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李明远7版流感_第1页
微生物 李明远7版流感_第2页
微生物 李明远7版流感_第3页
微生物 李明远7版流感_第4页
微生物 李明远7版流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章呼吸道感染病毒Virusesassociatedwithrespiratoryinfection包括正粘、副粘、冠状病毒和腺病毒等6科,见表26-1,成都晚报03年12月6日12版,成都晚报03年12月6日12版,成都晚报03年12月6日12版,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4月27日,WHO将流感警戒级别由第3级调高到第4级。29日,又从4级调高到5级。4月30日,我国卫生部发出公告,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甲型H1N1流感;同时,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6月11日,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这表明已经发展为全球性“流感大流行”。,人类已经历数次大流行:原甲、亚洲甲、香港甲和俄罗斯甲型见表26-2,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分甲、乙、丙3型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多呈球型或丝状由内到外分为三层:(1)核心: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甲、乙型流感病毒分8个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分7个节段。基因组总长度为13633个核苷酸。,Lipidenvelope,ORTHOMYXOVIRUSES,typeA,B,C:NP,M1proteinsub-types:HAorNAprotein,多形态性和表面刺突,与每个RNA片段结合的有核蛋白(NP)和3个与核酸复制和转录有关的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蛋白(PA、PB1和PB2)。RNA和NP合称为核糖核蛋白(RNP),即核衣壳。(2)包膜:分两层内层含基质蛋白M1,约占病毒蛋白40%,具有维持病毒外形和保护核心的作用,抗原性稳定,也具有型特异性。,外层包膜为脂质双层,嵌有M2蛋白和表面的两种刺突(HA和),这3种膜蛋白均为糖蛋白。*血凝素(HA):25%,柱状,三聚体,能凝集红细胞HA1:重链,是与细胞膜唾液酸受体结合的亚单位HA2:轻链,具有膜融合的活性,促进病毒包膜与内体膜的融合释放核衣壳。*神经氨酸酶(NA):四聚体,蘑菇状,具有酶活性,5%使病毒从感染细胞膜上解离,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和集聚病毒的扩散。,M2蛋白:为3rd膜蛋白,离子通道作用,可使胞内pH下降HA2蛋白结构改变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核衣壳入细胞,COOH,HA,NA,HA,NA,2、抗原性、型别与变异:*内部Ag:由NP、M蛋白和RNA多聚酶组成。具型特异性,Ag性稳定,是可溶性Ag,据内部Ag的差异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表面Ag:HA、NA,Ag性不稳定,易变异,尤其是HA。据HA、NA的差异将甲型分为不同的亚型。乙型和丙型无亚型之分,三型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变异。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抗原性漂移(antigendrift):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多因点突变所致,引起小规模流行。*抗原性转变(antigenshift):变异幅度大,属质变,产生新亚型,引起大流行,可能与基因重组有关。,3、培养特性:最适宜在鸡胚中增殖。9-12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血凝实验检测病毒复制量4、抵抗力:较弱,对酸敏感。,Schematicdiagramofthelifecycleofinfluenzavirus,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致病性: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带毒动物。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病程:潜伏期1-4天,突然起病,无合并症,病程不超过一周,若继发细菌感染,则症状加重,可致肺炎死亡。,TRANSMISSION,AEROSOL100,000TO1,000,000PERDROPLET18-72HRINCUBATIONSHEDDING,NORMALTRACHEALMUCOSA,3DAYSPOST-INFECTION,7DAYSPOST-INFECTION,LyckeandNorrbyTextbookofMedicalVirology1983,wheredo“new”HAandNAcomefrom?,wheredo“new”HAandNAcomefrom?,16typesHA9typesNAallcirculateinbirdspigsavianandhuman,2、免疫性:病后对同型病毒有短暂免疫力,其特异性免疫主要是SIgA及中和抗体。甲型流感病毒容易流行的原因:1)核酸分节段,容易发生重组,特别是与动物的流感病毒重组2)HA和NA抗原容易变异:漂移与转换3)属于表面感染,病后免疫力不牢固,特别是新亚型4)其他:多亚型、动物宿主、呼吸道传播等,三、微生物学检测1、病毒分离:最适宜鸡胚培养,用血凝、血凝抑制试验鉴定2、免疫学检查:血清学诊断:取双份血清检查抗体效价。流感病毒Ag检查:可作快速诊断。,3、分型鉴定:,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等,四、防治原则设立流感监测站,重点对象是“猪”1、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人群聚集,可用乳酸或食醋蒸汽进行空气消毒;2、灭活疫苗接种(2甲+乙),减毒疫苗接种;3、盐酸金刚烷胺可用于防治。其机制主要是抑制病毒的穿入和脱壳。新药是“达菲”,作用是抑制神经氨酸酶。思考题:为什么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引起大流行?,第二节副粘病毒(paramyxoviridae)包括了: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RSV、人偏肺病毒等与正粘病毒的比较见表26-3,第三节冠状病毒(coronavirus)1.形态:120160nm,+ssRNA.有包膜,包膜子粒排列如冠状。2.培养:Vero细胞,3335oC。3.致病:普通感冒(仅次于鼻病毒)腹泻和胃肠炎,2003年SARS流行概况时间:2002年11月至2003年5月全球临床报告病例:8465;死亡:919,死亡率11%;累及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5327;死亡:349死亡率6.7%,60Y的占44%北京和广东:4033,占75.7%,2003年3月15日:WHO流感计划的负责人KlausStohr联合美国、加拿大、德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实验室成立SARS研究小组,追查非典元凶。,SARS命名者、WHO卫生官员CarloUrbani,他感染SARS死亡,冠状病毒模式图,细胞病变、免疫荧光、病毒颗粒,基因之2,Overallorganizationofthe29,727-ntSARS-CoVgenomicRNA.,基因组:5-多聚酶-S-E-M-N-3ORF1a/1b:RNA多聚酶(Rep)4种结构蛋白:即S,E,M,N包膜蛋白:M-稳定病毒核心S-吸附、融合和诱生中和抗体E-有利病毒组装N-相当于核蛋白,2003年,全国分布情况截止2003年5月27日,2003年4月15日:德国Artus公司宣布研究出全球首个“非典”检测试剂盒,可以测试出病人喉咙内分泌物、唾液与排泄物样本中的病毒基因序列,两小时之内就可以出结果,并开始发售。,德国Artus公司开发的世界首个SARS快速检测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