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会考知识点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会考知识点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会考知识点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会考知识点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会考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点梳理 必修一政治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1、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夏商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及影响(1)分封制内容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在地方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2)分封制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期导致分裂割据。(3)宗法制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族等级。(4)宗法制影响: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统一的经过和“始皇帝”的来历(1)秦统一的经过: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将西南地区纳入版图。(2)“秦始皇”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自称“始皇帝”。2、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2)三公九卿制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三公之下设置“九卿”,作为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3、概括郡县制的基本内容及影响(1)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2)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奠定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分析对比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不同点: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上:分封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绝对服从中央。传承制度上:分封制爵位和领地世袭;郡县制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基础上:分封以血缘为基础;郡县按地域划分。历史作用上:分封制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4、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意义(1)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削弱丞相权利的措施(1)频繁更换丞相(2)从身份低微的人士中选拔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3)实行内外朝制度。*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影响(1)内容:唐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2)影响分工明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3、宋朝分割宰相权利的措施(1)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分割行政权(2)设枢密院,分割军权(3)设三司,分割财权。4、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及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1)郡国并行制:汉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实行封国制。(2)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实行“附益之法”。*5、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及影响(1)内容:设行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全国分为十个行省。(2)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后世沿用。6、列举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先秦)察举制(汉)科举制(隋唐)*科举制的影响:*7、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监察效能的有限(4)重视选官制度。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的史实、原因及影响(1)史实: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2)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忙,所以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国政。(3)影响:加强皇权,有利于中央集权。*2、军机处的设置及影响(1)设置:清雍正年间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置军机房,后职务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2)影响: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积极(前期)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2)消极(后期):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激化阶级矛盾。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1840-1900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经过(1)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发动。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发动。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英法美德等八国发动。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3)辛丑条约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黄海海战经过:1894年,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在返航途中遭日军舰偷袭。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官兵英勇作战。4、义和团反帝运动经过:1900年,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二、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经过(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日本开始局部侵华。(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2、侵华日军罪行(1)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惨案(2)违反国际法,对中国人实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用中国人做活人实验(3)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过及影响(1)经过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统一战线开始形成1937中共改编红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影响:全民族共同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1)正面战场国民党领导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2)敌后战场中共领导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全民族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1940年彭德怀领导百团大战。*5、抗战胜利的意义(1)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2)中华民族洗雪了民族耻辱,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3)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1)阶级矛盾尖锐(根因)(2)外国侵略(外因)(3)自然灾害(直因)。2、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3)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北伐(失败)、西征和天京突围战(成功)三次战役,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4)天平天国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失败。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土地分配(“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和产品分配的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2)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客观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4、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根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外因)。(2)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二、辛亥革命1、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辛亥革命爆发。(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意义(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评价辛亥革命(地位和影响)(1)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君主专制(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召开的经过,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初期,1919年5月4日,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6月3日以后,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3)中共诞生历史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标志,国民大革命的经过(1)原因: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中共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孙中山决定同中共合作。(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国民大革命的经过(1924-1927)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开始1926-1927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胜利1927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经过和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损失惨重。(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4、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建立与发展(1)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2)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5、红军长征原因、经过,遵义会议内容、意义(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经过1934年10月被迫开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结束。(3)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骨干,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6、解放战争爆发、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标志性事件和重要战役(1)解放战争: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3)战略决战:1948-1949,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反抗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时间和主要内容,共同纲领的内容和意义(1)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时间:1949年9月。(2)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内容确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确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共同纲领内容:规定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4)共同纲领意义: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2、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意义(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意义人民地位变化,由被三座大三压迫到成为主人社会发展方向变化,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阶段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发展奠定牢固基础。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和内容(1)时间:1953年(2)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方向和途径。*4、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主要内容及意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间:1954年宪法确定。内容: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意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内各民族平等团结。(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和完善:1949年初步确立,1954年第二届政协正式确立,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进入新阶段。意义:有利于人民参政议政。(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内容: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发展进步二、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背景、内容、影响(1)背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实际需要,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情况。(2)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影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成功收复了港澳,海峡两岸关系和缓。香港、澳门回归的经过掌握“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1)方针:三大方针,即“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意义(1)内容: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2)意义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3、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1)日内瓦会议:1954年,周恩来参加。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1)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2)经过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周恩来拒绝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2、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基本史实、意义(1)中美关系正常化基本史实:1971美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1972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20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意义: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局面,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2)中日建交基本史实:1972日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标志中日建交。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也对缓和亚洲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在外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改变了过去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奉行不结盟政策(3)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1)2000年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中国对联合国事务全面参与,积极开展多边外交。3、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主要经过(1)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沙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上海五国机制”(2)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雅典民主政治*1、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自然地理环境: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希腊人民进行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使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2)城邦制度:政治上小国寡民,易于公民集体参政议政;经济上频繁的海外贸易,发达的商品经济使公民富有自由和民主意识;文化上宽松的思想文化和城邦公民共同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公民富有自由、民主意识。2、索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内容(1)索伦改革解负令按财产多少划分4个等级四百人会议(部落)陪审法庭。(2)克利斯提尼改革五百人会议(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成立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民主保障)。(3)伯里克利改革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抽签轮番而治)公民直接平等参政: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津贴制度(民主的保障)。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3、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影响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二、罗马法1、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内容(1)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49年颁布,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罪等方面。(2)万民法:公元前6世纪晚期出现,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3)万民法:罗马帝国扩张后出现。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是对公民法的继承和发展。2、罗马法的作用、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历史地位和影响)(1)作用公民法提高平民参政热情激发爱国主义万民法巩固罗马政权,促进社会稳定和境内各民族的发展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其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原则具有永恒的价值。(2)价值:在调节罗马社会生活关系、解决社会冲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代表威廉三世入主英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2、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内容、影响(1)权利法案内容: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财政等权利。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利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2)责任内阁制内容:由枢密院发展而来,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行使行政权,但必须对议会负责。意义: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国王 “统而不治”(2)议会权力至上(3)内阁对议会负责。二、美国的联邦制*1、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原因、内容(1)原因:独立战争后美国是松散的“邦联”面临困境, 需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2)内容:确立联邦制;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2、美国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特点、意义(1)特点: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平衡。(2)意义: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权力的高度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三、民主政治的扩展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任命内阁)(2)实行两院制议会,参议院权力更大,内阁对参议院负责)(3)确定国歌、国庆日、政体。2、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1)统一:19世纪中期,在普鲁士王国首相脾斯麦的筹划下,先后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2)内容确立帝国为联邦制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是国家元首,掌握实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威议会由皇帝主宰。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发起的过程和实质*1、“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内容(1)“铁幕演说”:1946年3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