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光朝社会问题.doc_第1页
论道光朝社会问题.doc_第2页
论道光朝社会问题.doc_第3页
论道光朝社会问题.doc_第4页
论道光朝社会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道光朝社会问题论道光朝社会问题近年我在思考道光朝(18211850年)的社会问题,包括它的内涵,它产生的社会根源,道光帝对它的态度及任其发展而不能解决的原因,以及研究社会问题的意义,写出并发表述道光朝社会问题一文,概述道光朝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主要是情况的介绍 拙文述道光朝社会问题,刊于南开史学1991年第1期,即收入本论文集的道光朝的官贪/民变和社会病述略。这篇文章将关注道光朝对社会问题的对策及其效果,社会可能的走向,鉴于文章探讨内容完整性的要求,撮其要地重复了述道光朝社会问题一文中社会问题的表现形态,尚祈读者谅宥。一、 道光朝的五大社会问题道光朝的社会问题很多,如土地兼并、满汉矛盾等,我归纳为五大问题,即(1)吏治严重败坏;(2)民众运动勃兴;(3)鸦片、赌博、宴戏社会病流行;(4)少数民族与以满族为主体的政府的冲突;(5)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入侵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陋规和吏治严重败坏。不拟列举重大贪污案例,因为这在清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难于反映更多的问题。道光朝官场陋规极多,它们的出现虽不在这个时期,但此时完全固定化了,使用得更普遍了,更经常了。在官吏队伍内部,下级对上司,地方官对京官,两个有业务联系的衙门,为了办事,有习惯的送礼规则,这就是下级对上级的三节两寿礼,师爷的节礼,家人的门包;给过境官员的程仪;六房书役给新任主官的卯规;地方官离京上任馈赠中央官员的别敬,夏天送的冰敬,冬天赠的炭敬,晋升时致馈部费;因科举制度在官员中形成门生关系,上下级之间有的也认门生,门生向老师赠送门生礼;此外因业务往来有秋审部费、修船陋规、盘仓费等等名目。在官员的任用中,政府实行捐纳制度,卖官收费,地方大员则利用署事、调署、买缺卖缺等执行人事制度的细则,任人唯亲,收受贿赂。官员之间为弥补钱粮亏空,实行“勒接”的办法,即新任必须接受前任的亏空,否则上司不许到任;又有“流摊”法,把某一属员的亏空,摊派到与他有关的官员身上,帮其赔补。在官民之间,官吏在赋役征收中,于贮存库房和动用时,进行侵蚀贪占,在民事案件中勒索两造,陋规百出:浮收,在额定钱粮外多收耗损;勒折,在银、钱比价上做手脚,多征税额;“放炮”,州县官将要离任,提前征赋;“太平炮”,州县官假借离任之名,提前催征;“倒炮”,新官上任提前收税;漕规,交纳漕粮地区税民为运官、漕丁多纳耗米;签子钱,百姓递交词呈,向衙役交纳费用。陋规之多,难于一列举。陋规,作为公开的秘密,是不成文的法规,不仅保障贪污的实现,更掩盖这种丑行,使它成为合法的、无罪的,因而得以继续下去。各种陋规,涉及到朝内外大大小小的官员,表明整个官僚队伍陷入贪赃枉法之中。道光朝陋规在前朝基础上的进一步制度化及其泛滥于整个官僚队伍,反映事情的严重程度和它的根深蒂固性,难于解除。 民不聊生与民众运动。道光时期人民贫困,表现为游民和流民的众多,贫民无法安生。于是盗贼遍地,民变频生,秘密宗教、秘密结社深入民间。盗贼作案情节严重,小偷小劫之外,杀人越货,甚至于对官宅、衙门下手,组织团体,拥有武装,敢于拒捕伤官。他们危害民间,也起着破坏清朝地方秩序的作用。民众面对官府的横征暴敛,富人的盘剥,发动小规模的反抗运动,我从清宣宗实录的记载的资料获知,民变不下五十起 拙文述道光朝社会问题制有活动表,请参阅。,其中有抗粮、抗租、罢市、罢考、吃大户、禁米出境、士兵齐队、渔户抗税、焚烧监狱、工匠闹堂,涉及各种职业和多种社会阶层的民众。民间秘密宗教在嘉庆朝被镇压之后,逐渐恢复元气,活跃起来,我同样根据清宣宗实录的资料,得知一炷香、罗教、先天教、金丹教、八卦教等频繁活动,被官府破获的就达五十二起 拙文述道光朝社会问题制有活动表,请参阅。,它的活动不绝如缕,屡破屡兴,充分表明民众为争取生存,反对清朝腐败政治的活力及其坚韧性。民间秘密结社,如天地会早已出现,但道光朝组织增多;,或虽产生在前朝,这时活跃起来,如添刀会、钩刀会、新天罡会、双刀会、花子会的活动,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烟赌宴的社会病泛滥。社会病是越出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政令的不正常现象,而且情况严重,正在蔓延,不易控制,前述盗匪猖獗,游民众多就属于社会病的范畴。道光朝吸食鸦片烟成灾,是新的社会病,嘉道两朝迭发禁烟令,毫无效果,上瘾的人越来越多;滇、闽、浙等省种植罂粟增多,而英国强盗倾销鸦片掠夺的白银惊人,真是到了林则徐所说的,再发展下去,将无可用之兵,无充饷之银的困境。赌博的风习道光朝也在滋长,“上自公卿大吏,下及编氓徒隶,以及绣房闺阁之人,莫不好赌者” 钱泳:履园丛话,中华书居1979年版第578页。赌徒有专门组织花会、花鼓会,“跑风”“走水”的传递信息,花会一开,赌徒、棍徒、游民、娼妓蜂拥而至,妇孺不用到现场也可以通过跑风参与。“害人至死,不可胜计” 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3页。,官府对赌博睁一眼闭一眼,浙抚吴文鎔对属员说,赌徒“如肥田恶草,无时无之,我等遇则除之而已,然而不能净也” 段光清:镜湖自撰年谱,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页。我国以讲究食文化著称于世,不过只有社会上层才有享受的条件。道光朝官宴也形成陋规,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饮食规则和戏班的演出,民间也有类似情形。宴和戏联在一起,戏园、饭馆由一家经营,所以戏园又称酒园,其时北京戏园里“宴会馆馔,日侈一日” 清文宗实录卷51,中华书局1986年版清实录第40册第167页。鸦片、赌博、宴戏以及娼妓,是旧习与新风结合在一起,反映社会腐败的深度。 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强加给中国的社会问题。鸦片战争的后果,是英、美、法侵略者把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强加给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并广泛影响清朝政策、吏治和民众生活。清朝一部分统治者惧怕洋人,一部分官僚与民众仇恨洋人,极少数官民亲近洋人,天主教势力有了发展。由于官员在外国侵略者面前的软弱无能,在民众这里也相应地降低他的权威性。道光朝的五大社会问题,涉及的社会层面广泛,有交税的农民、商人、工匠、渔户、生监,纳租的佃农,城镇的平民、游民、士兵以及吏役,几乎包括社会上层以外的所有的阶层。他们有秘密的组织,积聚力量,进行抗官斗争,给社会秩序以不小的破坏,又加上来势凶猛的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人们在迷惘中不知如何应付,势将发生更大的灾祸。总之,五大社会问题表明道光朝社会危机四伏,动荡不安。二、 道光帝的修补政策及失败 道光帝和他的辅佐大臣没有认识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他在鸦片战争的危机时刻的1840年四月,仍说当时“海宇乂安,黎民康阜,持盈保泰” 清宣宗实录卷333,中华书局1986年版清实录第38册第59页。他也感到朝政日非需要做些改变,1847年召见行将上任的川臬张集馨,要求他到任后“诸事整顿”,不可令业已败坏的局面继续下去,为使对方理解深刻,他打个比喻说,“譬如人家一所大房子,年深月久,不是东边倒坍,即是西边剥落,住房人随时粘补修理,自然一律整齐,若任听破坏,必至要动大工”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9页。如果真把道光朝社会比作有待维修的旧宅,怎样修缮呢?看来道光帝的意思,既不要把全部房舍拆毁重建,也不是对部分房屋进行改建,只是哪片墙皮剥落了,哪个屋檐倒坍了去修补一下。这番交待,再生动不过地表现了道光帝因循守旧的总的政治态度和局部范围实行改革的指导思想。道光帝实行保守的总方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指斥倡言进行较大改革的官僚。道光帝继位两个月,御史朱鸿提出多方面改良政治的建议,指出当时“吏治未振,民生未裕,士习未端”,要求“除因循之弊,杜讳饰之风”。道光帝承认他说的话虽不错,但“只能指陈其致弊之由,而无切实整顿之方,未免徒托空言” 清宣宗实录卷5,第33册第132页。即使朱鸿没有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道光帝如果锐意改革的话,就应当予以鼓励,让他及其同僚多提建设性意见,而不必指责什么空言无用。事实表明道光帝对多方面改革不感兴趣,不愿谈振兴朝政,不采取兴利除弊的方针,而要维持嘉庆朝旧制,实行守旧的政治路线。 其二,道光帝信任平庸官僚,执行他的保守方针。他重用以老成持重著称的曹振镛、潘世恩、穆彰阿等人。所谓老成持重,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按照旧规慎重处理,也就是墨守成规。曹振镛在嘉庆朝就是“互相推诿,怠玩因循”官僚中的一分子 清史列传卷32本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册第2479页。,被人讥笑为“庸庸碌碌曹丞相”,是“小心翼翼”嘉道两朝大臣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4,四川人民出版社近代稗海第10辑第358页。他们为了因循守旧,不许官僚谈论朝政,曹振镛警告御史“毋多言,毋豪意兴”,言官只好缄默不上条陈,尸位素餐,成为风俗 朱克敬:瞑斋杂识,岳麓书店1983年版第67页。他们的当政,成为保守政治路线的象征。 其三,因循守旧的另一种表现是粉饰太平,君臣互相欺蔽,主要是臣下附会君王的旨意,取得信任。曹振镛对门生披露他做官的秘诀,“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朱克敬:瞑斋二识,第119页。就是揣摩道光帝的心理,加以迎合,因而眷宠无替。穆彰阿看出道光帝改变禁烟态度,立即赞成和议,成为对英国侵略者实行投降政策的主要执行人。琦善也是“好以揣摩固宠”的人 陈康祺:朗潜纪闻四笔,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7页。道光帝说:“朕以重任付诸臣,诸臣无非还朕一欺字” 求自得之室文钞卷4论内外欺罔疏。,以为臣下对不起他,其实这正是他的守旧方针造成的,人们在迎合帝意之外能说什么话,提什么建议!只好揣摩帝意,保持身家。 道光帝对社会问题,在他敏感的几个方面,如陋规、冗员、漕运、盐务、鸦片,试图进行整治,但遭到失败,或者说收效甚微。 整饬陋规的失败。道光帝继位之初,军机大臣英和建议清查陋规,道光帝立即接受,发布上谕,指出“箕敛溢取之风,日甚一日,而闾阎之盖藏,概耗于官司之朘削;民生困蔽,职此之由。”清查方针是,把所有的陋规查明,该保存的留下,该取缔的取消 清宣宗实录卷4,第33册第124页。他实际是想学习他的曾祖父雍正帝火耗归公的办法,承认一部分陋规,取消一部分陋规,控制其发展。上谕发出不久,遭到朝内外官员的反对,汤金钊等上书要求停止清理,所持理由不外是三条:一是怕陋规因此而增多,因为承认一部分陋规是合法的,官吏胆子更大,“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清史稿卷364汤金钊传,中华书局标校本第38册第11427页。二是清查中滋扰百姓,扩大清查对象,把零星小户,如舟车户的陋规也进行登记,搅得百姓不得安宁 清宣宗实录卷10,第33册第209页。三是肯定该留的陋规,名声不好听。粤抚康绍镛上疏说,把陋规名目“逐款胪列,上渎圣听,于体制似亦未协” 庸闲斋笔记卷4。清查如果实行得好,并有其他的澄清吏治措施相配合,会有好效果,但是公开承认一部分陋规,于政权形象不利。道光帝于是决定顾名不顾实,罢免英和军机大臣职务,下令停止清查。但是对存在的问题,他没有办法解决,只是说了一通空话:“各大吏正己率属,奖廉黜贪,如有苛取病民之事,立加黜革厘正,斯吏治澄清,民生日臻饶裕矣” 清宣宗实录卷10,第33册第209页。道光帝整饬陋规的流产是他新政的首次失败,预示以后的兴革也不会有好结果。 漕粮海运的实验性成功。由运河输送长江下游粮食供应北京官、兵食用,是清朝经济上一项措施,但运河常因水枯使漕船不能顺利通行。嘉庆朝探讨过利用海船运粮的问题,没有结果。1824年运河阻梗,道光帝下令讨论海运的可能性,两江和漕运官员表示反对。次年大量漕船不能北达,英和建议实行海运,苏抚陶澍赞成,他提议海运、河运同时进行,减少河运负担,以便疏浚河道,提高河运能力。道光帝批准他的方案,1826年陶澍到上海督运,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四府一州漕白二粮一百六十三万石运到天津,海运成功。英和创议海运时就指出这是权宜之计,1827年军机大臣蒋攸铦要求继续海运,道光帝不允许,实即罢海运,到1846年才又下诏海运 清史稿卷122食货志三,第13册第3593页;卷363英和传,第38册第11411页;清史列传卷37陶澍传,第10册第2916页。海运漕粮只限于江苏四府一州的,浙江、安徽等省漕粮依旧河运,海运只解决一时燃眉之急,没有成为定制,漕粮仍靠河运,所以是不大的改革,当然,1826年的海运开创了清代漕粮海运的先例,有其一定意义。 两淮盐务整顿。苏、鲁捻匪横行,与私盐贩关系密切,是两淮盐政败坏的表征,1829年道光帝说:“两淮盐务,弊坏已极” 清宣宗实录卷161,第35册第487页。官督商销的盐引销不出去,1830年两淮应销盐一百六十万引,只销出五十二万引,为应销额的13,历年所亏银课达六千三百万两。道光帝派户部尚书王鼎等前往查考,两江总督陶澍建议,减少盐务行政费用,历年未完成的销售额暂停摊派到近年份额内弥补,以便先售足当年额数,同时采用允许商人散售的办法,争取把平价盐销出去,以挤垮私盐贩,利益归政府。道光帝予以采纳,并命取消两淮盐政,其事务由江督管理,以统一事权。陶澍拟定淮北票盐法,执行效果甚佳,但推行到淮南,收效不大 清史稿卷123食货志四,第13册第3617页;清史列传卷27陶澍传,第10册第2916页。两淮盐额,主要在淮南,只有淮北见成效,大大缩小了两淮盐务整顿的范围与影响。 整肃劣员,未达目的。1832年道光帝决定对冗劣官员进行清理,六月命令各地督抚举报“贪酷不法,玩世不振及衰老疾病”官员 清宣宗实录卷123,第36册第143页。;八月又指示督抚对“才不称职,年历衰庸”的属员立行参劾 黄爵滋奏疏,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1页。他希望把贪婪不法、才力不足、年老有病的官员加以整治和裁汰。这三种人之弊,一祸害百姓,二影响政府施行权力,三防碍人才的登进,极应整肃,但是实行的情况不妙,原因是大吏“奉行不力”,循情枉法,对该当清退的属员不行弹劾,所以“官方仍亏,人才未奋” 黄爵滋奏疏,第21页。此事的成效就是裁革同知以下一百一十多个小官员缺 梁章钜:浪迹丛谈,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7页。道光帝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即只整下吏,不动大员,只好听任官员上下徇隐,以失败而告终。 禁烟的失败。道光帝的开始禁烟是政治上振作的重大表现,但不能坚持,乃至一败涂地。鸦片烟难禁,除了英国侵略者的作用,就清朝内部讲,有三方面的破坏力量:首先是不法官吏的保护;其次是官吏和社会恶势力利用禁烟谋利;复次,贩毒势力攻击坚持禁烟的官员,诬蔑他们逮捕烟贩子为“贪功”,审问为“酷罚”,进而攻击禁烟政策是“急于理财”,禁烟条例是“急于改律” 清宣宗实录卷326,第37册第1131页。图谋蛊惑人心,令禁烟者畏缩不前。道光帝对破坏势力束手无策,自身也摇摆到弛禁派方面,禁烟随着流产。道光君臣的五项兴革,直接或间接针对社会问题,希图有所解决,其中两项整顿吏治的,没有成效,禁烟以惨败告终,唯海运初见功效,从全局看,革新是彻底失败的。这五个方面,就吏治和禁烟讲,事关重要,若能解决,会使整个局势有所改观,海运和两淮盐政是相对次要的事,海运是漕运的救急手段,成功的价值也有限。道光朝的五项改革,不是对各种社会问题作通盘的解决,特别是没有全面的整饬吏治的方针、措施,处理赋苛官贪民贫的问题,只是企图在局部范围内作点调整。因此说道光帝在实行守旧路线前提下,为整治社会问题,进行小的修补,然而也以失败了结。1835年道光帝说“废弛易而整理难”,自己“仅能或挽狂澜耳” 清宣宗实录卷262,第37册第12页。实际上他根本不能控制社会问题的发展,积弊越往后越严重。三、 道光朝不能改革的原因 道光朝社会问题的产生,受着三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一是封建的社会制度,即土地制、租佃制和赋役制这些基本的社会制度,是道光社会动荡不安的总根源;二是封建的官僚制度,它决定吏治的败坏,促成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发展;三是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贩卖鸦片,贿赂官吏,助长官风民俗的败坏,这三种因素的结合,成为道光朝社会问题发生的根源。不对这三种因素作出改变,革新自然不可能得到成功。社会基本制度和官制在那个时代,不要说变革的实现,就是大的设想也是难于想象的,这是道光朝不能改革的基本原因。此外,再从当时的客观状况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一些具体的原因,因循守旧的方针与徇隐的官风相结合,使吏治败坏,失去对其他社会问题进行整饬的先决条件。朝内朝外,大大小小的官吏勾结在一起,通同作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社会弊端从而也被掩盖和保留了。最足以表明粉饰之政、官场因循守旧的是道光间对官员进行考核的大计、军政状况。为简明表述,特作道光朝大计简况表、道光朝军政简况表于下:道光朝大计简况表年份卓异不谨年老有疾才力不 及疲软浮躁合计资料出处18261829183218351838184418471850合计百分率158163146165196202177150135752.7631201720291930241907.39475548596863485344117.1529301625282112161776.8827232639433224262409.33889858168702.7225121411111284973.773253112763273803573152812572100清宣宗实录卷114,34册910页。 同上,卷165,35册560页。 同上,卷232,36册474页。 同上,卷279,37册298页。 同上,卷319,37册994页。 同上,卷414,39册397页。 同上,卷452,39册706页。清文宗实录卷28,40册410页。注:各年各类统计数字,系笔者据资料累计得出。此处所指卷、页,系该年大计资料首见之处,续见者未注明。道光朝军政简况表年份卓异不谨年老有疾才力不 及疲软浮躁合计资料出处18271832183718421847合计百分率98999517210156552.0746213161.48593332743923721.8422718278827.56211135142911010.14141111116534.89134222121.112191701973011981085100清宣宗实录卷131,34册1179页。 同上,卷228,36册399页。 同上,卷303,37册725页。 同上,卷374,38册748页。 同上,卷450,39册674页。 注:各年各类统计数字,系笔者据资料累计得出。 此处所指卷、页,系该年军政资料首见之处,续见者未注明。 这里三十五人,系才力不足二十七人,骑射平常八人的合计数,唯有这年军政有骑射平常评语,他年无,故未单列项,与才力平常合在一起列表了。 大计和军政卓异官员,均在50以上,应该是政绩突出、政风醇正的表现,而事实上恰恰相反。所以道光朝对官员的考核,只是弄虚作假,有如儿戏。政风恶劣状态下的考核,也只能有此名实不副的结果。试想贪婪之官考核腐败之官,岂不相互遮掩,都成了上上廉洁奉公之吏了。 道光朝官官相护,有着严密的关系网。事例之多不胜枚举。1850年二月侍郎周祖培奏称:“上司多为瞻徇,同官互相营私” 清文宗实录卷4,第40册第99页。概括得相当准确,少数正直官员,认真办事,赃官也有办法对付。一是进行反控告,即当他被人揭发出来,把他对上司、同僚的馈赠抖露出来,因为陋规有簿籍可查,赖不了,上司害怕,当然压抑清廉官员,安抚赃官,令他安然过关。另一方法是攻击正直官员,令其无法开展工作和生活。浙江德清民妇徐蔡氏被徐倪氏勒死一案,三年没有查清,浙江“大小各员,通同一气,牢不可破”,按察使王惟询忠于职守,企图查明真象,没法进行,愤而自杀。1825年道光帝派军机大臣王鼎前往浙江,也只查出德清令受贿一百元,县令以上官皆无罪责 清宣宗实录卷87,第34册第399页;卷91,第34册第476页。军机大臣岂能频任此事!何况并没有真正破案。这一事例足以反映官场循庇成风,无法整顿。 道光朝的难于整顿,还在于社会积弊太重太深,所谓“积重难返”。比如赋役中的陋规,雍正朝实行耗羡归公政策,把官僚的各种赋外追索加以整顿,有的取缔了,有的纳入正赋,使得官吏不敢再行加派,造成吏制的相对澄清。但是在讨论这个政策的时候,吏部右侍郎沈近思就预言:“今日则正项之外更添正项,他日必至耗羡之外更添耗羡” 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30题沈端恪公神道碑后。事实正是如此,雍正以后就如同前述那样恶劣了。再如捐纳事例,作为清朝的传统制度,只会随着政治的败坏和政府需要用钱而增加,道光朝焉能消除。嘉道时期朝臣要求君主效法雍正帝实行改革。洪亮吉建议嘉庆帝“先法宪皇帝(雍正帝)之严明,使吏治肃、民乐生,然后法仁皇帝(康熙帝)之宽仁” 卷施阁文甲集卷10续“极言时政启”,1879年授经堂重刊本。1832年御史巩赞勋建议按照雍正间办法,向各省派出观风整俗使,加强对官民的考察 清宣宗实录卷214,第36册第166页。道光帝也有向曾祖父学习的愿望,他阅读清世宗实录,刻刊雍正帝钦定训饬州县条例,颁发臣下,要求认真贯彻 清宣宗实录卷291,第37册第499页。,又下令督抚州县把雍正帝关于“为政之道,爱民为本”的上谕恭录悬于大堂,作为行政准则 清宣宗实录卷215,第36册第197页。,道光帝想学,但是没有学成。他本人条件和雍正帝无法上比,雍正帝是雄主,善于决断,把握下情,办事雷厉风行,勤于政事,不受臣僚欺蔽,方针政策得以贯彻。道光帝本质上是守旧人物,在鸦片战争失败之际,自恨“才德之未逮” 清宣宗实录卷371,第38册第655页。,倒也符合实际,不能期望他实现改革。此外,道光帝遇到他的先人所没有碰到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入侵,并被打败了。冯桂芬谈清朝碰到的问题是,“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则今日之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 校邠庐抗议卷下制洋器议,1898年版。清史稿宣宗纪讲:“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视前代戎狄之类,盖不侔矣” 清宣宗实录,第4册第709页。晚清学者和民国时期史家都指出道光帝前所未见的外事问题。以汉族历史讲,被小而强的蒙古、满洲打败过,统治过,但是这是受落后民族辖治,而能最终把他们同化,现在道光帝所面临的却是社会制度、生产力都比中国先进和发达的国家,再不能同化人家。这个恼人的问题,非但不能解决,还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道光帝更无力进行内政改革,只好因循下去,所以鸦片战争后,诸如整顿陋规、裁汰冗员的问题也不能提出来了。四、 两种性质的矛盾与发展前途 前述道光朝的社会问题,从性质分析有两种类型,一是封建性的,主佃的阶级矛盾,平民与特权阶层的等级矛盾,税民与清朝封建政府的矛盾,皆是封建性的,为中国封建社会所固有。另一种是民族性的,这里指外来侵略民族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而不是国内各民族间的冲突。这时西方殖民主义者企图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经过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和领土。这是一个新矛盾,是新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与中国古旧封建势力的矛盾。 中国社会内部封建性矛盾,靠其自身不能解决,得由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取代封建统治,才能解决封建性矛盾。道光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还很幼弱,尚未形成战胜封建制的力量,即当时还没有一种社会力量能克服封建性矛盾。鸦片战争中及战后,关心国事的官僚和士人提出制夷的办法,归纳起来,为以下几个方面:(1) 改造船炮武器。中英一开战,人们就看出英国有“船坚炮利”的优势,从而提出改铸大炮、改造战船的建议,林则徐要求“制炮必求极利,制船必求极坚” 林则徐集奏稿卷10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中华书局1985年版中册第855页。黄爵滋在筹议海防造船铸炮疏,姚莹在覆邓制府言夷务书具体规划了战船的改建事宜。道光帝把监生丁拱辰撰著的演炮图说等书发给疆臣按式督造。一时间各地督抚造船铸炮,以抬枪换鸟枪,更新武器,以增强国防力量抵御殖民主义者,是强兵思想的表现。(2) 加强海疆建设和澄清吏治。吴嘉宾在海疆善后疏中建言重视沿海吏治,实行屯田,掌握物价,实行保甲 求百得室文钞卷4。张杓的上杨侯陈善后事宜书要求在沿海办团练。守汛兵了就近招募,改定洋行章程 唐甗斋文存。这些意见并不新鲜,就事论事,没有新思想、新办法。(3) 长我志气,灭敌威风。陈金城在平夷论中倡言:“总使我军有必吞逆夷之心,毋使逆夷有轻视我军之意” 怡怡堂文集卷3。不过是大言空言,无补于事。(4) 发展民用工业。在制造船炮议论为众人接受的同时,魏源认为,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舟、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类,“凡有益于民用者”,皆当制造 海国图志卷2议战。 上述这些主张,有的并没有创建创识,只有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倡导学习西洋先进科学技术,以便以用自身的强大来对付洋人,是有胆有识之见,得到后人的称赞,诚如冯桂芬所说,“独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一语为得之” 校邠庐抗议卷下制洋器议。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应当是改造清朝的思想武器,但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持有这种观念的人有如凤毛麟角,不成气候。其时,腐败的官僚队伍,经历鸦片战争,禁烟派、主战派遭到无情的打击,投降派得势,官吏队伍中不能出现一支改革力量以支持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在民间,资本主义萌芽的力量微弱,不足以反映到政治上来支持这一主张。所以,这种主张,当时是书生议政,尚不能运用到行政上,引起政治改革。因此道光时期的那些社会问题只能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