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5)向量(理科加“空间向量”)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理)下列各组向量共面的是( )A=(1,2,3),=(3,0,2),=(4,2,5)B=(1,0,0),=(0,1,0),=(0,0,1)C=(1,1,0),=(1,0,1),=(0,1,1)D=(1,1,1),=(1,1,0),=(1,0,1) (文)已知且,则x等于( )A3BCD2(理)已知向量=(2,4,x),=(2,y,2),若|=6,则x+y的值是()A3或1B3或1C3D1 (文)已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等于( )A3B CD3已知,若取最小值时,的值时( )ABCD4若、为任意向量,mR,则下列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A(+)+=+(+)B(+)=+Cm(+)=m+mD(b)=()5若与都是非零向量,则“=”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已知平面上直线l的方向向量=,点O(0,0)和A(1,2)在l上的射影分别是O1和A1,若,则=( )ABC2D27已知=1,=,=0,点C在AOB内,且AOC=30,设=m+n(m、nR),则等于( )AB3C D图518(理)如图5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M为AC与BD的交点,若=,=,=.则下列向量中与相等的向量是( )A+B+ C+ D+图1 (文)如图1所示,是的边上的中点,则向量( )AB CD9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P是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10(理)已知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分别是AB、AD的中点,GC垂直于ABCD所在的平面,且GC=2,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为( )ABCD (文)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则等于( )A5B4C3D111(理)已知正方体ABCD一A1B1C1D1的棱长为1,则BC1与DB1的距离为( )ABCD (文)已知=1,=,=0,点C在AOB内,且AOC=30,设=m+n(m、nR),则等于( )A B3CD12(理)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棱B1C1、AD的中点,直线AD与平面BMD1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CD (文)设过点的直线分别与轴的正半轴和轴的正半轴交于两点,点与点关于轴对称,为坐标原点,若且,则点的轨迹方程是( )A BC D第卷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已知向量和的夹角为120,且|=2,|=5,则(2)=_.14已知向量不超过5,则k的取值范围是 15(理)ABCD是直角梯形,ABC =BAD=90,又SA平面ABCD,SA = AB = BC =1,AD=,面SCD与面SAB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 (文)如图2, , 点在由射线, 线段及的延长线围成的区域内 (不含边界)运动, 且,则的取值范围是_; 当时, 的取值范围是_. 16(理)已知矩形ABCD,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PDA为,当= ,使直线MN是直线AB与PC的公垂线。 (文)如图已知AC,CE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两条对角线,点M,N分别内分AC,CE且使AM:AC=CN:CE=r,如果B,M,N三点共线,则r=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4分)。17(12分)已知向量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求t的取值范围.18(12分)设向量. ()求; ()若函数,求的最小值、最大值.19(12分)已知向量=(1,1),向量与向量夹角为,且=1. ()求向量; ()若向量与向量 =(1,0)的夹角为,向量=,其中A、C为ABC的内角,且A、B、C依次成等差数列. 求|的取值范围;20(12分)(理)如图966,矩形ABCD中,AB=1,BC= a,PA平面ABCD ()问BC边上是否存在Q点,使,说明理由. ()问当Q点惟一,且时,求点P的位置. (文)如图,在RtABC中,已知BC=a,若长为2a的线段PQ以点A为中点,问 与的夹角取何值时,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BPQAC21(12分)(理)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在棱AD上移动. (I)证明:D1EA1D; (II)当E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面ACD1的距离; (III)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文)已知两定点满足条件的点P的轨迹是曲线E,直线kx1与曲线E交于A、B两点。 ()求的取值范围; ()如果且曲线E上存在点C,使求中。22(14分)(理)在三棱锥S-ABC中,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平面SAC平面ABC,SA=SC=2,M、N分别为AB、SB的中点。 ()证明:ACSB;()求二面角N-CM-B的大小; ()求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 (文)如图,三定点A(2,1),B(0,1),C(2,1);三动点D,E,M满足= t, = t ,=t ,t0,1.yxOMDABC11212BE ()求动直线DE斜率的变化范围; ()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参考答案(5)一、选择题1(理)A(文)C;2(理)A(文)D;3C;4D;5C;6D;7B;8(理)A(文)A;9D;10(理)B(文)B;11(理)C(文)B;12(理)B(文)D;二、填空题1313;146,2;15(理)(文),;16(理)45(文)。三、解答题17解法1:依定义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要使在区间(1,1)上恒成立.解法2:依定义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18解:(I) (II)由(I)得:令.时,19解:用向量的有关公式进行逐步翻译 (1)设 与 夹角为 ,有 =| | | ,所以 由解得 (2)由 垂直知 ,由2B=A+C 知B= ,A+C= 若 20(理)解:(1)如答图962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一xyz,设P(0,0,z),D(0,a,0),Q(1,y,0),则=(1,y,z),=(1,ay,0),且.1+y(ay)=0y2ay+1=0.=a24.当a2时,0,存在两个符合条件的Q点;当a2时,0,存在惟一一个符合条件的Q点;当a2时,0,不存在符合条件的Q点. (2)当Q点惟一时,由5题知,a=2,y=1.B(1,0,0),=(1,0,z),=(1,1,0).cos= . z =2.即P在距A点2个单位处. (文)解:A为PQ的中点, =0+()a2= a2= a2cosa2故当=0时最大,最大值为0.思路二:以A为坐标原点以AB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B(b,0),C(0,c),b2+c2=a2设P(x,y)则Q点(x, y),x2+y2=a2,=x2y2+bxcy=a2=a2cosa2下同前.21(理)解法(一) (1)证明:AE平面AA1DD1,A1DAD1,A1DD1E (2)设点E到面ACD1的距离为h,在ACD1中,AC=CD1=,AD1=,故 (3)过D作DHCE于H,连D1H、DE,则D1HCE,DHD1为二面角D1ECD的平面角.设AE=x,则BE=2x解法(二):以D为坐标原点,直线DA,DC,DD1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x,则A1(1,0,1),D1(0,0,1),E(1,x,0),A(1,0,0)C(0,2,0) (1) (2)因为E为AB的中点,则E(1,1,0),从而,设平面ACD1的法向量为,则也即,得,从而,所以点E到平面AD1C的距离为 (3)设平面D1EC的法向量,由 令b=1, c=2,a=2x,依题意(不合,舍去), .AE=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文)()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曲线是以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且,易知故曲线的方程为设,由题意建立方程组消去,得又已知直线与双曲线左支交于两点,有 解得 依题意得 整理后得或但 故直线的方程为设,由已知,得,又,点将点的坐标代入曲线的方程,得得,但当时,所得的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不合题意,点的坐标为到的距离为的面积22解法一:()取AC中点D,连结SD、DB.SA=SC,AB=BC,ACSD且ACBD,AC平面 SDB,又SB平面SDB,ACSB. ()AC平面SDB,AC平面ABC,平面SDB平面ABC.过N作NEBD于E,NE平面ABC,过E作EFCM于F,连结NF,则NFCM.NFE为二面角N-CM-B的平面角.平面SAC平面ABC,SDAC,SD平面ABC.又NE平面ABC,NESD.SN=NB,NE=SD=,且ED=EB.在正ABC中,由平几知识可求得EF=MB=,在RtNEF中,tanNFE=2,二面角N-CM-B的大小是arctan2. ()在RtNEF中,NF=,SCMN=CMNF=,SCMB=BMCM=2.设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为h,VB-CMN=VN-CMB,NE平面CMB,SCMNh=SCMBNE,h=.即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为. 解法二:()取AC中点O,连结OS、OB.SA=SC,AB=BC,ACSO且ACBO.平面SAC平面ABC,平面SAC平面ABC=AC SO面ABC,SOBO.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A(2,0,0),B(0,2,0),C(-2,0,0),S(0,0,2),M(1,0),N(0,).=(-4,0,0),=(0,2,2),=(-4,0,0)(0,2,2)=0,ACSB. ()由()得=(3,0),=(-1,0,).设=(x,y,z)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则取z=1,则x=,y=,=(,1),又=(0,0,2)为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 cos(,)=.二面角N-CM-B的大小为arccos. ()由()()得=(1,0), =(,-,1)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d= (文)解法一:如图 (1)设D(x0,y0),E(xE,yE),M(x,y).由=t, = t , 知(xD2,yD1)=t(2,2). 同理 . kDE = = = 12t.t0,1 , kDE1,1. () =t (x+2t2,y+2t1)=t(2t+2t2,2t1+2t1)=t(2,4t2)=(2t,4t22t). , y= , 即x2=4y. t0,1, x=2(12t)2,2.即所求轨迹方程为: x2=4y, x2,2解法二: ()同上.yxOMDABC11212BE第22题解法图 ()如图, =+ = + t = +t() = (1t) +t, = + = +t = +t() =(1t) +t, = += + t= +t()=(1t) + t= (1t2) + 2(1t)t+t2 .设M点的坐标为(x,y),由=(2,1), =(0,1), =(2,1)得 消去t得x2=4y, t0,1, x2,2.故所求轨迹方程为: x2=4y, x2,2新课标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6)不等式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若实数a、b满足a+b=2,则3a+3b的最小值是( )A18 B6 C2 D2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Ax|1x1Bx|0x3Cx|0x1Dx|1x33若0a1,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1a)(1a)Blog1a(1a)0C(1a)3(1a)2D(1a)14若ab1,P,Q(lgalgb),Rlg(),则( )ARPQ BPQRCQPRDPRQ5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A2BC4D6设,函数,则使的的取值范围是( )ABCD7在坐标平面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ABCD28目标函数,变量满足,则有( )A B无最小值C无最大值D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9对于满足0p4的所有实数p,使不等式都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ABCD10若ab(b+)2均不能成立D不等式和(a+)2(b+)2均不能成立11设的最小值是( ) A B C3 D12已知,因式cosx+cosy的最大值为( )A2 B0 C D第卷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若关于的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4若正数a、b满足ab=a+b+3,则ab的取值范围是 .15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其中)仅在点处取得最大值,则的取值范围为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油平均消耗率g(即每小时的汽油耗油量,单位:L/h)与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之间有所示的函数关系: “汽油的使用率最高”(即每千米汽油平均消耗量最小,单位:L/km),则汽油的使用率最高时,汽车速度是 (L/km)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4分)。17(12分)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a1)x10.18(12分)已知集合P=的定义域为Q (1)若PQ范围; (2)若方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19(12分)已知二次函数f (x)=,设方程f (x)=x的两个实根为x1和x2 (1)如果x12x24,且函数f (x)的对称轴为x=x0,求证:x01; (2)如果x10,即 (2)由g(x)=若0x12,g(2)=4a+2b10,又,代入上式得若一2x10,则x2=一2+x1一2,g(一2)0,即4a2b+30,同理可求得故当0x12时,;当一2x10时,20解析:本题涉及的变量较多,因此弄清问题的意义,确定变量并寻找变量间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 (1)变量情况。主要变量:限制在10秒和60秒之间的两次广告时间;制约变量:总的费用36 000元,需影响年轻人数1500千人,需影响中年人数2 000千人,需影响老年人数2000千人。 (2)变量间的关系: 总的费用=(购买的时间每秒价格)之和;影响的人数=(购买的时间相应年龄组每秒影响的人数)之和;销售额=(占影响人数的份额对应组影响的人数)之和。 (3)建模与求解:记x、y分别表示早、晚购买的时间(秒);S=第一个月的销售额(用千人表示),C=总的费用(元);Y、M、O分别表示年轻、中年、老年组受到广告影响的人数(千人)。于是有:C=400x600y 3 600,Y=30x50y1500,M=100x80y2 000, (*)O=50x40y2 000,10x60, 10y60要求S=0.1Y0.05M0.02O=9x9.8y的最大值。符合约束条件(*)的点(x,y)在如上图所示的六边形区域内,求S=9x+9.8y的最大值转化为求直线y=9x/9.8S/9.8的截距S/9.8的最大值。由图知,当此直线过图中直线400x+600y=3600和x =60的交点A(60,20)时,截距最大,此时Smax=960+9.820=736(千人)。 (4)结论:如上讨论可知,满意的结果是第一个月的销售额是736 000(份)只要购买晚八叫点前60秒和九点后20秒的广告即可。此时,花掉了所有的预算并超过所有年龄组所要求影响的人数。21解:(1)任取1x1x21,则f (x1)f (x2)= f (x1)+f (x2)=1x1x21,x1+(x2)0, 由已知0,又x1x20,f (x1)f (x2)0,即f (x)在1,1上为增函数 (2)f (x)在1,1上为增函数,故有 (3)由(1)可知:f(x)在1,1上是增函数,且f (1)=1,故对xl,1,恒有f(x)1所以要使f(x),对所有x1,1, 1,1恒成立,即要1成立,故0成立记g()=对 1,1,g()0恒成立,只需g()在1,1上的最小值大于等于零故解得:t2或t=022解: 氧气瓶中氧气的体积V=17 L设潜入水下米过程中的每分钟需氧量为Q,则Q=k2,因当速度为1 m/分时,每分钟需氧量02 L,所以k=02,故来回途中需氧量为0.2+,则在湖底的工作时间为当且仅当,=1时取等号所以当p1时,的最大值是42.5当p0).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20(12分)设两点在抛物线上,是AB的垂直平分线, (I)当且仅当取何值时,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证明你的结论; (II)当时,求直线的方程21(12分)已知动圆过定点P(1,0),且与定直线l:x=1相切,点C在l上. (I)求动圆圆心的轨迹M的方程; (II)设过点P,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曲线M相交于A、B两点. (i)问:ABC能否为正三角形?若能,求点C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ii)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求这种点C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22(14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F为椭圆在x轴正半轴上的焦点,M、N两点在椭圆C上,且,定点A(4,0). (I)求证:当时; (II)若当时有,求椭圆C的方程; (III)在(2)的条件下,当M、N两点在椭圆C运动时,试判断 是否有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并求出这时M、N两点所在直线方程,若不存在,给出理由.参考答案(7)一、选择题1C;2B;3B;4A;5B;6D;7D;8B;9C;10B;11D;12C二、填空题13; 14;15; 1635三、解答题17解:由题意直线与圆交于两点,且关于直线对称,则与两直线垂直,可求出,又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应用线性规划去求,易得面积为。18解:设点P的坐标为(x,y),由题设有,即整理得 x2+y26x+1=0因为点N到PM的距离为1,|M|2,所以PMN30,直线PM的斜率为,直线PM的方程为y=(x1)将式代入式整理得x24x10解得x2,x2代入式得点P的坐标为(2,1)或(2,1);(2,1)或(2,1)直线PN的方程为y=x1或y=x+119如图715,设直线MN切圆于N,则动点M组成的集合是:P=M|MN|=|MQ|,(0为常数)因为圆的半径|ON|=1,所以|MN|2=|MO|2|ON|2=|MO|21.设点M的坐标为(x,y),则整理得(21)(x2+y2)42x+(1+42)=0当=1时,方程化为x=,它表示一条直线,该直线与x轴垂直,交x轴于点(,0);当1时,方程化为(x)2+y2=它表示圆心在(,0),半径为的圆.20解:()抛物线,即,焦点为 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显然有 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为k,截距为b即直线:y=kx+b,由已知得:即的斜率存在时,不可能经过焦点所以当且仅当=0时,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 (2)当时,直线的斜率显然存在,设为:y=kx+b 则由(1)得: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即21(1)解法一,依题意,曲线M是以点P为焦点,直线l为准线的抛物线,所以曲线M的方程为y2=4x.图712解法二:设M(x,y),依题意有|MP|=|MN|,所以|x+1|=.化简得:y2=4x. (2)(i)由题意得,直线AB的方程为y=(x1).由消y得3x210x+3=0,解得x1=,x2=3.所以A点坐标为(),B点坐标为(3,2),|AB|=x1+x2+2=.假设存在点C(1,y),使ABC为正三角形,则|BC|=|AB|且|AC|=|AB|,即由得42+(y+2)2=()2+(y)2,解得y=.但y=不符合,所以由,组成的方程组无解.因此,直线l上不存在点C,使得ABC是正三角形. (ii)解法一:设C(1,y)使ABC成钝角三角形,由得y=2,即当点C的坐标为(1,2)时,A、B、C三点共线,故y2.又|AC|2=(1)2+(y)2=+y2,|BC|2=(3+1)2+(y+2)2=28+4y+y2,|AB|2=()2=.当CAB为钝角时,cosA=|AC|2+|AB|2,即,即y时,CAB为钝角.当|AC|2|BC|2+|AB|2,即,即y|AC|2+|BC|2,即,即.该不等式无解,所以ACB不可能为钝角.因此,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点C的纵坐标y的取值范围是.解法二: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y+)2=()2.圆心()到直线l:x=1的距离为,所以,以AB为直径的圆与直线l相切于点G(1,).当直线l上的C点与G重合时,ACB为直角,当C与G点不重合,且A、B、C三点不共线时,ACB为锐角,即ABC中,ACB不可能是钝角.因此,要使ABC为钝角三角形,只可能是CAB或CBA为钝角.过点A且与AB垂直的直线方程为.令x=1得y=.过点B且与AB垂直的直线方程为y+2(x3).令x=1得y=.又由解得y=2,所以,当点C的坐标为(1,2)时,A、B、C三点共线,不构成三角形.因此,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点C的纵坐标y的取值范围是y (y2).22(1)设,则,当时,由M,N两点在椭圆上,若,则舍, 。 (2)当时,不妨设又,椭圆C的方程为。 (3),设直线MN的方程为联立,得,。记 ,则,当,即时取等号 并且,当k=0时,当k不存在时综上有最大值,最大值为此时,直线的MN方程为,或。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8) 立体几何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等于,另一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是. 则这两条直 线的位置关系( )A必定相交 B平行 C必定异面 D不可能平行2在一个锥体中,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若这个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3,则锥 体被截面所分成的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A1B19C1D13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那么,正 方体的过、的截面图形是(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4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是1,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A75B60C45D305对于直线m、n和平面,下面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如果、n是异面直线,那么B如果、n是异面直线,那么相交C如果、n共面,那么D如果、n共面,那么6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长为定值的线段EF在棱AB上移动(EFa), 若P是A1D1上的定点,Q是C1D1上的动点,则四面体PQEF的体积是( )A有最小值的一个变量 B有最大值的一个变量C没有最值的一个变量 D是一个常量7已知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80,P为、外一定点,过点P的一条直线与、 所成的角都是30,则这样的直线有且仅有( )A1条B2条C3条 D4条8如图所示,在水平横梁上A、B两点处各挂长为50cm的细线AM、 BN、AB的长度为60cm,在MN处挂长为60cm的木条MN平行 于横梁,木条中点为O,若木条绕O的铅垂线旋转60,则木条 比原来升高了()A10cmB5cmC10cmD5cm9如图,棱长为5的正方体无论从哪一个面看,都有两个直通的 边长为1的正方形孔,则这个有孔正方体的表面积(含孔内各 面)是( )A258 B234 C222 D21010在半径为的球内有一内接正三棱锥,它的底面三个顶点恰好都在同一个大圆上,一个动点从三棱锥的一个顶点出发沿球面运动,经过其余三点后返回,则经过的最短路程是( )A B C D11底面边长为a,高为h的正三棱锥内接一个正四棱柱(此时正四棱柱上底面有两个顶点在同一个侧面内),此棱柱体积的最大值( )A B C D12将半径都为的个钢球完全装入形状为正四面体的容器里,这个正四面体的高的最小值为( )A B2+ C4+ D第卷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某地球仪上北纬纬线的长度为,该地球仪的半径是_cm,表面积是_cm2.14如图,矩形ABCD中,DC=,AD=1,在DC上截取DE=1,将ADE沿AE翻折到D1点,点D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落ABCDA1B1C1D1第15题图A1在AC上时,二面角D1AE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是 .15多面体上位于同一条棱两端的顶点称为相邻的,如图,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在平面内,其余顶点在的同侧,正方体上与顶点A相邻的三个顶点到的距离分别为1,2和4,P是正方体的其余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则P到平面的距离可能是:3; 4; 5; 6; 7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B1A1DAFECC1B(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16如图,在透明材料制成的长方体容器ABCDA1B1C1D1内灌注一些水,固定容器底面一边BC于桌面上,再将容器倾斜根据倾斜度的不同,有下列命题: (1)水的部分始终呈棱柱形; (2)水面四边形EFGH的面积不会改变; (3)棱A1D1始终与水面EFGH平行; (4)当容器倾斜如图所示时,BEBF是定值。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 大题共6个大题,共74分).17(12分)在平面内有ABC,在平面外有点S,斜线SAAC,SBBC,且斜线SA、SB与平面所成角相等. (I)求证:AC=BC; (II)又设点S到的距离为4cm,ACBC且AB=6cm,求S与AB的距离.18(12分)平面EFGH分别平行空间四边形ABCD中的CD与AB且交BD、AD、AC、BC于E、F、G、H.CD=a,AB=b,CDAB (I)求证EFGH为矩形; (II)点E在什么位置,SEFGH最大?19(12分)设ABC和DBC所在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ABC=DBC=120. 求: (I)直线AD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 (II)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的角的大小; (III)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正切值大小.20(12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其中AB=3,PA=4,若在线段PD上存在点E使得BECE,求线段AD的取值范围,并求当线段PD上有且只有一个点E使得BECE时,二面角EBCA正切值的大小.PBCAD21(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AB=2,BC=的矩形,侧面PAB是等边三角形,且侧面PAB底面ABCD (I)证明:侧面PAB侧面PBC; (II)求侧棱P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 (III)求直线AB与平面PCD的距离22(14分)在直角梯形ABCD中,D=BAD=90,AD=DC=AB=a(如图9712 (1),将ADC沿AC折起,使D到D,记面ACD为,面ABC为,面BCD为. (I)若二面角AC为直二面角(如图9712(2),求二面角BC的大小; (II)若二面角AC为60(如图9712(3),求三棱锥D一ABC的体积参考答案(8)一、选择题1D;2D;3D;4C;5C;6D;7D;8A;9C;10B;11B;12B;二、填空题13,;14;15;16;三、解答题17(1)证明:过S作SO面ABC于O S到AB的距离为=5cm.又ABCDEFFGEFGH为矩形. (2)AG=x,AC=m,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协议
- 企业运营成本控制方案库
- 艺术流派及发展历程概述: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规则:六年级英语语法课教案
- 小猪学样550字(11篇)
- 纪念塔课件教学
- 银滩之旅250字(12篇)
- 关于七夕节的英语作文11篇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统计类试卷:统计学在美学中的
- 2025年商务英语(BEC)中级考试真题模拟卷:模拟实战演练
- 九上英语单词表人教版
- 2025年北京车牌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 4S店企业职业卫生培训
- 静脉配液治疗操作核对流程
- 检验科糖尿病
- 产科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制度
-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手册
- 拆迁工程成本控制方案
- DB31-T 1502-2024 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范
- 合肥新华书店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