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doc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doc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doc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自主学习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历史背景: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形势 内忧:国内战争爆发,粮食等物资短缺 外患:资本主义国家武装干涉(2)政策目的:保障军事上的胜利;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3)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国有化,不论大中小企业。产品分配: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4)意义: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政权.但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没有成功。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1)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2)1921年2月,海军基地发生兵变。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1)内容:1921年,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无力开发的以租让方式给外国资本家。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取消食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2)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4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1)“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创的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主要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推行农业集体化。5、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6.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尤其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明显(2)赫鲁晓夫地位的稳固2、内容(1)农业方面:这是改革的重点。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并提高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的自主权;大力进行垦荒和“玉米运动”提高粮食产量。(2)工业方面:废除部门管理体制,给与地方和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7.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主要是发展重工业;通过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工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苏联一跃而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并没有被克服,苏联的各种矛盾日趋激化,这也就成为日后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二、合作探究问答题:本大题共10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38.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人深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俄曾试图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指出该“强攻”办法在农业方面实行的具体举措及其消极影响。(2分)(2)1921年初,列宁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以辞职为由,争取大家对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支持。列宁不惜以此“过激”举动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指出其调整后的农业政策及实施成效。(3分)(3)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中所述“模式的僵化”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及其对以后经济长效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2分)(4)进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试图调整、纠正日益僵化的模式,先后启动了哪两次改革?(2分)(5)综上所问,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的开创与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三、当堂反馈1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2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方针 D.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政策3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于1935年对莫斯科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他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属于日记中“目前这些政策”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 B交纳固定粮食税C推行农业集体化 D扩大场国营农场的自主权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史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5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颁布四月提纲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6(2012江苏29)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二判断题1921年,苏俄开始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随之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38.(1)举措:实行余粮收集制;(1分)影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分)(2)“新”: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利用商品、市场价值规律发展经济);(1分) 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1分)成效:提高了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任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