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蝉导学案无答案_第1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蝉导学案无答案_第2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蝉导学案无答案_第3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蝉导学案无答案_第4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蝉导学案无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古诗三首蝉课型讲读课课时1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课前预习学法指导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知识构建1识记作家作品;2理解诗句的含义;3了解蝉的形象;4了解文章主旨以及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相关链接1【作家作品】虞世南(558663), 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虞世南幼时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代表作有出塞、蝉等。2【写作背景】古人常以蝉居高饮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借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并称为当时“咏蝉诗三绝”。知识预习1解释下列字词。(1)清露:纯净的露水。(2)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3)藉:凭借。2填空。(1)蝉的作者是 , 代的 、 。(2)蝉借蝉抒怀的诗句是 (虞世南 唐 诗人、书法家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说出诗的大意:蝉儿我垂下触须,啜饮着清醇的露水,从挺拔而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发出清脆的长鸣。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出很远,江是不借助秋风的吹送。课堂探究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托物寓意的咏物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1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有何象征意义?(ru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2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答: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3赏析“垂緌饮清露”的。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在一般人心目中,“贵”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但作者笔下,“贵”和“清”却统一起来,笔意极为巧妙。4赏析“流响出疏桐”一句。这一句诗写蝉的鸣叫声,写蝉声之远传。用“流响”一词写接连不断的蝉鸣声,非常形象。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5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1)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2)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6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有何深层意义?答: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利响亮。这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7说说“自”、“非”的作用。“自”、“非”,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8哪两句诗赋予蝉以人的品格?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道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扬。人一定要像高声鸣叫的“蝉”一样,努力使自己品格高洁,取得好的名声。9诵读“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句,说说诗句的含义和读后所悟。答:处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凭借秋风的传送。表现作者不攀附权贵,追求高洁品格的志向。10第三四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一个人品性高洁,有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11赏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答: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晴之笔,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其中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性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12作者写“蝉”,其用意就是描摹情态吗? 答:作者虽然写“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别有兴寄”,另有寄托。虞世南藉“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垂緌饮清露”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仍能声名远播的悠然自得之情。13这首诗借物抒情,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通过咏蝉,赞扬了品格高洁的人。14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托物寓意,写蝉饮露水,在树上高叫,所以声音传得很远,实际上通过蝉寄寓了自己的情感。15教师总结: 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巩固训练当堂练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虞世南( ) 垂緌( ) 藉秋风( )2这首咏蝉诗,诗人紧紧围绕诗中表现的物象蝉,抒发了诗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 。3蝉这首诗,具有浓郁的象征性,诗人巧借蝉的 、 的习性,寄托自己的 、 的志趣。4用现代汉语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参考答案】1y ru ji 2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3饮食清露、居住疏桐 高洁清远、追求清廉 4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利响亮传播得很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哲理: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说话才能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课后作业【比较阅读】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众多的咏蝉诗中,唐代的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