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笔记.doc_第1页
刑法笔记.doc_第2页
刑法笔记.doc_第3页
刑法笔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笔记 冲刺班:考前两周、精准预测第一编 刑法概说第一章 刑法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刑法解释的方法 扩张解释与类推的区别第一节 刑法的渊源一、刑法典。二、单行刑法。立法机关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或者某一种犯罪及其刑罚或者刑法特殊事项的法律,例如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三、附属刑法。指规定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四、国际刑法。国际条约在一国法律渊源中的地位,或者直接适用,或者转化为国内法适用。五、此外,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变通或者补充规定,也可谓刑法的渊源。第二节 刑法的分类一、形式分类:(一) 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二) 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三) 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二、实质分类:(一) 权威刑法与自由刑法。(以刑法任务的重点是保护国家权威还是保障公民自由为标准)(二) 侵害刑法与意志刑法。(以刑法的侧重点是客观侵害还是危险意志为标准)(三) 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以刑罚的根据是客观的违法行为还是行为人的危险性格为标准)(四) 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第三节 刑法体系广义的刑法体系是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狭义的刑法体系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刑法典由两编组成,第一编为总则,第二编为分则,最后为附则。第四节 刑法解释刑法解释就是对刑法规范涵义的阐明。一、 刑法需要解释的原因。(一) 成文法是抽象的,案件事实是具体的(二) 成文法是静止的,案件事实是变化的(三) 成文法的立法原义可能是不明确的二、 刑法解释的目标主观解释论和客观解释论主观解释论强调探询立法者的立法原意,这是一种强调尊重和忠实于立法者通过法律文本表达的立法原意的解释论,因而亦称形式的解释论。而客观解释论则着重发现法律文本现在应有的客观意思。简言之,这是一种强调法律文本的独立性、试图挣脱立法者的立法原意,而根据变化了的情势与适用的目的,挖掘法律文本现在的合理意思的解释论,因而又称为实质的解释论。大体而言,在形式的罪刑法定观念支配下的19世纪的刑法解释论,一般倾向于采纳形式的解释论与主观解释论,20世纪以来,在实质的罪刑法定观念主导下的刑法解释论则多坚持实质的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三、 刑法解释的主体按照主体的不同,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四、 刑法解释的方法按照解释方法的不同,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其中,论理解释又分为立法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解释的结果可能是扩张解释,也可能是限制解释。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本章重点提示 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罪刑相当原则与刑罚个别化的关系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一、 思想渊源罪刑法定原则沿革意义上的思想渊源是自然法理论、三权分立思想和心理强制说。罪刑法定原则现在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和尊重人权主义。二、 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可见,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区分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两方面对立统一,以寻求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统一。三、 派生原则(一) 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但允许类推适用有利于被告的刑法规定。(二) 禁止对于被告人不利的事后法。(三) 禁止习惯法。(四) 禁止绝对不定刑和绝对不定期刑。(五) 明确性原则。第二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一规定表明:第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适用法律之上的平等,即司法平等,并不包括立法平等。立法上是否平等,并不影响司法上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二,所谓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指把刑事法律作为统一的尺度毫无例外地、一视同仁地适用于一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不因其民族、种族、性别、身份、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等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不应当把刑事司法中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立起来。第三节 罪刑相当原则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一规定表明,罪刑相当原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二是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具体地讲,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刑罚与罪质相适应;(二)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三)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历年真题 07年多项选择题第41题:现代罪刑法定原则包括以下派生原则( )A. 绝对禁止类推 B.绝对禁止事后法 C.禁止习惯法 D.禁止绝对不定期刑答案:CD。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本章重点提示 处理空间效力的原则 处理溯及力问题的原则及我国的规定第一节 空间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有效,它解决的是国家的刑事管辖权的问题。刑法典关于空间效力规定了以下原则:属地原则(第6条)、属人原则(第7条)、保护原则(第8条)、普遍管辖原则(第9条)刑法第六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刑法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刑法第八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刑法第九条:“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刑法第十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十一条:“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国内犯罪 国外犯罪中国人 第6条(属地原则) 第7条(属人原则)+第10条外国人 第6条(属地原则)+第11条(例外) 第8条(保护原则)+第10条第9条(普遍管辖原则)第二节 时间效力 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即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对刑法生效前的行为是否适用即是否具有溯及力。关于刑法的溯及力,各国立法例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则:从旧原则、从新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我国采纳从旧兼从轻原则。刑法第1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罚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历年真题04年任意选择题第1题:美国人甲将美国航空公司的班机从美国劫持中国广东省迫降,被我国公安机关抓获。关于本案,哪种说法正确?A、对甲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审判B、对甲不能依据属地原则适用中国刑法审判C、对甲能依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中国刑法审判D、对甲能依据保护原则适用中国刑法审判答案:C。05年单项选择题第1题: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旧原则答案:C。第二编 犯罪论第一章 犯罪概念本章重点提示 犯罪的概念 犯罪的特征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各国刑法定义犯罪概念有三种立法例:(1)从形式上定义;(2)从实质上定义;(3)将实质内容和形式内容结合起来定义。我国刑法属于第三种情况。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见,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第二节 犯罪的特征 主要存在二特征说(社会危害性应受惩罚性,或者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三特征说(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之争。曲新久:1.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义务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2.犯罪是侵犯法益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3.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制裁的行为,犯罪与刑罚之间具有关联性;4.犯罪以及作为犯罪之法律后果的刑罚处罚,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 参见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135页。第三节 犯罪的分类危害国家安全罪与普通刑事罪重罪与轻罪自然犯(刑事犯)与法定犯(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