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站出入口安全评估报告_第1页
加气站出入口安全评估报告_第2页
加气站出入口安全评估报告_第3页
加气站出入口安全评估报告_第4页
加气站出入口安全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精选 目目目目录录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概述 .1 1 1 1.1 工作背景 .1 1.2 评估依据 .1 1.3 工作内容 .2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定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定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定 .3 3 3 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31313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安全评估安全评估安全评估 .141414 4.1 位置 .14 4.2 加气站设施与道路横向间距 .14 4.3 交叉口间距 .14 4.4 道路宽度 .14 4.5 平纵线形及交叉角度 .14 4.6 交叉口视距 .14 4.7 转弯设计 .14 4.8 交通管理 .14 4.9 路基路面 .14 4.10 施工注意事项及应急预案 .14 4.11 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 .14 4.12 营运期间养护管理 .14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 .212121 5.1 结论 .21 5.2 建议 .14212121 附图附图附图 . 精选 第一章 概述 1.1 工作背景 阿拉善盟力拓能源有限公司拟在额济纳旗达来呼布境内增 设一处加气站以满足区域用气需求,加气站位于 S315 线策双 公路(航天路)K88+000 处,加气站出入口设置在该公路北侧。 为减少涉路工程对现有公路安全的影响,保证公路及附属 设施的安全,保证公路运营效率,为公众出行提供安全保证, 根据公路安全条例 ,应对其位置、可识别性、间距、视距 三角区、转弯半径等进行评价。 受阿拉善盟力拓能源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开展本项目的 安全性评估。 1.2 评估依据 1、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2011 年) ; 2、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 B05-2004) ; 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 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 5、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2009) ; 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D81-2006) ; 7、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 D82-2009) ; 8、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152-2010) ; 9、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02) ; . 精选 2006 年版; 10、委托单位提供的资料。 1.3 工作内容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资料,对本项目的以下内容进行安全 评估,为项目办理行政许可提供第三方评估意见,达到提高公 路平面交叉交通安全性的目的: 1、设置位置、转弯半径、交叉口视距等; 2、加气站设施与公路横向间距; 3、交通标志标线设置; 4、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 5、营运期间相关设施的养护管理方案。 . 精选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定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定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定 为加强涉路工程建设和管理,保障公路工程可靠、运营安 全,交通部及相关行业部门颁布了一系列相关规定、规范、标 准,其中与本项目安全性评估相关的主要要求如下: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有关规定: 第 8.3.4 条:平面交叉的间距应根据其对行车安全、通行 能力和交通延误等的影响确定。一、二级公路平面交叉的最小 间距应符合下表规定: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二级公路 干线公路 公路功能 一般值最小值 集散公路干线公路集散公路 间距 (m) 20001000500500300 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有关规定: 10.1.3 平面交叉设计速度 (1)平面交叉范围内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宜与路段设计 速度相同。 (2)两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相同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 交叉范围内的直行车道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路 段的 70%。 (3)次要公路因交角等原因改线,或条件受限采用较低的 线性指标时,可适当降低设计速度。 (4)转弯车道的设计速度应根据路段设计速度、交通量、 . 精选 交叉类型、交通管理方式和用地情况等因素确定。 10.1.4 平面交叉交角与岔数 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其锐角不小于 700; 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 600。 10.2.1 平面线形 平面交叉范围内两相交公路应正交或接近正交,且平面线 形宜为直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不宜采用需设超高的圆曲线。 10.2.2 纵面线形 (1)平面交叉范围内,两相交公路的纵面宜平缓。纵面线 形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2)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在 O.15%3%的范围内; 次要公路紧接交叉的引道部分应以 0.5%2.0%的上坡通往交叉。 (3)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圆曲线设置超高时,次要公 路的纵坡应服从主要公路的横坡。 10.3.2 通视三角区 (1)两相交公路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不 得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的物体。 . 精选 (2)条件受限不能保证由停车视距所构成的通视三角区时, 则应保证主要公路的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和次要公路至主要公路 边车道中心线 57m 所组成的通视三角区,安全交叉停车视距 应满足下表要求: 设计速度(km/h)1008060403020 停车视距(m)16011075403020 安全交叉停车视距 (m) 250175115705535 安全交叉停车视距通视三角区示意图 10.4.2 转弯曲线所采用的设计车型及行驶速度规定如下: (1)各级公路,应以鞍式列车(总长 16m)行迹设计。 (2)左转弯曲线的行驶速度采用 515km/h;大型车比例很 少的公路可采用 5km/h。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载重汽车(总长 12m)以较低速行驶的行迹设计。 (3)公路等级低、交通量不大时,可不设右转弯车道,其 行驶速度可与左转弯车道相同或略高一些。设置分隔的右转弯 . 精选 车道,行驶速度不宜大于 40km/h;当主要公路设计速度小于或 等于 60km/h 时,右转弯行驶速度不宜低于其 50%。 10.4.3 转弯路面内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和线形规定如下: (1) 鞍式列车在各种转弯速度情况下,路面内缘的最小圆 曲线半径规定如下表。 转弯速度 (km/h) 1 5 20253040506070 最小半径 (m) 15 20(15 ) 25(20 ) 3045607590 注:条件受限时可采用括号内的值。 (2)转弯路面边缘线形应符合车辆转弯时的行迹。 非渠化平面交叉以载重汽车为主,转弯路面边缘可采用 半径 15m 的圆曲线。 当按鞍式列车设计时,路面边缘可采用符合转弯行迹的 复曲线。 渠化平面交叉的右转弯车道,其内侧路面边缘应采用三 心圆复曲线;左转弯内侧路面边缘以一单圆曲线来控制分隔岛 端的边缘线。 3、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 D82-2009)有 关规定: 4.4.1 公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的两条公路相 交,或交通量较大的 T 形交叉,如两相交公路的通视三角区能 . 精选 得到保证,则次要公路与主要公路的交会处应设置减速让行标 志;否则次要公路应设置停车让行标志或设置强制停车及减速 设施。 4、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12) 有关规定: 第 4.0.3 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加气站,宜靠近城市道路, 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 第 4.0.9 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 LNG 储罐、放散管管 口、LNG 卸车点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 4.0.9 的规定。LNG 加气站的撬装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 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 4.0.9 的规定。 表表 4.0.94.0.9 LNGLNG 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 m) 站内 LNG 设备 地上 LNG 罐 站外建(构)筑 物 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 放散管 管口与 LNG 机 LNG 卸车 点 重要公共建筑物8080805050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3530252525 一类保护物3530252525 二类保护物2520161616 民用建 筑 保护类 别 三类保护物1816141414 甲、乙类物品生产厂3530252525 . 精选 房、库房和甲、乙类 液体储罐 丙、丁、戊类物品, 生产厂房、库房和丙 类液体储罐,以及体 积不大于 50m3 的埋地 甲、乙类液体储罐 2522202020 室外变配电站4035303030 铁路8060505050 快速路、主 干路 1210888 城市道 路次干路、支 路 108866 架空通信线 和通信发射 塔 1.0 倍 杆(塔) 高 0.75 倍杆(塔)高 无绝缘层1.5 倍杆(塔)高 1.0 倍杆(塔) 高架空电力 线路 有绝缘层 1.5 倍 杆(塔) 高1.0 倍杆(塔)高 0.75 倍杆(塔) 高 注:1、配电站电压为 35KV-55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 10MV.A 以上室外变、配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量大于 5t 的室外降 压变电站。其他规格的室外变、配电站或变压器应按丙类物品生产 . 精选 厂房确定。 2、路指机动车道。油罐、加油机和油罐通气管管口与郊区公 路的安全间距应按城市道路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路按城市 快速路、主干路确定;三级路、四级路按城市次干路、支路确定。 3、LNG 储罐、地下 LNG 储罐、半地下 LNG 储罐与站外建(构) 筑物的间距,分别不应低于地上 LNG 储物罐安全距离的 50%、70%和 80%,且最小不应小于 6.0m。 4、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面向加气站一侧的墙为无门 窗洞口的实体墙时,站内 LNG 设备与该民用建筑的距离,不应低于 本表规定的安全距离的 70%。 5、LNG 储罐、放散管管口、加气机与 LNG 卸车点与站外建筑面 积不超过 200m2 的独立民用建筑物距离,不应低于本表规定的三类 保护物安全距离的 80%。 第 4.0.10 本规范表 4.0.44.0.9 中设备或建(构)筑物 的计算间距起止点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 第 4.0.11 本规范表 4.0.44.0.9 中,重要公共建筑物及 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分别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B 的规定。 第 4.0.12 本规范表 4.0.44.0.9 中, “明火地点”及 “散发火花地点”和“甲、乙、丙、丁、戊类物品“及”甲、 乙、丙类液体“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的有关规定。 第 5.0.1 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 第 5.0.2 站区内停车位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 精选 (1)站内车道和停车位宽度应按车辆类型确定。CNG 加气母 站内单车道或单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 4.5m,双车道或双车位 宽度不应小于 9m;其他类型的加油加气站车道或停车位,但车 道或单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 4m,双车道或双停车位宽度不应小 于 6m; (2)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 9m; (3)站内停车位应为平坡,道路坡度不应大于 8%,且宜坡 向站外; (4)加油加气站内停车位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 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2012)有关规定: 第 7.2.3 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 需采用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 径。 第 7.5.5 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竖向设计应保证行车舒顺 和排水通常,交叉口进口道纵坡不宜大于 2.5%,困难情况下不 应大于 3%。 第 7.2.7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存在任何妨碍驾驶 员视线的障碍物。 5、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152-2010)有关规 定: 第 4.1.2 新建平面交叉口不得出现交角小于 70(特殊困 难时为 45)的斜交交叉口。 . 精选 第 4.1.3 各类交叉口最小间距应能满足转向车辆变换车道 所需最小长度、满足红灯期间车辆最大排队长度,以及满足进 出口道总长度的要求。 第 4.2.17 改建交叉口附近地块或建筑物出入口应满足下 列要求: (1)主干路上,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不应小于 100m,且 应右进右出。 (2)次干路上,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不应小于 80m,且应 右进右出。 (3)支路上,距离与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线不应小 于 50m,距离同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不应小于 30m。 第 4.3.1 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中线宜采用直线,当需采 用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第 4.3.2 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其 转弯半径应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交叉口缘石转 弯最小半径见下表: 右转弯速度 (km/h) 30252015 无非机动车道 时缘石推荐半 径(m) 25201510 注:有非机动车道时,推荐转弯半径可减去非机动车道及 机非分隔带的宽度。 . 精选 第 4.3.3 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出 路面 1.2m 的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 求的停车视距应符合下表规定。 直行速度 (km/h) 5045403530252015 停车视距 (m) 6050403530252015 第 4.3.4 平面交叉进口道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 2.5%, 困难情况下不宜大于 3%。 第 4.3.5 相交道路中主要道路的纵坡宜保持不变,次要道 路纵坡服从主要道路;若有需要,在不影响主要道路行车舒适 性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主要道路纵坡,兼顾次要道路行车舒适 性。 . 精选 第三章工程概况 S315 线策双公路(航天路) ,道路总体西南走向。道路按 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 12.0 米,路面宽 10.5 米,双向单 车道,设计速度为 80km/h。 本加气站位于 S315 线策双公路(航天路)K88+000 处北侧, 入口设于 S315 线策双公路(航天路)K88+103 处,出口设于 S315 线策双公路(航天路)K88+028.5 处。出、入口道路与 S315 线策双公路(航天路)交叉角度为 70,道路宽 7.0m, 距额济纳火车站(南站)公路交叉口约 2200m。 . 精选 第四章 安全评估 4.14.1 位置位置 本加气站位于 S315 线策双公路(航天路)K88+000 处北侧, 与其他平交口最近距离 2200m,参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 施工规范 (GB50156-2012)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有关规定,加气站位置合理,但由于该该段公路为双向 两车道公路,进出加气站的车辆将会增加交叉口交通压力,造 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应通过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合理组织交通, 减轻道路交通压力。 4.2 加气站设施与道路横向间距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12) , 加气站的储罐、放散管管口、加气机、LNG 卸车点与站外建、 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地上 LNG 储罐 级别 项目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 放散气管 管口、加 气机 LNG 卸 车 点 城市 道路 快速路、主 干路 12m10m8m8m8m . 精选 次干路、支 路 10m8m8m6m6m 油罐、加油机与郊区公路的防火距离按城市道路确定:高速公 路、一级和二级公路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三级和四级公路 按城市次干路、支路确定。 LNG 储罐、地下 LNG 储罐、半地下 LNG 储罐与站外建(构)筑 物的间距,分别不应低于地上 LNG 储物罐安全距离的 50%、70%和 80%,且最小不应小于 6.0m。 S315 线策双公路为二级公路,防火距离按照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标准。本加气站为二级站,加气站各设施与现状路基边 缘距离如下表: 加气站施 道路 地上 LNG 储罐 放散气管管口、 加气机 LNG 卸车点 S315 线策 双公路 现状路基边缘92.0m65.6m86.5m 本加气站各设施与 S315 线策双公路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4.3 交叉口间距 S315 线策双公路与本项目所交叉段为二级公路,路上的交 叉口间距按照二级公路进行评价。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有关规定, 二级主干公路上出入口距平面交叉口间距不应小于 500m,且应 右进右出。 . 精选 本加气站入口设于 S315 线策双公路 K88+103 处,距交叉 口约 2253.5m,满足规范要求;出口设于 S315 线策双公路 K88+028.5 处,距交叉口约 2228.5m,满足规范要求。 4.4 道路宽度 根据规范,加气站进出口道路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4.5m, 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9m。本加气站出入道路宽度均为 7.0m, 能满足车辆进出要求。 4.5 平纵线形及交叉角度 S315 线策双公路在平交范围内平面线形为直线,纵面平缓; 本加气站出、入口道平面线形为直线,以不大于 3%的上坡搭接 S315 线策双公路,交叉角度为 70。 本次评估认为两平交范围内各相交道路的平面、纵面线形 及交叉角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4.6 交叉口视距 S315 线策双公路设计速度为 80km/h,安全停车视距为 110m;本加气站出口道路设计速度按 10km/h,安全停车视距 按 15m 计。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交叉口通视三角区视线通透, 无阻碍视线的物体存在。 加气站建设时在站区和道路之间有大片空地,如果以后在 该区域种植绿化植物,应注意不得栽种高于路面 120cm 的植物, 以免阻碍视线。 . 精选 4.7 转弯设计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12) , 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 9m。 根据提供的交通流向图,本项目出入口最小转弯半径为 25m,能满足车辆转弯通行的要求。 4.8 交通管理 加气站预告标志加气站预告标志 本加气站出、入口位于 S315 线策双公路上,为指引车辆 正确进入加气站,应在 S315 线策双公路设置加气站预告标志。 根据规范,二级公路上加气站预告标志应设置在加气站前 200-250m 处。本次在 S315 线策双公路交叉口前 200m、300m 设 置了加气站预告标志,标志设置合理。 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 加气站的出入口右侧应设置出入口标志,查看平面布置图, 出入口指示灯箱均设置在道路右侧;考虑加气站驶出车辆可左 转向西北行驶,还应在出口附近设置停车让行标志。 本工程在道口搭接处设置减速带、停车让行标志等安全设 施,安全设施设置合理。 4.9 路基路面 根据规范要求,加气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 路面,本加气站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符合规范要求。 . 精选 S315 线策双公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加气站采用混凝土 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两种路面相接时成阶梯状叠合布置,下 面铺设的变厚度混凝土过渡板的厚度不小于 20cm,且与混凝土 路面相接处设置了拉杆;其路面相接处应设置了不少于 3m 长 的过渡段,示意图如下,路基路面搭接方案合理。 4.10 施工注意事项及应急预案 本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措施主要如下: (1)现场施工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责任到人,严把质 量关; (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及水泥标号,并提供结果合格证及 其他质保书; (3)现场用电、用水按当地政府批准手续办理,确保施工 用电安全; (4)施工期间不得随意占用公路,影响交通安全,及时清 理作业现场,保持清洁; (5)地下开挖土方,必须由专人签证隐蔽工程单,图纸变 更由设计人员认可再动工; 本次评估认为安全生产措施合理,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 下几点: (1)施工开挖前应查明施工区内管线、电缆情况,避免开 挖时损坏; (2)施工用物料、机械等不得堆放在道路上; (3)施工中采用的履带式机械不得直接在沥青路面道路上 . 精选 自行。 此外,应针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本出 入道口施工及营运期间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 几点: (1)交通事故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上报交警、路政等部门;同时 封闭事故车道前后,保护好事故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