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苏科).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苏科).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苏科).docx_第3页
【教学设计】《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苏科).docx_第4页
【教学设计】《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苏科).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材分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深入讨论了以下内容:物质运输的管道血管,物质运输的动力心脏,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物质运输的动力循环流动。其中第四部分“血液循环”是本章重点内容的核心。教材通过模拟哈维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血液循环流动的观念,为了解血液循环流动的途径埋下了伏笔。本节内容难度较大,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观察、体验和实验等,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了从感谢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用重难点的解决。内容上,教材语言精炼,深入浅出,各个段落之间的衔接恰到好处,层次递进,有效的降低了教学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识别脉搏;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概述心脏的结构,识别并说明心脏的四个腔与各腔相连的血管、房室瓣、动脉瓣;说明心脏工作的过程。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知道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区别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变化;【能力目标】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和分析方法;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与同学合力完成血压的测定,形成自我保健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心血管疾病资料的介绍,增强学生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概述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和卫生保健。【教学难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和血压。 课前准备课本,教参书,多媒体课件,网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评价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动画。同时播放人体组织细胞的自述。学生观看动画,聆听组织细胞的自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设问:你能说出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是依靠什么来完成的?它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课件展示: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道图、连云港市道路交通图。引导学生分析,引出人体内复杂的运输网络血管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联想。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类比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血管的跳动课件展示:寻找脉搏图片。请你对照图在自己身体上寻找血管跳动的部位。学生感受血管的跳动学生亲身体验血管的跳动,增强了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小结:血管的这种跳动就是脉搏。讨论:身体上的血管都能跳动吗?(特别提醒: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学生感受身体其他部位血管是否跳动。先组内讨论交流再小组代表作汇报。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课件展示:小资料“脉搏的形成”学生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分析总结: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脉搏,而且可以测量它。教师演示:测量脉搏的方法。同桌的两个同学作为一组互相测量,测量3次并记录数据,算出平均值,填入表格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了科学的数据是通过反复实验得出来的,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课件展示:讨论题:(1)人体随着运动剧烈程度的增加或降低,脉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2)男女生的脉搏又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3)脉搏还与人的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并交流,作出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课件展示:小资料“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的结果”学生阅读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知识介绍:“切脉”是我国传统医学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学生谈对切脉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物学史知识,增强爱国情感。观察血管的类型设问:人体内能够出现脉搏现象的血管只有动脉,那么人体内的血管除动脉以外,还有哪些类型?它们各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件展示:人体三种血管横切面的模式图及结构特点的比较表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并填表通过观察图片,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课件展示:全身血管分布图;三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动画。学生读图、观看动画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件展示:讨论题:三种血管的功能、分布范围、血流速度有什么不同?并出示比较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填表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就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分布范围及管内的血流速度的比较作一进一步总结与教师一起总结课件展示:资料: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有可能突破2000万。今天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有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份公报中,鼓励儿童、青少年要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当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肥胖症、不合理的饮食、抽烟酗酒和不爱运动等不良现象是酿成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课堂总结教师配合学生的总结,回放课件上的重点知识学生自谈本节课收获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是血管,那么物质运输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呢?提示:就好像输送自来水的泵一样,无时无刻的在工作,即使我们在睡觉时,它也在工作心脏回顾旧知,便于学生在知识之间的衔接感受心脏的跳动(过渡)既然心脏不停的跳动,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跳动分发听诊器,同桌相互测量一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并作记录。与上节课测试的脉搏数是否一致。小结: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5次/分,儿童时期心脏处于发育阶段,心率较成年略高。两位同学相互测量对方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初步形成对心脏的感性认识,加强与同学之间合作,获得新知。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外形)(过渡)在刚才测量的过程中,大家都能准确找到心脏的位置。一起告诉我心脏的位置?心脏的形状像什么?心脏的大小我们的拳头大小相近。现在我们借助模型来认识心脏的外形(每组一个模型)要求:学会辨认心脏的左右。心脏主要包括心房和心室心脏上方分别连接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下腔静脉。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心壁较厚的一侧为左半部分,较薄的一侧为右半部分。通过模型,结合图片,帮助学生对心脏的外形有初步认识,会辨别左右,有利于接下来结构的学习。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结构)了解了心脏的外形,我们继续由表及里,看看心脏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心脏壁主要是由心肌构成,这是一种肌肉组织。打开模型的盖子,可以看到心脏的心腔。结合图15-9观察回答:1、打开心脏,看到心脏分为几个腔?上面两个腔分别叫什么?下面两个腔分别叫什么?2、每个腔的心壁肌肉厚薄一样吗?哪个腔的心壁肌肉最厚3、是否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4、各心房和心室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5、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是否有瓣膜?思考瓣膜的作用。四个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不一样左心室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有通过观察模型和对图片的分析,帮助学生对心脏的内部结构有初步的认识,有利于理解后面血液循环的内容。 体育锻炼的心脏功能的影响 认识了心脏的结构,回想,为什么每个人的心率不同,这与体育锻炼有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能力。增强体质,当然不合理的运动和劳动也会使心脏衰竭,所以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理解并且认同体育锻炼可以强健身体。第三课时:一新课的引入 我们知道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时会危及生命,可见血液对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血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是不是只要给需要的人输血就一定救他的命呢?另外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二新课讲授1、血液的组成(1)提问:有关血液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血液有什么用? (2)探索血液的组成: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把血液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实验 一:观察血液的组成步骤: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的柠檬酸钠溶液2.取鸡血液10ml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3.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 观察: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记录:结合彩图四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组成比较位置颜色约占血液总量(%) 反馈: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实验二: 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方法步骤:1.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2.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观察与思考: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 有无细胞核?4.最小的是哪种?反馈观察结果:学生回答实验现象。2.种血细胞的功能(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伤口化脓时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指出: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3)血小板的功能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会自然止血?(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由此,同学们可得出血小板有什么作用?(结论: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教师讲述:由于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肤划破流血后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但有一种遗传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难破裂,不能释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质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损伤,无法止血而死亡。成 分百分比或每立方毫米含量 细胞特征功 能血 浆(55%)水 分91-92%淡黄色、半透明液体,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的液体部分叫血清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蛋白质7%左右葡萄糖0.1%无机盐0.9%血细胞(45%)红细胞男500万左右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直径7.7微米,含血红蛋白。运输氧和部分CO2女420万左右白细胞0.5-1万形态多样,比红细胞大,有核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10-30万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核促进止血、加速凝血总结:学生完善三种血细胞的比较表血细胞名称形态结构正常值功能红细胞 男:女: 白细胞 血小板 3.血与发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4.量与输血可见血液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体到底有多少血?碰到意外事故失血过多怎么办?(1)血量提问: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有多少血?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那么,请计算一下,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他的血为多少?平均为多少?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让学生计算一下体内血量的30%是多少毫升的血?)经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让学生计算大约是多少毫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般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血浆蛋白浓度一天左右恢复正常,红细胞则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因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是不会影响健康的。问:你们知道我国的义务献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毫升)人一次就献200毫升血,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损害,但对那些病危躺在医院急需输血抢救的人来说,却是救人一命。因此,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献血的条件:献血者须是无传染病史、无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但同学们目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提倡义务献血,当你们到了18岁后,对于每一次献血应该踊跃报名参加。(2)输血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但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输血时,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输血的原则是:应该输同型血。(板书)L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输血前应该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受血者的血与供血者的血液相实验,是否出现凝血现象。第四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旧知 已学了物质运输的管道是血管,动力是心脏,心脏上连接着血管,一起回忆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些?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回顾旧知,理清四个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为理解血液循环途径做铺垫。血液循环的途径1、血液从这些血管流向全身,再流回心脏,是否就说明血液在人体内是循环流动的呢?生理学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