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PPT课件_第1页
先秦散文PPT课件_第2页
先秦散文PPT课件_第3页
先秦散文PPT课件_第4页
先秦散文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分别以左传和庄子成就最高。一、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殷商、西周时期,比较原始的文字记录,以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为主。文字表达相当粗糙、幼稚,文学意味不多,主要为史料价值。,.,2,甲骨文的内容,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占卜记录。较好、较完整可读的句子如:“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葵巳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记事明晰,有明显逻辑顺序,叙事散文的萌芽),.,3,甲骨文的文学价值,叙述文字的开始,有句无章,虽然简单,但是叙事散文源头和雏形,标志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文学从商朝开始。,.,4,铜器铭文的名称、时代和代表,载体和名称:刻在钟鼎为代表的青铜器上,称“金文”或“钟鼎文”。铜器铭文反映的时代:几乎与甲骨文同时,夏商周三代。禹铸九鼎,西周铜铸业达到顶峰。钟鼎祭祀的礼器,权势和地位的象征(钟鸣鼎食)。历史上名鼎禹鼎(国家代表,问鼎神州)、司母戊大方鼎(高133CM长110CM宽77CM重875KG)毛公鼎(今存台湾)。,.,5,铜器铭文的内容和特点,铜器铭文的内容:相比甲骨文,时间跨度长,内容更丰富,帝王贵族功绩和朝廷大事。铜器铭文的特点:篇幅上比甲骨文长(最长近百字),如毛公鼎长字语句;比后代散文简短。由于用于官方及记载大事,风格庄重典雅,文字艰涩古奥,句式简短呆板,韵散兼有,是文字记事的雏形阶段。,.,6,周易卦、爻辞,周易分易经(即卦、爻辞,卜筮之书)和易传(对易经的哲理阐释,哲学书)。周易卦、爻辞的时间:内容看,主要反映殷商,也有较晚时代的思想,一般认为产生于殷商时代,传说周文王创立,应非一时一人所作。,.,7,易传若干哲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传)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文言),.,8,周易卦、爻辞内容,“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屯“上六”)形容徘徊不前,十分伤心样子。反映部落战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其室,不见其妻。”(困六三,对偶兼押韵),.,9,先秦历史散文的第二阶段:尚书和春秋,尚书的名称及含义:先秦称书,汉以后方有尚书或书经;“尚”古通“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第一部典籍,儒家“五经”之一。反映的内容、时代:所记上起原始社会后期的虞舜,下迄春秋时秦穆公,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是夏商周三代政治大事的历史记载,偏重于记载帝王的命令和言论,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可与甲骨文、金文参证。,.,10,尚书的内容、语言、风格,内容:主要记载帝王的命令、言辞,是政治文献语言,文字古奥,文句拗口。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诘曲聱牙。”反映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历史、文化、宗教、地理等。风格:简洁质实,少藻饰(公文风格)。少数地方记人活动叙事清晰,层次分明,有场面、情节描写,是散文雏形。,.,11,春秋,性质:五经之一,鲁国史书,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时间:以年为经,以事为纬,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14年(前481)共242年历史。作者:孟子和司马迁认为是孔子所作,实际上是几代鲁史官的记录,孔子之前已存在,最终孔子整理编辑加工而成。,.,12,春秋,体例:开编年体先河,是后代编年体史书之祖,如资治通鉴。内容:以鲁为主体,兼及他国大事。鲁国的大事记。,.,13,春秋,叙事:提纲挈领,简练严谨。全书18000字却记载242年历史,欧阳修:“简而有法”,韩愈:“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叙事清楚,“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但过于简明,象备忘录,又如今天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故后有“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辅之。,.,14,春秋,语言:从尚书诘曲聱牙变为含蓄凝练,用词讲究、准确,常有“一字见义”、“一字褒贬”特点,后世称“春秋笔法”或“皮里阳秋”。如“宣公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不君故称名)。”“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对立),故言克;称郑伯(爵号),讥失教也。”,.,15,先秦历史散文的第三阶段: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左传的名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一部编年史。春秋为简括的历史大事记,左传则详载历史事件始末。时间: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27年(前468)。旧说为左丘明(司马迁、班固),孔子同时代人,鲁太史,书成于春秋。,.,16,左传思想倾向性,左传的进步思想1、浓厚的民本思想。“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桓公6年);“国之兴,听于民”(庄公23年)等2、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申包胥如秦乞师,弦高犒师等。3、揭露国君的残暴和荒淫无耻。卫宣公、齐懿公(齐桓公子)、晋灵公、齐庄公等。,.,17,左传的文学成就,一、写人: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春秋时代的人物画廊。上起国君下至百姓约1400个,形象丰满。二、叙事:左传文学成就最主要的体现。运用顺叙、倒叙、插叙,抓住故事重要环节或典型意义的重点事件写作,详略得当,避免平铺直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文似看山不喜平。,.,18,左传的文学成就,善于描写战争,是最突出的特点。“春秋无义战,”大小战役数十次去,全书描写13次大战,对后代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散文影响甚大。结构完整、情节精彩,既有刀光剑有影的战斗场面描写,也能着眼战斗的前前后后,把战争与政治结合,得出胜败的内外因素,跌宕多姿。(曹刿论战;晋楚泌之战晋军“舟中之指可掬”反映逃亡的惨烈。),.,19,左传的文学成就,三、记言:准确、生动、形象、凝练、含蓄。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无庸,将自及”“可矣”寥寥数语把郑伯的处境、老谋深算刻画出来。不少警句成语仍流传,如唇亡齿寒、退避三舍、风马牛不相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外交辞令);多行不义必自毙,贪天之功,一鼓作气,数典忘祖,余勇可贾,政出多门,食肉寝皮等。,.,20,左传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先秦历史散文的高峰,在叙事写人记言方面取得高度成就。发展春秋的编年体,从此编年叙事和纪传叙事成为中国历史散文(历史著作)的两种最基本体裁。,.,21,国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齐鲁晋楚郑吴越等7个国家的历史。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1000-440年),主要记言,故名国语。书成于战国,与左传同时或稍早。作者:司马迁“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内容与左传有重复抵触,证两书非一人所作,是战国初熟悉史料之人所作。,.,22,战国策,书名:原名国策、国别、国事、事语、长书、修书、短长,西汉刘向整理始定名战国策。产生背景:战国时期随着“士”阶层的兴起,纵横家活跃于政治舞台,“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论说,“一怒而天子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养士之风兴起。纵横家与其他几家兴盛。,.,23,战国策,作者和成书:纵横家门徒记载其师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智慧谋略、精辟言论,揣摩学习。后有人加工汇集成书。韩非子和吕氏春秋有不少摘录战国策,书成于这两书之前。西汉刘向整理,东汉高诱作注,后散佚,北宋曾巩再整理流传至今。内容:谋臣策士的言行录,是一部记录战国纵横家(策士)言行的史料集,依国别分西周、东周、七国、宋、卫、中山等12策,共33篇。,.,24,战国策的文学价值,体例:与国语相近,记言为主,记事为辅,是国别史。思想:主要反映纵横家思想。战国策的文学价值:以记言为主,其文学价值集中体现在文辞美方面(与左传对比更突出)。一、机智灵活的论说方法,大量游说论辩之词,达到成熟的说理水平。雄辩之士,以谋略为职业,善于权衡利弊,根据不同对象揣摩其心理,投其所好,达到目的。鬼谷子考试;张仪三寸不烂之舌(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25,战国策的文学价值,二、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文风纵横驰骋,铺张扬厉。汉赋明显承继之。1、大量使用排比、铺陈和夸饰,把情形强调到极致。古往今来,上下左右,东西南北,文章雄肆而气势充沛。(苏秦说秦王)2、借比喻形象劝说。如庄辛说楚王,.,26,战国策的文学价值,三、语言明白流畅,辞采华美,多用排偶句式,注意练字练句与声调铿锵。四、通过浅显的寓言表现深刻的道理。如: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南辕北辙;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五、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27,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趋势,叙事经历由简到繁,由疏到密的发展过程。语言从古奥、简约到晓畅、辩丽。从粗略的记言记事到叙事生动、描写形象、议论风发的史传文学。,.,28,先秦诸子散文(说理散文),一、先秦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运用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奴隶贵族的没落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周王朝的名存实亡,诸侯国的兼并;士阶层的崛起。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斗争和变革:礼崩乐坏,诸子蜂起,处士横议,百家争鸣,学术史上的黄金时代。,.,29,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作品,老子(春秋末)、论语和墨子,共同特点是文体形式为言简意赅语录体。,.,30,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生平众说纷纭,神秘扑朔迷离,无定论。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迁叙述已较模糊。姓李名耳字聃(说文解字曰:“聃,耳曼也。”“曼”义为长,聃即耳朵长大之意。盖老子生来耳朵有些特别,故以耳为名,以聃为字),楚人(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其地在今河南鹿邑县东,毗邻安徽毫县。苦县原属陈国,公元前479年,陈国为楚国所灭,其地遂属楚国),曾为周守藏史,博学,孔子向他问礼,后出关归隐著书,不知所终。,.,31,哲理与诗情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经,全书五千字,基本上为语录体,但多韵文,韵散结合,往往以诗意的语言表达深刻哲学思想,全书充满辨证思想和深邃哲理,诗情、哲理、文思、玄言水乳交融。黑格尔尊之为伟大哲学家。,.,32,哲理与诗情老子,哲学贡献在“道”,道为宇宙天下之本,道家、道教皆尊之为始祖。“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倾向:消极出世。反对诸侯为私利而导致武力行为以及带来的社会纷争,主张无为而治,“是以圣人之治,常使民无欲望无治”;倡导小国寡民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以谦下柔弱为至德,主张柔弱胜刚强,推崇柔弱的江海、水、婴儿“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33,仁者无敌论语,形式上与老子同:语录体,言简意赅;内容上与老子异:不是以哲理为主,而是主要讲道德箴言,偏向于道德说教。论语由孔子学生和再传弟子编成,基本上是孔子言行录,研究孔子思想的可信资料。,.,34,孔子的生平,儒家创始者,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素王;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生平见史记孔子世家。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曲阜人。鲁为周公封地,晋韩起:“周礼尽在鲁矣。”礼乐之国熏陶及母颜徵在的教育,从小玩游戏就“常陈俎豆,设礼容”,“十五有志于学”,终成古代思想巨人。一生以从政、教学、编书为业。,.,35,孔子的生平,从政:积极入世。出生没落贵族,3岁父亡,“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20多岁当过委吏(仓库管理员)“乘田”(管苑囿六畜小官)50岁当中都宰(中都县长)、52-55任小司空、大司寇(公安司法官)季桓子掌权与之矛盾,55岁被迫辞官,周游列国,力图恢复周之礼乐,席不暇暖,到处碰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救世精神可敬可佩。失败的从政者。,.,36,孔子的生平,从教:成功的教育家。私人办学,打破“学在官府”局面,普及教育与古代文化知识(今天大学扩招亦然),为文化教育作出巨大贡献,相传弟子三千,著名72人。丰富的教育思想。编书:68-73岁回鲁国整理六经,保存并传播古代文化知识。“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家。,.,37,论语内容,论语内容主要表达孔子对社会、政治、人生、文化等的观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从政等,故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美称。倡导仁、礼、乐,是孔子思想的核心。,.,38,论语的文体基本特征和风格,文体基本特征:语录体,早期说理散文古朴色彩,零星散漫的语录,每篇标题取前两字,内容宽泛,无一中心,篇内各章缺乏联系,篇幅短小简约,几乎无形式完整的篇章。风格:言约义丰,言近旨远,文风质朴。,.,39,孔子的文学思想,兴观群怨说(诗歌的功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关于文与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八佾),.,40,孔子的文学思想,中和美: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内容的纯正: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41,墨子,关于墨子其人:不详,史记不立传,言之简略。生活于孔子孟子时代之间,即春秋战国之际,名翟。早期“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创立与儒学对立的墨家学派,在当时影响巨大,儒墨并称为显学。孟子离娄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42,墨家学派,既是思想流派又是民间团体,代表“农与工肆”中下层人民利益,门徒众多,重视实践劳动,与儒家坐而论道不同。,.,43,墨子的思想,“兼爱”,反对儒家宗法制度的亲疏尊卑;“非攻”,反对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节用”“节葬”,反对儒家礼乐制度和贵族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尚同”“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尚朴”、“尚用”,反对文饰,故其作品质朴。,.,44,墨子的文体形态和风格,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今存53篇;墨子是说理散文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产物,兼有两阶段的特点。一方面,它尚未摆脱语录体的影响,有大量的“子墨子曰”,仍为后学对墨子言语的记录,另一方面,与论语不同,段与段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围绕同一问题展开论述,不光有结论,还有论证,有归纳,有演绎,开论辩文(第二阶段文体特征)先河。严格意义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45,墨子的风格,倡实用,反文饰,故逻辑严密,文字缺乏文采,文风质朴无华,缺乏文学意味。,.,46,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第二阶段,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第二阶段代表作:孟子庄子。时间:战国前期、中期。文体形态:开始摆脱语录体形态,部分文章进入论辩体。,.,47,孟子生平和思想,孟子生平:名轲,字子舆,战国前期,受业子思(孔子娣孙)门人,孔学的继承人,继孔子后儒学大师,元朝被封“亚圣”。孔孟之道一脉相承。得益于母亲教育:孟母三迁,孟母断织,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经历与孔子似,招学生,游说君王施仁政,不用,退而著书。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48,孟子的思想,仁政说:继承发展孔子仁学,把它运用于政治领域,宣扬王道,反对霸道,提出仁政爱民学说,并游说当时君王实施;民本思想:发展左传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朱元璋欲免去其配享孔庙)。性善论。,.,49,孟子文章特点,长于论辩,好辩善辩运用类比推理,欲擒故纵,设圈套引诱对象上当落网,如夹泰山以超北海,“王顾左右而言他。”富于气势。知言养气浩然正气,人文一致,气盛言宜孟子气势磅礴。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增强文章气势。富于形象性。在抽象的说理中大量采用寓言、故事来比喻,非常形象且具说服力。如齐人有一妻一妾,拔苗助长,缘木求鱼,五十步笑百步等等。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精练准确。,.,50,孟子若干名言警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而取义人皆可以为尧舜,.,51,孟子的文学思想,知人论世: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以意逆志: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52,汪洋恣肆庄子,庄子生平:生卒史无明文,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同时或稍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53,庄子生平,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54,关于庄子一书,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庄子门人及后学所作。,.,55,庄子主要思想,庄子主要思想:与孔子思想共同构成儒道互补,对中国文化、文人产生最深远影响。否定、抨击社会,“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遗世独立,强烈的出世思想。反对异化,追求高尚人格和精神绝对自由,无所待而逍遥游。齐物论,物我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56,庄子的文学成就,庄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鲜明的浪漫主义手法:天下:“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1、全书充满愤世嫉俗的激情,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如“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舔痔得车(列御寇)等等。,.,57,庄子的文学成就,2、想象丰富奇特,夸张虚构大胆。如逍遥游的大鹏、神女等。刘熙载艺概:“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字之妙。”3、借大量的寓言、神话说理。鲲鹏与蜩、学鸠;河伯与北海等。语言:词汇丰富,行云流水,汪洋恣肆;深微曲折,句法多变,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58,想象丰富奇特,夸张虚构大胆,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