语所给予读者的东西,要比字面上的多得多,而且愈咀嚼愈有所得,这正是它富于表现力的地方。四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里,有一些疑难词语。下面,试对这些词语,谈一谈个人的理解。真的猛士“真的猛士”是泛指革命者,不是专指某一个人。从文中的描述来看,“真的猛士”的特点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遭到挫折之后仍“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一)反动统治下的社会,是悲惨的,黑暗的,革命者决不回避这样的现实,他们对反动统治怀着满腔的仇恨,深切同情人民的苦难,并且敢于为结束反动派的罪恶统治而浴血奋战;(二)在严酷的斗争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牺牲,革命者不怕牺牲,前仆后继,面对牺牲者的鲜血,他们牢记这血海深仇,化悲愤为力量,再接再厉地斗争,决不退缩;(三)革命者在斗争遭到失败之后,仍有“奋然而前行”的胆略和胜利的信念,并探寻着“前行”的正确途径,去唤醒尚未觉醒的广大群众。鲁迅用“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来赞美“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的哀痛,是为人民的奴隶地位不能改变而哀痛、为被难者的不幸殒身而哀痛的。在他们的哀痛中,可以看到他们的高尚的情操。但他们又是幸福者,他们为自己能投身正义斗争而感到幸福,敌人的血腥屠杀是吓不倒他们的,他们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为革命斗争而献身。“真的猛士”的幸福观,体现了他们的伟大,崇高。庸人在鲁迅的早期作品中,“庸人”和“猛士”常常是作为对立的概念运用的。在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里,鲁迅笔下的庸人是指那些浑浑噩噩,不思反抗,无所作为的人,他们尚未觉醒,不理解革命,对革命者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在惨案发生后,他们把革命者的不幸遇难当作“饭后的谈资”;惨案过后,随着“时间的流驶”,惨案的“旧迹”在他们的心中也就被逐步“洗涤”掉了,照旧偷生度日。鲁迅对庸人的分析是极为深刻的,他不仅指出了庸人的特点,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庸人的普遍存在是“维持这似人非人的世界”的社会基础,因而他认为必须唤醒他们的觉悟,这样,才能使“似人非人的世界”走向它的尽头。苟活者 把苟活者解释为苟且偷生的人是不符合作者的原意的。不能把苟活者和庸人混为一谈。文中的苟活者,实际上是指受反动政府迫害幸存下来的人们。文中有两处提到苟活者。一处说“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在这里,鲁迅运用贬己扬人的手法来反衬刘和珍“为中国而死”的革命精神。文章结尾处,鲁迅写道:“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一方面指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的区别,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苟活者在殉难烈士的精神感召下,在逐步觉醒,增长勇气,并且,他们还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与循环经济价值评估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布局与梯次利用商业模式探讨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布局优化与梯次利用经济性边界条件测算分析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路线比较与循环经济价值链构建分析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突破与环保政策研究
- 2025-2030动力电池云端健康管理生态系统构建与数据价值挖掘
-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流程
- 公共厨房使用安全指南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试卷与解析
- 工程项目结算审核流程操作指南
- 潍坊市2026届高三开学调研监测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抢救护理记录书写规范与技巧
- 2025至2030中国牙刷丝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文明礼仪课件高中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
- DB61-T 5125-2025 绿色生态小区建设评价标准
- 秩序员安全培训完整版
- 感染性休克护理新进展
- 2025年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面向高效节能的空调换热器微通道结构优化设计与实验验证
- GB/T 45882-2025猴头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