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酸碱平衡Acid-BaseEquilibrium,2,4.1.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强电离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HCl=H+(aq)+Cl-(aq)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小部分电离,未电离的分子与离子之间形成平衡:HAc=H+Ac-NH3.H2O=OH-+NH+4,4.1电解质的电离,3,解离度(),例如0.10mol.L-1HAc的解离度是1.32%,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是c(H+)=c(Ac-)=0.101.32%=0.00132mol.L-1。,4,4.1.2活度与活度系数强电解质的解离度并没有达到100%。这主要是由于离子参加化学反应的有效浓度要比实际浓度低。离子的有效浓度称为活度。=c式中表示活度,为活度系数,c是溶液的浓度。活度系数离子氛现象的存在减弱了中心离子的反应能力,反映了反应能力的减弱程度。其数值与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有关,还与离子的价态有关。,5,离子氛:由于带不同电荷离子之间以及离子和溶液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每一个离子的周围都吸引着一定数量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了离子氛。,6,NaCl溶液中离子氛示意图,7,4.1.2活度与活度系数用离子强度(I)衡量溶液中正负离子作用的大小。I=1/2ciZi2=1/2(c1Z12+c2Z22+c3Z32+cnZn2)其中ci为第i种离子的浓度,i为第i种离子的电荷数。由于阳离子总电荷数与阴离子总电荷数相等,只计一半,所以离子强度是各种离子(包括阴离子和阳离子)浓度与电荷数平方乘积求和的1/2。,8,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的关系尚无一种十分满意的定量关系,现公认德拜休克尔(Debye-Hckel)极限公式比较好lg=-0.509|Z+.Z-|I1/2,其中,9,也可以按下式计算lg=-0.509|Z+.Z-|I1/2,例4-1求0.01mol.L-1NaCl溶液中Na+和Cl离子的活度。解:先求出I,再求算I=1/2ciZI2=1/2(c(Na+)Z2(Na+)+c(Cl-)Z2(Cl-)=1/2(0.0112+0.01012)=0.010lg=-0.509|Z+.Z-|I1/2=-0.50911(0.010)1/2=0.89(Na+)=(Cl-)=.0100.89=0.0089mol.L-1,10,4.2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理论简介1、酸碱电离理论(18801890阿累尼乌斯)酸:解离的正离子全部为H+的物质;碱:解离的负离子全部为OH的物质。2、酸碱质子理论(1923年布朗斯特、劳莱)酸: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碱: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3、酸碱电子理论(1923年路易斯)酸: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4、软硬酸碱理论(1963年皮尔逊)根据酸碱电子理论,结合授受电子对的难易程度进行软硬分类。,11,4.2.1理论要点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酸碱十质子HClCl-+H+HAcAc-+H+NH4+NH3+H+H3PO4H2PO4-+H+H2PO4-HPO42-+H+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正离子或负离子。共轭酸碱对:如HCl和Cl-,NH4+和NH3,以及H2PO4-和HPO42-均互为共轭酸碱对。两性物质:在H3PO4H2PO4-共轭体系中,H2PO4-是碱,在H2PO4-HPO42-共轭体系中,H2PO4-是酸。,4.2酸碱质子理论,12,酸碱反应实质:任何酸碱反应都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HAcH+Ac-酸1碱1H2O+H+H3O+碱2酸2总反应为HAc+H2OH3O+Ac-酸1碱2酸2碱1NH3+H2OOH-+NH4+碱1酸2碱2酸1,13,HCl+NH3NH4+Cl-NH4Cl中的NH4+是酸NaAc中的Ac-是碱HAc与NaOH的中和反应HAc+OH-H2O+Ac-NaAc的水解反应H2O+Ac-HAc+OH-,酸碱反应总是由较强的酸与较强的碱作用,向着生成相对较弱的酸和较弱的碱的方向进行。,14,1.水的离子积常数作为溶剂的纯水,其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质子的传递,H2O+H2OH3O+OH-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常数。以表示=可简单表示为:也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室温(2225)时纯水中的c(H3O+)=c(OH-)=1.010-7mol.L-1则=1.010-14,p=14.00,4.2.2酸碱的相对强弱,15,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HAc+H2OH3O+Ac-NH4+H2OH3O+NH3HS-+H2OH3O+S2-称为酸的解离常数,也叫酸常数。越大,酸的强度越大,由,可知酸的强弱顺序为:HAcNH4+HS-。,16,17,TheRelationshipBetweenKaandpKa,AcidName(Formula)Kaat25oCpKa,Hydrogensulfateion(HSO4-)1.02x10-21.991Nitrousacid(HNO2)7.1x10-43.15Aceticacid(CH3COOH)1.8x10-54.74Hypobromousacid(HBrO)2.3x10-98.64Phenol(C6H5OH)1.0 x10-1010.00,18,Ac-+H2OOH-+HAcNH3+H2OOH-+NH4+称为碱的解离常数,也叫碱常数。越大,碱的强度越大。一种酸的酸性越强,其值越大,则其相应的共轭碱的碱性越弱,其值越小。共轭酸碱对HAc-Ac-的与之间:=,19,Amines:BaseswiththeNitrogenAtom,.,H3C,N,H3C,N,H,.,N,H,H,.,.,C2H5,Ethylamine,Methylamine,CH3,Dimethylamine,CH3,CH3,Trimethylamine,Pyridine,20,Relationshipofacidstrengthandconjugatebasestrength,21,多元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是逐级解离的:,H3PO4+H2OH3O+H2PO4-H2PO4-+H2OH3O+HPO42-HPO42-+H2OH3O+PO43三种酸的强度为:H3PO4H2PO4-HPO42-,22,23,磷酸各级共轭碱的解离常数分别为:(可将该解离过程看成是磷酸的形成过程,引出酸形成常数),PO43-+H2OOH-+HPO42-HPO42-+H2OOH-+H2PO4-H2PO4-+H2OOH-+H3PO4可知碱的强度为:PO43-HPO42-H2PO4-,24,例4-2已知H3PO41=7.610-3,求H2PO4-的3值。并判断NaH2PO4水溶液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解:H2PO4-是H3PO4的共轭碱,它们的共轭酸碱解离常数之间的关系:对于H2PO4-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解离平衡存在:酸式解离H2PO4-+H2OH3O+HPO42-Ka26.310-8碱式解离H2PO4-+H2OOH-+H3PO4Kb3=1.310-12,说明在水溶液中H2PO4-释放质子的能力大于获得质子的能力,因此溶液显酸性。,25,3.解离度和稀释定律,是在弱电解质溶液体系中的一种平衡常数,不受浓度影响,而浓度对解离度有影响,浓度越稀,其解离度越大。如果弱电解质AB,溶液的浓度为c0,解离度为。ABAB起始浓度(mol.L-1)c000平衡浓度(mol.L-1)c0c0c0c0,当弱电解质5时,11,于是可用以下近似关系式表示弱酸:=;弱碱:=(43),26,例4-3氨水是一弱碱,当氨水浓度为0.200mol.L-1时,NH3H2O的解离度为0.946,问当浓度为0.100mol.L-1时NH3H2O时解离度为多少?解:因为解离度OH-,H3O+OH-,H3O+=OH-,30,(a)MeasuringthepHofvinegar.(b)MeasuringthepHofaqueousammonia.,31,MethodsforMeasuringthepHofanAqueousSolution,(a)pHpaper(b)ElectrodesofapHmeter,32,4.3酸碱平衡,溶液的pH值及指示剂溶液的pH值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以酚酞为例:,33,HInH+In-,只要酸碱指示剂一定,在一定条件下即为一常数,就只取决于溶液中的大小,所以酸碱指示剂能指示溶液酸度。,以甲基橙为例:,34,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及影响因素=1=1010酸色略带酸色中间色略带碱色碱色因此,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colorchangeinterval)是10或pH=p1,35,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影响因素,36,质子平衡式:酸或碱溶液的平衡系统中,碱获得的质子数等于酸失去的质子数。,选择参考水平: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得失质子的物质分别归组,酸给出质子数=碱得到质子数,参考水平组分不在平衡式中出现。,质子平衡式,37,一元弱酸水溶液,HAc水溶液:参考水准:HAc、H2O质子平衡式:,38,NaAc水溶液,一元弱碱水溶液,39,多元弱酸水溶液,H2S水溶液,40,两性物质水溶液,Na2HPO4水溶液,41,HCl+HAc混合溶液,42,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H+的计算是整个酸碱平衡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处理酸碱溶液平衡、掌握酸碱缓冲体系和酸碱滴定法的重要基础。酸碱体系中H+的计算,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写出溶液的质子平衡条件(PBE)。第二步,根据酸碱电离常数表达式,将有关型体平衡浓度代入质子平衡条件。第三步,解方程,即可得出计算H+的精确表达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准确度的要求是有一定限度的,故一般很少采用精确式计算,故可根据具体条件,作一些近似处理,合理地用分析浓度代替平衡浓度,最后得到计算较方便的近似式或最简式。,43,如:二元酸(H2A)溶液pH的计算溶液中存在下述平衡:H2A+H2OHA-+H3O+HA-+H2OA2-+H3O+H2O+H2OOH-+H3O+Kw=H+OH-质子平衡条件为H+=HA-+2A2-+OH-根据平衡关系得到:,44,近似处理的过程1)若是纯酸溶液,呈酸性,则(2)式中项可忽略,改写为若2Ka2/H+1,可将其忽略,进一步简化为,(4)式是计算二元酸溶液H+的近似式。实际上是忽略了第二步电离,作为一元弱酸处理。,45,2)若Ka1很小,浓度又不太稀时,即C/Ka1500,可看作c(H2A)C,因此,(4)式可改为:这就是计算二元酸溶液的c(H+)的最简式总结:1.按同样的方法可以处理一元弱酸弱碱,多元弱酸弱碱,以及两性物质的溶液的H浓度的计算2.弱酸弱碱计算H浓度的方法相似,精确式、近似式及最简式的计算公式也相似,在计算弱碱时用c(OH-)代替c(H+),用Kb代替Ka.3.两性物质的H浓度计算也可按相同方法处理,但最终计算公式与弱酸弱碱不同。4.当弱酸弱碱溶液中存在同离子效应时,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应按缓冲溶液计算,Na2B4O710H2O,缓冲溶液缓冲现象;缓冲溶液的构成;共轭酸碱对(举例说明);缓冲溶液的作用及应用缓冲原理:,常用的缓冲溶液有HAc-Ac-、H2PO4-HPO42-、NH4+-NH3和HCO3-CO32-,47,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HB+H2OH3O+B-,由于缓冲剂的浓度一般较大和同离子效应的存在,可以将上式中的c(HB)和c(B)看作等于最初浓度ca和cb,所以上式可写成下面的形式,这就是缓冲溶液pH值计算的一般公式:,48,缓冲能力(buffercapacity)缓冲体系共轭酸碱对的浓度共轭酸碱对的浓度比值(1:1时能力最强)有效缓冲范围共轭酸碱对比值在1/1010之间因此在配制缓冲溶液时应选择合适的共轭酸碱对(缓冲体系),才能保证溶液pH维持在有效的缓冲范围内。见例415,49,弱酸弱碱溶液中各物种浓度及分布系数某种型体的平衡浓度与弱酸(碱)分析浓度(总浓度)例:磷酸溶液存在的四种型体是H3PO4,H2PO4-,HPO42-,PO43-,平衡时各型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哈尔滨“丁香人才周”(春季)哈尔滨新区教育系统专项招聘80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江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批社会招聘【25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绵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集团下属子公司3个岗位3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黔南州人民医院招聘编制外护理人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甘孜州消防员招录工作办公室2025年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招录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黔南州瓮安县中坪镇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实施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云南玉溪市中心血站招聘第三批编制外工作人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德州宣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考核招聘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8月广东广州市天河区龙口中路幼儿园编外聘用制专任教师招聘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尚志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GB/T 18114.11-2010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1部分:氟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 DBJT13-370-2021 福建省柔性饰面砖应用技术标准
- GB/T 11538-2006精油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通用法
- 动力网站-艾默生netsure801电源系统用户手册
- DB3302T 1079-2018 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 大唐集团公司工作票、操作票使用和管理标准(版)
- 医学皮肤部年度业务报告课件
- 21年一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题
- 太阳能热水系统问题与解决方案
- (完整版)物理化学上教案
- D型便梁工法(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