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 封邦建国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军队发起对商的进攻,在商都郊外牧野打败商军,商纣王兵败自杀;商朝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2 周朝建立后,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3 周朝的经济较商代进步,青铜铸造、制陶、制玉和纺织业都有一定的发展;井田是西周的主要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已采用了土地轮流种植的耕作方式;二 周公“制礼作乐”4 周公,名旦,是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宝鸡东北),被称为周公;武王去世后,周王拥立武王幼子为成王,自己执掌朝政;当时各地发生叛乱,周公调集军队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又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周的国土和影响也随之向东拓展;周公辅政七年,政绩斐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制定礼乐制度;5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贱、尊卑、长幼、亲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6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了人事,把尊礼看做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周公认为,殷人耽于逸乐,所以失去天命;周人勤俭有德,最终获得了天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上天神灵不偏不倚,只佑助有德之人,依据人们是否有德来判定天命的归属;这套“敬天保民”的新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一 社会大变革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安北)洛邑在镐京的东面,后人把动迁以后的周朝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这次社会大转型,经春秋战国500余年的逐渐积累,到秦朝终告完成;3 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境内的空旷生地,不断被开辟为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诸侯、卿大夫们竞相占地,列国间战争也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生;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4 经济领域的变革、列国纷争的态势,迫使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内政改革,贬抑或废黜无能的旧贵族,启用贤能之士,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在战国时达到高潮,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官吏、行政、财政、赋税、户籍、法律等各个方面;二 百家争鸣5 当此社会转型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他们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6 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孔子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礼”输入了新的生命力;孔子的“礼”和“仁”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孔子之后,孟子、荀子分别从不同方向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其学生韩非、李斯由此而走向法家;后世儒家多认为孟子为正统,奉为儒家的又一宗师,而视荀子为旁门别支;7 法家兴起于战国初期,法家正面肯定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以提倡“法治”为特色,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然而其提倡专制独断、严刑峻法等,消极面也十分明显;8 道家以老子为始祖;道家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的态度,认为仁礼、法治都徒生是非,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他们都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力的追逐;道家关于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一 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1 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趋剧烈,强国不断拓展国土,弱国则逃脱不了被兼并的命运,最终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韩、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七国对周围小国的兼并和边地的开拓,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2 春秋时代开始的内政改革,到战国时代已蔚然成风;魏、韩、楚、齐、秦等过先后变法,各国在政治、经济等制度建设上出现了趋同倾向;3 战国初期,亲过数十年内乱不止,国势日弱,屡遭邻国入侵;被动挨打的局面,促使秦国变法图强,奋起直追;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先后实行了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物连坐等一系列法律;孝公死后,商鞅因政局变动而惨遭杀害;与其他各国改革的“人亡政息”不同,商鞅改革的制度得以继续,秦国也因此由弱变强,后来居上;4 商鞅变法后,迅速强大的秦国开始发起对六国的兼并战争,历史步入了统一战争的进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二 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5 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6 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7 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通畅;建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秦虽短命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一 秦的暴政1 秦统一以后,百姓渴望社会安宁;秦朝统治者却忘乎所以,十余年间,不断动用民力: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丁男不足,就征发女子承担转输的苦役;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一人犯法,亲戚邻里都要连坐;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已远远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2 秦朝统治者是大一统的胜利者,在长期群雄角逐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并不完全适合统一后社会发展的需要;秦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仍一味重功利、恃酷法,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腾的局面;3 秦始皇死后,少子胡亥受亲信赵高的唆使,伙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夺取王位,是为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各地的反抗起义已风起云涌,然而统治者仍忙于宫廷争斗,大肆诛杀宗室朝臣,加速了秦朝的覆灭;二 第一次农民起义4 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屯长的900名贫苦农民被征调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屯戍,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遇大雨延误限期;按秦律,误期一律处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5 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反秦起义闻风响应,六国贵族后裔也纷纷拥兵称王;其中以刘邦和楚国贵族后裔项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管所业务大讲堂课件
- 水稻第三期课件
- 农副产品加工设备维护与保养方案
- 水痘相关知识
- 造型基础色彩构成设计83课件
- 2025版猎聘服务专项合作协议(初创企业)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物业管理服务协议书
- 2025版影视公司离婚协议与版权及收益分配合同
- 2025版宾馆房间租赁合同及商务会议服务协议
- 2025版金融科技公司法律风险评估顾问协议
- 餐饮店品牌授权使用合同范本
- 学堂在线 走进医学 章节测试答案
- 蔬菜温室大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书
- 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沪教版)
- 八大特殊作业管理培训
- 费用报销合规培训
-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Q-GDW11628-2016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导则
- 十五五文物规划思路
- 2025年修订版《雇佣合同》全文
- 公安宣传工作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