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8 寡人之于国也(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8 寡人之于国也(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8 寡人之于国也(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八)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c解析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出发。a项,都译为“尽”;b项,都译为“这”;d项,都译为“兵器”。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b弃甲曳兵而走c移其粟于河内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d解析a项,“养生”,古义是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是保养身体。b项,“走”,古义是跑,这里指逃跑;今义是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c项,“河”,古义是黄河;今义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数罟不入洿池答案d解析a项,“无”通“毋”。b项,“涂”通“途”。c项,“颁”通“斑”。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然而不王者王无罪岁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b/c/ d/答案a解析是名词作动词,是形容词作动词,是动词作名词。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b解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非特殊句。d项,定语后置句。二、文本训练阅读课文中的两段内容,完成69题。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b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有的人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同“伸”,伸张答案d解析d项,申:反复陈述。7给加点词选择适当的义项,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里。鼓:a.一种打击乐器;b.击鼓;c.振动;d.弹奏。(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噌吰如钟鼓不绝 ()(3)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4)今王鼓乐于此 ()答案(1)b(2)a(3)c(4)d8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译文:_(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答案略9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说明什么道理?答:_答案说明移民移粟皆非为国治本之策,只有施行仁政才是为国治本之策。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注】囿(yu):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刍荛者:这里指割草砍柴的人。雉兔者:这里指猎人。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阱:陷阱。10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寡人之囿方四十里 方:方圆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诸:兼词,相当于“之乎”c于传有之 之:音节助词,无义d不亦宜乎 宜:合适,适宜答案c解析“之”为代词,代指“文王之囿方七十里”。11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答案a解析a项,兼词,相当于“于此”。b项,代文王之囿/表商量语气;c项,认为/以之为,把作为;d项,罪行/归罪。12孟子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答:_答案孟子是通过百姓对“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同态度的对比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以为大”。问题是前者能“与民同之”,后者不能。13翻译句子。(1)若是其大乎?译文:_(2)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译文:_答案(1)周文王的园林有如此大吗?(2)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养鸟兽的园林纵横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记载的。”宣王说:“它有这么大吗?”孟子说:“百姓仍然认为它太小。”宣王说:“我的园林纵横四十里,百姓还认为它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纵横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打野鸡野兔的人也可以到那里去。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一到齐国边境,先打听到齐国最紧的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我听说国都郊区有纵横四十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那么纵横四十里就是在国中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四、语言表达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形象地论证了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于荒年,并提出“_,_”的看法。(2)寡人之于国也中写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3)寡人之于国也中描写王道开端的句子是:“_,_。”答案(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解析根据题意写出对应的句子即可,注意易错字的书写,如“彘”“莩”等。15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数罟不入洿池”启示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个字以内。答:_答案(示例1)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示例2)兴山水园林城,建生态宜居市。(示例3)眼中有绿色,心中才快乐。解析广告语要求语言简洁,主题鲜明。答题时要紧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注意题目要求形式工整,不要超过字数限制。16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答:_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调整陈述对象后,要注意修饰成分的变换,并保持整个语句结构的完整。17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答:_答案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解析解答此题,一方面要认真审题,明确答题要求;另一方面要细读所给构思框架图,看清框架图的内容;最后按一定顺序表达出来。本题应该由下到上表述,如其中“管理”分“普查”“改造”两方面,“普查”又分为“供排水”“燃气”“电力”三方面,“改造”又分为“建设计划”“统筹安排”“预留接口”三方面。励志小语: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威廉詹姆士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虽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但具体到人格与气质,却与孔子_。孔子对所受到的打击、侮辱等,对于那些伤害他的或他不满意的人,他不是直接进行反击,他是把对方的恶行或恶德上升到普遍的人性的弱点。从具体到一般,哲学化了,深刻了,他几乎可以说是“逆来顺受”的。孟子不一样,他是咄咄逼人、_、无所畏惧的。()。比如孟子批评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无父”。他批评杨朱的利己主义是“无君”,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不替君王分担忧愁,那不是眼中无君吗?他接着就大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有人问孟子你为什么好辩?而且辩论时很没有风度,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孟子说难道我就喜欢跟别人辩论?我是不得已,因为现在这个世道太混乱了,人的思想太混乱了,所以我忍无可忍,必须为道义而战!孟子不是随口乱骂的,他有两个特点,一是“吾知言”。天下的学问我能够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主张,我知道他们的是非曲直,我对这些思想、观点、立场进行了分辨以后,我明白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所以我要_地宣传孔子的思想。二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孟子在跟别人辩论的时候,不顾别人的感受骂别人。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他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也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与周围人关系很紧张,他更不会背后去使诈坑别人,因为他没有私心,只有公敌。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而不是为_。唐代有一个大诗人叫孟浩然,“浩然”是他的号,就是因孟子而取。明代有一个作家叫张养浩,字思孟,字也是由孟子而来。孟子确实太让人敬仰了,中华民族刚性的性格,很多都承自孟子。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判若两人一气呵成义无反顾蝇头微利b截然不同一气呵成当仁不让蝇头微利c判若两人气宇轩昂当仁不让一己之私d截然不同气宇轩昂义无反顾一己之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判若两人: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一样。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这里是说孟子的人格、气质与孔子全然不同,“截然不同”符合语境。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这里是形容孟子的,“气宇轩昂”符合语境。义无反顾:从道义上讲做正当合理的事。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这里是说“我”认为孔子思想好,要宣传他,这是做正当合理的事,“义无反顾”符合语境。蝇头微利:指非常微小的利润。一己之私:指个人的私心、私利。由“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可知“一己之私”更恰当。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看到的不义与所受到的质问,他是旁敲侧击的b对所受到的质问与看到的不义,他是针锋相对的c对看到的不义与所受到的质问,他是针锋相对的d对所受到的质问与看到的不义,他是旁敲侧击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后文中有“比如”,这是举例,由此可见,从内容对应的角度考虑,先写“看到的不义”,再写“所受到的质问”,排除b、d两项;前文是“孟子不一样,他是咄咄逼人、气宇轩昂、无所畏惧的”,所以后边应用“针锋相对”,排除a项,故选c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这个人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b不是这个人不好,而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c不是这个人不好,而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d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从内容上讲,二者并不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而是“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排除a、d两项;从后文“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看,此时孟子感觉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故选b项。4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与其他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当然,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答:_答案抽样调查的定义、原理、不足及解决办法。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答题时注意对语段进行简单层次划分,结合重点词语确定说明的对象,然后确定其特征,此题可根据语段确定说明的对象是“抽样调查”,结合文中的“抽样调查是”“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可以通过的方法,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可知说明的对象是抽样调查的定义、原理、不足及解决办法。5下面是某位高三学生为获取某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写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南粤大学:我是橡树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李明。久闻鄙校大名,决定报名参加你校自主招生。本人思想品行端正,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科学死忠粉,酷爱小发明,已有三项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随信惠赠有关专利资料和证书复印件,敬请笑纳。希望给予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圆我的科学梦。此致敬礼!李明2019年6月11日答:_答案应使用敬辞误用了谦辞,“鄙校”“你校”应为“贵校”。口语使用场合不当,“死忠粉”为当下流行语,不应在正式信函中使用,改为“爱好者”。“惠赠”改为“附上”。敬辞使用对象不当,“笑纳”应改为“指教”。“希望”改为“恳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某位高三学生为获取某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写的自荐信”,且“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要求“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仔细阅读这封推荐信,可发现:“鄙校”,“鄙”在古文中是一种谦虚的称呼。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学校就会用“鄙校”,称呼别人的学校用“贵校”,此处应使用敬辞误用了谦辞,“鄙校”“你校”应为“贵校”。“死忠粉”为当下流行语,是口语,使用场合不当,口语不应在正式信函中使用,可改为“爱好者”。“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此处是说随自荐信邮寄自己发明专利有关资料和证书复印件,可改为“附上”。“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用于此处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指教”。此处是诚恳地请求南粤大学能给自己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希望”改为“恳请”更符合语境。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9题。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能用,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彗:扫帚。炙毂过:过,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6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b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c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d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答案b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虞”是唐尧虞舜的并称,也指尧和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b书指的是尚书,又称书经,是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事为主。c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五行学说的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齐国人,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d列大夫,秦汉是爵位名。答案b解析尚书以记言为主。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所以孟子想通过著书来引起诸侯的重视,实现理想。b邹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高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c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最年长和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有列大夫的缺额,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不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以启民众。答案a解析a项,孟子“序诗书”,“作孟子七篇”不是为了引起诸侯的重视。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译文:_(2)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译文:_答案(1)孟子却(或“竟然”)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或“因此同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不符合”)。(2)邹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礼尊,这岂能与孔丘在陈、蔡断粮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是相同的呢!【参考译文】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被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