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纲解读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鉴赏诗歌的形象,要求感受、理解诗中的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形象所寓含的感情。诗中的形象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还可以是物。而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无论是别人,还是景或物,形象的背后一定有诗人站在那里,诗中刻画的形象只不过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而已。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高考考查鉴赏这三种形象的试题都出现过。,考纲梳理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即诗人本身的形象,也包括诗人之外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前者例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后者例如观猎中的将军的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解题指津1思路点拨。(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3)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2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相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第二步,概括所描摹场景的特点或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经典例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步骤一)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例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写到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鬃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然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题型二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这些形象有的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有的通过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曲折地表现诗人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解题指津1思路点拨。(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2)鉴赏一般物象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包含的感情。,2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经典例题【例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词中所描画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_,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沙洲冷”等冷色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富有情态的字词极写孤鸿之神态和心理。,解析: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作。上片一、二句写深夜,用“缺”“疏”“断”几个字极写幽独凄清的心镜。三、四句用“孤鸿”衬托“幽人”,说只有幽人独自往来。下片写孤鸿,实际也是写幽人(作者自己)。“惊”“恨”“寒”“寂寞”“冷”等词语,写尽了“孤鸿”实际也是幽人飘飞不定的境遇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要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就要抓住下片的四句;“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心怀幽恨,却无人理会;“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当然“孤鸿”的形象首先是“孤”。,【例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_,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步骤一、二);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步骤一、二)。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步骤三)。,解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吕诗中写木芙蓉经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豪迈大度的士大夫的象征。范诗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对霜雪,但未作“愁”“怨”之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的人之形象。,题型三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鉴赏景物形象主要有以下两种要求:(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解题指津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1考查意象类(例2)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第二步,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2考查意境类(例3)。(1)意境含义。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2)考查内容。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3)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经典例题【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答:_,答案:词的上片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春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目要求描述词作上片描绘的景象,实际上考查考生对词作上片意境的理解、概括与描述能力。理解意境,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本词上“柔桑”“嫩芽”“蚕种”“细草”“黄犊”“寒林”“暮鸦”等意象既点明描写的是农村的景物,也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的季候特征,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图景。,答题时先要总结上片所写景物的特点,然后根据诗句对所描写的景物逐句进行叙述。叙述不等于翻译,要抓住景物特点,有所侧重,紧扣作者感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诗化的叙述。,【例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_答案:画面大概: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步骤一)。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课堂反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案:(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的孤独;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出深夜“月弄清辉”的清幽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渔人伴着歌声匆匆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考生很容易找出诗中写“月”的三处,难点在于分析每处所写景物的作用。在分析写景作用时,考生不能单纯地看写“月”的三处,而应联系上下诗句的内容,从整体出发,进行赏析。(2)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化用张继、孟浩然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意境,写出了作者在城外孤舟上羁旅的惆怅。全诗以景寓情,通过作者的所闻所见等写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解答本题,考生应具体答出作者写了哪些景象,景与情有何关系。,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案:(2)示例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示例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诗句,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形象);然后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征,组合起来共同具有什么特点,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注意,回答第一问时,答案中既要包含名词性的对画面景物进行概括的词语(“江南水乡”),又要包含形容词性的描绘画面特征的词语(“清幽恬静”)。,(2)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诗歌中的诗句和命题者所给的注释进行分析。从对诗歌的“人不到”和注释的分析,可以知道题干表述的观点是正确的。考生也可把“人不到”的“人”理解为泛指,这样,题干表述的观点就不正确。作答这类评价题,无论是赞成还是否定,关键是要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泳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荫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前三联,都是描写竹子的形象的,首联写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表现嫩竹新出之态;颔联写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当竹影移过,酒樽也顿时变得清凉,表现了竹影给人的阴凉之感;颈联写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表现了竹子的香味。,(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3)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尾联是诗人有感而发,认为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高入云霄,从寓意的角度理解,考生应该将之转移到人,以竹喻人,“不被摧残”就是要爱护关心,理解尊重人。,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题: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答案:“蓑笠翁”是一个孤傲清高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人物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赞美了敢与恶势力抗争,保持独立人格的情操,寄寓了自己孤独超脱自傲的复杂思想感情,解析:读这首诗,眼前呈现出一幅画寒江独钓图“千山”“万径”,多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众鸟飞尽,自然界一片静悄悄的景象;在这个世界里,人迹罕至,到处寂寥在这漫天大雪的静寂世界里,只有一个“蓑笠翁”在执著地垂钓渔翁的存在显得多么寂寞孤单和渺小,但他却给人一种战风雪抗严寒的力量虽然冷寂却不绝望,虽然孤独却不悲观,虽然遗世却仍然伟岸这种形象就是诗人所向往和追求的,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解析:题目交代了时令和本诗的内容冬至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和春节一样重要,所以唐朝人很重视前两句交待了诗人在驿站里逢上冬至日,孤灯一盏,形影相吊;三四句则想象在这深夜,家中亲人也围坐着,说着在外的游子,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其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支曲子写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西风啼雁红叶芭蕉雨声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秋风萧瑟雁啼花落的时候,离家在外的游子,偶接家书时那种万般无奈的愁苦情景图寄寓了作者漂泊在外事业无成有家难归的苦闷心情,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元曲意象的分解理解和整体把握能力,以及分析意象与作者思想情感的关系的能力我们首先可以从词句入手,寻找意象,然后整体感受,构建画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西风”为秋风;“信”为离别才有的物事;“雁”,候鸟也,与“我”之“归其末”相应,别出意味;红叶,就是枫叶;“红叶天”,秋天之谓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黄花地”,指菊花满地;“芭蕉”“雨声”,雨打芭蕉,谓孤独愁苦时光难挨的境界刘光祖昭君怨有“疏雨听芭蕉,梦魂遥”由此可见,此曲看为写景,实为写情,抒发游子怀乡之情他接到万里之外的家书,内心悲愁,急盼如候鸟般也能回归家乡可以理解为作者写自己的愁苦心情,也可以理解为他为游子代言,表达了他对游子的深切同情,4.(2009年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案:(1)诗的前两句紧扣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表明边境局势极其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有着刚毅果断的气魄和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战事已按将领的部署胜利展开,显示了将领的刚毅果断的气魄;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将领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心,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所选的唐诗属于边塞诗歌一般说来,这类诗歌多表现“边疆将士杀敌报国的壮志”“边塞生活的清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等主题赏析时务必参照注释,了解创作背景,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女KG-*3弱女KG-*3弱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蕤(ru):花草下垂的样子,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表面上以其“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咏竹梁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捎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篁:竹子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上宫:宫殿名,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答案: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7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龚自珍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氵蒙氵蒙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注】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此句用宋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氵蒙氵蒙乱扑行人面”的词意此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答案:“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赏析答案: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片借景抒情,透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闲人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11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