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论文.doc_第1页
项链论文.doc_第2页
项链论文.doc_第3页
项链论文.doc_第4页
项链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项链中的主人公马蒂尔德学生:王小红 指导教师:连振波摘 要 多年来,人们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马蒂尔德的看法贬多于褒,评论者给他定性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这样的判断是不够妥帖和全面的,作为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她的虚荣只不过是爱美、追求美的表现,她对人生的态度是严肃而真诚的,相比之下,她内心真诚勇敢的高贵品质更值得我们赞赏。关键字 项链;马蒂尔德;真诚;勇敢 Abstract For many years, the people“Necklace” the heroine Ma Teele Germanys view censure to Maupassants novel are more than praise,the commentator determines the nature of for to vain the petty bourgeoisie female figure which,the pursue leads a life of comfort.Such judgment is insufficiently appropriate and comprehensive,takes a young beautiful girl,her vanity just is likes to look good,pursues USs performance,she to the life the manner is serious and sincere and sincere,comparatively,her innermost feelings sincere brave noble quality is worth us appreciating.Keywords necklace;Ma Teele Germany;Sincere ;brave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流传世间已百余年,至今仍脍炙人口,倍受青睐。人们对小说中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看法贬多于褒,往往把它看成一个虚荣心强、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把他丢失项链后十年还债的辛苦看作是对她虚荣心的惩罚。长期以来,她都是作为一个被嘲讽的对象出现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虚荣”的代名词。马蒂尔德真的是一个贪图享乐的坏女人吗?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极为不妥当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看待和评价马蒂尔德呢?本文就这个问题我做一些探讨和分析。一、马蒂尔德不应该被看成“虚荣”的代名词而备受指责(一) 马蒂尔德的虚荣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爱慕虚荣,从积极意义上讲,是对现实不满足而引发的。马蒂尔德是一个“漂亮动人的女子”,因为“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任何一个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后来只能“将就”着“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了婚。”所以她对现实状况不满意,也是情有可原的。由不满而引发的对改变的追求也是人生追求的一种。马蒂尔德因为“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的朴朴素素,她觉得她不幸”;为没能过着“高雅而奢侈的生活”而不断的感到痛苦;为“住宅的寒碜,墙壁的暗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简陋”而苦恼。回到我们现实中来,这种不安分的心态,这种追求更美好东西的心理,又有什么过错呢?穷人想幸福,女人爱漂亮。身为女人,谁不渴望能打扮的光鲜亮丽,出入各种高档场合,得到众人的爱慕,过着优雅的生活呢?热爱生活、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活是无论哪个时代、哪个阶级的人最自然最正当的事。所以,马蒂尔德的想法和追求实在不算过分,这也应该是一种普通的大众心理,一种最能体现人生的原始的物质追求。 小说是从“妇女天性爱美”的视角塑造女主人公形象的。如挑选首饰时,“先看”“又看”“随后又看”的犹豫不决的心情。她看到钻石项链时“心都快跳出来了”的高兴,她戴上项链照镜子的出神,以及借到项链后的“跳”“搂”“亲”“抱”等一系列的狂人举动,把一个爱美的女性对美的追求,描摹得惟妙惟肖。晚会上,她跳舞时为自己的美丽而兴奋、陶醉,把她的美和她的爱美推到高潮。回到家后,她在卸妆前“趁这荣耀的打扮还在身上,再端详一下自己”,可见马蒂尔德爱美达到恋恋不舍的境地。其实这也是每个女性从内心对美的追求。即使因为自己贪恋美而酿成悲剧,因为生活陷入困境,她也毫无怨言,时常“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令人倾倒啊”。她回忆起的不是别人对她的逢迎和夸奖,仅仅是“美丽”。可见马蒂尔德对因美丽而付出的代价无怨无悔,这绝不等同于虚荣。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漂亮的女主人公的所谓虚荣是什么:一件漂亮的礼服,一串精美的项链,一个在舞会上引人注目的机会。这些难道不是一个漂亮女人及正常的愿望吗?周国平在他的守望的距离中,把女人的虚荣与男人的虚荣做了很有意思的比较:“女人的虚荣是表面的,男人的虚荣却是实质的。女人的虚荣不过是一条裙子,一个发型,一场舞会,她对整个人生并不虚容;男人虚荣起来可不得了,他要征服世界,扬名四海,流芳百世,为此不惜牺牲一切美好的光阴。”这么看来,马蒂尔德的虚荣较之于男人的虚荣,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许多读者死死抓住她这种并不过分的“虚荣”把她给诠释成一个贪图享乐的罪人,这未免显得可笑了。(二)对美好事物的幻想是一种单纯的生命特质。马蒂尔德从一个小职员的女儿成为另一个小职员的妻子,她的生长、生存空间仅仅局限于小职员的家庭,因而她见识狭窄,缺乏为人处事的经验,教养浅薄,不谙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处处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单纯,如不会分辨首饰的真假;想要做件衣服也只能用眼泪取得丈夫的同意,想戴首饰去参加舞会,却又得不到时,那一副无可奈何的苦恼样子,尤其是借到项链时又跳又搂,又亲又抱,刻画出一个活脱脱单纯女子的形象,宛如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十年后,她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还掉债务后,她把丢失项链的真相告诉女友,小说这样写道:“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天真的笑容更凸显她的单纯。小说开头写了许多马蒂尔德的梦幻般的想象:富裕、闲适、情人、雅趣。人们通常会把她当做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而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女主人公马蒂尔德当时的年龄特质和所处的独特的社会环境。并不富裕的家庭、封闭的社交,没经历过恋爱便匆匆完成的婚姻,没什么钱,日子却还过得去,没什么玩的,偏偏又有的是时间。女主人公那些整日的幻想实际上是即将成熟的女子对未来朦胧的憧憬和展望,是那个年龄段的女子一种最单纯的生命特质。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少男少女们,有谁不曾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过幻想呢?想想你们年少时的梦想吧。谁的梦里不曾有过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白马王子、房子、车子、名誉、地位等,假如我们以成年人的经验一刀切,施以伦理化的道德评判,以虚荣做结的话,那么马蒂尔德的虚荣与其说是一个人的虚荣、一个阶级的虚荣,倒不如说是整个人类的虚荣,是处于那个年龄段的所有的少男少女的虚荣。“人年轻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很多年之后蓦然回首,可能会觉得那些想法肤浅的可笑。可是它毕竟是那么的美丽过,那么真切的贯穿我们过往了的青春,陪伴着我们渐渐长大。做梦是每个人的权利,只要不危害社会和他人,实在是无可厚非的。心怀梦想却被加以批判,实在是太委屈”。 1 (三)马蒂尔德的虚荣是一个平常人物的平常心的奢求,是当时社会造就的,不是她个人的虚荣。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那么从马蒂尔德生活的时代来看,马蒂尔德是生活在19世纪法国末期的现代资本主义时期,她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当时的法国已经是一个民主的资本主义现代国家,女性在恋爱方面属于自由恋爱。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马蒂尔德对自己的丈夫路瓦载身为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不满意,但是我们可以推想,如果马蒂尔德不喜欢路瓦载,她是绝不会跟他结婚的。虽然这造成她无法过上她梦想的生活。马蒂尔德对路瓦载的爱虽然在文中没有直接描写,但是从许多侧面都是可以表现出来。马蒂尔德的虚荣心有一部分也是有社会大背景造成的,在阶级分明的当时,她具备了当时法国上流社会所认为的如下条件:“在妇女,美丽、风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这就是说,她具备了在当时世态下女人过上高雅奢侈生活的可能性,然而缺少机遇她出身寒微,嫁的也是一般的小职员。但她对上层社会的痴迷向往,已经达到了狂乱的程度,因而她对现实的不满又几乎使她处于绝望的状态,也正是这种心态,才使她一心寻找跻身上层社会的机会。“虽然我们总是把马蒂尔德放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法国社会大背景下,批判她的爱慕虚荣,是资本主义的畸形社会造就了她的畸形性格,但是却忽视了马蒂尔德是一个平凡的,不足为人所道的小人物,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来分析她的一颗平常心”。3二、马蒂尔德也许曾经虚荣,但绝不虚伪!她对人生的态度是严肃而真诚的。(一)她没有出卖人格去达成自己的愿望。在莫泊桑笔下,“马蒂尔德美丽动人,充满了幻想而无所事事。评论者们或许正是以马蒂尔德的幻想为依据,说她如何爱慕虚荣,如何梦想过上上流社会的豪华生活。正因如此,他才有在舞会上出尽风头的欲望,才有丢失项链的不幸和赔项链的辛酸。”4不错,马蒂尔德是成天幻想着美好的生活。看着自己的小奴仆,心里就会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看着自己有钱的女朋友回来,就常常整整的哭上好几天。但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的梦想没得到实现和满足而做出有损于自己和别人的事情来。要知道,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女人可以做“玩物”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她们的年轻美貌就是“资本”。“像莫泊桑另一篇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郎丹太太,就是一个以美貌为资本达到目的的典型人物。郎丹太太沉迷于看戏,并且喜爱珠宝。她利用看戏为名,与有钱人私通,靠出卖灵肉去追求享乐和财富,完全堕落成了一个娼妇。爱美乃是人之常情 ,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出卖灵魂,成为金钱的奴隶,那便是大错特错的”。4马蒂尔德不同于郎丹太太那样的出卖尊严获取财富的可怜虫。丢失项链前,她参加舞会是部长对她丈夫路瓦载的邀请,衣服项链都取之有道,舞会上她尽情欢乐,并无非分之举。“在那个充满着拜金主义的社会中,马蒂尔德保持着诚实的品质和清白的行为。”5即使在项链丢失后,面临着巨大的债务时,马蒂尔德也没有想过要出卖自己的人格换取金钱来偿还债务。我们可以假设一下:按照小说中所说的,马蒂尔德也是一个天生丽质的姑娘,凭她的美貌,凭她在舞会上能引起部长的注意的机遇,她完全有机会攀上一个有钱人而隐秘的得到一大笔钱,不用去为生活忧愁。但马蒂尔德丢失项链后坚定的说:“要还!”并和丈夫一起为还债辛勤的工作。、她对朋友没有赖账,也没有出卖人格和尊严去偿还债务。她在那污浊、虚假、拜金的丑恶社会难能可贵地保持着一颗金子般的纯洁心灵,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充满幻想的女人,只要她不敢堕落,一样有承担的勇气和力量!(二)苦难之下显出真诚勇敢的本质。1勇于面对现实的勇气。苦难是对一个人最彻底的考验。当马蒂尔德面对着决定她后半生命运重大人生变故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天真纯洁,曾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实有着坚强的灵魂和惊人的勇气。丢失项链后,马蒂尔德在沉重的打击面前,没有犹豫,而是迅速的回到了现实,毅然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这种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的勇气,不得不让人佩服。不是异常要强、坚韧和有着坚强的灵魂、强烈的责任心的人,恐怕是早就跪倒在命运的无情镇压下求饶了。试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受到一点点挫折和创伤就会心灰意冷。因为失恋便绝望自杀者有之,更不用说去面对像马蒂尔德这样突如其来足以改变其一生命运的遭遇了。作者对女主人公这种勇于承担的气魄也充满了赞赏,他在小说中是这么说的:“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的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这字里行间无不传达了莫泊桑那种情不自禁的赞赏之情! 虽然马蒂尔德最后酿成了悲剧,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双手逆转了自己的命运,是自己焕发出勇毅坚强、不屈不挠的光芒。莫泊桑在深切同情爱美女性的不幸中极希望她们在风雨中成熟起来,极希望她们在厄运面前不悲观,不沉沦,不堕落,极希望她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精神征服困难,赢得新的胜利。2抵抗命运的坚强意志。决定了承担责任之后,马蒂尔德开始了她漫长又辛酸的还债之路。面对更加残酷的生活环境,她不气馁,不悲观,不走歪门邪道,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包揽了“家里一切粗笨活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她甚至到店铺里和店主人讨价还价,在别人的嘲骂中“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约她那艰难的钱。”这样的生活她足足过了十年!她也有留恋美好时光的时候,“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会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令人倾倒啊!”但她只把美丽的回忆藏于心底,始终没有在还债之路上动摇和退却过。“她并不沉缅于往事,她在和命运抗争时是一个真真实实,令人佩服的实干派!她以坚强的意志,实实在在的行动,顶住了命运的捉弄”。73经历苦难之后的本质回归。十年的艰苦劳作,使马蒂尔德青春不再,她变得苍老了。原先高贵美丽的她变成了胡乱的挽着头发,歪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的粗俗妇人,这样的变化,使得她的好友佛莱思节夫人在公园遇到她时,“一点儿也不认识她了”。但马蒂尔德看到依然高贵的佛莱思节夫人时,坦然并主动上前去跟她打了招呼并告诉她事情的真相。在马蒂尔德尚是个美丽动人的女子的时候,看望她的这位女朋友回来总要哭上好几天。当她变成穿着简陋的粗俗的妇女时,为什么反而如此的坦然了呢?她不是应该自卑和妒忌吗?“十年辛苦虽然把马蒂尔德的昔日风采给磨走了,但她的心灵却因此得到了净化和升华”。7可以说这时的马蒂尔德不仅没有丝毫的虚荣,也没有丝毫的自卑,而是一位经过十年辛苦劳作,心灵得到了净化的朴实的妇人。“她感到一种足以自豪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于是露出了微笑。”是的,这笑是自信与骄傲的表现。她自信,因为她内心得到了充实;她骄傲,因为她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面对依然如昔的好朋友,马蒂尔德不再自卑。她以自己的十年的辛劳换来了做人的尊严,实现了自我解放。当她听到项链是假的之后,她没有吃惊,没有后悔,没有苦恼。生活已经改变了马蒂尔德,磨练了她对生活中的大起大落、生活中的艰辛困苦的承受能力,她已经是一个坚强的生活者。十年的时间已经把她的虚荣和想象消磨殆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诚实、勇敢、坚强的马德尔德。“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1一场飞来横祸,改变了她的整个人生,它成全了马蒂尔德,使她从天真的整日耽于幻想的小女人,成长成一个懂得生活艰辛并脚踏实地的妇女,失去了美丽的外表并没有什么可惜的,因为每个人最终都将老去,并没有谁的天生丽质可以与岁月抗衡。上帝关了一扇门,又会向你开启一扇窗。马蒂尔德在失去之中远离了虚幻的遐想,成为了为明确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而坦然。这是比美丽重要得多的东西啊!以上对主人公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爱美,是她作为女人的天性;单纯,是她的出身、教养、经历以及个人气质等形成的个性;坚毅,是爱美和单纯向善发展的深层品质。她身上存在着虚荣和贪图享乐的成分,但那毕竟是每个人对更高品味的追求,不应该一味的否定和批判。三、马蒂尔德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有血有肉的女性。长期以来,马蒂尔德被众多评论者冠以虚荣的坏女人之名,他们却没有看到她内心的坚强与诚实正直的良好品质。对马蒂尔德在失项链后的所表现出来了敢于承担的勇气,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都只是轻描淡写,把马蒂尔德的辛苦劳动当作是虚荣的报应加以嘲笑。这些想法实在是过于片面和苛刻的。“每一个敢于解剖自我的人恐怕都无法讳言自己身上的虚荣心,所不同的只是程度轻重而已。马蒂尔德的那点小虚荣并非是不可理解、不可原谅,她更不是坏女人,相反,她是一位值得尊重的、有血有肉的女性,她爱美而天真纯洁,幻想财富却心地正直,有点小虚荣但不因虚荣出卖人格。她固然是有一些缺点的,但却掩盖不了她本身真诚勇敢的高贵品质”。 2她的那点小缺点只会令她的形象更加丰富,更显真实。小说结尾处,作者用一个上流人的感动再次褒扬了马蒂尔德。当佛莱思节夫人听完了马蒂尔德的叙述后“感动极了”,她在感动什么?应该是为她的真诚所感动了!同时,我想起另一个不幸的女子包法利夫人。她与马蒂尔德一样,在平庸的生活与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里寻求梦想的幸福。但马蒂尔德一夜狂欢后,选择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而包法利夫人在尽情享受了浪漫的爱情与奢侈的生活,财产荡尽,债务累累之后,没有勇气重新生活而选择了死亡。两者相比之下,我们难道不应该为马蒂尔德所表现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