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溪中学2011-2012年度化学学科果实检查教会事件花溪中学化学实验室2011年9月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1、认识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使用方法。2 .学习取药方法,了解取药注意事项。3、掌握试管、吸管的使用方法和振动、加热等实验操作,学习仪器装置的连接,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4 .学习清洗试管的方法和判断试管是否清洗的方法。仪器:试管(5)、试管夹、试管架、烧杯、镊子、药匙、吸管、量筒、玻璃棒、托盘天平、酒精灯、试管刷等。药品:蒸馏水、锌粒、碳酸钠粉未、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其他用品:火柴、纸片、抹布、废液罐等。教学过程:常用仪器介绍及用途1 .固体药品的使用(1)用镊子将1粒锌粒放入试管,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2)使用勺子和纸槽将少量的碳酸钠粉末不放入试管,将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2 .液体药品的使用(1)用量筒将1)2ml蒸馏水放入试管,将试管放入试管架。 (:底面和平面的读数和实际值如何?)(2)用量筒将2)2ml氢氧化钠溶液放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将试管置于试管架上。(3)用滴管将稀盐酸滴入装有锌粒、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观察现象。3 .酒精灯加热物质(1)如图所示,观察酒精灯的火焰。(2)将上述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后的试管用试管夹子夹在酒精灯的外焰中加热,观察现象后,放置在试管架上。4、托盘天平的使用用托盘天平称取碳酸钠粉未2.5g,观察现象。5 .设备的连接和组装6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7 .清洗玻璃的设备经过清洗的标准:管壁的水连水滴都不会流下来。思维和交流:1、加热试管内的物质,试管破裂的原因是什么?固体或液体怎么样?2、用托盘天平称取2.5g碳酸钠粉,将砝码放置在左盘中,发现实际药品质量多少?读取过程中指针向左偏移时,应该怎么处理?总结:清单总结了实验室常用设备的用途仪表名称主要用途(1)试管(2)试管夹(3)玻璃棒(4)酒精灯(5)吸管,点滴瓶(6)铁架台(7)烧杯(8)气瓶工作:完成实验操作指导 P24反省:蜡烛及其燃烧方式探究实验目的:1、探讨物质性质时,应关注物质性质、物质变化、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和说明。3 .学习如何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结论。仪表:烧杯等。药品:澄清蜡烛、石灰水等。其他用品:火柴、刀、抹布、废液罐等。教育过程:大家开动脑筋,使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尽量观察蜡烛着火前、燃烧时、熄灭后的三个阶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详细记述在下表中,客观地进行记述。 可根据以下提示进行实验观察、追加或变更实验观察的内容。探索步骤和方法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和解释点火前(1)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等一般有圆柱形、乳白色、固体、轻微气味,指甲有切口。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制成,石蜡的硬度小(2)将下列石蜡切成小块放入水中,观察水溶性、密度(与水比较)等。石蜡浮在水面上。石蜡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燃烧的时候有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的声音吗?形状有变化吗?点燃的蜡烛静静地持续燃烧,不发出声音,在燃烧中慢慢变短。(2)火焰的特征是?蜡烛的火焰微微闪烁,火焰上产生黑烟。 没有风,火焰一直微微闪烁。 蜡烛火焰可分为三层:最里层的火焰暗,底部是淡蓝色的第二层火焰呈明亮的圆锥形,最外层的第三层火焰为黄色,明亮而不耀眼。(3)接近火焰处形状、温度、质感有什么变化?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处,蜡烛温暖柔软,用手自由握住,其馀部分的蜡烛依然冷硬。 上部受热熔化形成沟,熔化的液体石蜡储藏在沟中,浸泡在灯芯中。石蜡的熔点很低(4)将火柴的茎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火柴的茎在火焰不同的地方灼烧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可见火焰最外侧的尖端变焦,第二层的变化次之,最内侧层的变化最小火焰温度从内侧向外侧升高,即外焰温度最高,火焰心温最低。(4)把冷干燥的烧杯盖在火焰上,观察烧杯的墙壁上发生了什么。烧杯的墙壁上出现了雾沫(然后雾沫从烧杯的底部渐渐向烧杯的口中消失)。蜡烛燃烧形成水(燃烧散热,使烧杯壁上的水汽化)。(5)取下烧杯,迅速向其中加入少量清澈的石灰水,观察其振动并发生什么现象石灰水浑浊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熄灭后熄灭蜡烛进行观察。用火柴点燃刚刚熄灭的白烟。冒白烟白烟燃烧,点燃蜡烛蜡烛燃烧时,首先由固体变成液体,蒸发成气体后燃烧交流与讨论: 1、谁观察到的现象很多,谁的说明更细致,更正确?2、通过探索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样的提示呢?你觉得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呢(学习探索蜡烛性质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说明方法)。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总结:化学学习特点:1 .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及燃烧物是否能够混浊澄清的石灰水2 .关注石蜡受热时是否溶化、是否燃烧、是否发热、是否生成气体和水蒸气等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密切观察、说明物质的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现象,并作出结论。工作:完成实验操作指导 P5859反省: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气的气体探究实验目的:1、探讨物质性质时,应关注物质性质、物质变化、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和说明。3 .学习如何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结论。仪器:气瓶(4)、管道、水槽等。药品:澄清小木条、石灰水等。其他用品:火柴、抹布、废液罐等。教育过程:收集一两个人吐出的气体将2个储气瓶分别装满水,用玻璃片复盖瓶口的小部分,然后平压玻璃片,将装满水的储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注意:倒立过程中有气泡时,必须重复从前一工序到没有气泡)。 接着,小心吸管,插入钢瓶内,向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钢瓶内充满呼气为止。 在水中立刻用玻璃片关上气瓶盖,取出气瓶放在实验台上。2 .探索程序探索步骤现象结论(1)分别收集空气和呼气两股气体(2)分别向1瓶空气和1瓶呼气中滴入清澈的石灰水,使其振动,观察现象。两个瓶子里的石灰水很浑浊,但是呼气瓶里的石灰水更浑浊。空气和人的呼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但人的呼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多。(3)将燃烧着的小木棒放入空气和人工呼气的气瓶中,分别发生了什么样的现象呢?插入气瓶的小木条比插入人的呼气瓶的小木条燃烧旺盛,燃烧时间长空气中的氧含量比人呼气中的氧含量多,或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人呼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4)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玻璃片呼气,会发生什么现象?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吸,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人吐的气体中含有很多水蒸气。(提问)以上实验中说明的呼气和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量,可以得出什么初步结论?【结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很多氧气,但人体吐出的气体中含有很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总结:步骤1 :收集两股人体呼气(用排水法收集)和两股空气。步骤2 :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石灰水中混浊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步骤3 :两种气体中氧含量的测定火星木棒消失,氧含量低步骤4 :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测定干燥玻璃片雾的水蒸气含量高把吸入的空气和呼气的气体进行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含量增加氧含量含量减少水蒸气含量含量增加总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人们每天吸入的气体和吐出的气体,实验确实看起来是我们探讨问题的好助手,所以大家今后应该认真对待实验,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工作:完成探究活动(实验)报告反省:氧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目的:1 .初步认识实验室气体设计原理和方法。2 .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学会了解其原理。3 .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方法,学习制造氧气,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选择收集方法。4 .学会观察和分析氧的性质。5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药品和仪器,在此过程中结合注意观察和思考,能够进行安全顺利的操作。仪器:试管(5)、试管夹、试管架、单孔橡胶塞、导管、橡胶管、气瓶(4)、镊子、药匙、酒精灯、试管刷等。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石灰水。其他用品:火柴、木条、棉花、细铁丝、抹布、废液罐等。教育过程: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取氧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2)加入药品:试管口装棉花,加热时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管道。 药品应该斜铺在试管底部,在增大药品受热面积的同时,氧气也容易逃逸。(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和水槽的高度固定试管,使酒精灯的外焰碰到试管中有药品的部分。 试验管口请稍微向下倾斜。 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不要用力夹住。 试管内的管子应稍稍拉长橡胶塞。(4)加热:先预热,固定在装有药品的地方加热(5)集中气体:气泡开始从导管口放出时,不应该立即集中。检验:排水法:气瓶口缘出气泡时,显示气瓶内的水已排出,说明充满氧气。向上排气法:将装有火星的木棒放在气瓶口,说明木棒复活后,氧气已满。(6)将管子伸出水面熄灭酒精灯:防止试管破裂。3、测试氧的化学性质(1)检测氧气:将带有火星的木棒放入储气瓶,木棒复活是氧气。(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用镊子取1粒木炭,从上往下慢慢放入储气瓶中,放入少量清澈的石灰水直至火焰熄灭,观察现象。(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卷成螺旋状,下面划上火柴,等火焰熄灭,从上到下慢慢进入氧气瓶观察现象。注意:不要接触瓶底或瓶壁瓶底要留有少量的水。氧气收集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思考与交流: 1、木条氧气中的燃烧比空气中的燃烧旺盛,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在氧气中燃烧,物质燃烧的激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 .氧的性质如何?总结:氧的化学性质比较活跃。 在常温或着火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点反应原理(2)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氧: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反省: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目的: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的变化。2 .认识中和反应的特点,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3、感到对立统一的思想和量与质变的辩证关系。4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可以认识中和反应的本质。仪表:试管、试管架、烧杯、吸管、玻璃棒、酒精灯、温度计、试管刷等。药品:苯酚酞试验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等。其他用品:火柴、抹布、废液罐等。教育过程: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苯酚酞试验液,加入1根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2、用胶体滴定管吸入稀盐酸,一边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一边用玻璃棒搅拌,烧杯的溶液变得正好无色时,停止添加盐酸,用温度计测定当时的溶液温度。3 .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加到玻璃板上,使液体蒸发,观察出现在玻璃板上的现象。思维和交流:实验室分别有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盐酸、10%的盐酸,忘记贴标签,现在只提供无色苯酚酞、试管、橡胶滴管。 老师能用简单的方法识别三种溶液,并加上标签吗从这个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摘要:通过阅读教科书的图表,观察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引起这种反应的原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苯酚酞,然后滴加稀盐酸直到溶液变为无色时,溶液pH值的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过量加入盐酸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反省:学生对探究的内容很感兴趣,但不能理解具体的方法、探究的过程、探究的结论,一是审查问题不清楚,二是耐心不足,注意力容易转移,最好让学生动手、交流、讨论,让学生有学习成就感。调查烧杯的溶液为什么变红了实验目的:1 .通过分析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认识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一级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自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华为5G基站设备全球销售合同范本
- 2025房地产商房地产项目后期维护策划合同
- 考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混凝土浇筑技术指导和服务合同
- 2025安装承揽合同样式版
- 2024海南省五指山市中考数学考前冲刺练习AB卷附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度一级建造师模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远程协作工具对工作效率的提升
- 工业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 种植护理术中配合技巧课件
-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 单侧双通道UBE手术
-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课件(共23张)
- (改-2013-9-13)托里县阿克巴斯套饰面石材花岗岩矿详查报告
- 道路交通安全培训PPT课件
-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件
-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医学课件医学课件
- 盾构关键参数计算
- 柴油安全储存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