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近代的历史哲学,一、维柯的历史哲学,(一)维柯简介维柯(GiovanniBattistaVico,1668-1744),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语文学家、美学家和法学家,在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巨大,其著名代表作有新科学、普遍法、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论当代各科学术的研究方法、维柯自传、论英雄的心灵等。维柯生在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意大利对于文艺复兴有极大的重要性,那不勒斯又是文艺复兴的策源地,维柯自小浸润于文艺复兴的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之下。,维柯直到当代才被重视起来,原因何在?,(二)作为背景的近代欧洲思想、哲学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在物理学、天文学上的成就,对宇宙的理解的变革,宇宙不再被想象成为有限的和有意义的,而只是“运动中的物质”的一个无限联合体。不仅是看待宇宙的方式变化,更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在其中的地位的一套新理论。它对于宗教观念、对于人文主义极具冲击。,1.科技革命,“宇宙被证明是一个巨大的机器,由各种物质组成,所有这些组成部分都根据最严格的机械因果关系规律在空间和实践中运动没有空间可以留给自然力量,无论他们是神还是魔。”,什么样的知识是可靠的?经验主义:“以经验作为获取来自可观察、可检验事实之知识的出发点。”唯一的权威就是感官实际感受到的东西。经验主义可能不反对历史事实的关注,但是他反对对历史的思辨考察。,2.哲学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理性主义:推崇数学、几何学基于理性主义的观点,历史没有什么价值。理性主义者:历史只不过是“事实知识的存储器”(分为“自然”史和“公民”史前者包括“金属、植物、动物、地区和其他类似物”的经验性信息,后者是关于“公民整体上的人类自愿行为”的经验性信息),“科学”或“哲学”则是推理学科,“历史”非“科学”或“哲学”。,一个大的转变:社会契约的理性逻辑(霍布斯利维坦、洛克政府论两篇、斯宾诺莎政治论)对政府建构原则、政府本质的颠覆性理解:“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社会契约论”完全是基于利益的理性计算来寻求一种关于公民责任和国家权力性质的新认识。在此,用以解释和论证政治秩序的并不是传统、道德、宗教,或者历史,合理性仅仅是基于逻辑的。,3.17世纪的政治思想,在社会契约的政治思想中,只不过是基于一个想象的和/或“理性的”推理出来的“自然状态”概念,和一个合乎逻辑地引申出来的提供政治社会合理性的“社会契约”。“社会契约”是非历史的和反历史的,因为它完全依靠逻辑(以个人对其利益的完美计算为自明性前提)来建构人际环境中的策略和结果,而不考虑人与人之间个性、时代、文化或社会环境的差异。,(三)维柯的新科学全名:关于各民族的共同性质的新科学原则1.新科学的问题:“真正的知识”、“真知识”如何建立关于“民政世界”的所有知识。理解人类世界(即不是这个或那个历史)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在真实历史中揭示它的来源并追溯它的发展,而不是试图通过某种逻辑演绎、经验观察、哲学推理过程或依赖某些来自过去传统的“习以为常的智慧”来发现真知识。,2.为什么建立“新科学”?一方面新科学本身受理性主义传统的影响,处在理性主义传统之中。近代理性启蒙,重视普遍理性。历史哲学称为“新科学”,还是要把历史“科学化”,这是理性主义的不可避免的影响。表现:,笛卡尔的唯理论,真理标准是清楚、明确,真理是如几何学、数学那样的先验的理念。由于历史处于变化之中,达不到清晰明白的条件,所以笛卡尔是非常轻视历史学的。对笛卡尔来说,历史最好不过是多方面事实的杂论堆积,糟糕的则不过是一些推测和想象。在这种思想风气之中,社会的实际历史被忽略了,被有意忽略了。因为在理性主义者看来,历史是零碎的、具体的,是无法构成科学的。,另一方面,它超越了理性主义。对笛卡尔等人的理性主义的、缺乏历史感的科学深致不满。,历史是可认识的,因为他是人创造的,而自然则难以认识。而且,人对于历史的认识要比对于自然的认识更精确、更可靠。“以往的哲学家们全力认识自然界,这个世界既然是由上帝创造的,那就只有上帝才能认识;同时,他们却忽视对民族世界的思考,这个世界既然是由人类创造的,那么人类就能认识它。”(新科学)总之,关注于一种“真知识”,这种真知识不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知识观念,而是维柯的历史哲学。,历史知识是真正的知识。,3.什么是新科学?新科学是历史哲学。把普遍存在的真实性与具体存在的确定性相结合,把普遍的抽象的理念与实际具体的智慧相结合,认为“永恒的规律自己就产生于个体人们的历史之中”。“哲学对理性进行沉思,由此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语言文献学(历史学)观察来自人类意志选择的东西,由此达到对确定性事物的认识。”“哲学家如果不使自己的推理得到语言学家(历史学)的凭证确定,他们的工作就有一半是失败的;同样的语言学家们(历史学)如果不使自己的凭证得到哲学家推理的检验,他们的工作也就失败了一半。”(新科学),维柯的理想是将理性的变成确定的,把确定的事物变成符合普遍理性的东西,从而“发现各民族历史在不同时期都要经历的一种永恒的历史图案”。在这里历史变成哲学,哲学就来自历史,这种“新科学”就是一种“凭证哲学”,按现代语言说就是历史哲学。,哲学和历史的统一哲学与历史的统一“是整个新科学的中心问题,归根到底只不过是这种统一的有系统的连结方式问题。新科学既是哲学的历史,也是历史的哲学。”这部著作意味着第一次成功地解决了最近本的哲学问题,即真实(普遍性)和确实(个别性)之间的统一。,这样的知识,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历史感,是维柯认为的真正的知识,我们能够真正认识的。,4.“理想的永恒的历史”新科学的结果历史哲学想要建立的就是一种理想的永恒的历史。这是把历史和哲学结合在一起而创立的,它是确定的、具体的,但同时又是永恒的、普遍的、理想的。维柯认为哲学与历史的结合,最终达到的知识就不只是对民政事务的那种(当下正确)的认识了,它提供了关于“永恒理念中的这个民族世界”的认识。维柯新科学的最终顶点,达到了他所谓“每个民族在时间中经历的一种理想的永恒历史”,我们发现了“由一切民族的行为为之提供实例的永恒法则”。,所有的民族必然都会经历的,如果允许他照着自己的历史发展下去的话。所以他说如果美国印第安人的世界,如果不曾被欧洲人发现,他们会按照人类的基本制度和规律的自然进程向前发展。对于非洲的一些部落、种族,我想维柯也会有同样的看法。,维柯的新科学证明了“各民族制度的进程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必然是”怎样的。这种理想的永恒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在产生、发展、成熟、衰退和灭亡的过程中的时间历程。”(新科学),普遍的永恒的历史的前提由于有了这种共同的本性,各民族的发展“尽管在细节上有些差异”,但他们的基本社会结构和发展进程在“骨子里”大体上却是一致的。一个民族即使孑然独立于其他民族之外,它与其他各民族在制度体系上也有着基本的一致。人类世界既然是由人类创造的,有着共同的起源,所以各民族的制度“就会向我们提供一些普遍永恒的法则。”,创造历史的活动是人类共有的活动,而人类是具有共同本性的。,(四)历史结构和历史过程,既然一切民族的历史实际上都是一个普遍、永恒的理想的历史法则的实例,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去看看这个普遍的法则是是什么。这可以从和两个方面来考察。,共时性,历时性,所有民族,不管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隔多远,都会保留着三个基本的习俗:(1)有某种宗教,(2)都举行隆重的结婚仪式,(3)都埋葬死者。,1.共时性,历史的三个阶段说,2.历时性,历史的复归?民族的本性最初是粗鲁的,接着是严苛的,然后是温和的,再后来是精细的,最后是放荡的。,这些民族“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毫无节制的情欲的奴隶,追求放荡的乐趣”。道德上的衰落,“坠入一种习性,每个人都只考虑他自己的私利,变得极端脆弱,或较好一点,变得极端骄横。”智力上的倒退,“他们陷入怀疑主义,学识渊博的愚夫们开始诽谤真理,从此兴起了一种虚伪的修辞术(诡辩)”。,历史循环论?历史进程不是人类历史阶段某种不断的、毫无意义的重复,也不是朝向人类完美状态或“千禧年”的线性行进。它是人类社会自兽类状态中的形成,以及它通过时代的根本变化不断的再形成,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文明化”,“人类历史是自己创造的。”维柯是承认个人的意图或计划的,只不过是这种意图或计划永远降为历史规律(维柯称之为“天意”)的手段,“天神意旨既然以它自己的无限的善为目的,它所安排的一切就一定导向永远高于人类为自己祈求的那种善。”人们有意或无意的抱有他们的某种特殊目的,却总是不自觉地达到较为广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目的。,(五)历史创造,历史人的自由选择天意,天意并不是如宗教中那样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发挥作用,相反,它只是借助于人的本性在内的事物的本来性质发挥作用,而不是作为类似“天数”、“命运”的外在力量掌控历史。应该说天神不是那种永恒的上帝,而仅仅是向善。,(六)历史理解和历史认识,这基本上是一个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问题。(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与思辨的历史哲学并非截然对立)1.历史可以认识吗?,维柯基本上是一个思辨的历史哲学家,思辨的历史哲学一般都有一个预设是历史是可以认识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往往对这个问题缺乏反思。,一般的看法是认为自然科学的知识是确定的,它可以验证,具有普遍的必然性。但是在维柯这里,正如前面所说的,只有人所创造知识才能够为人们所认识,人能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外化物;而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只有上帝才能完全的认识它,人只能满足于在实验室中获得的粗糙的、模糊的知识。,维柯在这个问题上的独特观点,在于他不仅认为历史是可以认识的,而且他认为只有这种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历史知识是更为确定、更为具有必然性的知识,相比于自然科学的知识。,“以往的哲学家们全力认识自然界,这个世界既然是由上帝创造的,那就只有上帝才能认识;同时,他们却忽视对民族世界的思考,这个世界既然是由人类创造的,那么人类就能认识它。”(新科学),2.认识历史的障碍人能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但不必然会认识和理解历史。因为人在认识和理解历史时,会存在一些陷阱,会受到种种偏见或自负的阻碍。,3.如何克服障碍和陷阱维柯的“伟大发现”和“万能钥匙”:正确的对待历史、特别是远古的历史的原则和方法。万能钥匙对古代作品的重新解释,要根据那些作品使用的语言所由产生的文化对他们的含义进行定位。“一个民族的文化(戏剧、诗歌、哲学、历史、神话、逻辑代码和其他文学作品)不应该从现代的立场出发,照字面意思去阅读;也不应该把它(这里是指诗歌和/或神话传说)当作隐喻或神秘化的东西来阅读,仿佛他是某种隐秘起来的原始智慧代码”(莱蒙),它实际上是原始人普通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维柯的伟大发现是,古代人呢具有一种与后面阶段的人极为不同的普遍思维或思维方式。”“古代人不同理性的、客观的立场出发看待世界,而以一种本质上是情感的、想象的、他所谓诗性的方式看待事物。”,伟大发现,对于语言文献、对于神话、对于文物和传说的批判的方法(1)语言文献学可以通过对资源的考察,再现一个民族在其语言开始形成时的心智和生活状况。人类经历了三个时代,与三个时代相适应,人类也有三种语言:第一种是象形文字的宗教的或神圣的语言,第二种是象征的,用符号或英雄们的徽纹的语言,第三种是发音的语言,供人们用来就现实生活的需要互通信息。,古埃及人称尼罗河为“流金河”,这说明埃及乃是农业民族,因为尼罗河灌溉着广阔的田地,它是丰盛收获的来源,从重要性上讲,谷物乃是世界上最早的黄金。,“历史学家的目的在于重建他所正在研究的那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思想;他们的词汇存储表明了他们的思想存储都是些什么;还有,当他们想要表达一种新思想时,他们比喻式地以一种新的意义来使用一个旧词的那种方式,就表明了在那种新思想出现以前他们的思想存储都是些什么。”,近代中国很多西方的很多新名词被中国人引进到国内,诸如“民主”、“自由”、“宪政”等词以及某某主义的称谓。我们在进行研究时对这些词组从字源学上进行一番考察,那我们就容易理解它们在西方是何种意义,被引进之后在含义上又有何种变化,进而去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2)对神话学的解读。维柯认为神话学也启示着历史学。原始神话以诗的方法来表达创造出它们的那个民族的社会结构。因此,在神话里,维柯看到了古人的家庭、经济和政治生活的面貌。维柯认为各民族都是从神话寓言开始的,神话寓言故事就是各民族最古老的历史。,(3)他提出一种是用传说的新方法:“办法是并不把它当作逐字逐句都是真实的,而是当作对经过一种媒介而被歪曲了的事实之杂乱无章地回忆,而它们的折射指数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确定的。所有的传说都是真的,但其中没有一种是意味着它们所说的事情的;为了发现它们意味着什么,我们就必须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创造了它们,而这样一种人说那样一种事又意味着什么。”,启蒙运动时的历史哲学,启蒙运动(theEnlightenment),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意即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一、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并且认为启蒙运动的目的是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期)。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不同:启蒙时代的学者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复古与推崇进步,“世俗”化(人文主义),理性化,启蒙运动历史哲学的总体特点:(1)“推崇理性”:要在社会组织、实践和信念问题上无所畏惧地运用理性,把一切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2)“相信进步”:对改革、现代化和进步的狂热执着,相信一切可以并变得更好。他们把自己的时代看做理性时代,认为以往历史是从最初无知、愚昧、野蛮和迷信的不完美状态朝向知识、理智、宽容和理性的最终文明状态的人类运动,理性提供了人类完美状态的最高成就。,(3)“人的理性决定历史”历史和未来掌握在人类手中,而不是提前注定的。他们对先前阶段的评价,是以它们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理性进步为标准的。(4)“历史目标是完善的人性”启蒙运动的目的就是一种趋于完善的、尽可能具有高尚品德的和高度发展的人性。,(5)历史问题的科学化认为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具有相似的性质、相同的处理办法。力图建立某种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历史科学。力图用一种普遍的理性解决这两类问题。,显然这反映着当时自然科学的极大发展和优势地位。,如果社会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具有自然客体的必然性,那么根据这种必然关系就可以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例: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代表人物:狄德罗、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以及孟德斯鸠、魁奈、杜尔哥、伏尔泰、卢梭。观点: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二、孟德斯鸠的历史哲学,(一)孟德斯鸠简介: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政治思想家、法学家,提出影响深远的“三权分立”说。代表作品: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的地位:卡西尔(ErnstCassirer):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并非直接产生于对历史的兴趣,但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中“为历史哲学建立基础的首次决定性尝试。这部著作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二)由政治法律而介入历史研究1.孟德斯鸠并不是基于对纯粹历史的兴趣而研究历史,他基本关注的是政治和法律问题,只不过他的全部理论都建立在对历史事实和世界各国古今政治、社会与法律制度实践分析基础之上,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生存环境中的各个因素相互联系与影响的动态关系中把握一国政制与法律发展变化的规律。,2.孟德斯鸠对待历史的态度受到启蒙精神的影响,孟德斯鸠有些轻视纯历史研究,他更关注的不是历史事实如何,而是历史事实是否符合一般真理。或者说在理性与历史的对比上,他更看重理性。,“偶然的事实不管如何确证,如果它们不符合理性,那么它们就无非是人类偏见或错误的产物,是应该加以抛弃的东西。”,(三)有规律的历史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按照固定不变的规律进行着,历史有一个一般的规则。一切事物和人类社会都需要服从一定的法则,即使上帝也不例外。,“我建立一些原则。个别的情况是服从于这些原则的,仿佛是由原则引申而出的,所有的各国的历史都不过是由这些原则而来的结果。”(论法的精神),为什么历史是有规律的?历史遵循一般规律,说明历史是可以认识的,其实根本上说,孟德斯鸠同启蒙运动的一般趋势一样,试图将历史科学化。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过程,这便与宗教有了根本的不同。孟德斯鸠否认人受神秘的命运的支配,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类自身法则与各种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四)法的精神与民族精神(一般精神)历史的主体、动力法:规则、必然性、规律性;人基于理性而确立的法则、规则。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实际是指法的确立必须立足于人的理性对规则的掌握以及同政体、自然地理环境、宗教、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法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决定法变化的是法的精神。,一个民族也是不断变化的,是有历史的,而决定其变化的便是民族精神(或者相对于法的精神,称之为一般精神)。“人类受多种事物的支配,就是:气候、宗教、法律、施政的准则、先例、风俗、习惯,结果就在这里形成了一种一般的精神。”民族精神(一般精神)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由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因素综合而成的总的精神。,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其实,从总体上看,他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地理环境,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或一般精神,根本上讲是人类理性。或者说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要借助于理性的。,三、伏尔泰的历史哲学,(一)伏尔泰简介,伏尔泰(1694-1778),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因抨击时政,两度入巴士底狱,1726年被放逐国外,客居英国两年,受到英国经验论哲学和牛顿自然哲学的深刻影响。著作有:论形而上学、牛顿哲学原理、查理十二世史、论普遍史和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彼得大帝时代的俄国史。,第一个用“历史哲学”这个名词的人,首次明确提出“历史哲学”。,(二)历史的本质、动力,伏尔泰把全部人类历史看作是理性与迷信、知识与愚昧的斗争过程,是理性战胜迷信、愚昧的过程。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便是理性的实现。,其意义在于否定了长期统治欧洲的神学历史观。(这点还需要强调吗?),(三)理性主义的历史方法,以理性原则为衡量史料和历史价值的标准。(一段历史是否是有意义的,标准在于它是否是合乎理性的)历史中的神话、传说代表愚昧、迷信,因而是需要从历史中清除、去掉的。与维柯的区别:维柯认为,神话传说、甚至是最离奇的神谕对于历史学家也是大有助益的,因为在虚构的背后包含了人类的情感和愿望,因而也具有历史意义。,蔑视神话,伏尔泰在神学历史观的批判上超过维柯,维柯对旧历史观的理解和借鉴要比伏尔泰深刻;伏尔泰对神话传说弃如敝屣,维柯却试图发现这些虚构材料中反映的真实意义;伏尔泰是彻底的,而维柯却是深刻的;伏尔泰时时都像个斗士,更文学化,而维柯更严谨,更哲学化。,伏尔泰的学生狄德罗有一段话:“其他历史学家叙述事实只是为了给我们指出这些事实。您叙述事实是为激起我们的内心深处对虚伪、黑暗、假仁假义、迷信、宗教狂热和暴政的愤慨。”,(四)历时进步观,1.提倡近代史,反对古代史古代史里充满了迷信和谎言,看似是充满着神话般的光彩,实际只是令人羞愧的愚昧和野蛮。“古代史不值得书写”。,他使用诸如“败类”、“无知”、“野蛮主义”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概念描述古代。有学者评价说:“这不是有明确规定性和科学意义的历史学名词,它们只不过是一些充满义愤情绪的詈言咒语。”,“读近代史,不读古代史”伏尔泰要求,读史时,也应该读近现代史,而不要读古代史。伏尔泰是不是太过于绝对了呢?,“历史的中心点乃是近代科学精神的旭日东升。在那以前,一切都是迷信和黑暗、谬误和欺骗。对于这些东西是不可能有历史的,不仅仅因为他们不值得进行历史研究,而且因为在其中没有理性的或必然的发展。”,2.历史的黄金时代在未来,不在过去批判复古主义(这点在我们中国非常典型)“任何时代的人总夸奖过去和污蔑现在;每个民族都幻想着一个纯洁、健康、悠闲、愉快、实际上不存在的黄金时代。”(哲学通信)如果有黄金时代的话,它也决不在古代,而在人类的未来。,分析:伏尔泰的这种历史进步观很明显地反映着启蒙时代的特色,对人的理性的强烈自信,对于人把握宇宙、把握人生,自己创造自己的未来的强烈自信和乐观情绪。,与文艺复兴的比较:它与文艺复兴时期明显的崇古倾向形成了很大的不同:文艺复兴的复古,对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的复兴。崇古并不是中国才有的。为什么崇古?,总结:伏尔泰认为,历史是进步的,人的理智能力是不断提高的,知识也是不断积累的,所以理智最终必然能够克服野蛮,知识必将战胜愚昧。由此可见,全人类的历史演化是沿着不断进步的道路前进的。,(五)历史前进的动力:理性,1.思想家和科学家比政治家、军事家贡献更大根据:社会的进步在于知识和教育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理性对迷信的斗争史。迷信是不幸和灾难的根源,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传播理智的光明,开导人民,同宗教、宗教狂热、迷信进行斗争。而这就需要思想健全、赋予理智、知识丰富的人,所以科学家、哲学家比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或军事统帅对历史的贡献要大。,“倘若伟大是指得天独厚、才智超群、明理诲人的话,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人物;至于那些政治家和征服者,哪个世纪也不短少,不过是些大名鼎鼎的坏蛋罢了。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哲学通信),问题:伏尔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2.以政治为主的历史到以精神、文明为主的历史:“文明史”新的史学原则:一反以政治和军事为主的历史而提倡写以精神文化为主的历史。传统史学以政治和军事为主线,重点描述帝王将相;伏尔泰把精神文化和科学知识放在首要的地位上,贬低帝王们在史书中的作用。,注意:想想我们以往的历史书写,是不是多以政治和军事为主?我们读到的各种各样的历史书,是不是多是伟人的历史?政治的历史?军事的历史?有老百姓的历史吗?有文化的历史吗?,“有些历史仅仅叙述一个国王的遭遇,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存在,其他一切仅仅由于他才得以存在。我讨厌这样的历史。一句话,我写历史更多地是写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不是一个伟大的国王。那不应当是简单地仅仅是他在位的年代纪,相反,应当成为最能为人类增光的那个时代的人类智慧史。”(路易十四时代)“所要求的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王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这是结构的历史,而不仅仅是事件的历史”。评析:这种历史观念对于以后的历史书写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各种具体的“史”出现,新的写史的维度,伏尔泰功不可没。,历史的书写和解释不是陈述史实,而应该是对价值、理想、文明的倡导。在伏尔泰看来,不是历史上发生的一切都值得写,那些能够充当教训和劝告人们爱美德、爱艺术和爱祖国的东西才值得写。“历史应当是文明史”,(六)历史书写:文明史与世界史,世界史:伏尔泰反对欧洲中心论,认为不应该把世界历史局限在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和西欧国家的狭隘范围之内。他欣赏东方文明,试图建立一个包括印度、中国、埃及、波斯等东方各民族在内的新的世界普遍史体系。,原因:伏尔泰对宗教传统不满,为消除这种传统的影响,他热心寻找能够破坏“神圣”历史的权威史料。埃及、中国、印度等古代文明成为他的资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外来文明中发现长处并理想化地夸大其优点,是批判社会现实、鼓吹社会变革的有利手段。,材料阅读:“想象的中国”,路易十四时代,王族宠臣钟情于葡萄牙人从东方带回的中国工艺品,通过文物的收藏,宫廷内外出现了一种对“中国风尚”的特殊嗜好,“中国兴味”正是欧洲人趋之若鹜的时代风尚。早在16世纪,欧洲传教士便肩负着各种政治使命和文化使命踏上了中国这片陌生而又神奇的土地。他们的溢美之辞给中国文化涂上了一层诱人的色彩,激发了欧洲人对这个东方古老国度的想象。中华帝国志等一批著作的面世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中国”,成为18世纪中国文化热的主要源头之一。,中国孤儿(赵氏孤儿)集中体现了中国道德和儒家文化的精髓,故事人物忠诚献身的精神和成仁取义的品格正是当时法国社会所亟需的。风俗论中伏尔泰指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相当先进,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则用以褒奖善行。在伏尔泰的想象中,中国文化热爱自由,坚持正义,仁厚博爱,宽容而不迷信,它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而绝不偏执。这些恰是伏尔泰的启蒙理想,恰是伏尔泰理想的欧洲或更恰当地说是理想的法国文化。伏尔泰把他渴望而他以为欧洲又不具有的,都赋予他想象中的中国。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了,伏尔泰之所以热爱中国,乃是因为他想象中的中国是他启蒙理想的承载者。他对中国文化的维护,实际上就是他对自己的启蒙理想的维护。,四、卢梭的历史哲学,(一)卢梭简介,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卢梭思想的特点:对当时的所谓文明状态的不满和批判:“深陷肤浅、虚伪和自私自利的竞争之网,嫉妒、怀疑、恐惧、冷酷、戒备、仇恨和欺骗永远隐藏在彬彬有礼的那种虚伪一致的面纱下面,隐藏在我们夸耀为我们时代文明依据的那种文雅背后。”“告诉我,你们这些给了我们这一切崇高知识的人,如果你们没有教授给我们任何这类事物的话,我们是否因此就会人口减少,治理不善,不那么强大,不那么繁荣,或者更加邪恶了呢?”,本身属于启蒙运动的传统,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又不同于或者说超越了启蒙运动。,(二)卢梭的历史哲学,1.历史退化“历史告诉我们,人类首先在一种质朴的无知状态中接近自然地生活着,这使得他们直率而诚实的自然德行发展起来。尽管人性从根本上说不见得就比现在更好,但人类的率性和真实能够使他们避免种种罪恶。然而,一旦艺术和科学引入到这些单纯而有德行的社会中,影响是确凿的,堕落也是实在的;灵魂不可避免地腐化了。”“人类历史是这样一个过程,即拥有原始或自然幸福并有德行(尽管无知)的人们,一旦踏上文明之路,就不可避免地要退化。”,“高尚的野蛮人”和“人类可悲的进步”:“高尚的野蛮人”:野蛮人处于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道德关系却很幸福的状态,因为野蛮人“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往,不知道什么叫虚伪、顺从、尊敬和轻蔑。”生活遵循一个不完美,但更有用的法则,即你为自己谋取利益,要尽可能地少损害别人。,部分源于他自己的想象,部分源于通过剥去他所谓“文明”附加的性质得来的推论;部分得自关于诸如美洲土著和好望角的霍屯督人之类的“野蛮人部落”的当代描写。,“人类可悲的进步”自然状态下的人拥有强壮、灵敏的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噪音面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库存处理管理细则
- 采制样考试题及答案
- vda考试题及答案
- 放射防护考试题及答案
- 造林绿化工技师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三亚雇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职教教研工作总结
- 家电公司合同印章管理细则
- 家电公司应急演练管理规定
- GB/T 20000.6-2006标准化工作指南第6部分: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
- GB/T 16311-1996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 GB/T 1149.4-2008内燃机活塞环第4部分:质量要求
-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及基础知识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公开招聘1人(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助理)(必考题)模拟卷
- 2021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含评分细则)
-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课堂PPT)
- 经历是一种收获的作文5篇
- 血液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安装操作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