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记的教育智慧,学记简介,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的著作,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思孟学派的作品。,关于学记的评述,礼记除中庸、大学,惟学记最近道。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教育经典著作,在我国古代学术界也是备受推崇的名著像这样一本名书,对日本教育史所发生的影响,是极为罕见学记的思想,在我们面前,仍然指示着昭著的真理大道。日本学者谷口武学记的确是我国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要充分地弘扬它,吸取它的合理核心来指导我们的教育运作。著名教育学家高时良学记很多的教育思想都有助于我们建立“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观和学生观。著名教育史学家郭齐家,学记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学记原文,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学记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学记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学记原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学记原文,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第一章化民由学,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注音】陆德明经典释文:謏闻,謏音小;闻音问。【释义】学记学,指的是教育教学之意,而不是单单指学习。发虑宪发,是发布即发布考虑周详、精心计划的政策法规。求善良有二义,其一是招求善良之士,主要指有血缘关系的能人;其二是指求为善良之人,即自我追求良善。謏闻即小有声闻和名气。君子在此指统治阶层中的人,主要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化民指教化民众。,第一章化民由学,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译意】统治者如君王发布考虑周详、计划周密的意图和法规,并且征求和依靠宗亲贵族中的善良贤达之人辅佐治理国家,只能获得一些小名声和声誉,但还不能使很多大臣和平民动心,从而拥戴自己;接近和招揽贤能的人,怀柔和关心远方的臣子和民众,可以打动更多的人,并且取得他们的拥戴,但还不能教化他们,使他们从根本上顺从和拥戴自己。统治者如果要他们都受到感化和教化,遵从社会规范和国家法规,从而形成良风美俗,那么就必须通过教育这条渠道。,第一章化民由学,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这一章是学记的总纲,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古人说:“民为邦本”。一个共和国的基础稳固不稳固,全看国民有知识没有。国民如果受过相当的教育,能够和衷共济,努力为国家负责,国基一定稳固。陶行知陶行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第二章教学为先,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音】陆德明经典释文:兑(说)音悦【释义】道主要指封建社会的政治和道德规范。君在这里当动词用,统治、管理之意。教学在此指教育。,第二章教学为先,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译意】一块美玉不经过一番雕琢,就不能成为贵重的有用器物;同样,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不经历一番刻苦学习,就不能懂得国家政治和社会伦常的大道理。所以,自古以来君王要建立和巩固国家、统治和管理人民,首要要做的就是实施教育。尚书中的兑命篇说:“作为统治者,自始至终要重视教育的价值和作用。”,第二章教学为先,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封建社会“道”的教育内容涵盖大学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把人的素质或资质比喻为未经琢磨的玉,颇有性善说的味道。从这一点说,它符合孟轲的观点,证明学记为思孟学派的作品。汉代董仲舒说:“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恰同学少年“修学储能”片段,第三章教学相长,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注音】陆德明经典释文:学音xio沈廷芳十三经注疏正字:“上学字经作教。”【释义】旨美味。至道封建社会最高的政治和道德规范。,第三章教学相长,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译意】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第三章教学相长,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形成教学的全过程。揭示这条规律,是学记对教育史的重大贡献。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比我国的学记要晚约300多年。“现代教育之父”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比学记的问世要迟1800多年。,第四章古之教者,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注音】经典释文:术音su【释义】家非指一家一户而言,清刘光贲:“家,一里二十五家也。”党郑玄注:“周礼,五百家为党。”术郑玄注:“术当作遂万二千五百家为遂。”,第四章古之教者,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译意】古时候的学校制度是:乡属每二十五家组成的闾设立塾,乡属每五百家组成的党设立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组成的遂设立序。天子的王城和诸侯的国都设立大学。,第四章古之教者,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周代,天子及其属下诸侯都把他们自己统治的地区分为城乡两部分:(1)王城和诸侯国都是政治中心,时称城中和国中;(2)其近郊为乡,远郊为野。反映在周礼地官中有所谓六乡:六乡是乡的建制,以家为基点,五家为比,无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其设计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初级学校到高等学校,为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经济服务的统一的教育体制,是有它进步意义的。,第五章规范的教育,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注音】比年礼记纂言:“比音彼,又音备。”说服经典释文:“说音悦。”蛾子经典释文:“蛾音蚁。”【释义】比年清刘沅:“比,及也。”入学“学”究竟是国学还是乡学?郑玄(乡);万斯大(国)。,第五章规范的教育,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译意】学生到了规定的年龄进入大学,国家每隔一年考查他们学业及操行成绩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析句分段的能力和学习的志向;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与周围的人是否和谐相处;第五年考查学生学识是否广博,同老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考查学生研究学问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符合标准的叫做“小成”。第九年,做到认识事物能触类旁通和政治上成熟,意志坚定不移。符合标准的叫做“大成”。只有这样,才有本领教化人民,移风易俗,使近的悦服,远的来归。这就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古书上说:“小蚂蚁总是跟随大蚂蚁引导的路径上走”,就是这个意思吧。,第五章规范的教育,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提出了各学段的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等问题。与“三维目标”对照,第六章教之大伦,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注音】孙经典释文:“孙音逊。”夏楚经典释文:“夏音ji”【释义】皮弁祭菜郑玄:“皮弁,天子之朝朝服也;祭菜,礼先圣先师。”宵雅肆三指小雅中的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三篇。,第六章教之大伦,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译意】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一入学就产生要做官的感受;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不到春祭过后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独立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大学教育的要旨。古书上说:“凡学习,做官的人先学习处理事情,没做官的士先确定志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第六章教之大伦,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此章讲的是开展教育的七大原则。尊师重教:A.古代: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B.现代:“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为学与为人的品牌与高度。C.表现:通过庄重、正式的仪式来体现对师与教的敬重,古代有“皮弁祭菜”,现代有“开学典礼”,课前的“起立”与“问好”。D.意义:只有尊师重教,社会才能形成重视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风尚;学生才能真正体会教育和学习的价值与意义。,第七章正业居学,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注音】大学朱彝尊经义考:“音当从太”敬孙孙同逊,音xn【释义】正业姚明辉说:“师授必有正课。”退息吴澄说:“退,谓授正业既毕而退也;息,谓燕闲之时。”燕闲指课外。,第七章正业居学,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译意】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教学一定要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不先学调弄琴弦,就不可能把琴弹好;不学习音律,就不能学好诗文;不学好洒扫应对的知识,就学不好礼仪。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要心中常常想念它,行为时时体现它,不管休息还是闲游都要坚持学习。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同学相处,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努力地求学,在学业上就能有所成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第七章正业居学,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1)课堂教学内容(正业)的演变及其现代启示:课堂教学内容(正业)的演变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D.修身、读经、算学、词章、中外史学、外国文、图画、博物等E.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2)实施正业的教学原则A.有序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八章今之教者,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注音】占毕经典释文:“占,读zhn”数进礼记纂言:“数,读s”【释义】占毕郭璞:“今简札也”,指书本。数进赶进度刑成就,成效的意思。,第八章今之教者,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译意】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不注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人不能因材施教。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第八章今之教者,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教师应该走向专业化,具备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第九章教之所由兴,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释义】豫预防凌节凌,超越;节,次序。孙“孙”、“驯”古字通用。循序渐进之意。,第九章教之所由兴,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译意】大学教育的方法是,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注意预防叫做防范,抓住适当时机因势利导叫做及时,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叫做顺序,同学间相互学习帮助叫做观摩。这四点都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因素。,第九章教之所由兴,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教学的四大原则:豫时孙摩思想方法:中庸之道,第十章教之所由废,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注音】扞格经典释文读hng【释义】扞格抵拒之意。燕朋燕辟都是指与损友的关系。,第十章教之所由废,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译意】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趋势;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造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表现不好的同学结伴为非,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安于同那些同学搞不正当的事,必然会荒废学业。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第十章教之所由废,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教学失败的六种原因:发然后禁时过然后学杂施不孙独学无友燕朋逆师燕辟废学,第十一章君子之教喻也,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注音】强而礼记徐氏音:强读qing道同“导”,读do【释义】君子此处指教师。开指开个端倪。,第十一章君子之教喻也,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译意】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第十一章君子之教喻也,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为人师”的条件:1.教学理论:a.遵循“教之所由兴”的四大原则:豫、时、孙、摩。b.规避“教之所由废”的六种偏失:不豫、不时、不孙、不摩、燕朋、燕辟。2.教学技能:即“善喻”(启发诱导)a.引导而不牵制,“道而弗牵”和(师生关系和谐)b.劝勉而不强制,“强而弗抑”易(学习动力充足)c.启发而不给予,“开而弗达”思(学习效果扎实)恰同学少年片段2,第十二章长善而救其失,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音】长善经典释文:长读zhng【释义】失缺点,偏向。心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第十二章长善而救其失,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意译】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第十二章长善而救其失,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教育、心理知识:1.了解个体差异,即“心之莫同也”:a.性格差异b.智力差异c.性别差异2.了解学习致命伤:a.贪多求快,即“或失则多”b.知识面狭窄,即“或失则寡”c.浅尝辄止,即“或失则易”d.半途而废,即“或失则止”,第十二章长善而救其失,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教育原则:长善救失1.长善:发挥优势,提升优点,建立特长2.救失:“木桶原理”的恰当理解3.长善救失,第十三章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注音】善教经典释文:教读jio【释义】其言也指教师的讲解。约、微、罕譬约,简约;微,微妙;罕譬,少作譬喻。,第十三章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意译】优秀的歌唱家会使听众不约而同地跟着他歌唱,优秀的教师会使学生由衷地跟着他指引的路子去努力学习。教师的讲解能引人入胜,就在于语言简练而透彻,说理微妙而精善,举例不多而诱导得法。这样就会使学生跟着他指引的路子去努力学习,坚定志趣,收到教学的预期效果。,第十三章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优秀教师的标准:“善喻”a.教是为了不教b.教学语言的要求: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第十四章择师不可不慎,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注音】美恶经典释文:恶读【释义】君子指教师。至学指学习的深度。,第十四章择师不可不慎,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意译】君子要根据学生学习时感到难易不同,从而看出学生的资才的好坏,然后能做到分别情况,对学生多方面的启发诱导。能够多方面启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能当好教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当人君。所以说,当教师的,就是教人如何统治人民,管理国家。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选择教师不可不慎重。古书上说:“古代君王以选择教师为首要任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第十四章择师不可不慎,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教师既是学者,又是管理者。要慎重选择老师。选择人生导师,规划人生方向。,第十五章师严然后道尊,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释义】严师严是尊敬的意思(郑玄)。尸郑注:“尸,主也,为祭主也”。是当做祖先而受祭者,由本族人充当。诏于天子无北面大学的教师给天子讲课或问对叫做诏。在这个场合下,天子不是面向南,而是向东;教师不是面向北,而是向西,即不以寻常的君臣之礼待之。,第十五章师严然后道尊,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意译】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师是难能可贵的。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以臣子相待。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第十五章师严然后道尊,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教育教学的难点:不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而是学生尊敬和喜爱老师的态度和品格。态度品格是认知的支撑和土壤,如果一个学生不尊敬、不喜爱这个老师,他能学好这门课程吗?尊师才能重道。魏巍我的老师:教鞭在落与未落之间。,第十五章师严然后道尊,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在长沙师范学院徐特立塑像前合影,第十六章善待问者如撞钟,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注音】相说礼记集说:“说音脱(tu)”从容经典释文:“从读cng”【释义】庸归功的意思。相说以解木头关节受斧砍而脱落,迎刃而解之意。,第十六章善待问者如撞钟,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意译】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会提问的人,象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象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利用其悠扬不绝的声波,反复吟味,以尽其绪;不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恰巧与此相反。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第十六章善待问者如撞钟,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善问与善待问的关键在一个“善”字。在问答过程中,揭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钱梦龙:“三主”教学思想,第十七章必也其听语乎,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注音】经典释文:语音y舍音sh【释义】听语:听学生所问之语。舍之:搁置,暂时放到一边。,第十七章必也其听语乎,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意译】只靠一点现学现教的零碎知识来应付学生发问,是不能承担起教师的重任的。要做到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只有当学生提出问题又说不出其究竟的时候,教师才开释给他听。要是开释后还不理解,就暂时放到一边,留待以后再开释。,第十七章必也其听语乎,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何谓“记问之学”1.背诵、记忆了一些内容,拿到课堂上来复述,好似背课文,其状态时边想边背,边背边想,什么时候问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说一个笑话全都背好了。误区是:把备课当成了背课。2.猜测、预设好了学生的问题,并准备好答案等学生来问,若学生未问,则教师自己提出,后又自己解答,所谓“自问自答”。3.教书而未教人:以书本为中心,唯书是从,把书本知识倒出来教给学生就算完事,并未顾及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发展。古人讲: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盖茨说,如果有人向教师提出类似“您是教数学的老师吗?”这种问题,您的回答应是“不是,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老师。”,第十七章必也其听语乎,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评说】何以为人师1.粗陋之学,不可以为人师。这是为学的最低层次,即对所从事的学问知之甚少;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知大概,不知细节。这种为学境界,是没有资格成为教师的。2.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是比粗鄙之学高一点的层次,通过记忆和念读,“知道”了一些知识或很多知识,但并未融会贯通,并未真正理解。3.博通之学,可以为人师。这种为学境界,知识广博,且贯通,是为师的重要条件。4.爱智之学,足以为人师。这是最高的为学境界,即通过知识走向智慧,通过学养走向正爱。,第十八章可以有志于学,在中国古代,章句解读,【章句】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南玉溪职业技术学院职教集团江川分校(江川职中)招聘编外人员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8月四川凉山西昌学院招聘助学助管员19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山东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所属学校招聘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招聘3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靶点发现与验证技术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的生物信息学在临床试验国际合作中的应用报告
- 新能源行业2025年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报告
- 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优化与2025年电池布局性能提升报告
- 2025年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线问诊平台患者教育效果评估报告
- 定制农业产业链整合与2025年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打造智能交通2025年增强现实(AR)在公共交通导航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题库带答案2025
- 酒吧店长聘用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钽电解电容器市场营运格局分析与全景深度解析报告
- 晋副主任护师的述职报告
- 广西田林八渡金矿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消化性溃疡诊疗》课件
- CISA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认证备考试题库(600题)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表单一整套
- DB21∕T 3149-2019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 报价函(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资料)
- 【退休欢送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