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PPT参考幻灯片_第1页
躯体形式障碍PPT参考幻灯片_第2页
躯体形式障碍PPT参考幻灯片_第3页
躯体形式障碍PPT参考幻灯片_第4页
躯体形式障碍PPT参考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躯体形式障碍,1,反复陈述躯体不适症状,或即使存在某些躯体疾病,所患躯体疾病并不能解释不适症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反复要求给予医学检查,却查不到任何阳性结果。尽管医师反复说明其躯体不适症状并无相应躯体疾病基础,仍不能减轻患者忧虑和躯体症状对患者来说,即使症状的出现和持续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他们也拒绝承认心理问题。这就是躯体形式障碍,你周围有这样的病人吗?,2,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神经症;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为特征;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及严重程度;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本障碍男女均有,为慢性波动性病程,3,躯体化倾向的可能原因(1):1.疾病使个体得到了一个辅助的社会支持系统。2.病人角色使个体在职业、社会或性角色上的失败得到合理化的解释。3.疾病是获得照顾的手段。4.疾病可控制他人或社会环境资源。5.躯体症状可以用来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或寻求帮助的呼喊。,4,躯体化倾向的可能原因(2):6.某种精神疾病(如,抑郁或惊恐障碍)的躯体症状可能被误诊为躯体疾病。7.躯体疾病相对精神疾病而言很少被歧视,故许多病人宁愿把精神疾病归到躯体的因素中。8.与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有关的高敏感性可能使个体对躯体症状高度敏感并加以夸大。9.躯体症状可能是孩童时学习到的行为,5,躯体化倾向的可能原因(3):10.病人的角色可提供一些机会,比如残疾金、不承担责任、解决内心冲突。11.创伤(孩童时的躯体或性虐待),更易于使人通过躯体症状来表达精神痛苦。12.内科医生对症状的治疗或所下的所谓时髦诊断,如多种化学药物敏感或反应性低血糖,都可能在无意间强化躯体疾病的观念。,6,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特征1、信守养身之道。2、过分注意来自内脏和肢体的各种感觉。3、对医药知识特别感兴趣。4、自认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自幼体弱多病,却虚而不受补。5、对生物性危险十分胆小害怕,但对社会性危险并不怎么害怕。,7,躯体形式障碍病因,遗传家族聚集性家庭模式:一级亲属中发病率增高个性“神经质”的个性:患者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相关事件,导致感觉阈值降低,增加了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神经生理和神经心理研究脑干网状结构注意和唤醒的改变。当注意力集中于不适感时,网状上行激动系统被活化,提高大脑皮层的觉醒程度,使感觉过敏,8,躯体形式障碍-病因,心理社会因素1、潜意识获益精神分析派的观念认为这类躯体症状可以在潜意识中为患者提供两种获益:(1)通过变相发泄缓解情绪冲突。(2)通过呈现患者角色,可以回避不愿承担的责任,并取得关心和照顾。2、认知作用患者的人格特征及不良心境可影响认知过程,导致对感知的敏感和扩大化,使当事人对躯体信息的感觉增强,选择性地注意躯体感觉并以躯体疾病来解释这种倾向,增强了与疾病有关的联想和记忆及对自身健康的负性评价。,9,躯体形式障碍-病因,3、述情障碍有人认为,低文化者不善用言语表达其内心深藏情感,即所谓“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人格的特征,患者不善于表达其内心冲突,描述躯体不适比情感表达更容易,甚至于达到难以区分内心情感还是躯体感觉。把情感体验以“器官语言”表达出来。4、生活事件生活事件与身体主诉称正比,与疼痛呈正相关,生活事件中以长期性应激为主。5、社会文化因素躯体形式障碍特别多见于老年妇女且文化较低者6、退行反应7、求救方式,10,躯体形式障碍-分类,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其他或待分类躯体形式障碍,11,躯体化障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诉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常伴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慢性波动性病程,多伴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12,【症状标准】多种多样的躯体主诉至少持续两年,用检测到的躯体障碍无法解释。症状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并导致患者多次(三次或更多)就诊或进行各种检查。多次拒绝接受医师的解释与保证。必须伴有下述症状中六种或更多,且症状发生至少涉及两个系统:,躯体化障碍-诊断,13,躯体化障碍诊断,【症状标准】消化道症状:腹痛胀气口苦或舌苔厚恶心、呕吐或反胃心血管症状:气喘但无呼吸困难胸痛,泌尿生殖器症状:排尿疼痛或尿频外阴不适感阴道分泌物过多皮肤或疼痛症状:皮肤斑块四肢痛、肢端痛、关节痛皮肤麻木不适感,14,躯体化障碍诊断,【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15,鉴别诊断:(1)疑病症:疑病症起病较晚,躯体化障碍女性多见。疑病症者把躯体感觉当成是病态的标志,坚信患某种病。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多系统不适的主述上。,16,(2)非躯体化障碍的躯体症状,焦虑症或抑郁症:通常为一至两种起病急、病程短的躯体症状惊恐障碍:躯体症状仅在惊恐发作时出现疑病症:患者关注的是某种疾病而不是某种症状转换性障碍:只有一、两种不适主诉疼痛障碍:一、两种无法解释的疼痛主诉,而非多种多样的躯体不适主诉,17,疑病症,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并因此反复就医。即使病人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的疑虑也属本症病本障碍男女均有,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18,【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对健康状况,如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做出疑病性解释,但不是妄想。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疑病症诊断,19,疑病症诊断,【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20,鉴别诊断:与抑郁症的鉴别生物学特点;抑郁症的疑病症状多继发于抑郁情绪,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疑病症抑郁情绪继发于疑病观念,疗效不佳。与惊恐障碍的鉴别惊恐障碍是对焦虑发生的曲解,疑病症更多地现象的曲解;惊恐障碍担心的一般为急性疾病(如心脏病突发),并伴焦虑症状,而疑病症的担心多为慢性疾病(如癌症、性病等)。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神经病(如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21,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发生功能性障碍。病人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基础上,又发生了非特异的,但更有个体特征和主观性的症状,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经检查不能证明有关器官和系统发生了器质性障碍。,22,【症状标准】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自主神经兴奋体征:心悸出汗口干脸发烧或潮红,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23,【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病人主诉的症状:胸痛或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轻微用力即感过度疲劳吞气、呃逆、胸部或上腹部的烧灼感等上腹部不适或胃内翻腾或搅拌感大便次数增加尿频或排尿困难肿胀感、膨胀感或沉重感,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24,【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说明】本障碍有时合并躯体障碍,必须注意以免漏诊,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25,22%的人主诉在过去一年中有过疼痛WHO对五大洲26000人的调查资料疼痛与心理学因素有关的疼痛障碍美国DSM-IV标准,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26,疼痛障碍的临床特征,一切都以疼痛为中心。常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病人否认疼痛与心理因素有关。社会功能严重受损。,27,(1)偏头痛(2)紧张性头痛(3)慢性脊背疼痛(4)肌筋膜疼痛综合征(5)慢性盆腔疼痛,常见疼痛部位,28,【症状标准】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持续、严重的疼痛,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疾病做出合理解释情感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与疼痛密切相关经检查未发现与主诉相应的躯体疾病,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29,【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难以摆脱的精神痛苦【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30,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基本原则: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的治疗比较困难,应采取综合性治疗。,31,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一般性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每隔四至六周定期面谈一次、对症状涉及部位定期检查、理解症状是一种情感交流,而不是新疾病的表现、重视的是体征而非症状,32,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环境及家庭治疗暗示治疗,33,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本病患者除诉述众多躯体症状外,还有着漫长而无效果的就诊经历,情绪紧张而焦虑,医生要特别耐心倾听,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对治疗抱有信心。认知疗法首先让患者认识到,虽然病痛是他真实的感受,但并非存在的实质性病变,对生命、健康不会带来威胁;要纠正错误的认知,重建正确的疾病概念和对待疾病的态度,顺其自然;转移注意,尽量忽视它;并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34,家庭治疗调整患者所处的环境。医生要协调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