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1 琵琶行并序 锦瑟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1 琵琶行并序 锦瑟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1 琵琶行并序 锦瑟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琵琶行并序锦瑟语林撷英白居易、李商隐名篇名句摘录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与元九书)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8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李商隐北青萝)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10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11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李商隐月)1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14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李商隐题僧壁)诗海拾贝闻筝康海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赏析】康海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为“前七子”之一。他本抱负宏达,但因刘瑾案获罪,坐党落职,还乡后狂荡不羁,郁愤终生。闻筝是康海“比物陈兴”的讽托之作。首联写了一个面容清秀有着两个令人珍爱的酒窝的西邻少女,正倚靠玉台拨弦弹筝。颔联运用通感的手法,从听觉、视觉和触觉诸方面,写出了筝声的委婉动人,描绘了西邻少女筝声弹奏所蕴含的那种孤高凄清的音乐境界。颈联写筝声引起的强烈反响,写出了筝声弹奏所造成的音乐效果,从侧面烘托了筝声的神妙。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叹,从“清”到“哀”是诗人听筝时的感受,是“乐人合一”的共鸣。“哀”字不仅是指琴声的哀婉,更是作者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以及当时黑暗的社会而发出的感慨。作者档案【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接触和了解。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盩厔(zhu zh,现改周至)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作品】 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评价】 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一生困顿失意,曾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却“运与愿违”,“一生襟抱未曾开”。诗作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之感慨。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颇有特色。其七律艺术成就很高,旨趣幽深,包藏细密,优美中不失厚重,唱叹有情,韵味悠长。也有部分作品朦胧隐晦,令人难以理解【作品】 无题贾生夜雨寄北等【评价】 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亦与温庭筠齐名人物颂歌知音之音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事被琴说穿,被水流传。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在何时会偶然出现机缘。今夜,谁在那一钩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琴弦上泛漫。庐山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浔阳江水在琵琶上翻滚流淌,白司马搁下酒杯,用悲怆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终了,弹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落。于是,载满秋怨的小舟随琴声的消逝而永远消逝。而诗人则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经典。两行长长的泪水,垂在历史的脸庞,再也无法抹去。一生钟情的李商隐我想起了李商隐,那个写下“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为爱断肠的李商隐;那个忆想“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生钟情的李商隐;那个浅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清词丽句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幽怨诗人。一首锦瑟为一生的写照,“一弦一柱思华年”寄托了多少辛酸往事,这曲子弹了千遍万遍,而真正懂得其中意蕴的,恐怕也只有你自己了。我们只是无心的过客,只是路过偶然听到他的弹唱,心甘情愿地被或苦涩或美妙的弦音拨乱了自己的心绪,然后轻叹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背景探寻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序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即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锦瑟锦瑟大约写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锦瑟”是一种乐器,一种观点认为本诗是一首无题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锦瑟”与内容有关。多年来,关于锦瑟主旨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大约有这样几种意见:一、爱情说,认为此诗为怀念令狐楚家侍婢而写;二、为咏唱锦瑟这一乐器而写;三、为怀念某一佳人而写;四、为悼念其亡妻而写(因王氏生前喜弹锦瑟);五、为唐王朝将衰而写,认为“望帝”隐指皇帝;六、为自伤身世而写。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数人倾向自伤说,认为这首诗是诗人借“锦瑟”为题,悼念往事,抒发惆怅哀怨之情。掌握常识歌、行、引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乐府诗体。琵琶行又称琵琶引,白居易还写过一首长恨歌。歌、行、引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然不同,其实并没有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一、字音湓浦口(pn)管弦(xin) 幽咽(y)西舫(fng) 迁谪(zh) 云篦(b)呕哑嘲哳(u)(y)(zho)(zh) 惘然(wng)二、一词多义1为2信3却三、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遂命酒名词作动词,命令,吩咐3江州司马青衫湿形容词作动词,被浸湿4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以为轻(轻视)四、古今异义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创作,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的连用。今义: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冲出。今义: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4. 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上了年纪。今义: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对首领的称呼。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时间副词,刚才,先前。今义:朝前。6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指色彩。7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五、其他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降职2恬然自安淡泊宁静的样子3凡六百一十六言总共;字4命曰琵琶行命名,取名5银瓶乍破水浆迸突然6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地7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8莫辞更坐弹一曲复,再9锦瑟无端五十弦不知原因六、特殊句式1感斯人言被动句2血色罗裙翻酒污被动句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4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句5送客湓浦口省略句6使快弹数曲省略句7望帝春心托杜鹃省略句七、积累词语1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2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漂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3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意谓一见如故。4司马青衫: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5庄生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比喻梦中佳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6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退隐,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7锦瑟年华:比喻青春时代。八、积累名句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学习并掌握诗歌中典故的运用。1琵琶行并序是一首叙事诗。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叙述了遭贬的诗人在浔阳江边听凄苦飘零的琵琶女弹奏琵琶、自述身世的故事。2锦瑟中哪句诗表明了所写内容是对往昔的回忆?明确此情可待成追忆。1. 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地刻画出有声的音乐。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手法例句表达效果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乐声由急骤粗重转为急促轻细、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转为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乐声由高潮转入宛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表达的感情也由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转向抒发满怀哀怨,以至凄楚难表,悄然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突然发出的乐声雄壮、激越,进而猛然煞住;感情由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总结:第二段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声情并茂地描写了琵琶声,犹如江潮叠涌,奇峰层出,不愧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2琵琶行并序中有多处写到月,其中“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这些对月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1)“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2)“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3)“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是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中,凄美、哀伤、动人。3琵琶行并序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各有什么特征?有哪些相似之处?明确分类人物早年现在不同点相同点琵琶女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诉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诗人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用文学笔触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技艺,又尽情地倾诉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总结: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两个身世同样凄凉的人演绎了一个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4琵琶行并序一诗虽长,却结构严谨,试探究诗人是用怎样的线索使诗歌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从而成为唐代长篇叙事诗中最突出的名篇之一的。明确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5锦瑟一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意?明确用了“兴”的手法。“兴”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物。以“锦瑟”起兴,既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逝去。锦瑟本来就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而诗人却硬是埋怨它,其中必有缘故。“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取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千重往事;音繁而绪乱,情肠之九曲,怅惘而难言。言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6. 锦瑟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各有什么作用?明确典故作用庄生晓梦迷蝴蝶诗人借此是写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如此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悲戚。难言的怨愤,如闻杜鹃的哀啼,送春归去。诗人似乎表明了对“华年”的一往情深,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自生自灭,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唱出自己的悲哀沧海月明珠有泪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形成了一种朦胧的妙境,表达出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意境的爱赏,又有对其凄寒孤寂的感伤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升腾,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象,抒发了一种对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古代诗词的用典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种类:用典主要有明用、暗用、侧用、反用四类。 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2暗用。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浑然天成,不饰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所以暗用又叫化用。3侧用。是指从典故侧面意义取用典实,即故意避开典实的正面与反面意义,而另外选取典实的某一个侧面,借事起兴,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能起到切中肯綮、言简意赅之效。4反用。即对原来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即典故义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意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解答用典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和意义。必须了解典故原意内容,因为它和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2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明确这些,答题才有方向。3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目的是借典抒怀。只有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4答题时既要概括原来典故的内在意义,更重要的是揭示出诗人在这里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这样答案才能完整而准确。应用请同学们尝试用本方法解答落实应用案中的相关题目。锦瑟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名师指津可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作答。我的理解(观点1)怀才不遇。这首诗颔联叙述了李商隐感慨人生如梦,自己怀着一腔报国之心奔走呼号,但却终生不被重用,也只能像啼血的杜鹃那样作哀怨之鸣。颈联中的珠和玉是作者的自喻,夜晚被遗忘在海底的珍珠对着月光也只能是空自流泪,不遇识宝者的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只能是徒然生烟。这不就是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写照吗?(观点2)晚年回顾过去,自述感伤的作品。首联以瑟起兴,乐声勾起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颔联运用典故,告诉我们: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颈联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在凄迷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的怅惘、悲伤之情。尾联写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的确是不堪回首。诗人身世的悲怆、理想的幻灭、爱情的悲剧、人生路途的迷茫和无穷的遗恨,一并概括在诗的形象之中,拨动了我们的心弦。(观点3)对社会人生、青春年华的无限怅惘之情。首联告诉我们,这首诗的诗心是“思华年”。中间两联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其中既有对甜蜜爱情的回忆,又有因爱情失落而引发的悲伤痛苦;既有对自己仕途生涯的无限感慨,又有着自己忧国伤民的无限怅惘之情。尾联实际上呼应首联,意思是说:美好的青春年华已经流逝,只能成为一种追忆,但实际上青春年华的酸甜苦辣在当时就使人惘然不知所措了。化抽象为具体,状无形为有形【课内挖掘】琵琶行并序中用一连串比喻描摹了琵琶曲的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化抽象为具体,变缥缈为繁音,将乐曲高低抑扬的优美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音乐本是一门无形的艺术,而用文字来表现音乐的魅力,更是难上加难。常用的手法是化抽象为具体,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写抽象的音乐。【技巧指导】在写作中运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以外在的动作表情来代替内在抽象的感情。3描写。尽量描绘写作的对象,也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获得具体的效果。4举事例。用事例来表现抽象的感情或道理。【针对训练】请以“幸福”为话题,运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写一个不超过250字的作文片段。范文示例幸福是当窗外大雪纷飞时,你能呆在温暖的壁炉前读你心爱的小说,你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堆零食和一杯浓香的热咖啡,你身边卧着一只浑身雪白的假寐的牧羊犬,周围的空气弥漫着温馨;幸福是你在外边受到挫折时,回家能有一张可哭泣的小床,有一缸可洗去伤心的热水,有家人的亲情滋润,有朋友打来的问候电话,有蓝色多瑙河散出的安详气息;幸福是当你劳累一天后,迎接你的爱人的笑脸,孩子的拥抱与亲吻,家庭的欢乐可扫去所有的疲惫;幸福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夜飞向天堂,飞向慈爱的奶奶时的笑脸与愉悦【课内挖掘】白居易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她的凄凉身世,表达了对琵琶女遭遇的无限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歌女视为自己的红尘知己,以人照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适用话题同情、知己。【运用范例】白居易对于被抛弃、身世凄凉的歌女,未作任何物质的施舍,只因“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琵琶行便获得了永世传唱。虽为贬谪之人,但毕竟是朝廷命官,能和一个投欢卖笑的歌女互叙身世,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同情不是一种炫耀、一种交换,而是一种与功利机巧全然无关的情感享受。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相处,是同情者与被同情者之间平等的情感流动,这样的同情便是美的极致。江南烟雨琵琶行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曲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在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琵琶声。我也是被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要走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漉漉的青草的芳香。诗人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摘句。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抛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 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我独坐在草堂前,守候着诗人,守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拨,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比诗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诗人的诗更浪漫。诗人归来了,一起归来的,还有诗,有酒,有花。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有花,有酒,白司马醉倒在诗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是诗人永远的春天。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江州任职时期,白居易自编诗集十五卷,有诗约八百首,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最为脍炙人口。【佳作赏析】本文语言缠绵忧伤,精美隽永,如诗一般纯美。琵琶行中经典诗句的巧妙穿插,古今时空的穿梭往来,文字与情思的相互交融,都使本文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古今的碰撞。【写作借鉴】1学标题本文实为一篇读后感,但标题却如诗似画,有了“江南烟雨”的修饰,让琵琶行如烟似雾,诗意盎然。2学结构文章如诗一般纯美,特别是第四、六、八、十七段都是琵琶行中的经典诗句,巧妙地穿插到文中,让人仿佛看到了白居易,看到了白居易当时作诗的情景。3学语言本文语言精简,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让人读之百遍犹不厌烦。缠绵忧伤中不失幽默,如第十二段,“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隽永中不失简洁,如第十三段。4学修辞本文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文采斐然。设问:第五段画线处,四个设问,写出了诗人与秋风的问答。拟人:第七段画线处的句子,写出了石狮子是个见证。排比:“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久远。”(第十六段画线的句子)5学结尾文章最后两段收束全文。开合有度,最后点明中心,紧扣文题,前文的有花,有草,有湖,有诗,有人都为琵琶行的出现做铺垫。同行才能共赢,“一带一路”体现东方智慧如何定位21世纪?在不同的维度看世界,结论千差万别。近百年历史表明,21世纪在全球化底色下,方向悄然生变。有人曾用“世界向东,中国向西”来形容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一个由“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全球发展新动向,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世界格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精彩阐述,让“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传遍世界,深入人心。一呼而百应,“一带一路”倡议焕发出强大感召力,从中国方案逐步成为世界强音,让世界上最长的两条经济大动脉、文化大长廊,浮出历史深处,奏响时代强音。当“中亚第一长隧道”卡姆奇克隧道段通车时,中国建设者让天堑变通途;当亚吉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建成时,“新坦赞铁路”续写着中非友谊;当不少国家在为扫盲焦虑时,2018年覆盖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北斗导航系统将助推远程教育从铁路、公路、水路,到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因为彼此信任、互联互通,实现了发展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把蛋糕越做越大,增进各国人民的获得感。从全球范围内看,西方经济持续式微,反全球化浪潮不断,民粹主义、孤立主义、极右思潮显现,未来如何发展、全球向何处走,成为困扰人们的大问题。中国以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为世界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全球发展提供的公共产品,绝不是“向东”转,而是用东方发展的列车连通西方发展的轨道,同行才能共赢,这就是东方智慧、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在全球经济迭微的背景下,同行才能同心,同心才能共赢。“一带一路”不是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组成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网络。如果将“一带一路”视为亚洲腾飞的两翼,想要飞得高,就离不开强劲有力的翅膀和结构完整的骨架,“一带一路”离不开各国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从亚投行成立鼓励了“一带一路”的全球信心,到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再次赋予其支持各国建设的能力;从丝路基金致力于支持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成立的初心,到已经签约15个项目、投资60亿美元;从一条中欧班列奔向黄金时代,到涵盖一个个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六廊六路”合作框架“一带一路”不仅伸展出两只翅膀,更像张开双臂,“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的景象再现,也只有双翅振动、双臂用力、双手紧握,才能搏击出向着未来发展的气势。“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点赞,都为他们祝福,都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富回报。”习近平主席说出的不仅是中国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向全球发出了一封“一带一路”共享发展的邀请函,“快车道”上有你有我,今日在北京、通世界、利天下。(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浔阳(xn)贾人(ji)水浆迸(bng) 悄无言(qio)b锦瑟(s) 五十弦(xin)惘然(wng) 敛容(lin)c虾蟆陵(h)(m) 幽咽(y)冷涩(sh) 呕哑嘲哳(zho)(zh)d江浸月(qn) 红绡(xio)间关(jin) 红阑干(ln)解析:选b。a项,“贾”读g;c项,“涩”读s;d项,“浸”读jn。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主人忘归客不发发:出发,开船b血色罗裙翻酒污 翻:泼翻c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平常d感我此言良久立 感:被感动解析:选c。等闲:随便,轻易。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学习、考查的重点,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学习的根本。判断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赋:给予。答案:错误。“赋”有“给予”“征收”“授予”等义项,但将“给予”代入句中,翻译为“楚国不向百姓给予财用也充足了”,明显不通。根据上下文楚国百姓不耕种农田了,整个楚国因贩卖生鹿而暴富,因此是“楚国即使不向百姓征税财用也充足了”。“赋”的意思应为“征收”。参考译文楚国的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管仲告诉楚国的商人说:“您给我贩来生鹿,二十头就给您百斤金,加十倍(二百头)就给您千斤金。这样楚国即使不向百姓征税,财用也充足了。”文言实词的推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代入推断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2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3联想印证法课本联想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要善于联系课本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的迁移。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成语联想法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4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多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5语法推断法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考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6通假代入法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整顿衣裳起敛容b似诉平生不得意c老大嫁作商人妇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解析:选b。a项,“整顿”,古指“整理”;今指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c项,“老大”,古指上了年纪;今指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对首领的称呼。d项,“明年”,古指第二年;今指今年的后一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些老屋虽然有些味道,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它们啊!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碰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出场了,大家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安静,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解析:选d。“此时无声胜有声”现多形容心有灵犀,无需用言语来表达。此处不合语境。5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5分)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815年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并序,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做“浸月亭”了。答:答案: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并序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故此亭名为“浸月亭”。6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6分)阅读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_;_;_。解析:一要引用李商隐的诗句,二要用判断句解释该诗句。答案:(示例)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读李商隐,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读李商隐,我懂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种智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