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分)1.他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工人家庭。青年时代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向往富庶的东方。他刻苦学习天文、地理,深信“地圆说”,想寻找一条通往印度、中国和日本的新航线。1492年4月,他的计划终于被西班牙国王所接受,并签订航海协议。后来返航时他带回几名“印第安人”作标本。文中的“他”是指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他刻苦学习天文、地理,深信“地圆说”,想寻找一条通往印度、中国和日本的新航线。1492年4月,他的计划终于被西班牙国王所接受,并签订航海协议。后来返航时他带回几名“印第安人”作标本,明显可以看出这是哥伦布对美洲新大陆探索的表现。故选c。a迪亚士1487年到达好望角;b达伽马1497年到达印度;d 麦哲伦1519年开始环球航行,abd均与题干的时间不相符,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马铃薯原产于美洲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 b. c. d. 【答案】c【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欧洲的,这种作物的交流本身也是文明链接的方式,故选c而排除含有的选项。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这一题的选项都是其中的三项,所以只要是排除到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3.“欧洲的扩张使欧洲语言与文化渗入的殖民大帝国得以形成。大西洋的贸易超过了地中海的贸易,经济具有了世界规模,引起了价格混乱。”材料没有认为“欧洲的扩张”a. 导致商业革命b. 引发价格革命c. 促进经济进步d. 完善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但是并没有完善,材料也体现不出来,符合题意,答案为d。从材料中的大西洋的贸易超过了地中海的贸易,经济具有了世界规模可以看出,欧洲的扩张使世界贸易联系发展,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a。从材料中的引起了价格混乱可以看出,引发了价格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b。从材料中的贸易超过地中海,可以看出欧洲经济进步,不符合题意 ,排除c。【点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积极作用: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政治、文化联系,使世界由封闭逐渐联为一体;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落后的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消极作用:欧洲人开始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伴随着政治霸权而来的是经济剥削和掠夺;由于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这些地区的长期贫穷、落后。4.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主要有门户开放资本输出贩卖黑奴不平等贸易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的早期殖民扩张主要方式有黑奴贸易和不平等贸易,门户开放和资本输出都是在19世纪后期出现的。所以. 错误,正确,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5.如图为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路线图”。在“归程”中,船上装载应该有非洲黑奴金银财富纺织品玉米、马铃薯a. b. c. d. 【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中的三角贸易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从美洲返回欧洲的归程中船上可以装载美洲产的金银财富和玉米、马铃薯等农产品,故正确答案为d项。黑奴由非洲运往美洲;纺织品等工业品由欧洲运往非洲。6.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其中促进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是a. 海外殖民扩张b. 手工工场的发展c. 大工厂的确立d. 圈地运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圈地运动的进行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故d项正确。海外殖民扩张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资金和海外市场,故a项错误。手工工场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故b项错误。大工厂的确立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故c项错误。【点睛】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前提:英国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条件: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长期的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的财富用于投资;工场手工业阶段技术的积累并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随着殖民扩展的步伐,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必要性:工厂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直接原因7.它带来的巨大动力,不仅使机器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且展示了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的一种自然力量,也使人类步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下列未受它影响的是a. 珍妮纺纱机b. 工厂制度的出现c. 火车机车d. 轮船【答案】a【解析】由“它带来的巨大动力,不仅使机器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且展示了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的一种自然力量”可知它是蒸汽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珍妮纺纱机是蒸汽机之前就发明的,故本题答案选a项;cd都是以蒸汽机为动力;b项是蒸汽机普及带来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通过“它带来的巨大动力,不仅使机器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且展示了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的一种自然力量,也使人类步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判断出它是蒸汽机,然后结合所学判断没有受到其影响的是哪个。8.如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方框中应填入的文字是a. 瓜分世界的狂潮b. 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c. 世界连接为一体d.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图片能够体现出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答案为b 。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特征,而瓜分狂潮是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a错误。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错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只是材料其中的一部分意思。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9.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下列发明与这一观点不相符的是a. 富尔顿发明汽船b. 爱迪生发明电话c. 福特制造出第一辆汽车d. 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答案】a【解析】【详解】富尔顿发明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发展的表现,属于蒸汽时代。符合题意,答案为a。b这是电气时代的表现。c这也是电气时代的科技发明。d发电机是电气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bcd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与材料观点相符合,排除。10.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孤立的、分散的、局部性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下列因素对世界一体化起促进作用的是垄断公司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交流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垄断公司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也促进了世界各地市场的联系加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交流,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1.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1929至1932年间,美国和欧洲的工业生产跌幅超过35;德国失业率高达30;马来西亚的橡胶价格下跌84;阿根廷羊毛价格重挫72;从1931年开始,所有拉丁美洲国家都靠举债为生。以上现象表明a. 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衰亡b. 经济大危机波及范围广c. 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国的社会矛盾d. 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答案】b【解析】从材料“美国和欧洲的工业生产跌幅超过35”“马来西亚的橡胶价格下跌”“所有拉丁美洲国家都靠举债为生”中可以看出,经济大危机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这说明了经济危机的波及范围比较广,故b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开始走向衰亡”;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危机对各国社会矛盾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故排除cd项。12.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政策时说:“这种救济方式变消极为积极,不仅在物质上,同时也在精神上利国利民”。体现这一政策精神的具体措施是a. 美元贬值b. 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c. 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答案】b【解析】据材料“变消极为积极,不仅在物质上,同时也在精神上利国利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设立民间资源保护队,它的成立是由一种保护自然资源的愿望和为城市失业青年提供有报酬的工作的需要所决定的,也是社会改革和资源保护思想与实践发展的结果,故b选项正确;美元贬值只属于货币金融和贸易方面,故a选项错误;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只属于农业政策,故c选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属于工业领域的改革,也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错误。故选b。13.如表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项目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gdp增长率0.4%2.7%2.3%3.5%2%2.8%3.8%4.5%5.7%失业率5.2%6.6%6.8%6.1%5.7%5.4%5%4.7%4.1%通胀率6.9%6.5%2.7%2.7%2.5%2.3%1.7%2.1%2.5%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美国gdp获得较快增长失业率逐年下降通胀率明显下降财政赤字问题解决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中可知,gdp获得较快增长,通胀率明显下降,故正确;错在“逐年”,是曲折下降的。财政赤字问题无法从表格得出。错误。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美国的“新经济”,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美国的“新经济”,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14.联邦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艾哈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国家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由此形成的经济模式主要内容不包括a. 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b. 通过殖民扩张积累大量的资金c. 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d. 用收入调节政策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殖民扩张积累大量资金,在二战后的德国没有出现这一现象,不是当时经济模式的内容,符合题意,答案为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材料也能够体现出来,a错误。二战后的德国经济模式中实行了稳定的财政货币政策。c错误。二战后德国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用收入调节政策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经济体系,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特点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5.二战后,某国家在短短25年时间内赶超了英国等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该国家是a. 联邦德国b. 苏联c. 日本d. 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在1987年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故答案为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联邦德国不战后经济第二大国家,a错误。苏联在战后长期处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不是在1987年才成为,c错误。1987年,中国还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构成特征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战后德国苏联,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16.美国对外贸易统计资料显示:1994-1998年,美国输往加拿大的贸易总额大幅增加,自1998年开始呈递减的趋势;至2000年,美国与墨西哥两国进口贸易总额每年均呈显著增长,墨西哥受惠最大。这说明a. 欧盟成立严重冲击了美加两国经济发展b. 美国急需组建以它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c. 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成员国发挥优势d.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不平等贸易问题【答案】c【解析】“美国与墨西哥两国进口贸易总额每年均呈显著增长,墨西哥受惠最大”说明美国和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发挥优势,c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欧盟对于美国经济冲击,a错误;美国已经建成自由贸易区,b错误;材料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影响问题,d错误。17.有外国学者认为,全球化的过程,并非一直是由经济主导,政治、文化因素有时也扮演主导角色。适应着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在承认多样化的前提下,apec以其特有的组成方式问世。这种“组成方式”遵循的原则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加强合作、平衡收支安全先行、相互依存协商一致、自主自愿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其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具有开放性、自愿性、松散性的特点,故正确,选择b项;加强合作、平衡收支、安全先行、相互依存与apec的原则不符,故排除acd三项。18.1994年,经过成员国近8年的多边贸易谈判,共达成18个要求全体成员国“一揽子接受”的协议;4个不要求全体成员国“一揽子接受”的协议。此后,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关税下降40%,从平均6.3%降至3.8%。此次谈判涉及的新议题有关税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多边贸易谈判指的是1986年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此次谈判涉及的议题有关税、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等十五个议题,其中关税是老议题,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等是新议题。由此可知,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点睛】把握题目设问“新议题”是解题的关键,由此排除关税。19.1997年世贸组织总干事雷那托鲁杰罗在北京演讲时曾说:“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才能找到。“中国”找到“多边贸易体制”是在a. 1999年b. 2001年c. 1995年d. 1991年【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中国找到多边贸易体制,主要是指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时间是2001年,答案为b。acd的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0.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指出:“当代给于后代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未来会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还有毒品泛滥民族文化能源危机恐怖组织活动a. b. c. d. 【答案】c【解析】材料中论述经济全球化下环境问题,此外经济全球化还导致毒品泛滥、能源危机和恐怖组织活动,民族文化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排除,选择c项正确。点睛: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21.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以下主张属于荀子的是a. “人而不仁,如礼何?”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d.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战国时期的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吸受了其他学派的思想,使儒家学派成为蔚然大宗。a项是孔子思想,b项是孟子的思想,c项是道家的辩证法思想,d项中体现了儒家“礼”思想这外,还强调了法家的“法治”思想,以及墨家的“尚贤”思想,故符合荀子的思想。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22.中国古代某一学派“强调个人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他们认为理想的统治者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以下主张属于该学派的是a.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b.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c.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d.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学派是道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体现的是墨子的“兼爱”的思想,与题干不符,a排除;“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是孔子的思想,b排除;“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体现的是荀子的思想,c排除;“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意思是秋天鸟兽新长出的毫毛是天下最大的东西,而泰山是小的东西,这体现的是庄子的齐物论的思想,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符合题意,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中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各选项的意思,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文翻译能力;解决本题不只需要学生掌握道家学派的相关知识,也需全面掌握其他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思想。23.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b.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c.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d.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提倡效今不法古,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先秦时期法家的思想;a项是儒家思想,排除; b项是墨家思想,排除; c项是道家思想,排除; d项是法家思想,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24.有学者指出“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的局面,形成了多元整合的大一统文化。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局面的措施包括开始设立官立学校设置十三部刺史表彰六经重用儒生a. b. c. d. 【答案】d【解析】据材料“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之前已经有官立学校,故错误;设置刺史属于政治措施,不是文化措施,故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彰六经,重用儒生,故、都正确,故d项正确,abc项都错误。故选d。25.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意图是a. 加强思想控制b. 培养政治人才c. 扩大儒学影响d. 确立选官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太学属于官方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招揽人才、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a项加强思想控制与材料信息“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太学教授的内容,故无法推断扩大儒学影响,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的信息,而是强调董仲舒建议兴建太学的意图是培养政治人才,排除d。26.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作五行,又散为万物”。可见,朱熹认为a. 理就是太极的阴阳变化b. 富于变化的气推动理的形成c. 万事万物皆产生于气d. 气后于理产生,且是不变的【答案】a【解析】:根据教材内容可知:朱熹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所以选a。27.黄宗羲曾有这样的论述:“自姚江指点出良知人人现在,一反观而自得,便人人有个作圣之路”。他提及的“姚江”是a. 朱熹b. 陆九渊c. 王守仁d. 顾炎武【答案】c【解析】王守仁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本性,只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就可以恢复良知的本性,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因此材料中的“姚江”是王守仁,故答案为c项。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排除a项;陆九渊认为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排除b项;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排除d项。28.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a. 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b. 强调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法c. 是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d. 提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答案】c【解析】【详解】“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表明他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abd材料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主要考查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正确认识,这是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表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29.“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干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收所有传统哲学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下列各项,属于“他”的思想主张的是“循天下之公“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地之化日新”“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六经责我开生面”“传统哲学范畴”的信息说明是王夫之思想,王夫之提出“循天下之公”,主张日新月异的唯物主义观点,正确,选择b符合题意;是顾炎武思想主张,属于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排除。30.易白沙“早岁读梨洲、船山、亭林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民国初年著帝国春秋,揭露历代帝王荒淫腐朽、残暴害民的罪恶。孙中山为这部书题写书名,章太炎称誉此书“神采有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成为革命党的理论旗帜b. “梨洲、船山、亭林”等人具有近代民权意识c. 推翻君主专制在19世纪末己成为大众共识d. 明清之际思想成为近代社会进步思想的先声【答案】d【解析】【详解】革命党的理论旗帜是三民主义,而非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故a项错误;“梨洲、船山、亭林”等人思想突出满汉民族矛盾,具有民族意识,而非近代民权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只介绍孙中山、章太炎要求推翻君主专制,不能代表大众共识,故c项错误;材料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例,体现出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成为革命党的影响,由此可见它是近代社会进步思想的先声,故d项正确。31.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 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 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c. 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d. 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汉书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具有可信性,故a项错误;考古发现西汉纸,这说明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b项正确;纸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书写用品,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造纸术是由西向东传播,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涉及造纸术的相关知识,尤其学生熟练掌握关于造纸术的史实,同时,注意与材料中的考古成就结合,对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2.掌握史实的时序性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武器发明家唐福制作出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朝廷用铜活字编成古今图书集成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卷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在宋朝;是在清朝;是在唐朝;是在汉朝,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汉朝,唐朝,宋朝,清朝,故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33.如图文物出土于殷墟,从19世纪末在殷墟小屯村首次发现开始至今,已发现约15万片以上。通过该文物,我们可以研究a. 书法艺术在宋朝的表现b. 雕版印刷术的发展c. 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的缘由d.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可知,反映的是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因此通过甲骨文可以研究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故d项正确。书法艺术在秦代就有了,a错误。雕版印刷是在唐朝出现的,殷墟是商朝的遗址,不符合题意,b错误。材料显示的是甲骨文,与秦朝的小篆不相符,d错误。34.唐代文学家韩愈评价同时期一位书法家:“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其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下列碑贴与该书法家风格一致的是a. 颜勤礼碑b. 曹全碑c. 古诗四帖d. 兰亭序【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其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可以看出这是草书的特点,c项是草书,正确。ab两项是楷书,排除。d项是行书,排除。35.如图是明末清初的一幅写意画,下列选项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a. 具有意境深远的特色b. 注重对景物的逼真摹写c. 不拘泥于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 反映出画家多方面的素养【答案】a【解析】写意画是文人画的特点,主要注重意境,a正确;b属于山水景物画特点;文人画注重主观意志的表达,c错误;d不是文人画的特点,排除。36.康德拉希诺考尔中国文明史:“诗经的特点在于,它反映了各行各业中人们丰富多样的生活经历。有纪念武王伐纣的故事;有关于王室祭祀、节日宴享和重大礼仪场景;有普通民众劳动的情景;有繁重兵役给人们带来无穷灾难。”据此可知,诗经a. 体现南北文化融合的趋向b. 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c. 表现了大一统时代的气度d. 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诗经的特点在于,它反映了各行各业中人们丰富多样的生活经历”可知,诗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故b项正确;诗经体现黄河流域的文化,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大一统,故c项错误;市民阶层兴起于北宋,故d项错误。37.南宋词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里说:“公所作,大声鞺鞳(鼓声),小声铿鍧(声音洪亮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晏几道,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秦郎(秦观)之下。”刘克庄意在说明辛弃疾词作a. 题材宽泛,艺术风格多样b. 慷慨悲壮,反映时代特征c. 豪气纵横,洋溢爱国之情d. 个性鲜明,集豪放词之大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大声鞺鞳(鼓声),小声铿鍧(声音洪亮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晏几道,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秦郎(秦观)之下”说明辛弃疾的作品风格即豪放又婉约,即艺术风格多样,故a项正确;慷慨悲壮、豪气纵横、集豪放词之大成等只反映材料部分信息,故bcd错误。38.吴承恩塑造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最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在取经路上一旦发生问题,他总是急于建议“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一口棺木”。在当时,这一角色a. 引发人们美好联想的艺术状态b. 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c. 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d. 揭示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答案】b【解析】【详解】猪八戒是一个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而这符合明代大部分人追求安逸生活的要求,即符合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故b项正确;人们一想到猪八戒的形象就会想到好吃懒作的形象,故a项错误;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故c项错误;红楼梦揭示了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故d项错误。39.关于如图所示著作的叙述,正确的是在华事夷言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实的世界史地著作魏源阐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作品启发人们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策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可知,该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结合所学可知,该著作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实的世界史地著作,启发人们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策,故正确。是林则徐的行为,排除。“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派的思想,错误,综上可知错误,正确,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40.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评价某历史人物:“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该历史人物是a. 谭嗣同b. 康有为c. 严复d. 胡适【答案】b【解析】:根据教材内容可知: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将孔子说成托古改制的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因此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 克林顿政府在继承民主党的“新政”主要传统的同时,也采用了某些共和党的做法,自称是走在“中间道路”上的新自由主义者和新民主党人。在其8年任期中,克林顿总统集中精力振兴经济,推动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了美国经济史上历时最长久的低通胀、低失业和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摘自杨会军的一口气读完美国史(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