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ki)踱步(d)澄澈(chng)煞有介事(sh)B桑椹(shn)撅着(ju)收敛(lin)踉踉跄跄(qing)C贮藏(ch)搓捻(nin)庇护(b)混为一谈(hn)D譬如(b)枉然(wng)徘徊(hu)花团锦簇(c)2 .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派遣坍塌恍忽惊慌失错B预警匍匐勋章不可旧药C安详殉职眩耀眉开眼笑D慷慨抽噎蓬勃杞人忧天二、现代文阅读省当世之弊,觅清欢之境。(15分)林清玄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么,“清欢”是什么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杂乱。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厅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此言极是。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3 . 请从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或句子为本文命题。(2分)4 . 请参照前面的句子,在第自然段的横线上仿写一句话。(3分)5 . 请将下边句子中空缺的名词各归原位。(2分)备选名词:句子: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A身B鼻C耳D舌6 . 请用“清”组成三个不同的双音节词,来分别解释作者在第段中所向往的“清欢”具体指什么。(3分)“清欢”在第段中具体指,在第段中具体指,在第段中具体指。7 . 清朝画家盛大士说: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难道说“机智”和“高雅”是彼此对立、互不相容的吗?请你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8 . 积累链接: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最后两句以飞旋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2分)阅读刘兰芳的父亲点亮的村庄(有删改),完成小题。整个秋天,父亲都开着三轮车在田地和各家的院落间往返,好像村庄最鲜活的血液。他一进村庄,留守的老人们便向一个地方聚集,他们一起把父亲倒在某个院落里的棒子剥皮、编成一条长龙。父亲攀上颤颤悠悠的简易木梯,从人们手里接过这条“长龙”,把它围在一根倚着房子的长木杆上,好让风和阳光把玉米体内的湿气完全抽干。父亲终于搭好,回过头来,看着大家的目光,他一定想起三十年前,不知道这样攀爬了多少回梯子,他才让一个叫做“电线”的长蛇,攀上各家的房顶,垂钓着葫芦样子的灯泡。等他把电闸推上去,整个村庄被点亮,那一瞬间,人们都沸腾了。现在,父亲已经不是电工。几年前电业系统调整,他这个三十年的“临时工”下岗了。得到消息的母亲很欣喜,一是父亲五十岁的身体再也不用爬电线杆,她再也不用跟着悬心;二是我们家再也不用给别人搭电费了。父亲对于这事却总是不表态。尽管塬上的村庄已经通了电话,修了马路,可私人煤矿一禁止,人们就像大迁移一样,先是三三两两,后来所有的劳力干脆都转向城市。有的人家整户都走了,就连学校也变成了一座空房子,留下一窝春来秋走的燕子,和一个比人头还要大一些的蜂窝。父亲本来不想离开村庄。可眼看着村里娶媳妇的彩礼一高再高。父亲想,他必须得给儿子攒点钱,帮他娶到媳妇。父亲此行要去北京,在那里打工的表叔来电话说,有地方要招两个保安,管吃管住,还给发衣服。按照纸上的地址,终于找到了在医院当护工的表叔。表叔看到他,眼睛都瞪大了,招保安不假,但是他的年纪太大,明显不合适。父亲借住在表叔临时租住的地下室里,眼瞅着口袋里的钱只出不进,父亲感觉花钱比掉块肉还难受。他必须更加节省,早上少吃一根油条,中午吃咸菜就馒头。那几天,父亲在不同的工地上辗转,终于有包工头接受了他。可父亲很快就听到工友们的怨言,他们好久没发过工资了。没过几天,父亲就在工地门口看到了焦急的表叔。当时,母亲躺在医院里,脑出血,昏迷不醒。父亲必须离开,为了照顾母亲,父亲必须回到村子里,每天做饭,喂牛,去田地里巡视,一个人承担家庭的重担。他已经不是电工了,有时候,忽然就有一辆三轮车或者摩托车停在了门口,高声喊着父亲去看看电路有什么毛病。父亲就像许多年前一样,背起电工包,拿着他的工具,匆匆跟人上了车。母亲拖着半个身子追出去,然后跟我(抱怨 报怨),也不给钱,你说他忙活个啥?从父亲拿着电工包走路的节奏,我感受到了父亲的心境,这种节奏是一种被需要的节奏,是一种数十年形成习惯的节奏,对于父亲来说,这些村庄的灯,。经历过北京的打工生涯,父亲好像一个(窥破 看破)秘密的人一样,他再也不把这些归来人身上的光鲜当成一种高度,让自己觉得矮下去。他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做着一些小事情,为他们家里的老人买药,帮他们把粮食种进地里,把地里的庄稼收回院子。为这事,母亲没少跟他吵嚷,就连我也不止一次说他为什么不顾自己有滑膜炎的腿。父亲每一次都答应我们不再去了,可是当村里的老人把新扯下来的玉米皮倒进我们家的牛槽,将一把自己种的蔬菜放在我们家的篮子里,在旁边静静等父亲的回答时,我们都说不出话了,只好看父亲又一次发动三轮车,载着老人摇摇晃晃行驶在秋收的路上。就在去年冬天,那场大雪把山里的公路给中断了。年三十,父亲把村子里的手电凑齐了,装进那个已经缝过好几次的电工包里,他拿着它们去迎接一群终于回家的人。清冷的夜里,背着大包小包的人看着父亲从盘山道上出现,他踩着厚雪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父亲说,那一刻,他听到了人们的欢呼,他们仿佛看到了最亲的人。春节过后,人们同父亲一起把村里的所有道路修通,然后就各自上路。父亲去送他们回来,手里抓着好几把钥匙。村里好几户人把自己的家(嘱咐 托付)给父亲,希望他在夏天的时候看看有没有漏雨,时不时让他们的屋子透透风。我总想象着,某一个冬天,我们村庄所在的那个塬沉在了雪里,父亲轻轻用一把钥匙把铁锁唤醒,推开不同的门,把每一户的灯光点亮,然后他拿着手电筒,去往迎接归乡人的路上。我知道,他不仅得到一把把象征信任的钥匙,他还开启了一颗颗漂泊他乡的心。是他,点亮了村庄的眼睛。9 . 依次选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报怨窥破托付B抱怨窥破托付C抱怨看破嘱咐D报怨看破嘱咐10 .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在朗读第段时,很多词语值得重读,请结合“整个”“都”分析重读的原因。(2)根据你对“父亲的心境”的理解,在第段画线处补上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同时注意点题)11 . 选出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两项A第段中加点的两个“攀上”,主语都是“父亲”。B第段采用反复的修辞,连用三个“再也不用”,强调了母亲听到父亲下岗的消息时的欣喜之情。C第段画线句以一窝燕子、一个蜂窝凸显了一座学校的空无一人,隐隐透露出对农村成为空巢的慨叹。D第段中加点的“终于”写出父亲找工作的艰辛,也正因为这段艰辛的经历让父亲更加体会到外出打工者的不易。E文中以母亲的埋怨、吵嚷、阻扰、自私自利反衬了父亲的大公无私。12 . 阅读本文结尾段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手法上的相同点及作用上的不同点。(链接材料)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选自藤野先生)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短文,完成下列题目。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俟等待。13 .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1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相委而去(3)恐其自食其言也(4)欲服三军15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16 . 请结合甲文和乙文的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四、句子默写17 . 默写。(1)潮平两岸阔,。(2)今夜月明人尽望,?(3),何似在人间。(4)学而不思则罔,。(5)青山有幸埋忠骨, 。(6)晴空一鹤排云上,。(7)辛弃疾的西江月“,”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五、诗歌鉴赏18 . 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六、名著阅读19 . 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1)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2)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3)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4)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 (6)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7)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_ , _ 。”的景色所陶醉,雪花也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_ ,_ 。” (8)关注民生,不仅是当今领导人心中的大事,也是古代诗人胸怀的情感。请写出古诗词中同情劳动人民的一联佳句: , 。七、作文20 . 请以“你是我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补全题目。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以“XXX”代替。八、其他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其实任何人成功之前,都会遇到许多的失意,甚至难以j数的失败。你选择了放弃,无疑就放弃了一个成功的机会,因为轰轰烈烈的成功之前的失败,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yo。自古以来,那些所谓的英雄,并不比普通人更有运气,只是比普通人更有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勇气罢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