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docx_第3页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docx_第4页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材分析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古老的中华文明逐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课就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前一课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讲述的是中国社会的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器物、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政体的内容,而这一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化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它代表先进的中国人在探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上,逐渐步入思想文化改造和政治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层面,它是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同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联系讲解,史料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的能力,培养“论丛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有关人物、事物的图片及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论著的原始资料、下载相关的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阅读教材、课外读物、归纳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图片北大钟声,20世纪初的北大可以看见这样的画面,这些先生们都是校长蔡元培请来的,你认识谁?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北大不仅包容了拖着长辫的旧学代表,更包容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教师。正是后者,在百年前掀起了一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书写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场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新课讲授】(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0世纪初之中国经济我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形势,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政治和思想呈现新旧斗争、多元并存的时代特征。师生合作,读图说历史,概括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政治与思想状况。镜头一:20世纪初之中国政治(中华民国建立与袁世凯专制)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革命活动,辛亥革命使皇帝倒了,辫子剪了。那民主共和真的实现了吗?镜头二:20世纪初之中国思想(民主共和观念与袁世凯尊孔)当上总统的袁世凯并不满足,他想当皇帝,皇帝得有护身符,即孔教。于是,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思想是为政治制度服务的,袁世凯为何尊孔复古?与袁世凯的尊孔逆流向呼应,旧有的鬼神迷信浊流沉渣泛起。学生阅读教材。灵学会宣传天人感应,修道成仙,以大张鬼神之说为己任,各地出现名目繁多的迷信团体。这样的文化,造就怎样的国民灵魂呢?镜头三:20世纪初之国民灵魂透过药迷信和愚昧,思考怎样拯救国民灵魂?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二)新文化运动的表现 正是由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先进的知识分子们为了启迪民众,唤醒国人,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还是这幅油画,它原名宽容,因为宽容,各种思想流派都可以在北大有一席之地,因为宽容,新文化得以在中国最高学府与旧文化争鸣,以占据思想阵地。宽容是谁之理念?-蔡元培(1)新文化阵地的守护者-蔡元培 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锐意改革,使北大由封建官僚的摇篮变为新文化运动的基地,成为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的发源地和中心。在北大,出现了众多新文化运动的巨匠,我们首先来了解他们的旗手,陈独秀。(2)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陈独秀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始。他把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尤其是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那么,在他看来,新青年应该新在何处呢?显示材料: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选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提倡什么?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及其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民主和科学成为两面大旗,自此开始。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德、赛两先生的称谓很特别,具体指代什么?“先生”一词一般表达中国人怎样的情感?要用两位先生反对什么?在当时,民主和科学是作为先进中国人的普遍信仰被接纳和传播,被当作中国的根本出路所在。这里的民主既指民主制度,更包含反对专制,倡导共和、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在内的民主精神。同时,在科学旗帜引领下,大批留学归来的学子组织各种科学团体,如中国天文学会,农学会,医药学会等待,科学知识逐渐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至此,中国人找到了一个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是非标准,其精神深刻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但是,新的思想要为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需要文字的传播。当时的书面语是什么?用文言文宣传新思想的效果如何?我们来感受一下。 文言文: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白话文: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两种表达方式,有何区别? 白话文更易于文化的传播。所以,新文化倡导者们在进行思想革命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学革命,两条线相辅相成。文学革命的先驱即使胡适。(3)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胡适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浅显易懂,具有开创性。除了胡适主张在形式上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之外,陈独秀也是文学革命推动者,他主张内容上以新文学(新鲜、平易、富有思想内容)取代旧文学(陈腐)。 在文学革命带动下,新青年从1918年1月起改版,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他刊物形成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文学革命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精神。而将白话文与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紧密结合的典范,我们不得不提到鲁迅先生。(4)反对旧道德的斗士 鲁迅 鲁迅简介: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抨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借用狂人之口,发出怎样的呐喊?鲁迅的文学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思想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痛斥旧道德的危害,同时大力提倡西方自由平等的新道德。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各种思想涌入中国,包括康德思想,民主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还有各种社会主义,他们都作为新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旧文化对立,各种思想,各种信仰,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比较和选择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百家争鸣。但是,随着时光的迁移,几年之后就风平浪静,这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为中国新的历史篇章奠定思想基础。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李大钊李大钊简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编辑“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前后期的变化进行小结。(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新旧文化之辩新文化固然凯歌行进,但旧文化却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运行中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有一位学者坚守固有文化,他便是传统精神的孤守者辜鸿铭。 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种语言,获十三个博士学位,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新文化运动中,他似乎是不合时宜的在坚持传统,表达中国文化的自尊和对中华传统断落的忧患。 “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如果背叛了名誉法典,抛弃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国教中的名分大义,那么,这样就丧失了民族精神,种族精神的中国人,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思考:(1)百年前,新文化运动者们为何猛烈抨击旧文化?是否合理?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2)现在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上两种态度和做法矛盾吗?为什么?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何为新旧文化,新文化运动者们认为“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今天看来,这种判断科学吗?西洋文化都是新的吗?中国固有之文化都是旧的吗?新者,进步也,旧者,落后也。新旧事物的区分,我们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这可能就是新文化运动者们存在偏颇的原因所在。不管是新文化的倡导者,还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虽立场不同,观点冲突,但有一点是共通的-爱国,救国。理是越辩越明,从当时青年学生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大多是拥有新文化的。那么,新文化能否铸造了新青年?我们来看两则资料,请分析新文化传播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 材料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者三百余人。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材料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在总数为1000票中,孙中山得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其他人均没超过50票,而孔子只有1票。 设问:结合所学知识来谈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教师总结: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材料 图片:新时代新女性: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内;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五四爱国运动”。设问: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怎样的变化?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图片:新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