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3.docx_第1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3.docx_第2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3.docx_第3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3.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很大的影响。魏晋南北朝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第一节 总说一、 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西晋之后,由于庄园经济和豪强势力日益壮大,并转化为门阀士族,士族拥有自己的庄园和世袭特权,足以跟皇家抗衡,导致皇家、外戚、士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促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有权势的人争权夺利,贪婪奢侈。二、 思想解放、文化多元与贪婪奢侈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则是玩世不恭。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有两种表现:1.饮酒、服食、狂獗的具体行动。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即当时“魏晋名流”有名:竹林七贤、白莲社三、 园林体系的完成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2)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之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3)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4) 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作用5)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第二节 皇家园林典型代表皇家园林:北方为邺城、洛阳,南方为建康邺城:邺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城池之一。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的漳水北岸。始筑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时。城市规划特点:城市结构严整,以宫城(北宫)为全盘规划的中心。代表性园林:铜雀园、华林园铜雀园:邺城内西北,毗邻于宫城之西,长3里,宽2里,内筑铜雀华林园:邺城新建诸御苑中规模最大,最著名。洛阳:曹操时期的都城代表园林:芳林园魏明帝时期在东汉旧苑基址上重新建芳林园,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后因避齐王曹芳改名华林园。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功能区分较之汉、魏时期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于完备。建康:建康即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建都之地。大内御苑“华林园”位于台城北部,华林园始建于吴,历经东晋、宋、齐、梁、陈的不断经营,是南方一座重要的、与南朝历史相始终的皇家园林。(玄武湖南岸)综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一、 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个别规模较大的施工十分粗糙,总体质量并不高。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这时开始引进宫苑,但其性质则完全改变成为点缀风景的园林建筑了二、 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临摹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追求“镂金错彩”的皇家气派。但由于时代美学的影响,皇家气派中也流露出一种“天然清纯”之美三、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著名文人参与经营。自此以后,在三大园林类型并行发展的过程之中,皇家园林不断向私家园林汲取新鲜的养分,就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一直贯穿着的事实。四、 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五、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它的两个类别宫、苑,前者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此后大内御苑的发展便纳入了更为规范化的轨道,在首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成为城市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结束,它还有了保护宫禁的作用。第三节 私家园林东汉末,民间的私家造园就已活动比较频繁。到了魏晋南北朝,官僚士大夫纷纷造园,门阀士族的名流、文人也非常重视园居生活,有权势的庄园主亦竞相效尤,私家园林便应运兴盛起来。从地理位置上私家园林的分类:建在城市里面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官僚、贵戚的园林在内容和格调上与文人、名士的并不完全一样。南方和北方的园林,也多少反映出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城市私园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举北魏首都洛阳诸园为代表。外城西部的寿丘里,位于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邙山,这是王公贵戚邸宅和园林集中的地区,民间称之为王子坊,园、宅尤其华丽考究。当时洛阳的佛寺大多数均为“舍宅为寺”。洛阳珈蓝记记载了城市私园造园之盛况,园林不仅仅是游赏的场所,甚至作为斗富的手段。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也像北方一样,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例:茹园,吴兴武康任茹法亮的居所,茹园有着辉煌殿阁的富贵气,也有山池花药的休闲之情。城市私园,大多数都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还将就声色娱乐之享受,显示其偏于绮靡的格调,但亦不乏有天然清纯的立意者。城市私家园林的特点:1. 设置精致化的趋向2. 规模小型化的趋向庄园、别墅东汉时期发展起来的庄园经济,到魏晋时已完全成熟。庄园的规模有的及其宏大,也有小型的。他们一般包含四部分内容:一是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二是农业耕作的田园,三是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施,四是庄客、部曲的住地。就生活基本需要而言,其封闭性的自给自足的农副业生产可以不必仰求外来的物资。就生活环境选择而言,在当时物质文明不高,人口密度很低的情况下,随处都可以找到充满自然美的幽静的世外桃源,为士人归园田居的隐逸生活提供了优越条件。金谷园为西晋大官僚石崇经营的一处庄园,位于洛阳西北郊的金谷涧。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做吟咏服食的场所。南方私园别墅的杰出代表:谢氏庄园(谢玄)。文人、名士们所“经始”的别墅,并不太讲究甚至鄙夷官僚、贵戚的城市私园那种馆阁华丽、格调绮靡的富贵气,而是更多地体现超然尘外的隐逸心态,更着重于突出“带长阜、倚茂林”的天然清纯之美。别墅都是地处山林川泽间,山水自然景观较之平原地带的庄园要丰富得多。因而在表现延纳天然清纯之美方面当然也就具备更为优越的条件。那些为文人名流所有的单独建置的居住聚落,它们的园林化的程度可能更高一些,天然山水园林的分量更多一些。园林化的庄园、别墅代表着南朝的私家造园活动的一股潮流,开启了后世别墅园林之先河。从此以后,“别墅”一词便由原来生产组织、经济实体的概念,转化为园林的概念了。第四节 寺观园林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佛教早在东汉时就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汉传佛教”。相传东汉明帝曾派人到印度求法,制定洛阳白马寺 藏佛经。“寺”本来是政府机构的名称,从此以后便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其渊源为古代的巫术,合道家、神仙、阴阳五行之说,奉老子为教主。佛、道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及其近郊而遍及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由于当时汉民族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并包的特点,而形成对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同化,也由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对于不同功能的广泛适应性和以个体而组合为群体的灵活性;因此,随着佛教的儒学化,佛寺建筑的古印度原型亦逐渐被汉化了。另一方面,由于深受儒家和老庄思想影响的中国偏执的激情,因此也并不要求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的根本差异。宗教建筑的世俗化,意味着寺、观无非是住宅的放大和宫殿的缩小。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它也像寺、观建筑的世俗化一样,并不直接表现多少宗教意味和显示宗教特点,而是受到时代美学思潮的浸润,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寺观园林包括三种情况:一、 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院之于邸宅。二、 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三、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城市的寺观园林多属一、二种情况。寺观的选址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意味着宗教的出世感情与世俗的审美要求相结合。殿宇僧舍往往因山就水、架岩跨涧,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高低错落。因此,这类寺观不仅成了自然风景的点缀,其本身也无异于山水园林。寺观建筑与山水风景的亲和交融情形,既显示佛国仙境的氛围,也像世俗的庄园、别墅一样,呈现为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山水风景地带一经有了寺观作为宗教基地和接待场所,相应地也修筑道路等基础设施。第五节 其他园林非主流的园林类型 如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这样一些近郊的风景游览地,就具有公共园林的性质。亭在汉代本事驿站建筑,也相当于基层行政,到两晋时,演变成为一种风景建筑。比如兰亭,被作为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自有其历史的价值。而通过文人名流的雅集盛会和诗文唱和所流露出来的审美趣味,给予当时和后世的园林艺术以深远的影响,恐怕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第六节 小结与生成器相比较,一、 这时期的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息,创作方法由写实趋于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二、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的模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的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融糅关系。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精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三、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惟一的功能。它的两个类别之一的“宫”已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之中。大内御苑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四、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的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庄园、别墅随着庄园经济的成熟而得到很大发展,它们作为生产组织、经济实体同时也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山居”精神的庇托。它们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一种天然清纯的风格。其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天园风光,深刻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