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doc_第1页
相见欢.doc_第2页
相见欢.doc_第3页
相见欢.doc_第4页
相见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作赏析教学设计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 黄群芳教学目标:1、体验相见欢凄婉欲绝的离别愁;2、了解一点欣赏词的基本方法;3、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4、培养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教学重点:1、体验相见欢凄婉欲绝的离别愁;2、了解一点欣赏词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3、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4、培养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1分钟)今天上课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是请大家把自己记忆的仓库盘点一下,看看从进入初中到现在,我们背诵了多少首诗词?(70多首 )真是没想到不知不觉之间居然就有这么多了。不过,我们除了将这些古典诗词背熟以外,还要能够理解这些它们的含义,体味它们的情感。今天我们将对其中的词作部分进行赏析(展开片头)。老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了解一点欣赏词的基本方法,那么今后在古典诗词的积累方面我们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还能够自主地去品一品、赏一赏,这样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二、 了解有关词的常识(3分钟)昨天老师布置大家下去查找有关词的知识,了解一点词的常识。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哪些有关词的常识?把你们整理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好吗?有关词的常识:词的名称、词的发展、词的流派、词的分类1、词的名称:“词”作为诗体的名称,是比较后起的,在唐五代时,这种新诗体原被称为曲子词。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它又有了诗馀、乐府、长短句等等别名。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即歌词。曲子词这个名称,最清楚地表明了词体的性质,表明了词与曲的关系。曲是指文辞的部分,在乐曲歌辞中,二者原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不可分离。曲子词是词体最确切的全称。诗馀的名称大约似于南宋。将词称为诗馀,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词是诗的下降,是诗的馀绪剩义。另一种认为词是出于唐代的近体诗,是从律诗绝句中变化出来的;唐人是先用五、七言诗入乐,到了唐五代,才改用长短句。把诗称为诗馀,不仅含有贬低词的意思,而且对词体的产生、形成过程也作了曲解。汉魏六朝入乐的歌诗,包括采自民间的和文人创作的,都称为乐府。唐宋词也是配乐音乐可以歌唱的歌诗,从这个意义上说,词也可称为一种乐府诗。但唐宋词配合的音乐是燕乐,乐器以琵琶为主,和前代乐府诗所配合的雅乐、清乐是不同的系统,所以说“词出于乐府”是不合事实的。词和唐代近体诗在形式上最显著的差别,就是它打破了旧有诗歌五、七言的基本句式而采用长短句,所以后来也就把长短句作为词的别名。2、词的发展:词的产生最早起于隋代民间(如敦煌曲子词),初、盛唐已偶有人作文人词,到中唐,词始在文学创作中占一席之地,并有了一些较为优秀的作品,晚唐五代,文人词进一步确立,出现了词的专家与专集(温庭筠花间集),此时,词在文学史上独成一体,与诗并行发展。宋代以后,名家辈出,是词的繁荣时期,词的创作在苏轼、辛弃疾等大词人手中得到了最大的提高与发展,宋词得以与唐诗并称,被后人尊为一代文学之胜。3、词的流派:从词的风格上看,词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或密派与疏派)。 北宋的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为婉约派也即密派的创始人,其词风柔靡婉丽,毫无刚健之气,所写多是儿女私情或个人哀怨,缺乏社会意义。北宋的苏轼为豪放派也即疏派的创始人,其词风气象恢弘,冲破专为抒写爱情或离情别绪乃至个人的失意伤感等等狭窄的范围,以诗的某些表现手法用在词里,把词的内容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题材多种多样;在语言运用上敢于打破音律对词的严格束缚,不因格律害意,只要内容需要,信手拈来,常用口语入词,一气呵成,气势磅礴。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可分为三类:从最短的十六字令到五十八以内的词,称为小令;从五十九字到九十一字的词,称为中调;九十二字以上的词,称为长调。刚才几位同学从词的名称、发展、流派、分类等方面对词这种文学样式作了介绍,让我们对词的有关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了解对我们理解词、赏析词应该是很有帮助的。三、自主品析相见欢(一)了解背景,知人论世1、词其实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是先有曲谱,然后根据曲谱填上歌词,所以词是音乐文学。唐宋词的歌法现在虽然久已失传,但后人根据词的意义将许多词作重新谱曲 ,听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老师正好有这样一首歌曲,同学们愿意欣赏一下吗?(播放歌曲)2、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吗?熟悉这首词吗?词牌名叫什么?作者是谁?(多媒体显示词牌、作者)3、李煜何许人也?有同学知道吗?(两个学生回答)4、我们一起来看看李煜的小档案。(多媒体展示李煜档案)姓名:李煜别名:重光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籍贯:徐州国家:南唐职业:国主 词人信仰:佛教教师补充:说到李煜,又不禁让我们想起:在那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在那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佛,拜过了;契丹,也求过了,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李煜,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为了全城百姓免遭涂炭,他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李煜从一个“几曾识干戈”的风流皇帝沦为阶下囚,备受凌辱,每天以泪洗面,所以他后期的词作中抒发了深切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刚才我们听到的正是这样一首词。可是,这首词的词牌却叫相见欢,它与词的内容相符吗?(不相符,因为词牌只是限定词作的曲谱和形式,和内容无关。)如果就从这首词中选取三个字,重新组合一下,给这首词拟个与内容相关的题目,你会挑选哪三个字?(离别愁) 5、你看,因为了解了作者的身世背景,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词中所要抒写的主要情感,看来,了解一点作者的身世及写作背景对我们理解词是很有帮助的。(板书:了解背景,知人论世。)(二)疏通文意,把握形象(意象)(10分钟)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看看在文字理解等方面有哪些疑难问题。2、学生自由朗读。3、有问题吗?请大家把你们不能理解的问题带到小组中去讨论,看能不能通过同伴互助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把你们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4、学生讨论解决问题。5、集中解决难解问题。问题举例:为什么“无言”?为什么“独上”?为什么独上“西楼”?为什么说“月如钩”,而不用别的比喻?为什么写残月而不写满月?为什么是“寂寞梧桐”而不是别的什么树?(古典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内心的愁闷。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这些雨中梧桐,表现的都是诗人内心的愁苦。而李煜所写的缺月梧桐,则更显凄凉。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苏轼的卜算子中也有“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的句子。你看,不管是细雨梧桐还是缺月梧桐,给人的感觉都是愁苦的、凄凉的,这梧桐树也就成了愁闷的象征了。)“梧桐”为什么会“寂寞”?“清秋”是秋天的哪一阶段?为什么不说“深秋”?词人为什么住在“深院”中?“深院”怎能锁住“清秋”?词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是什么?怎么能够“剪”?还能“理”?“别是一般滋味”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滋味?6、小结:大家的问题提得很有深度,也很有价值,问题的解决也很圆满。刚才我们通过质疑问难,疏通了词的意思,也了解了词中出现的像月、梧桐、深院等形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的意义,对这首词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板书:疏通文意,把握意象)。(三)品味词句,领悟意境(10分钟)1、但是这种理解对赏析一首词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去深入文本细细品味词中的语句,领悟词人创设的意境,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板书:品味词句,领悟意境)记得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曾高度评价李煜的词作,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在这首词中,你认为最能体现其“神秀”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无言独上西楼”:“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因为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着怎样的离愁别绪呢?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还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也毁于一旦。经受了国破家亡,阅历了人间冷暖,饱尝了世态炎凉,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而今是尝尽愁滋味,而这滋味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教师补充点拨)“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2、请大家带着对李煜这种愁情的深刻体验,饱含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词。3、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情感。(四)纵横联想,深化体验(15分钟)1、在这首词中,李煜把自己的离愁别恨刻画得丝丝入扣,形象生动,真不愧是写愁情的高手。有同学还记得李煜在另外一些词作中是如何写愁的吗?学生自由作答:“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望江南“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2、最有名的两句应该是“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媒体显示词句)3、这两处写愁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上一句把愁比作什么?(春草)你觉得这个比喻好吗?(好,以远接天涯、绵绵无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恨,生动形象,自然贴切。)以遍及天下的春草,把人人心中想说而又不能说的东西,写得让人心里感受得到,眼里似乎也看得到,手里几乎还能捉摸得着:你看,春草一望无际,像离愁一样浩渺无边;春草尖细绵密,像离愁一样绵绵郁结;春草破土而萌,像离愁一样割之不尽这是李煜以春草喻恨的名句,的确是传神之笔。下一句把愁比作什么?(一江春水)4、古代诗词中以水喻愁的佳句不少,但李煜的这一句最负盛名。不过,用水来比喻愁,李煜并不是第一个。李白曾经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诗句。他在金陵酒肆留别中也曾用水来比喻离别的愁情,大家知道是哪两句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多媒体显示)李白说别情的长短可以跟东流水比,别情能量长短吗?东流水虽然有长短但不能用尺子去量,诗人用不能丈量的别情与长得无法丈量的东流水作比,真是别出心裁。但李白的诗跟李煜的这一句一比,却比出了长短。因为李白的诗是在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写的,这个东流水指的是那条河流?(长江),而李煜的词是在汴京(今开封)被囚禁中写的,他的“一江春水”指的也是长江,李白是用眼前的景物作比,李煜的词是用远离自己的长江作比,长江成为怀念故国的一部分,这个比喻里就有怀念故国的深切感受,比李白的“别意”深厚多了。这是李白不如李煜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东流水”只能让人感受流水的方向,而“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仅有方向,而且还能让人想象出:滔滔滚滚的一江春水,波涛汹涌,奔流不息,而词人的离家之愁、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就如这一江春水无穷无尽、日夜奔腾。可见这两个人的愁情谁更深更浓?(李煜)我们一起把李煜的这句千古名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5、李煜之后,用水来比喻愁的诗家词家就越来越多了。北宋名臣寇准也曾用春水来写愁情。他说:“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这里用春水比柔情,跟李白的句意相似,可以说是模仿李白,所以更不能与李煜的词句相比。6、在你们积累的诗词中,还有没有写愁的?学生自由作答。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动,许多愁”(江城子),贺铸“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都用春水比闲愁,让人触目惊心。以“雨”喻愁的,如杨尖正的“万点飞花愁似雨”,张光宪的“缆镜无言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妆,一庭疏雨湿春愁”;以“柳”言愁的,冯延巳“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处寻”;以“草”喻愁的,柳永的“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贺铸在青玉案中这样写道:“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一连串的比喻,多角度写“愁”,实也难能可贵: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已经够多的了,偏偏又赶上这春末夏初、草第絮飞、梅雨不断的时节,更给人一种无尽的感觉。7、同学们有这么丰富的积累,真是令人佩服。这中间比较有名的是欧阳修的“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多媒体显示),这两句很显然受了李煜的影响,把他用春草、春水喻愁的名句合二为一了,写出了离愁的绵延不绝。8、大家刚才还提到了秦观的江城子,有同学会背吗?(学生背诵江城子)其中写愁的名句是哪一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动,许多愁”)。秦观用这样的句子来写愁情,大家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作答)其实秦观的这一句也借用了李煜的创意,但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反用了他的意思,创造出更新的意境。“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可以用细丝乱麻比喻它的繁乱、无头无绪,用春草比喻它绵延不绝,用一江春水比喻它无穷无尽,但它又 怎么能够流动呢?仔细品味一下,原来作者经历了这样一个化合过程:心中之愁眼中之泪江中之水,于是作者的“愁”就可以尽情流淌了,而且“满江都是泪”,说明作者的泪多、愁深。然而 ,浩荡春江即便日夜奔流,也还是“流不尽”词人眼中的泪、心中的愁。词人的泪之多、愁之深几乎难以言传,唯有神会,全凭你去想象。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9、秦观几乎把愁写到极致,由南唐入宋的郑文宝后来在他的柳枝词中又翻新意,他怎样写愁有同学知道吗?(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你看,这“愁” 不仅可以流淌,还可以用“船”来载了。10、于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宋代写愁堪称愁绝的女词人,大家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你们知道她的哪些词作中写到了愁吗?(学生自由作答)简直太多了。在她的笔下,“愁”这个抽象的感情概念,变成了无数鲜明、具体、可感的形象。(多媒体显示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什么?(重量)“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