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doc_第1页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doc_第2页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doc_第3页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doc_第4页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姓名: 学校: 学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内容摘要古往今来,人们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褒贬不一,可谓是众说纷纭。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作者塑造的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他礼贤下士,有胆有识,然而他又奸邪诡诈,玩弄权力。他智勇双全,又疑神疑鬼;宽宏大度,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魔蝎心肠。所以在纷杂混乱的年代里是一个“乱世之奸雄”。他有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自私残忍,也有着作为一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雄才武略。“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之称号,当之无愧!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形象 英雄奸雄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一、曹操之雄3(一)政治家曹操31.报国心切,胸怀大志32.礼贤下士,重视人才43.深谋远虑,功绩卓著4(二)军事家曹操41.深谋远虑,从容自信42.精通韬略,军事天才5二、曹操之奸5(一)欺君罔上,窃国谋逆5(二)猜忌多疑,残忍狠毒6(三)奸邪诡诈,玩弄权术6(四)刚愎自用,嫉贤妒能6(五)小肚鸡肠,睚眦必报7参考文献 8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颠峰之作,其场面之宏大,人物之众多,故事之繁复,实为古典小说之最。其中对人物的刻画更是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曹操是作者塑造的比较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然而对于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与研究,自古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可谓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历史中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政治方面,他有远见卓识、知人善任;在军事方面,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在文学方面,他才华横溢,影响深远。如此出色的一位多面政治家,而罗贯中却用“拥刘反曹”情感基调去写三国演义,去贬低曹操。作者为何要去贬低一个功绩如此卓著的政治家,我们这里姑且不做深究,但我想,任何事都不是空穴来风,这里面除了作者的一些主观情感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与曹操的一些所作所为是分不开的,究其根底,这些所作所为又与其性格有密切联系,而这些性格特征又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能在群雄并起的年代里脱颖而出,可以说是环境造就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我们也不能完全用“拥刘反操”思想去看待曹操,认为作者都是在一味的贬低曹操,作为读者,凡是读了三国演义,我们还可以看出作者在贬低曹操的同时也有意或无意间透露出对曹操的肯定,例如,冥飞的古今小说评林即以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为依据,指出三国演义“极力尊崇关云长,然写来不免有刚愎自用之失;写孔明亦是极力推崇,然借风、乞寿、袖占八卦、羽扇一挥回风返火等事,适成为踏罡步斗之道士,殊与贤相身份不合矣。综观全书,倒是曹操写的最好。盖奸雄之为物,实在是旷世而不一见者。刘先主奸而不雄,孙伯符雄而不奸,兼之者独一曹操耳。书中写曹操,有使人爱慕处,如刺董卓、赎文姬等事是也;有使人痛恨处,如杀董妃、弑伏后等事是也;有使人佩服处,如哭郭嘉、祭典韦,以愧励众谋士及众将,借督粮官之头,以止军人之谤等事是也。又曹操之机警处、狠毒处、变诈处,均有过人者;即其豪迈处、风雅处,亦非常人所能及者。盖煮酒论英雄及横槊赋诗等事,皆其独有千古者也。”2这段评论就通过关云长、孔明与曹操形象塑造的得失比较,较为具体地揭示了曹操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复杂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用简单的是与非做定论,还需要用全面的客观的眼光去分析。下面,我们就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剖析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一、曹操之雄虽然曹操在小说中的形象不算太好,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的说就是“奸臣”,甚至“奸贼”,但我认为不完全是,至少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英雄。鲁迅先生说他是英雄。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3当然看一个人是否是英雄,不能光从小处着眼,还应该看他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和手段。三国演义中虽是本着“拥刘反曹”的主观情感去写,但这丝毫不能掩盖从曹操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光芒。他的英雄本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政治家曹操1.报国心切,胸怀大志曹操是一位具有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有识之士。曹操生活在社会政治黑暗、军阀混战的东汉末年,面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残酷社会现实,他没有选择消极的归隐逃避,而是积极地面对挑战。他欲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雄才大略来结束混乱,统一天下,建功立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不得不承认,曹操在起初为官之时,他心怀天下,有胆有识,希望自己能匡扶汉室,为国效力,做一个济世救民的英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历史大潮的激流中,曹操是一位兀立涛头的弄潮儿。纵观曹操的一生,为了实现中国统一,他总是卷集在各种斗争最激烈的漩涡之中,并在激烈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铸起了坚不可摧的历史丰碑当何进为了诛灭宦官,欲召各地军马进京时,曹操劝道:“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十常侍假传旨意宣何进入宫,何进欲行,曹操却提出:“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何进不听,终于死于非命(第三回)。在这场斗争中,曹操的远见、谋略、胆识,不仅是昏庸无能的何进无法想象的,也是积极为何进出谋划策的袁绍明显不及的。在董卓进京独揽朝纲后,政治腐败。满朝公卿相聚一堂,论及现状,“尽皆掩面而哭”,无计可施,当时还仅为骁骑校尉的曹操抚掌大笑曰:“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他知道:哭,于事无益,于时无补。于是他便采取行动:毛遂自荐,决意冒杀身灭族之险谋刺董卓,其行动果敢而又鲁莽。虽然结果失败了,但可看出一个年轻人满腔的报国热情,是英雄所为。尤其可贵的是,在刺杀董卓失败之后,曹操潜归故里,发矫诏,招义兵,会盟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令人不得不赞赏的是,这次联合行动虽由曹操发起,但他却真心诚意推举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做盟主,他一面尽心尽职辅佐绍成其功,一面又与袁家兄弟只重名份,不重人才的阶级偏见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以促进讨卓运动的进展。可惜袁绍及各诸侯各怀异心,按兵不动,终于坐失乘胜追击董卓进入洛阳的良机,“竖子不足与谋!”这便是他取得的教训。其远见卓识非常人可比,其报国之举也非常人能做,曹操已初步显示了他的英雄气概。2.礼贤下士,重视人才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求贤若渴,比之刘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他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曾经下过三道求贤令。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之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不处置他,而且照样任用他。最令人感动的是曹操对关羽的爱护。其时关羽为保护二位嫂嫂和侄子,且为曹操所困,迫不得已寄曹操篱下。当时曹操敬重关羽是一位英雄,想用情义来打动关羽从而为他效力,对关羽可说是有呼即应,关爱有加。当关羽打听到刘备的所在时,未来得及禀告曹操就带嫂嫂和侄子上路。由于路上不断有曹操的手下阻挡,关羽便过五关斩六将。消息传到曹操那儿,曹操因爱惜关羽的才能,明知是放虎归山,却还是派人送了一张通行证给关羽,免得关羽路上受阻。曹操的爱才是可想而知了。还有就是当赵子龙孤身冲入魏军就刘蝉时,要不是曹操爱惜他才能,要抓活的,然后就劝赵云归降,恐怕赵云早被乱箭射死了。3.深谋远虑,功勋卓越曹操具备一个优秀政治家应具备的素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群雄争霸中取得了先机。他雄心勃勃,想要统一中原,虽然在讨伐孙权中折戟而归,但也能显示其英雄气概,他的远见卓识绝非袁绍、袁术、刘表之流所能拥有。不过他最大的贡献是统一了北方,使得饱受多年战乱之苦的人民得以安定生产,曹魏政权从而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曹操确实具备了一个政治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他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割据混乱的状况,并统一了黄河流域,极大的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他虽未称帝,但他的政治才能足以比肩历史上很多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历史功绩是永远不会被抹杀的。(二)军事家曹操1.深谋远虑,从容自信曹操深谋远虑,非泛泛平庸之辈可与之相提并论,与诸葛亮相比,也并不见得差在哪里。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实力强大,是曹操兵马的好几倍。许多人胆怯畏缩,而曹操深谋远虑,预料见袁绍只不过是一个“羊质虎皮”之人罢了,能用人但不能重用人,能重用人但不能相信人。像袁绍这样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所以,曹操敢于袁绍作战,这不能不说他有先见之明,是有深谋远虑的。就连他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从容自信也是非常人所能比的。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决战中,他坚韧顽强,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心。两军初次交锋,曹军大败,他毫不介意;相持数月,粮草不继,他咬紧牙关坚持。当胜负之势未明之时,他的心里不可能没有紧张、忧虑,但他却一直不露声色,反而时时“大喜”,“欢笑”。联想到他在濮阳遭到火烧险些被俘,在宛城遭到袭击几乎丧命时,那种败而不馁、殆而复振的气概,人们不能不惊异他罕见的顽强。曹操在削平群雄的大小战斗中,曹操总是能够从容淡定,胜不骄,败不馁,屡出奇计,或转败为胜,或化险为夷。确实不愧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2.精通韬略,军事天才在曹操的军事思想中包含有一些辩证思想,他曾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故曰: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也就是说力量的强弱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了解敌情掌握时机,就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曹操的军事才能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没有被大加宣扬,但几次大的战争以及临阵时的表现足以看出曹操那天赋极高的军事才能;作为军事家,曹操更是有勇有谋。他胸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众多战役中都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天才。曹操对各路诸侯的战略战术,人力物力均了然于胸,做到了知己知彼。所以他在军事决策上时时会料事如神,数年间军力扩大数倍,领地增加数十倍。小说第十二回曹操用计大破吕布于定陶。曹操率兵至定陶,连续数日不战,而是引军退四十里安营扎寨。当时正是麦熟时节,曹操军中也确实缺粮,就命军士割麦为食。吕布得此讯息后带领人马赶来,快要到曹军营寨时,发现左边有一大片茂密的树林,担心林子里有伏兵,而返回了。曹操便用疑兵之计,在林子里插了大量的旗帜,命部队第二天埋伏于营寨西侧没有水的河堤中,他料定吕布会来烧林。果然第二天,吕布中计战败,落荒而逃。此战,可见曹操对敌人的心理分析,以及对作战地形的观察已面面俱到,做到了天时、地利,因而他料事如神,行军布阵井井有条。再如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仅此一战,曹操即察觉非刘备所能想的战术。曰:“但知谁为刘备画策?”此乃刘备初获徐庶的第一战。足见曹操那军事上敏锐的嗅觉。曹操无论在战略、战术方面,都能应付自如。在战斗时,曹操常能根据敌我情况,临机决策,变化多端。在战略方面,曹操能集中部属智慧,择善而从,少有失误。例如当他与吕布争夺兖州,相持不下时,陶谦病死,曹操采用谋士之计,平定了兖州,继而征服了徐州,然后囊收了冀州。曹操在战略、战术上做得怎样出色,如果其军队没有较强的战斗力还是不行的。在各诸侯中,吕布的军队号称勇悍,袁绍的军队人数最多,但经过多次较量之后,都为曹操所败,说明曹军的战斗力才是最强的。曹操一贯作战时身先士卒,重视粮食生产及运输等措施。第十二回濮阳城曹操大战吕布,曹操领众将,率兵入城。李典曰让曹操在城外等候,自己先进城,曹操当即训斥道: “我不自往,谁肯向前!”遂当领兵直入。曹操能如此身先士卒,曹军士气怎么能不高?曹操起兵,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皆得力于他治军严格,首先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反观其他军阀,袁绍指挥军队宽松、不严厉,法令就无法建立;吕布勇敢但没有计谋,不慎重、不稳重,言而无信;刘表对军事不熟悉,不钻研,只知道保护自己的领地;袁术娇奢、无礼,一点都没有善良之心。相比之下,曹操将他们各个击破,是迟早的事。由此可见,曹操可以称得上三国时代的军事天才。二、曹操之奸小说毕竟是小说,始终是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的,“尊刘贬操”始终是小说的情感主线。曹操的“奸”这一特质始终是作者想要突出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欺君罔上,大逆不道;他误杀吕伯奢一家,残忍狠毒,恩将仇报;他梦中杀近侍,虚假伪善,奸诈狡猾;他斩杀杨修,妒贤嫉能,猜忌多疑;等等一系列的所作所为很多很多,这里无需赘述,从上又可看出,其行为绝非一个英雄所为,“奸雄”这一特质暴露无疑,我们有必要一起来分析曹操这一“奸雄”性质。(一)欺君罔上,窃国谋逆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他为了观察动静,特地邀请天子“许田围猎”,群臣向献帝齐呼万岁,他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并借天子弓箭不还,自行悬带。当献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窃国谋逆之心后,随即密赐衣带诏,令董承、刘备、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衣带诏泄露,曹操诛杀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仍不解恨,连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贵妃也不肯放过,尽管献帝和伏后一再哀求,还是将董贵妃勒杀于宫门之外。谋逆篡位在封建社会一直是为人所不耻,所痛恨的行为,曹操“奸雄”形象的形成,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与他欲谋逆篡位的名声分不开的。或许正是由于这点原因,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但谋逆之名已深入人心,苏轼的东坡志林有这样一条记载:“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这说明,至少从北宋起,在“说三国事”中已经形成“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曹操“奸雄”的形象已定格在人们的心中。(二)猜忌多疑,残忍狠毒 曹操的残忍狠毒,让人触目惊心。当曹操刺董卓不成时逃到伯奢家时,当伯奢去取酒时,曹操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声时,他便疑心大起,拔刀直入,一连杀了八口人。当曹操发现误杀好人时,他便急忙上马逃跑,途中遇到取酒回来的伯奢,干脆赶尽杀绝,一刀砍下。这种恩将仇报,残忍狠毒的行为实在令人乍舌。也将他猜忌多疑的性格暴露无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性格的真实体现。第十回,曹操派手下接其父曹嵩往陈留避难,在路过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为结纳曹操。大设筵宴款待曹嵩。待曹嵩要离去时又特差都尉张闿,带将部兵五百护送。张闿等人本是黄巾余党,在护送过程中见财起义。将曹嵩一行百余全部杀害,取了财物。从此落草为寇。曹操得知其父被害。亲率大军向徐州问罪而来。曹操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竟以城中无关此事的百姓作为祭父的牺牲品,足见其人之残暴。“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杀吉平”,曹操更加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对于忠于汉室,反对自己的大臣,毫不留情地挥起屠刀,杀了一批又一批,包括怀孕已经五个月的董贵妃和伏皇后全家(第二十四回、六十六回、六十九回);甚至辅佐他最得力的首席谋士荀彧,仅仅因为不赞成他封魏公,便被逼服毒而亡(第六十一回);“顺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事例无需多举,以上足可见其猜忌多疑、残忍狠毒的特点。(三)野心勃勃,玩弄权术曹操同时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阴谋家。说曹操是阴谋家,主要是由于他叛逆了刘汉王朝的正统统治,这是对封建忠君思想不可饶恕的背叛,于是三国演义对他进行了多方面的丑化。曹操起兵之初,确实怀有振兴汉室的动机。但随着实力的增强,尤其是被招到帝侧护驾后,就迅速地改变了初衷。他凭借手中强大的兵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夺取政治上的优势。奄奄一息的汉政权在曹操强有力的控制下,已经没有任何活动的空间,完全成了傀儡,成了他政治和军事扩张的工具。曹操一生虽然始终没有称帝,但野心与私欲膨胀到了令人振撼的程度。他之所以没有称帝,只是顾忌天下舆论。但他早为后代铺平了篡夺汉位,身登九王的道路。曹操由对汉朝江山的窥视与垂涎到把它变成了自己的襄中之物的过程,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一个野心家与阴谋家的“典型风范”。像他对汉献帝的步步威逼,对董贵妃伏皇后的无情杀戮,对董承、吉平等人的残酷戕害。更重要的是,他在一步步蚕食汉政权的权力和领土过程中,始终打着维护汉王朝的旗号,以汉臣相的身份出现在各种斗争场合,伪装自己的真实动机与目的。正如书中所说:“操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是救天下还是救“汉室”,是作者评价曹操的道德天平。曹操力量的崛起、发展、蓬勃与兴盛,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统一的进程,但对摇摇欲坠的汉政权却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作者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在三国演义中,将曹操塑造成了有抱负、有理想、有能力的有识之士与有野心、有阴谋的反面形象的矛盾统一体。 (四)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名士杨修,任曹操主薄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称得上是曹操的左右手。这样的人才曹操又怎样忍心杀他呢?杨修具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但“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筑园在门上书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都被杨修一一识破,他还被卷进曹丕兄弟争立太子的事件中去了。杨修和曹植因为都有才气而来往密切,曹植争做太子,杨修为其羽翼。曹植因任性而行,自束不严,饮酒不节而失宠后,杨修仍和他形影不离,为他献计献策,共同对付曹丕,应付曹操的家务事之中了。曹操既然选定了曹丕,就不允许再有人去支持曹植。曹操深知杨修有才气善计谋,怕他和曹植在一起将来会酿成祸乱,又考虑到他是袁术的外甥,总觉得留着是后患。曹操虽然在表面上对杨修“称美”、“喜笑”,但在内心深处却“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最后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寻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将杨修斩杀了事。可叹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糊里糊涂地成了曹操嫉贤妒能的牺牲品。(五)小肚鸡肠,睚眦必报我们看到了曹操为“一世之雄”,也应该谈谈他的小肚鸡肠。他杀人的随意性很强,只要违逆了他的意愿,“上级”也好,下属也罢,都难逃一死。他先后杀过图谋害己的董贵妃、伏皇后,毒死过两位小皇子,并将伏氏宗族二百余口尽皆斩首。他的下属中,直言强谏的刘复、荀彧、崔琰,先后被杀。尽管他们几个(尤其是荀彧)曾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过汗马功劳,可人家不管那套,卸磨杀驴是曹操一贯的拿手好戏。你想,像这样的人曹操都不放过,就不要说祢衡、孔融、杨修这些恃才傲物的家伙了。在曹操眼中,他们可谓取死有道。所不同者,有的亲手杀(孔融、杨修),有的借刀杀(祢衡)。真正应了那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曹操这么坏,作家也没少花费笔墨去讥讽他。第二十三回,祢衡在他面前干脆全裸,将他着实羞辱一顿。“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言辞逼人,句句道着曹操病根,曹操恼羞成怒,杀了他罢,又怕别人议论;不杀他罢,怒气难平。干脆用了借刀杀人的办法,将皮球踢给了刘表。学者顾学颉即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有权谋,多机变”的“奸雄”,他多疑善忌,口是心非,奸诈凶残,损人利己,集中地表现了反动统治阶级欺诈残暴的特性4。陈涌亦认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成功地表现为一个有着无穷的贪欲和权势欲的封建阶级的阴谋家和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