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莽作孩儿塔序_教案2_第1页
白莽作孩儿塔序_教案2_第2页
白莽作孩儿塔序_教案2_第3页
白莽作孩儿塔序_教案2_第4页
白莽作孩儿塔序_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2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深沉、炽热的情感。2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3理解作者评人评诗的写法。 说明:本文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序。本文虽名为序,却突破了一般的序文平实介绍的框框,作者没有就诗论诗,而是或叙或议、或抒情,以深沉的强烈的感情,对白莽的诗作作了激情昂扬的高度评价,抒发了对革命者的深深怀念之情。建议对本文的处理,可以从文本入手,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关键语句所凝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在课文中的作用,提高注重关键语句品味在阅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缩短与作者的时空距离。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关键语句“这就使我更加惆怅”在文章中的统领作用,体会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2重点:了解本文“诗一样的语言”的特点。3难点:知人论世,体会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孩儿塔的作用。 说明: 解读本文的思路可以从感性到理性,从人物的音容笑貌到其作品的重要意义,再到作者的深沉、炽热的感情。经过教师的点拨,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对文章具体字句的品位和感悟中,各抒己见,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作者的感情是非常炽热的强烈的,但他对诗作的评价也是很客观的。在分析时,先做好铺垫工作,不要急于求成,不然学生难以理解诗作的重要意义和作者的感情态度,或者可能留于表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1回忆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关于白莽的描写。2白莽是一个怎样的青年?3鲁迅对白莽的情感?作者和白莽共有三次会面:第一次只记住了他的外貌,第二次和第三次则发现了在白莽身上具有的直率、自尊、乐观、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信任同志、内心世界崇高等特点。从已学的课文入手,使学生感觉比较亲切,在心理上不会与文章有太多的距离和隔阂。为了忘却的纪念中,鲁迅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对本文的阅读、理解也有帮助。分析白莽其人1从文中找出对白莽的描述。2概括其人物性格特征。重点在第二段。1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 “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通过对白莽的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位积极乐观的革命青年形象.2年轻 朴实 乐观 积极向上 坚定的革命精神 从人物刻画、性格特征入手,比较生动,感性。分析白莽其作1在文章中找出对白莽作品的评价。2分析、理解白莽诗集的重要意义。重点在第四段。抓住关键句:1、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2、 一切所谓圆滑熟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明确宣示孩儿塔有巨大的生命力,有重要的意义。 揭示诗作的战斗性,讴歌对革命的贡献。3、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以生动而丰富的比喻予以形象的表现,集中评述孩儿塔宣传革命、动员革命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语势酣畅,充分抒写出作者对革命作家、作品和革命事业的热爱和赞颂之情。此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的萃集之处。由人物性格到作品的意义,由对人物的描写到对作品的评价和讴歌,这是一个飞跃。也是学生借读课文的飞跃。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采用自读和集体朗读的形式,体会字字句句的分量。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肯定白莽诗作的战斗精神,同时在这篇不同寻常的序文中,显示了自己的强烈的情感,远见和战斗精神。理解作者“诗一样的语言”,进一步强化作者深沉的感情。结合全文,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深沉、炽热的情感。1梳理文章段落层次 2体会作者感情变化1写序的起由。 会议白莽的音容笑貌。想要为亡友遗诗作序,但又难以兑现。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点明孩儿塔的价值。2凄凉、惆怅。天气不好,时局动荡,身患重病。 更加惆怅。重新想起一个年轻而惨遭杀害的战友。(回忆,怀念) 给亡友遗诗作序,却有不能详加评析的难处。 (愤懑)跳出惆怅。对白莽作品的赞美对革命胜利,对无产阶级及其文学充满信心。 (感到欣慰,充满战斗精神)通过梳理文章思路,再加以自读、朗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理解关键语句“这就是我更加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思想感情的。总结全文1思考整体感受到课文都写了些什么?2如何理解“何需我的序文之类”?1、 表达了作者对白莽的怀念、赞颂、评价。2、 点明价值,即使没有作者的序文,白莽的诗作依旧会流传,还有很多前赴后继的战友不会忘记他的。理解作者评人评诗的写法。理解含蓄而意味深长的结尾。布置作业1阅读别了,哥哥,加深对白莽的了解。2阅读让死的死去吧!,血字等诗作,结合鲁迅的评价,写100字的鉴赏。3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深沉感情。 完成作业。读写结合,真切感受白莽诗作的战斗性,理解作者的评价。思路点拨还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阅读。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资料,先期了解白莽生平、诗歌,鲁迅的作品等相关内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和鉴赏,最好以演示文稿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接着,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经过教师的点拨,共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认识。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情感思路、战斗精神、人物描写、修辞手法(比喻和排比)和“诗一样的语言”等。 练习举隅1从白莽外貌描写看鲁迅白描手法的运用。结合药、孔乙己、祝福等作品。2鉴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替换词语中比较: 东方的微光(曙光,阳光),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 林中的响箭(利箭),使视觉转化为听觉,使人惊心动魄。借助资料,运用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特色。 鲁迅: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丁玲:我以为每首都像大进军的号音,都像鏖战的鼓声,我们听得见厮杀的声音,看得见狂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