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检测(二十二)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表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的统计情况表,造成表中反映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1842 1844 1846 1848 1850 1852 1854 输华货物总值(万英镑) 96.9 230.5 179.1 144.6 157.4 250.4 100.1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较少B中国人不喜欢英国的货物C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表现D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解析:选D材料中从18421854年,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增长并不明显,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从材料看并没有实现其目标,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强烈的抵制作用,故D项正确。2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这一状况()A说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B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C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 D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纺织女工”和“码头搬运工”的工资高于自然经济的“农妇纺布”和“农民种地”,促使从事自然经济活动的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移,故D项正确。3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一定程度上监管商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C项正确。官督商办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A项。B、D两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4随着五口通商,清朝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章、杨坊等人,尽管他们依附于外国人,但他们的出现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据此可知,这批商人()A具有较强的近代经营意识B创办近代最早的民营企业C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支持D抓住贸易中心转移的契机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随着五口通商,清朝出现了一批大商人”“依附于外国人”可知这批商人可以向西方商人学习,具有较强的近代经营意识,故A项正确;近代最早的民营企业出现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外国资本主义不会支持中国商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贸易中心转移的问题,故D项错误。5下表是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不同年代的增幅对比,表中1895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民族工业的增幅前后差异较大,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年份(年)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4189450多500多1.421.41189519001004 50016.7750A晚清政府对民间设厂的态度不同B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潮不同C北洋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态度不同D国民革命前后的政治环境不同解析:选A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故A项正确。6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近2 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136家,资本总额10 315.3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年资本已达1 159.4万元,1913年更增至2 063万元。这表明()A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D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解析:选A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投资资本总额逐年上升,可见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A项正确;B项主要是针对国内民族企业;C项材料中无其他列强数值,无从比较;D项中矿产领域不符合事实。7下面是18661913年上海华商部分机器厂情况统计表,该表可以表明()类别18661894年18951913年设厂数(个)设立资本(元)设厂数(个)设立资本(元)轧花机制造3300142 520缫丝机制造140095 600纺织、针织机修配813 370A近代民族企业的资本雄厚B清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C甲午战后纺织业自主发展D民族重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解析:选D通过对比可知甲午战争前后机器制造业(重工业)的投资额、工厂数均增加,这说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8(2018温州九校联考)观察下表,表中、处填写正确的是()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类别年份1893年15.681.82.61910年39.841.418.8A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B手工制品原料机器产品C机器产品原料手工制品D原料机器产品手工制品解析:选A依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出口比重增加;出口比重减少;出口比重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略进一步加剧,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因此是原料,是手工制品,是机器产品,故A项正确。9阅读下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表年代工业部门投资中心19世纪4060年代船舶修造业广州、香港、上海19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花等)汉口、九江、福州19世纪8090年代中期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上海、天津、香港、南京、福州、武汉A投资中心仍限于东部沿海地区B投资主体是民族资本家C投资布局根植于近代社会环境D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解析:选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工业投资主要在沿江沿海、通商口岸,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即材料强调了投资布局根植于中国近代的社会环境,故选C项。10“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材料表明()A中国自然经济彻底解体B近代民族工业遭遇困境C洋务运动已经初现成效D中国手工纺织业的衰败解析:选D中国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故B、C两项错误;材料说明随着洋布的大量涌入,导致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日益衰落,故D项正确。11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原为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解析:选D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均使用机器生产,因此该局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故D项正确。12下表为18651871年广州生丝出口统计(单位:担)。据此推知() 年份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生丝 8 778 9 258 9 272 11 683 12 795 15 535 16 772 A中国手工缫丝业的主要中心已转移到广东B机器缫丝业在广东兴起具备了有利的条件C广东的近代缫丝工业呈现持续发展的势头D中国生丝在国际生丝市场有绝对竞争优势解析:选B材料体现生丝从广州出口,而非手工缫丝业的中心转移,故A项错误;生丝大量从广州出口,说明大量生丝聚集广州,为近代缫丝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广东的近代缫丝业发展势头,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故D项错误。13“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近代中国的这场改革()A率先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B一定程度上推动封建经济瓦解C从经济领域深入到了政治领域D基本实现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型解析:选B由题干信息可知,这次改革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故本题的答案选B项。14下表是 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谋生手段逐渐由种田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18501879年外迁人数变多主要是因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A BC D解析:选B由表格数据可知外迁人员中种田人数逐渐减少,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以及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逐渐增多,表明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故正确;外迁人员中种田人数减少,做工、经营小商业以及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逐渐增多,表明谋生手段的变化,故正确;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在甲午战争后,故错误;沿海居民外迁谋生从事做工或工商业表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15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 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 500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生产 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当时资本大量流入金融行业影响了工业生产,但并不能体现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19世纪末,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也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政府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近代经济的复苏,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0分)16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采用“官商合办”形式,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美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深受洋人盘剥之”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摘编自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时,仅有轮船4艘,2 319吨;到1883年,已有轮船26艘,33 370吨。开办后,要消耗大量燃料,招商局于1878年投资开办开平煤矿,该矿设备完善,雇佣工人达3 5004 500人。燃料问题解决后,进一步又要解决原料问题,于是有同茂铁厂的创办及各种有色金属,如铜矿、铅矿、金矿之开采。煤与各种金属矿厂的开办,又产生陆上运输的问题,于是导致了铁路的建筑。因铁路的修建,需要大量优质钢材,于是1889年张之洞筹办汉阳铁厂。通讯等事业也被提上日程天津电报局于1880年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