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考点1 中国古代历史遗迹及宫殿建筑考点巩固 人民版_第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考点1 中国古代历史遗迹及宫殿建筑考点巩固 人民版_第2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考点1 中国古代历史遗迹及宫殿建筑考点巩固 人民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中国古代历史遗迹及宫殿建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9浙江嘉兴期中)下表为中国历代修筑长城的部分信息,按其修筑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修筑朝代起讫点长度盐泽-辽东一万多千米临洮-辽东五千多千米嘉峪关-鸭绿江畔六千多千米a. b.c. d.解析:c学生可依据起讫点判断,“盐泽-辽东”是汉长城,“临洮-辽东”是秦长城,“嘉峪关鸭绿江畔”是明长城,故按其修筑的时序排列是秦、汉、明,正确答案为,选c项。a、b、d的排序均不符合史实,排除。2.(2018浙江嘉兴期末)中国古代某朝代的长城“起自盐泽,中经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山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该长城()就地取材,用险制塞,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全长五千多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蒙古、女真民族的南下侵扰a.b.c.d.解析:b据材料“起自盐泽,中经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山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代长城的状况。汉代长城就地取材,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故正确;汉代长城全长超过一万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而非最早的长城,故错误;汉代长城在西北地区的修建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故正确;汉代长城不是抵御北方蒙古、女真民族的南下侵扰,而是抵御匈奴,故错误。正确,故选b。3.(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期末)由于设防者与被防者之间文化的差异性,长城成为了文化地理界限。这说明()a.长城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b.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c.长城是综合性的军事防御工程d.长城成为中国古代不同政权间的边境线解析:b据材料“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地理界限”,结合所学可知,长城以内是农耕区,以外是游牧区,故b项正确。这里的设防者和被防者不是指东西方,而是指农耕区和游牧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长城是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故排除c项。很多朝代都有长城以外的疆域,故排除d项。4.中国古代宫殿、皇家建筑和陵墓多是坐北朝南,但也有例外。下列各项中属于“例外”的是()a.秦兵马俑军阵 b.拉萨布达拉宫c.故宫太和殿 d.颐和园佛香阁解析:a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故a项正确;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故b项错误;故宫取义“面南而治”,坐北向南,故c项错误;佛香阁建筑在万寿山前山,坐北朝南,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故d项错误。5.(2019浙江湖州期末)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性质,学术界看法不一:有的学者根据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城垣东侧,认为它象征着秦朝驻守在京城外的军队;有的学者认为它不是秦始皇陵建筑的一部分,而是属于具有纪念性质的建筑物,它是为了纪念秦对六国战争的胜利,以显示秦的国威。由此可知()a.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b.历史研究的视角影响历史解释c.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考辨历史事实须考古学的进展解析:b从材料看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兵马俑进行分析解释,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表明历史研究的视角影响历史解释,答案为b。不能从题干材料对兵马俑的解释不同就否认历史记载的客观性,很多历史记录都是客观的,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c错误。考辨历史事实须考古学的进展过于绝对,也可以通过搜集史料,多种史料相互印证来考辨历史,d错误。6.孙膑兵法介绍某一古代战阵:“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秦始皇陵兵马俑中,集中体现孙膑上述思想的战阵位于下图()a.1号坑 b.2号坑c.3号坑 d.4号坑解析:b1号坑是由车兵和步兵组成的长方形矩阵,但不符合“反则广其弩”,故a项错误;2号坑是由弩兵方阵、车兵方阵、骑兵方阵和车兵、步兵、骑兵三个兵种的混合方阵组成的,符合材料“骑与战者”“多其车”“多其骑”“广其弩”的特征,故b项正确;3号坑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没有“骑与战者”“广其弩”,故c项错误;4号坑,有坑无俑,故d项错误。7.(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期末)秦始皇陵地下的宫殿,象征着咸阳宫;外城城垣东侧的兵马俑坑,象征着守卫京城的宿卫军;陵墓封土西侧的铜车马坑,象征着宫廷的乘舆。这从本质上体现出()a.“灵魂不灭”观念b.“神人共治”思想c.“天人合一”理念d.法家“集权”思想解析:a材料体现了秦始皇陵建造时顺应“事死如生”的原则,这在本质上是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神”的管理,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天人合一”,故排除c项;材料也不能体现集权,故排除d项。8.(2019浙江湖州期末)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城”表述错误的是()a.此城建筑平面呈凹字形b.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c.后因遭雷击和战乱而被毁d.坐落于拉萨河畔的红山上解析:a根据所学可知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筑一城”即建造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河畔的红山上,依山而建,群楼重叠,吐蕃王朝灭亡时因战乱和遭雷击而被毁。b、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题意,排除。建筑平面呈凹字形的是大昭寺,a项符合题意。9.(2018浙江温州期末)七世达赖喇嘛之后,历代达赖都是在清廷主导下,在布达拉宫的乾隆皇帝肖像和“万岁牌位”前举行隆重的坐床典礼仪式。1799年,乾隆帝驾崩,八世达赖喇嘛即“莅临肖像前叩拜”。此后凡皇帝驾崩,达赖都要叩拜乾隆肖像,敬献哈达。这主要反映出()a.西藏在清乾隆时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b.皇权通过礼制进入布达拉宫c.布达拉宫是藏汉两族友好团结的见证d.西藏世俗与宗教的矛盾尖锐解析:b据材料“在清廷主导下叩拜乾隆肖像”等信息,可得出皇权通过一系列礼制对布达拉宫中的达赖政权产生影响,故b项正确;元王朝时已经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了,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布达拉宫藏汉两族友好团结,而且清代皇帝是满族人,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世俗与宗教的矛盾,故排除d项。10.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多地震。为了增强布达拉宫抗震性,时人在修筑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是()a.一二层用石墙造就,三层以上全用混凝土,结构非常牢固b.殿顶飞檐翘角,殿内部木结构多采用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c.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夹层浇注铁汁d.利用山脊为墙基,外包砌条石、青砖、内填黄土或者碎石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增强抗震能力,布达拉宫的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夹层还浇注铁汁,故c项正确。11.“中国5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有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 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的历史见证。”该材料描述的是()解析:da图是皖南古村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b图是西藏的布达拉宫,建于唐朝,不是明清,故b项错误;c图是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没有收纳家具和工艺品,故c项错误;d图是故宫,明成祖朱棣时建成,它是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中心,见证了明清的历史,它既包括园林景观,又是庞大的建筑群,故d项正确。12.(2019浙江嘉兴期末)故宫的每一座阁楼殿宇之上都配饰有走兽,走兽的数量按照故宫建筑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减少。据此判断,走兽数量最多的应是()a.乾清宫 b.太和殿 c.保和殿 d.养心殿解析:b故宫建筑的等级最高的是俗称金鸾殿的太和殿,它代表着封建皇权的核心,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皇帝办公和居住的乾清宫、供皇帝更衣和册封太子等事务的保和殿以及最初只是供皇帝临时休息的养心殿等,都不及太和殿崇高,走兽数量要少于太和殿,所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13.雅典卫城坐东朝西,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而明清故宫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则都集中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严整规矩。这种差别集中体现了()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大国和小邦的差异c.政治文化地理的差异 d.时代的差异解析:c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居海洋文明的雅典地理环境独特且实行民主制,思想自由;中国属于大河文明,实行专制制度,思想不自由,体现在建筑上,雅典呈现不规则布局,中国严整规矩,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4.(2018浙江湖州期末)“群”是中国建筑的灵魂。中国建筑在外部空间的创造上,创造了世界的高峰。下列属于颐和园生活区建筑群的有()a.仁寿殿 b.谐趣园c.佛香阁 d.德和园解析:d德和园在颐和园东宫门内,仁寿殿向北即是德和园,德和园是一组专为慈禧看戏修建的大型建筑群,故d项符合题意;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属于政治活动区,故排除a项;谐趣园、佛香阁位于游览区,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15.下图分别是北京清代皇宫及“夏宫”俯视图,从图中可直接得出两处宫殿建筑的整体设计共性是()a.神人共治前朝后寝b.灵魂不灭的思想观念c.四进院落式的布局d.贯通南北的中轴对称解析:d题干的关键信息是“直接得出”。神人共治前朝后寝要通过建筑物的功能分析得出,故a项错误。灵魂不灭的思想观念主要体现在皇陵的建筑上,故b项错误。故宫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布局,故c项错误。从图片看(上北下南),皇宫和夏宫都是贯通南北的中轴对称,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6.故宫和布达拉宫曾是中国历史上各具特色的统治中心,有着重大的历史和政治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宫中设置大量铜缸的最初意图是用来防火的,但其实际存在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消防,同时它还是宫内大殿、庭院中不可或缺的陈列品。鎏金铜缸等级最高,因此要设列在皇帝上朝议政的太和殿、保和殿两侧以及用于“御门听政”的乾清门外红墙前边。而在后宫及东西长街,就只能陈设较小的铜缸或铁缸了。然而,不幸的是,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在紫禁城中进行了大肆掠夺。掠夺中,许多匪徒用刺刀刮削鎏金铜缸上的鎏金,致使太和殿两侧大缸上留下了累累刀痕。 蒋晨明故宫里的铜缸材料二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 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这座被誉为“世界屋脊明珠”的布达拉宫,是集建筑、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身的宫堡式建筑群和文物巨库,是世界宫堡建筑艺术之最,也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铁证。 世界遗产委员会(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故宫大缸“实际存在的价值”。(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布达拉宫修建的历史,结合所学概括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宫堡建筑艺术之最”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故宫中设置大量铜缸的最初意图是用来防火的”“同时它还是宫内大殿、庭院中不可或缺的陈列品”“鎏金铜缸等级最高,因此要设列在皇帝上朝议政的太和殿、保和殿两侧以及用于御门听政的乾清门外红墙前边。而在后宫及东西长街,就只能陈设较小的铜缸或铁缸了”等信息,可以归纳出故宫大缸“实际存在的价值”。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达拉宫前身是红山宫,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修建的;材料二中“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清代康熙帝派工匠进藏参加了布达拉宫的扩建工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建筑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高低错落,匀称和谐,既借鉴了中原建筑风格,又保持了藏族地区的特色。 答案: (1)设置大缸既储水防火,又起装饰作用,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巧妙结合;在不同功能的建筑分别陈列不同规格的大缸,凸现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大缸上留下的累累刀痕,是帝国主义侵略者无耻搜刮掠夺、野蛮践踏文明的历史罪证。(4分)(2)修建历史:前身是红山宫,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修建的;达赖五世重建这座宫殿,改称布达拉宫;康熙帝派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3分)世界宫堡建筑艺术之最: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高低错落,匀称和谐;呈现藏汉合璧的风格。(3分)17.(2018浙江金华十校期末)有着高超建筑艺术水平的布达拉宫,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旧唐书吐蕃(上)材料二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的最杰出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唐语等布达拉宫建筑初探(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松赞干布“筑一城”的原因,并分析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影响。(6分)(2)关于布达拉宫的美,有下列两种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