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隋唐科举制度与公务员选拔制度之比较.doc_第1页
试论隋唐科举制度与公务员选拔制度之比较.doc_第2页
试论隋唐科举制度与公务员选拔制度之比较.doc_第3页
试论隋唐科举制度与公务员选拔制度之比较.doc_第4页
试论隋唐科举制度与公务员选拔制度之比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格式论文试论隋唐科举制度与公务员选拔制度之比较 论文摘要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唐,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将其沿用。我国公务员制度随着时代步伐正不断发展完善。本文以隋唐科举制度为例,将其与现行公务员选拔制度进行比较,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仍有必要继续吸取科举制度的合理成分,以期对完善公务员选拔制度有所助益。 论文关键词科举制度公务员选拔制度比较 作为一项专门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特别是隋唐科举制度给世界考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促进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稳固国家政权的一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比较之,当代公务员选拔制度为我国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培选人才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选拔方式还是在选拔内容等方面看,与隋唐科举制度都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两者之间的继承性毋庸置疑。 一、招考对象之比较 隋朝科举制度的招考对象较宽泛,各阶层都可以参加,唐朝的教育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唐朝生源更为广泛,主要有“生徒”和“乡贡”:“生徒”即学校的学生;“乡贡”指通过州、县地方选拔考试而选送的人员,经过考试再送到尚书省,即到省参加“省试”。 目前我国教育制度基本完善,国民素质普遍提高,为国家的人才选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务员的选拔有具体规范,在实际招考中,关于不同职位的招录各级政府还规定了具体情形,例如最大年龄、最低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政治面貌等规范化要求。而且,还包括报考人员不能报考与本人有应回避亲属关系人员所在部门或单位;定向、委培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须征得定向、委培单位同意等特殊规定。 总体而言,公务员考试对参考人员有年龄、专业、地域、学历等多方面的要求,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变相限制也不为过。而科举考试没有,当然女性不参加科举是当时社会和流传已久的宗族观念决定的,与考试本身无关。现代对招考对象的规定似乎并不比古代显得更文明。在这一点上,笔者呼吁应当汲取科举制度的优点:即摒弃一切先决条件,使国家的行政机构向着尽可能广的社会面开放,凡立志于从事公务员行业的公民,哪怕是工人、农民或其他社会职业者,哪怕户口不在本地、也没有高等学历文凭均可参与测试。既如此,方能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扩大选拔人才的范围。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做会造成应试人数大大增加,不利于操作管理。诚如,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如今时代在变化,中国已是一个多元化的大社会,人们选择从业的范围比古代尚更宽广,愿意从事公务员的人群也绝非膨胀至无法控制的地步。纵使参考人数众多,也应坚持考试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原则这是法治社会公平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恰正是古代科举制度最大优点所在。 二、考试方式之比较 (一)考录形式比较 据史记载,隋朝存续时间虽短,但分科取士的选拔形式已经确立,主要为地方向中央贡士以及皇帝下诏推举人才。只不过隋朝的考试任职还有许多的限制,考试还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没有固定的形式。特别是应举的士人必须经地方衙门推荐,不可以“投牒自应”,与科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并不合拍。既唐太宗、高宗以后,科举制度才逐渐发展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政治制度,许多细节经过较大改变。 我国现行公务员选拔本着“公开考试、平等竞争、严格考察、择优录取”的办法。各级招录政府需先行发布招考公告,公告上严格载明招考的名额、职位、报考资格条件、报考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以及其他报考须知事项。公务员选拔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一般采用二轮测试制,即第一轮公共科笔试;第二轮面试(包括专业考试)。第一轮考试成绩作为进入第二轮考试的依据。在第二轮考试中,专业科考试的比重较低,约占40%。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察和体检。 笔者认为,首先,从方式上来看,两种制度都采取了考试的形式来选任国家的各级各类工作管理者。不同之处在于,在古代,科举几乎是全社会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而现代社会青年学子报效祖国的途径绝非仅有当公务员一条,非同古代读书人千军万马般挤科举制度一条独木桥一样,他们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其次,单从考选形式方面看,现代公务员制度也比隋唐科举制度更完善,形式更规范,程序更公正。二轮考试制更能全面考核人才的综合素质,更能确保行政单位选拔出最优秀、最合适的人才。 (二)报考、组织、评判机制比较 隋唐时期,相比以往,考课更加成熟,报考、组织、评判机制亦已略微完善,而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由法规定得比较详尽、具体,但亦有不足之处。 1报考职务与级别方面之比较 为配合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隋唐时期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等级森严的权责隶属机制,对不同的等级采用不同的选任方式。如在唐朝,三品以上官员临轩册授,五品以上则制授,六品以上属敕授,六品以下旨授,九品及流外官判补。 而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上述内容可以比较分析出,纵然科举制对不同等级的官职规定有不同的委任方式,众多的官职已按九品分类得十分详细,但难免会让人们有这样那样的猜测,不知此种官职隶属于何种机制,归属何种类型,想必此种疑惑不仅存在大多数现代学者对研究科举制度过程中,必然也存在古代众多学子心中,这种规定不明的做法必定会造成某些部门门庭若市、某种职务人源扎堆,而某些部门却是门可罗雀等怪现象。而我国公务员制度为消除诸如此现象,首先在类型就已经规定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两种,然后再按职务层次分门别类。可以看出,在报考职务与级别方面,我国公务员制度已经青出于蓝,比隋唐科举制度规定得更为细致、具体,更有利于吸引全社会各阶层人士报考。但是公务员考试报考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地域和身份方面的影响。这不仅仅损害了考录的公平性,并且还有可能成为部分考试中应试者来源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可能造成选拔人才的视野变得狭窄。这也是完善我国公务员选拔制度所面临的一个亟不可待的重要问题。 2考试过程及考试组织方面之比较 隋唐科举制度在此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是:第一,拥有完善的主考机构和考试官员队伍。第二,建立了严格的考场制度。贡院内实行搜检和巡查制。第三,它实行“别头试”和“锁院”,推崇回避制度。比较而言,从考试体系的组织管理方面看,很遗憾当今的公务员考试却远没有科举时代缜密,尽管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建立了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然而却缺乏应有对考试全过程的监控、回避制度,影响了组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公平性。 古代科举考试是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的,皇帝任命亲信大臣作主考官,各级政府也会派遣相应的官员去配合。这一作法也许是当时权力构架下的唯一选择,在当代却不可取。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向主考官行贿、“拉关系”、作弊等科场陋习大量存在,而恰好由另一个权威的专门考试机构专司监考此事,就有可能将弊病发生率抑制至最低程度。有鉴于此,笔者建议现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应由各级人大负责组织实施。因为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构,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应当由人民来挑选,而不应由政府自己来挑选。而且,由人大组织实施,更能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三、考试内容之比较 隋朝实行设科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所设置的科目有三个:秀才科、明经科和进士科。秀才科和明经科均承自前代,进士科则为隋朝新创。隋朝由于历史较短,科举制度处于草创阶段,而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发展完善,在科目设置上却非常繁杂。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实用类科目考试史学、礼仪法律和术技;进士科则在隋唐是最受重视的科目,由于文学诗赋几乎成为全社会人群的共同爱好,而进士科重文学诗赋的趋向也因此更为显著,地位也远远高于其他科目。 我国公务员考试笔试包括公共科目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专业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五个模块,主要考察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数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公共管理知识与能力等;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由此可得知,值得肯定的是,隋唐科举制度尤其是唐代的科举制度,特别在于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诗赋和文学的发展。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小说的发展,使隋唐文学水平达到一个极高的层次。但也由于科目种类型偏少、内容简单,隋唐科举制度考试内容痹症诸多:其一,从考试内容上看,科目欠实用,明经与进士皆属文学科目,并非为官的学问与实际技能,文学知识成为考试唯一标准后,实用技能便全被忽视。影响所及,官员具有的才能种类必然减少,社会对实际技能也会有所轻视。其二,考试易出现漏洞:唐朝为避免因一论考试失误,而遗漏人才,故有试前品评的惯例。此法原意虽佳,但也衍生出不少毛病。不少士子(当然多为豪门望族子弟)为增加中举机会,皆先把平日作品送呈京师名人品评。此举用意在于争取名人品评,先搏得考官美言,增加中举机会,甚而在应考前已定名次。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赫然亦有极为通过试前品评进入仕途。然而,寒门学子又如何能够与这一惯例沾上边,分得一杯羹呢?公平公正原则被这一“惯例”冲刷得荡然无存,“天下寒士俱伤颜”矣。 而我国公务员考试从内容上来看,较之科举制度仍有较大改进,测试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水平、心理素质、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从而能够确保将最优秀的人才延揽进工作领导阶层,最大限度地维护对国家的高效管理。而且,科举考试大部分采用主观题型,科学性、客观性较弱,而公务员考试则摒弃了这一缺点,将主观题型和客观题型结合起来,并将测评结果通过分数的方式进行量化,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主观性,有效地遏制恣意妄为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应试者中的佼佼者,这也大大增加公平性与公正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将科举制度和我国现代公务员制度从背景和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现代公务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