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请选出下列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 )A当学校把参加决赛的任务交给我时,我立刻产生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B毕业在即,骊歌唱响,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三年来我们同窗共读、互相切磋、快乐成长、共同进步。C首届青年微电影合作大赛以凝聚青春力量,成就青春梦想为主题,以新媒体为表现形式,展现了当代青年朝气蓬勃的青春风采。D“朗读亭空降深圳图书馆,深圳的爱书之人纷纷前去体验,许多附近学校的学生也加入了这个朗读大军。2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B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C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D孟子三章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3 .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干世界,千姿百态,物竟风流。鲁迅以,诸葛亮以,司马迁以,文天祥以_人生百态,百态人生,殊不知这“态”里透着人生的真谛,也折射着人生的价值。“铮铮忠骨”的姿态流芳千占“宁死不屈”的姿态彪炳史册“民族脊梁”的姿态长驻人间 “忍辱负重”的姿态激励后人ABCD4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蜷伏(qun)怪诞(dn)怂恿(sn)虐待(n)B困窘(jing)匍匐(p)麝香(sh)确凿(co)C欹斜(j)假寐(mi)温驯(xn)嗔怪(chn)D覆盖(f)禁锢(g)怅然(chn)吝啬(lng)5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家在演奏爵士乐时用他们娴熟的即兴表演将节奏和旋律演奏得浑然一体。B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C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D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要一尺远。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题。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怎么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这叫跽(j)坐。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变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子。到了宋朝,这种椅子便广泛地流行起来。椅子的流行不仅仅使人们的坐姿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人们的双腿解放以后,许多重要的仪式、日常的交际礼仪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跪”为主的礼节逐渐演变成了以“坐”为主。椅子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用具和生活习俗。比如房屋内部风格: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人们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椅子出现以前,人们的坐姿很低,导致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唐人因席地而坐,坐姿低,为了方便饮食,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到了宋代,餐具置于高桌上,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很难再看到安装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器皿都变得玲珑精巧。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直到八仙桌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分餐制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合餐制。椅子最大的影响,是对于国人的心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这样坐是很难受的,现代人恐怕很难坚持半小时以上;所以,古时候的人们必须经过刻苦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坐姿。孩子们学的第一堂礼仪课就是跽坐,其意义与新兵入伍时训练军姿很相似。跽坐的训练,不仅能磨练孩子的意志,甚至能收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因为再怎么训练,跽坐久了都会不舒服,内心也会焦躁不安,所以跽坐训练更是对自身心性内涵的修炼,通过训练,可以实现内心与坐姿的和谐统一。宋代以前,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在跪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使臣民们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的观念,奴化了国人。6 . 结合文章,说说椅子的出现怎样改变了中国文化。7 . “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中“逐渐”一词在说明中起了怎样的作用?8 .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运用文中相关知识,解释我国古代餐具发生变化的原因。(链接材料)唐人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器皿都变得玲珑精巧。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邂逅刘斌立这是北方初秋的早晨,街区里上班上学的人已经都离开了。只剩下些稀稀拉拉的老人,有的刚买完菜回家,有的在街心公园里做完锻炼正信步往家走,路上偶遇的街坊还会拉几句家常。位于这个街区边上的漫天星幼儿园,将开始一天的欢快。孩子们这时已经吃完了早餐,随老师们从教室里鱼贯而出了,他们要在幼儿园的小操场上做游戏。张潘在离幼儿园小操场50米远的行道树后抽着烟,一边注意着幼儿园里玩耍的孩子们,一边用不易察觉的余光一遍一遍地扫着周围的动静。突然他看见他的女儿也来到了小操场,于是他用脚踩灭了烟,快步走到幼儿园门口。张潘隔着幼儿园大门向门卫解释道:“我是K2D班的张小萌的父亲,早上有点东西忘了给孩子。您帮我喊一下孩子行吗?她在操场那做游戏呢。”“我喊她班主任来拿吧,你交给老师。“师傅,麻烦您喊我女儿来吧,我确实得跟她关照一声。”张潘央求道。门卫去了,一会儿张小萌随着老师一起走了过来。爸爸!”张小萌惊讶着,跑了过来。张潘一把抱过了孩子,似乎久别重连。门卫和老师有点儿意外,站在那儿不知所措。小萌被搂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想用小手推开张潘,而张潘则在小萌的耳边不断地唠叨着什么。老师看了看操场那边的一班孩子,有点着急地说:“小萌爸爸,你有什么东西要交代,尽快吧。那边小朋友还等着我们呢。”张潘这才赶快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塑料拎袋,上面印的是某著名的儿童服装品牌。他直接交给了老师,说:“小萌下午放学时,请让她带回家。谢谢老师啊!”老师接过塑料袋,点了点头,带着小萌走了。小萌一边走着,渐行渐远地回头张望了几次已经好几天没看到的父亲。这时小萌看到两个陌生的叔叔,突热出现在了父亲的身旁,而且两个人都伸出一只手紧紧地从腰上搂住了父亲。她不由得站住了,转过身喊了一声“爸爸!”这一声喊,惊动了老师、门卫、张潘和那两个搂着张潘的人。张潘本想挣礼,却被这一声女儿的呼喊给惊着了,他静止下来。已经死死扣住他身体的那两个陌生人,也因为这一声呼喊而顿时松懈了。一个年长一点儿的来人在张潘的耳旁轻轻问了一句:“你闺女小名叫啥?“小萌”。张潘一边看着女儿,一边下意识地答道。“小萌,叔叔们碰巧在这碰到你爸爸了。我们要和你爸爸一起出差一段时间,你要过些天才能见到爸爸啦。在家要听你妈妈的话哦。”年长一点的人大声说道,同时放开了张潘,并搭着张潘的肩晃了晃。张潘这时已经从一种绝望中苏醒过来,几天来弥漫在他全身的紧张情绪突然间达到了顶点,又突然间消失了。因为他知道一切都尘埃落定了。张潘回头看了看身边这个年长的陌生人,用眼角瞥了一下有点儿警觉的门卫,然后对小萌挥了挥手:“闺女,快去做游戏吧。这是爸爸的同事,正好碰上了。爸爸出差几天就回来啊。”老师带着孩子走了,门卫将铁门拉上也走开了。张潘转过身,自觉地将手伸了出来,等待着身边的两人给他戴上手铐。年长的那位看了看他,说:“你确定不跑,咱就上车再铐。这四周都是你的街坊。看见了对你孩子和家人也不好。”张潘长叹了一口气,问道:“你们跟了我多久了?”年长的警官没吱声,年轻的那位笑着说:“你俩不都跟大家说了嘛,是正好碰上了。应该算邂逅吧。”张潘跟随着他俩,朝路边一辆不起眼的轿车走去。车缓缓驶出了街区。街区里很平静,老人们家长里短的闲聊还在继续。9 . 第段中“鱼贯而出”在文中写出了孩子们的样子。10 . 第段中“小萌被搂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想用小手推开张潘,而张潘则在小萌的耳边断地唠叨着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写出张潘“唠叨”的内容。(50字左右)11 . 细读第、段,这几段对年长的警察进行了语言与_描写,作用是_。12 . 联系上下文,第段加点词“一切”在文中是指_。加点处“全身的紧绪突然间达到了顶点”的原因是_;“又突然间消失了”的原因是_。13 . 对于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你认为分析最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写出了街区平静的环境,与开头的环境描写形成呼应,使故事结构更加完整。B写出了街区平静的环境,说明张潘确实配合了这次抓捕降低了对家人的影响。C写出了街区平静的环境,表明这场抓捕罪犯行动没能在群众中起到威慑作用。D写出了街区平静的环境,以宁静的氛围赞美了这两位充满人情味的执法警察。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14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此中焉得更有此人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C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D湖中人鸟声俱绝/往来而不绝者15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温风如酒,波纹如绫。16 . 两文都描写了西湖美景,但所写景物和写景方法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四、句子默写17 . 古诗文默写。 (1)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人生自古谁无死 ,_。 过零丁洋(3)海内存知己,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_,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与朱元思书(6)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并道尽了千载离人的心愿的句子是_, _。(7)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湖上宋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18 .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一、二两句所描写的景象。19 . 这首诗反映了游人怎样的心情?六、名著阅读20 . 名著阅读。周谨纵马赶来,左手拿着弓,右手搭上箭,望A后心飕地一箭A听得背后弓弦响,霍地一闪,去镫里藏身,那枝箭早射个空。周谨见一箭射不着,却早慌了。再去壶中急取第二枝箭来,搭上弓弦,望后心再射一箭。A听得第二枝箭来A那时也取弓在手,用弓梢只一拨,那枝箭滴溜溜拨下草地里去了。周谨见第二枝箭又射不着,心里越慌。周谨再取第三枝箭,搭在弓弦上,扣得满满地,尽平生气力,眼睁睁地看着A后心窝上,只一箭射将来。A听得弓弦响,扭回身,就鞍上把那枝箭只一绰,绰在手里,撇下周谨的箭。梁中书见了大喜。传下号令,却叫A也射周谨三箭。A早去壶中掣出一枝箭来,搭在弓弦上。心里想道:“射中他后心窝,必至伤了他性命。他和我又没冤仇,洒家只射他不致命处便了。”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只一箭正中周谨左肩。周谨措手不及,翻身落马。(1)请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不超过8个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