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中,人们已经习惯了埋名其间,毫无约束地纵横驰骋。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各种网名、昵称、论坛ID都会和身份证一一对应,相信我们在网上的一言一行都将小心翼翼,步步如临沟壑,网络也将变得索然无味。 网络实名制注定了只能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实名制乌托邦”,而且,还有可能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效应,即公权对于私权的肆意侵犯。互联网的出现使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信息发布者或出版者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这就是互联网的魄力之所在。由于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方便易得、成本低廉、传播迅速、受众面广,而且具有互动性、匿名性,使处于社会底层的“沉默的大多数”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以往都处于被系统性地、制度性地忽视、压抑和排斥的状态从而提升了公民与政府的谈判能力和博弈能力(这一能力是对政府腐败最有效的制约),打破了会传统的权力平衡,使一切通过垂直的权力运作控制和压抑公民言论自由的企图变成了明日黄花。 对于在互联网进行信息生产、信息传播及人际互动活动的陌生人来说,不管真名还是假名,都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符号罢了,换言之,实名与匿名并无本质的差别。在此意义上,互联网天生就具有“匿名性”“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是互联网的内在属性。如果实行互联网登录、注册的实名制,首先得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即是,得将网友的注册信息与在户籍部门记录的真实信息进行对比,否则,根本没法保证“实名”的真实性。就算这在技术上和操作上是可行的,但全国那么多网站,要将实名制作为“互联网信息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所耗费的前期网站改造成本和后期监控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远远超过匿名所带来的司法成本的增加。何况,就算不计成本,强制推行网络实名制,并在全国铺开(如果只在一地铺开,网络供应商可以通过将服务器设在异地,网友可以选择上异地的网站来规避实名制),由于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与互联网信息增殖的速度相比必定严重不足,恐怕其监控能力也将是非常有限的因为网络上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在不停地更新、增殖,而监控权力和监控人员的注意力在每一更新、增殖的节点上聚积和停留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暂时的,再加上很多网站会通过将服务器设在境外或者本来就设在境外的方式来规避实名制,因此,互联网上大部分实时更新的信息仍然处于这种投入极大的监控之外。 互联网是推进中国社会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利器,是公民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的有力工具,有利于加速中国政府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总的来说,利大于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网络实名制”是相当幼稚和天真的这一举措折射了某些政府官员对于网络的无知与对于网络言论的过敏和恐惧,同时也显出了部分当权者认为权力足以操控一切的自大与狂妄。 虽然“网络实名制”对言论的控制是低效的,毕竟,它还是增加了公民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成本和风险。在没有实施“网络实名制”的时候,尚且有不少公民“因言获罪”,被“跨省追捕”,甚至被安上一个莫须有的“诽谤政府罪”,如果用强制手段改写了互联网的“匿名性”,而对于政府官员的权力滥用行为却缺乏配套法律或法规进行有效制约,处于“权力的裸体状态”的公民将用什么来保护自己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免受少数因握有公共权力而处于强势的政府官员的非法侵犯呢? 说白了,实施“网络实名制”,无非就是想加强对公民言论的控制“整顿互联网诽谤、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仅仅只是一个借口罢了。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的言论自由当然也包括匿名发表言论的自由,在此意义上,实施“网络实名制”其实是违宪的它不但增加了公民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的成本,而且侵犯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何况,因此而产生的巨大的监控成本和带来的言论风险也都得作为纳税人的公民自己来承担从纳税人口袋拿出那么多的钱投入到一项对纳税人本身造成潜在危险的事业中,难道不是一件极具讽刺意味的事情么?难道不用经过纳税人的同意么? 当然,不管通过网络,还是通过传统的传播媒介,诽谤他人或侵犯他人隐私都是一种违法行为。然而,我国并不缺少制约这些行为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只要司法机关能将之落到实处,增强执法的力度,不打法律的白条,已足以有效降低诽谤、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发生的概率。 很多人都更喜欢或者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来交流,他们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说话,网络让他们有了勇气,这也得益于网络的匿名性吧。 韩国网络实名制的实行与废除韩国是率先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之一,2009年6月28日起韩国的35家主要网站将按照韩国信息通信部的规定,陆续实施网络实名制。按照这一规定,今后网民在韩国主要网站发布信息必须先接受身份验证。韩国推出这一规定旨在减少网上不良信息,促进网民对网络行为负责。但是今天,看到最新的新闻写道,为了减少在因特网上非法搜集个人信息的行为,韩国政府决定分阶段废除因特网实名制。关键在于实名制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而且还是有很多人在反对这种实名制。如何在实名制和用户自由间掌握一个平衡是一个很难但很重要的问题。或许可以考虑在大范围的自由内控制小部分重要网站的实名。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对本刊记者直言:“现在讨论实名制没有意义,讨论了半天也做不到。”实名制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是在2002年。当时,各大论坛纷纷转载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希光的一篇访谈文章,建议“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引起轩然大波,由此引发了对网络实名制的第一次激辩。李希光的提议并未带来政策改变,后来他也放弃了“前台实名制”,声称“禁止网上匿名是非常不现实的,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行不通”。年是韩国推行网络实名制过程中重要的一年。那一年,韩国连续发生多起网络事件,如网上传播大批明星隐私的所谓“档案”、网民追查“狗屎女”致人精神失常以及网民借知名人士林秀卿之子溺死问题对林秀卿进行人身攻击等。这些问题引起了韩国社会对于“网络暴力”危害的大讨论和反思。 可以说,网络的原始魅力就在于匿名。“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小狗也可以大声地叫”,这些网络的基本法则,是网络烈烈扬扬的生命热源,是网络生机勃勃的基本保障。而“前台虚名,后台实名”,看起来网民仍不必以真容面对绝大多数人,可以保留书写的自由,实质上他们的身后无时无刻不盯着一双陌生的眼睛,这就等于把虚拟空间拉回到现实世界了,网民也就丧失了自由飞翔的可能。接下来,网络的创造力和表达欲都将有问题。 如果现在推行网络实名制,网民注册博客和论坛,提交了真实的身份证号码、姓名、住址以及其他个人信息,其安全性如何保证?现阶段,我国有10万个以上面向大众的网站,政府如何对这个庞大的群体进行监管?哪个部门可以为网民信息的泄露承担责任?现实当中已经出现过,有些网站出售用户的身份资料牟利,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因为个人信息的流失,人们轻者遭到各种商业机构的推销性骚扰,重者个人账户被盗、电脑信息被窃、生活隐私被四处传扬,总之麻烦多多。以现有的网站布局和有关部门的管理力度,很难避免出现上述状况。而要想补上这个漏洞,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和较长的时间。 研究一下网络现状可以发现,网民匿名在博客或者论坛上发言,绝大多数人都保持了基本的用语文明和道德自律,他们上网是为了获取知识、交结朋友、碰撞思想,并且不同程度地有所收获。只有极少数人,污言秽语,人身攻击。但这也需要分两个层面来看:如果这些话只在小范围、短时间内出现,并没能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和广泛影响,那么交给网管和版主们去处理好了。如果说他们的言论已越过法律的界限,危及个人权益或者社会安定时,以现在的技术手段,司法部门有足够的能力将这些害群之马找出来,绳之以法。也就是说,提倡文责自负,维护网络秩序,以其他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胜任,不一定非得采用网络实名制这把双刃剑。我个人认为网络存在的初衷是实现资源共享,不在乎你是谁,完全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尽管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黄色网站,或者出现一些垃圾网站,但是总的趋势是应该利大于弊。如果实现实名制,很可能会割裂了自由,把网友发言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打个比方说,实现实名制后,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户口,从而限制了大家的出行?反过来说,重要的是在权利和责任之间找准切入点,网络上的不良行为并非一“实”就灵的。我记得有段时间各大高校的聊天室关闭了一阵子,后来开放时就实现了“实名制”,虽然当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没有人在上面胡言乱语了,“文明”多了,可是更大的影响是直接实名制上网的人也迅速下降,似乎还没有原来的一半。这样一来,你说实名制是不是违背了互联网存在的初衷? 。“扰乱社会秩序”之说从何而来,我们不得而知。还是上一条理由所陈述的,如何扰乱社会秩序,是否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些都需要实证性的调查才能得出结论的,我们希望并且有权看到相关资料和决策过程。以笼统的“扰乱社会秩序”“ 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来取代实证性的研究、搪塞公众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在“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的问题上,“大多数人”自己最有发言权,信产部能否随机发放问卷调查,看一看大多数人是否认为自己的利益因为博客或互联网没有实行实名制受到了损害呢?就我视野所及,似乎受到损害的是“孙志刚案”中的杀人者,是“宝马案”中的撞人者,是被举报并被查处的腐败者,是“佘祥林案”中的刑讯逼供者,是“左云矿难”中的非法矿主和受贿官员 三,所谓“实名制既保护了博客的言论自由,又能保证在自由的基础上监管”也是必须加以详细论证的。实名制是否会保护博客更准确的说是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呢?如果你曾经或者正在使用网络匿名发言,你就会很直观的感受到,网络匿名使得发言者摆脱了既定社区或者单位的身份限制,从而使得发言者有可能表达更为真实的声音,从而凸显更为真实的民意。尤其是在涉及公共批评和对公职人员进行检举控告的问题上,网络匿名显然更有利于网民自由大胆地陈述意见和提供资料而不必顾虑会受到官方或被举报者的打击报复。而网络实名制则恰恰相反,发言者尤其是批评举报者会因为身份的暴露而带上面具甚至干脆噤若寒蝉。而言论受到钳制,窒息的是多元利益和自由思想的真实表达,积累的却是无处发泄的越来越多的民间戾气,这才真正危害社会秩序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也许相关部门和人士会说:我们会宽容批评者并且保护好举报者。只是可惜,以往的事实无数次地表明,举报者从来都没有受到过良好的保护,有的甚至命丧腐败者之手,因此,举报者不相信你们的承诺,笔者也不相信。所谓实名制能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纯属颠倒黑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自由。”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言论自由和批评、建议、控告和检举的权利都是宪法权利,在中国目前腐败如此严重,批评、建议、控告和检举渠道如此不通畅,打击报复如此猖狂,对举报者的保护如此不力的情况下,实行网络实名制实际上就是变相限制甚至剥夺公众的网络言论自由权和通过网络的批评、建议、控告和检举权,它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学科与专业导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系统课程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市职业大学《精准营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东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标准)产品直销协议书
-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典型优化问题的模型与算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标准)柴油履约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拆桥工程协议书
- 社区卫生治理体系优化路径
- 研究生学习情况汇报
- 军队基本医疗设备配备标准
- 特种设备监察培训
- GB/T 23713.1-2024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预测第1部分:一般指南
- 2023-2029年中国城市隧道养护管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上半年黔东南州凯里市事业单位招考及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国家安全法深度解读
- 工业自动化生产作业指导书
- 心脏康复戒烟处方
- MARSI-医用黏胶相关皮肤损伤(资料)
- 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报告管理制度
- 人教英语PEP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单元练习试卷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