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网课进度)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从“雾都”到“霾都”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中国大地上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除了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20世纪50年代,重庆市的年平均雾日数达103天,不过,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减少到3040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人们却感觉不到,分析表明这是因为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而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雾和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国内最早提及“灰霾”的论文作者、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说出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我们原来认为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伦敦也是一样,它工业化以后就是个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恶化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年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早晨能见度更是降到仅有200米左右,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2011年11月5日,西班牙阿贝赛报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称号”;2011年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不足100米,有的地方能见度几乎为零,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然而一些关于中国近五十多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资料显示,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笼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霾”,新兴的中国“雾都”实际上都是“霾都”!特别是1975年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在大部分地区,这种霾日的变化更多受到了人为排放的影响,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如今在我国的有些城市,这种污染的最大来源是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11期,有删改。)1 .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名山全都以雾为奇绝,一些城市也以雾著称。B重庆多雾是因为潮湿空气不易散发且饱和所致。C云和雾在空气层所处位置相同,都能指示天气。D雾和霾形成的条件不同,互相转化的条件相同。2 . 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中国的“霾都”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地区,霾日变化都呈增长趋势,短期内恐怕很难改变。B随着对雾霾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意识到中国新兴的“雾都”实际都是“霾都”。C重庆从二战到建国后一直是军工生产的重地,实质早已是污染严重的“霾都”。D新增的各地“霾都”都处于盆地之中,周围群山环绕,潮湿空气不容易扩散。3 . 下列现象与霾的形成无关的一项是 ( )A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200多万车辆停驶等措施的执行使其天空呈“APEC蓝”。B1975年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为排放量增加,中国霾日明显增加。C云南兰坪有个神奇的湖泊,天气变化的时候,一条白龙似的水雾从湖面盘旋升起。D曾有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实际上高温条件下出现的不可能是雾。4 . 根据文意,“雾”和“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请分点概述。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1)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2)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寻春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6 . 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 看到衰草:_ 遥见草色:_7 . 品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8 . 第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9 . 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二、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进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选自晋书)(温馨提示)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0 . 下列各项与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11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12 . 请用“/”给下面的两个句子各断一处。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13 .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三、句子默写14 . 古诗文名句默写。(1)挥手自兹去,_。(李白送友人)(2)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3)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苏轼定风波)(5)子曰:“_,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6)宁为百夫长,_。(杨炯从军行)(7)读古诗文,悟人生梦。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是他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人生之梦;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_,_”是他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高尚情操的心灵之梦;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两汉兴衰的历史事实告诫刘禅要做到“_,_”,是为了实现先帝兴复汉室的家国之梦。时光易逝,梦想不老,它穿越时空,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四、名著阅读15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1)这段文字选自_,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_中的一篇。(2)文中的“他”指的是_,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其性格;_。五、综合性学习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回眸往事:鲁迅不愿意看到东京“清国留学生”宛如小姑娘发j一般油光可鉴的辨子,便来到了仙台的课堂;A听着藤野先生那缓慢而又抑扬顿挫的讲解,更增进了他学医 的信心;那封n名信和看时事片时的喝采声打碎了鲁迅的学医救国梦,他毅然拿起笔同反动势力进行着豪不妥协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戎马一生,功勋显赫,但他永远也忘不了母亲那勤劳简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B永远忘不了母亲对自己的严厉管束和无私支持;永远忘不了母亲交给自己的生产知识、革命意志和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粪池施工方案与措施
- 2025年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创业公司招聘面试预测题及答案分析
- 2025年人力资源部总监面试预测题及解析
- 会昌钢结构网架施工方案
- 楼地面隔声施工方案
- 校企挂职锻炼协议书范本
- 预警平台运营方案范本
- 2025年初级产品经理的面试技巧与实战模拟题
- 教育机构类合同保密协议
- 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案例及分析
- 第七届全国急救大赛(医生组)理论测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AGV拖车电机选择计算表
- 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心理治疗
- 液氧贮存与充装安全管理
- 老师孤独症培训课件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2024年《经济法基础》教案(附件版)
- 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 课件 项目四企业所得税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
- 《税费计算与申报》课件 项目二 增值税的计算与申报任务三 增值税的申报
- 电动汽车的储能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