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言的演变,吕叔湘,2,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是我国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后担任中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代表作: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等,现代汉语词典的前期主编。,3,思考问题,熟读课文,并概括全文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阐释语汇的变化,第一部分:阐释语言变化的概貌。,第三部分:阐释语法和语音的变化,4,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本文主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分析第一部分,本文主要论述“语言的演变”。,第一节的哪一句话提出了文章的基本观点?,开头第一句话:“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说法:,语言是变化、发展的,5,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文章在开头写这段话,目的是什么?,写这一段话是为了证明“语言的变化的”。,朱熹听颜回讲话,是真实的事情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假设举例,既明确又有趣味。,6,第一部分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其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就有三种情形。哪三种情形?请你先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再用四个字来概括。,思考问题,7,一句话,四个字,不能单用,受到限制,有所取舍,1.意义没有改变,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2.意义没有改变,使用受到限制。,3.古时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8,以人们熟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有事运用典型举例的论证方法加以证明,这样举例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一部分在分析论证中运用了分类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古今语汇意义和用法演变的三种情况,明白透彻。,9,语言的变化涉及到那几个方面?其中变化最快、最显著的是那个方面?,仔细阅读第二部分,了解古今语汇的发展变化。,语音、语法、语汇,语汇,10,一语汇的消长,新词出现:新概念、新事物的出现引起新词的出现,外来词渗透: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的出现,旧词消失: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引起旧词消亡,11,词义的扩大“江”“河”词义的缩小“几”“床”词义的转移“涕”“信”词义的弱化“很”“普遍”,二古今词义的变化,12,(1)词义扩大。例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再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国”古指中原地区,也指京师、首都。,13,(2)词义缩小。“臭”,文言中表示气味好坏均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臭”应翻译为“气味”,不能按现代汉语翻。“让”,文言中既可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现在只用前一意义。“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14,(3)词义转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牺牲【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今义】为正义而死。学者【古义】求学的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后来转移为偷窃;去的古义是离开“某地”、距离,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正好相反)。丈人【古义】老人、长辈。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今义】指岳父。,15,(4)感情色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明哲保身”这个成语,源自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赞扬一个人聪明有智慧,善于适应环境,是褒义,现在通常用来批评那种不坚持原则、只顾保住自己的处世态度,变成贬义了。,16,附:a.古褒今贬“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17,b.古贬今褒“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18,(5)词义的强弱转化a.词义弱化b.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比较多,今天常常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19,词语替换a.单音词变多音词b.一个单音词换了另一个单音词,三事物名称的改变,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20,问题1:“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为什么课文先从语汇说起?这是因为,比较起来,语汇的变化比语音、语法更快。这说明文章选择重点也体现着语言演变的特点。问题2:说明语汇的消失,课文为什么以诗经鲁颂中“马”为例?作用何在?原因:在农业社会中,马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耕作和交通的重要工具,人们为了便于交流信息,给各种各样的马起了专名。作用:证明了“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的语言现象。,21,第二部分中,作者由概括到具体、由大类到小类进行分类阐释,不仅揭示了语言变化的社会原因、内部原因,以及语汇所发生的演变情况,而且有区别地阐释了语汇变化的具体特征,这样就使论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22,第三部分,阐释语法和语音的变化,因为“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词汇的变化那么大”,所以,在语法方面,作者只是简要地举例介绍了古代和现代特有的语序,以证明观点。,23,(一)古代特有语序,如几大特殊句式,现代不用了。举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状语结构后置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惟利是图有提宾语标志“是”宾语前置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置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二)现代有些常用格式,古代是没有的。举例:把书看完看得仔细,24,语音的变化,古诗不押韵了,从古至今韵母有了变化,古诗“平仄不调”,从古至今声调有了变化,形声字的读音跟它的声旁并不相同,从古至今声母有了变化,25,古代汉语的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仄,平,仄,(现在消失),26,在论述类文本中,本文属于学术普及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侧重于通过分析事实来阐释观点、说明道理。这一点和说明文的表达很类似。因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现象,所以,作者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和引用等多种方法,力求把这个复杂的问题阐释清楚。,27,举例,作者运用了三种类型:,1.假设举例如:假设孔子讲学,朱熹就完全听不懂,证明语言的演变具有时代特征。,2.典型举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培训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提升打印大全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环境监测物联网在环境监测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与应用报告
- 合肥市税源管理困境剖析与优化路径探究
- 量子通信(第二版)课件 第21讲 量子信道编码(II)2025-0507-1635
- 乐至县至弘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员工招聘调整部分岗位笔试备考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企业盈利模式分析-以片仔癀为例
- 2025年时事政治热点题库含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自测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中介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废铁拆除安全合同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简谱)(2024)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一级建造师《铁路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GCP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2025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编外招聘1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进修汇报
- 医院门诊急救体系构建
- 2025年箱变考试题库
- 2025年G2电站锅炉司炉理论考试试题(1000题)含答案
- 第3课 学习有方法 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