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 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指的是百家争鸣时期的荀子等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指的是百家争鸣时期的孟子等人的民贵君轻的观念,综上所述可知,这一时期是指百家争鸣,故a正确;儒家正统地位确立是在汉朝,强调“君权神授”,故b排除;材料中强调天人关系,不是强调伦理关系,故排除c;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是在明清时期,主要批判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2.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a. 孟子b. 孔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在用乐器时的等级,体现了古代礼乐制度。主张遵从“礼”的思想家是孔子,他提出“克己复礼”,故答案为b。ac项也属于儒家思想家,但所选要求最符合,排除;d项为道家代表,与材料观点无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3.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 民本思想b. 仁政思想c. 礼法并重d. 礼治为先【答案】b【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4. 一位先秦思想家的著作中有“礼论”一篇,说明“礼”的起源是因为人各有所欲求,故彼此争夺,结果发生乱事,于是统治者才制定“礼义”,以确立每个人应遵行的分际。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a. 荀子b. 老子c. 孔子d. 韩非子【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与“礼”有关的思想流派是儒家,故排除道家和法家,b、d项不正确;结合材料说明“礼”的起源是因为人各有所欲求,故彼此争夺,结果发生乱事,于是统治者才制定“礼义”,以确立每个人应遵行的分际,可判断是荀子,荀子强调礼法并施,a项正确;礼的思想是孔子的核心,孔子的礼主要强调维护等级秩序,故c项不正确;所以选a。5.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a. 仁政爱民b. 无为而治c. 人文主义d. 与时俱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信息“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表明作者反对当前统治者的墨守陈规,体现作者与时俱进的思想特点,故d项正确。abc项俱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6. 有人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下列言论代表了该学派主张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 “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c.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d.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诸子思想主张。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分析选项,a是儒家的主张;b是法家的主张;c是墨家的主张;d是道家的主张。 所以应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诸子思想道家的思想7.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 老子的“自然生成”说b. 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 墨子的“除乱尚同”说d. 孟子的“与民教化”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一方面是强调天下大乱,另一方面是强调通过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实现天下大同,所以上述材料体现的只能是墨子的“除乱尚同”说。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的“除乱尚同”说8.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 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 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 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 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减少贫富差距以稳定社会秩序。故选d。a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平均财富和消除等级制度的内容,这也与董仲舒的阶级利益不符;c项是西周时期的制度。考点:董仲舒的经济思想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经济思想。比较常考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9.以下论点与论据对应正确的是a. 和谐高于冲突-知善知恶是良知b. 义务先于权利-力行而后知之真c. 群体高于个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d. 责任先于自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d【解析】【详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感,故d项正确;“知善知恶是良知”是王阳明心学观点,与和谐社会不符,故a错误;“力行而后知之真”是王夫之提倡思考作用,与义务无关,故b错误;“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是朱熹理学思想,与群体和和个体无关,故c错误。10. 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 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表明董仲舒a. 以天命强化儒家的德治理论b. 强调“天人合一”c. 推动儒家思想的神秘化d. 实现君主专制的合法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体现的是“天人感应”理论,因此b项错误;“君权神授”推动了儒学的神秘化,实现了君主专制的合法化,因此c项和d项错误;材料“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了通过天命强化德治的理论,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宋明理学。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学体系,完成了哲理化、思辩化的过程。所以选c。依据所学可知,a项是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b项是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d项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不属于理学的创新。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宋明理学特点【详解】12.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针对五代以来传统社会道德败坏,理学家为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而提出理学,故c项符合题意;宋明理学的理论固然能够提高个人修养,但这并不是宋明理学所倡导的根本出发点,故a项不符合题意;“经世致用”的思想由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与题干不符合,故b项不符合题意;理学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是因为其符合统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不能成为宋明理学所倡导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故d项不符合题意。13.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表明程朱理学a. 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b. 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c. 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d. 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相关内容程朱理学。根据关键信息“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对题干材料的直接简单理解,不正确;d项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进一步可知,c项客观,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对程朱理学的相关认识1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由材料关键信息“王阳明”“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等,材料涉及的是王阳明的心学,d项符合题意。a项的“四民”“秩序”,b项的“整合社会阶层”,c项的“百姓生计”,材料均没有涉及。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名师点睛】关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联系与区别。第一,二者都是理学,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第二,两者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在世界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第三,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第四,得到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通过外部事物得到理;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心得到理,“内心即理也”。15.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 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 明李贽朴素的民本思想,属于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故c正确。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过于笼统,没有突出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故a错误。倡导只为下下人说,过于绝对和片面,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故d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名师点睛】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16.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此话a. 主张人有独立思考的权利b. 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 批判孟子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d. 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李贽反对迷信孔子,主张人们应该理性的独立思考问题,选项a正确;李贽个人的思想无法撼动儒学的正统地位,而且李贽并不反对儒学的正统地位,选项b项错误;c项说的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李贽并不是批判孔子思想本身,而是反对迷信孔子,排除d。17. 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 )a. 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b. 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c. 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d. 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在明清时期“经世实学思潮兴起”可知其反对的是理学的空谈性理,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18.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民权”意识 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 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思想。根据所学可知,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故其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是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所以应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的思想19.明清时期出现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是a. 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b. 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接受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出现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故c项正确;a项属于思想方面,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也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不可能接受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故d项错误。【点睛】题目要求根本原因,因此要从生产力的发展即经济原因上考虑。20.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也会引起思想领域的变动,变动主要表现为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所以这里的“反动”就是指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另外,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证明不能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21.“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 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 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 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 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答案】b【解析】本题涉及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从“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可以看出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划分了近代世界和中世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可以得出它促进近代化进程的结论,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的事件是文艺复兴;c、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属于望文生义。22.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 造纸术b. 活字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与火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人大食,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才出现,13世纪,指南针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人阿拉伯。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造纸术23.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重视实用技术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理论体系完整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提取信息:题目总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形成的一些条件,其中没有包括出现的实验探索。“化学并不突出”一句表明了不正确,排除;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农业表明重视实用技术。物理成就不多,生物学理论和化学不突出的例子说明理论体系不完整,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的特点24.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该书a. 是传统科技的综合性著作b. 是古代中国自然科学最高成就c. 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 是科举制的产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题眼是“全书收录了诸如榨油等生产技术”。根据本题题眼,可知天工开物是对传统科技的总结,故a项正确;“生产技术”不等于自然科学,也不是“最高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生产技术”,未涉及“生产关系”,故c项错误;明清科举考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天工开物不是其“产物”,故d项错误。25.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符合下图秦朝标准字体的是a. “笔画圆弧,富有奇趣”b. “状如龙蛇,钩连不断”c. “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 “不真不草,流动奔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识记能力。a是草书的特点,b是小篆的特点,c是隶书的特点,d是行书的特点。由于小篆是秦朝的官方文字,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艺术【名师点睛】汉字与书法(1)文字的发展历程: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标准字体:籀文)春秋战国:混乱秦:书同文(小篆、隶书)(2)书法: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主观:士人表达情意;客观:文具的改进)(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隋唐(风格多样):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26. 下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其设计灵感来源于a. 草书b. 舞蹈c. 文人画d. 京剧脸谱【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中国脸”的上半部分是“品”的变形。整体是一个抽象的京剧脸谱。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脸谱造型诠释了中国品牌特色,它似从地平线上蓬勃升起的太阳,以热情奔放的姿态展示了中国品牌的力量和优秀;它似一个从容矫健的舞者,以自信洒脱的舞姿展现了中国品牌的活力和魅力;它似一个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巨人,以舒展开放的胸怀传递着中国品牌的包容和自信,表达了中国愿意与世界融合交流,和谐进取的美好心愿。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艺术京剧【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7.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a. 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b. 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 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答案】a【解析】材料中“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说明文学作品日趋世俗化,故本题选择a。b项中“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错误,应该是迎合了市民阶层;c项不选,题干中看不出社会价值取向;d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民间文学的发展,不是道教的地位。28. 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经济高度发达,审美情趣高雅b. 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c.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d. 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如宋词。所以选c。a中”审美情趣高雅”不当,排除;b中“.国家高度统一”不当,排除;d表述不当,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 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宋代文学的时代特色29.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 爱国主义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红楼梦成书时,中国尚未出现民族危机,所以a项错误。但此时封建统治的政治危机已经出现,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谐音影射政治的现象,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红楼梦30.清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经和“楚辞”分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奠基之作。若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两者应分别列入a. 经部、集部b. 经部、史部c. 子部、集部d. 经部、子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故诗经和“楚辞”应分别归于经部和集部。所以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和楚辞31.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其思想主张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a.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c. 己所不欲勿施于d. 兼相爱交相利【答案】c【解析】【详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与人交往应该注意的内容,到现在也适用,选项c正确;a选项是对个人而言,并没有对和谐社会建设有影响;b选项强调的是君臣关系,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君臣关系,故排除;d选项是墨子的思想,排除。32.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大多修凿于魏晋到隋唐时期。这反映出该时期a. 佛教正统地位的确立b. 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 南方影响力增强d. 佛教影响力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晋至隋唐大量佛教石窟艺术出现,说明当时佛教影响力增强,选项d正确;中国古代占据正统地位的始终是儒学,选项a、b排除;材料所列石窟均位于北方,因此选项c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石窟艺术的载体是佛教文化,因此反映的是佛教在当时的兴盛。33.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顾炎武:天下为主,君为客b. 王守仁:宇宙便是吾心c. 黄宗羲:循天下之公d. 朱熹: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答案】d【解析】【详解】朱熹提出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主张,选项d正确;选项a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观点,排除b;循天下之公是王夫之的观点,排除c。【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主要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不能张冠李戴。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b. 汉赋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c. 论语是由孔子整理而成d. 唐诗的繁荣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答案】b【解析】【详解】汉赋体现了汉代大一统时代风貌,选项b 正确;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排除a;论语有孔子弟子整理而成,选项c排除;明清小说的发展说明了市民阶层的崛起,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古代不同文学形式主要信息、特征的掌握。35.秦朝丞相李斯给秦始皇上奏折建议废除分封制,其使用的书写材料和书写字体最有可能的是a. 竹木简小篆b. 纸张楷书c. 纸张行书d. 竹木简活字印刷【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书写材料是竹木简,当时的字体是小篆,选项a正确;纸张出现在西汉,选项b、c排除;活字印刷是北宋发明的,排除d。【点睛】基础题,解题关键是准确记忆秦朝时期书写材料和字体。二、非选择题36.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材料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a“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熹b“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c(1)根据上面的儒学言论,概括其核心思想。材料二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材料三 截至2010年,中国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派出教师3000余名,注册学员人数达30万。英国在2012年增长到20所孔子学院和63间孔子课堂,此外,还有20多所大学在“排队”申请希望能早日开设孔子学院。摘自新华社报(3)从儒学不断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答案】(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2)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3)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儒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析】【详解】(1)核心思想:孟子:根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可知,孟子主张民本或仁政;朱熹:根据材料“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可知,朱熹核心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根据材料“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可知,王阳明核心思想是“致良知”(2)标准:根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可知,黄宗羲判断天下忧乐的标准是百姓的忧乐。主张: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继承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明末清初思想家立足先秦儒学,对理学进行批判,主张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3)认识:此题是开放性试题,从材料一、二可以得出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从材料三孔子学院可以看出儒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 16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成就表(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编制)时间自然科学成就1543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1609年开普勒提出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等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1609年伽利略创制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球运动,否定了地球由上帝创造的观点。1620年培根发表新工具,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初创近代实验科学。1628年哈维创造了完整的血液循环理论,冲击了传统的解剖学、生理学观念。1644年笛卡尔发表哲学原理,将观察和思考作为科学方法的两大原则。1687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