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揭露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B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C琐记中长妈妈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作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的。D朝花夕拾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清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2 .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度过了他风华正茂的岁月。B在人口迁徙方面,明朝可谓殚精竭虑,采取各种措施处置流民、移民问题。C美军凭着精良的武器,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迅速地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D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癣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3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黄河颂。B法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用清新的文字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了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马国等地的经历。C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因为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的,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的。D关雎蒹葭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两首诗歌都是诗中主人公为自己所倾心的“淑女”“伊人”唱出的缠绵悱恻的情歌。4 .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殷红(yn)默契(q)锲而不舍(qi)气冲斗牛(du)B呜咽(yn)震悚(sng)颠沛流离(pi)怏怏不乐(yng)C露宿(s)炽热(ch)海市蜃楼(shn)仙露琼浆(qing)D菌子(jn)吞噬(sh)酣然入梦(gn)鞠躬尽瘁(cu)二、字词书写5 . 在下列句子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西湖之美奥m(_)何在?西湖不是狭隘(_)的纯自然的美景。她不像黄山、九寨沟,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她不像漓江、张家界,西湖是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绪的精神之湖泊。看着她,心中便觉得有了着(_)落。因此说西湖的美是经过几千年自然造化与巧夺天工的完美结合。电视纪录片西湖将西湖之美表现得淋l(_)尽致。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合欢树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地,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已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选自史铁生散文选,有删改)6 . 第段,作者写了两件事,表现了母亲对我无私的关爱,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7 . 第段老街坊们提醒“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请你结合后文,说说为什么“我”在听到合欢树的消息时会“心里一阵抖”呢?8 . 第段画线句“悲伤也成享受”,请阅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9 . 文章用“合欢树”作为标题,请你说说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总成一梦(台湾)蒋勋(1)1990年,绕道香港转机,我第一次飞到了西湖。那天是除夕下午,天空密布着低低的云层,同行的H说:大概要下雪。(2)我忽然想起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有湖心亭看雪一段:“雾淞沆旸,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我会看到三百年前张岱看到过的那一天的“白”吗?(4)下了飞机,直接到西湖。投宿的酒店在孤山旁,地势较高。房间在西楼的七楼,是顶楼了。进了房间,打开窗户,一片轻雾细雪,迷离涌动流荡。(5)湖水很远,时隐时现。远远一痕起伏蜿蜒的山峰,若有若无,错错落落,随云岚流转变灭。(6)视觉一片空白,重重叠叠的白,重重叠叠的空,像宋瓷釉料开片的冰裂,不同层次的白,可以如此丰富。(7)“这是台北故宫夏珪的那一卷溪山清远图啊!”我心里慨叹着。是纸上大片空白里一缕淡如烟丝的墨痕,淡到不可见,淡到不是视觉,淡到像是不确定是否存在过的回忆。(8)没想到,南宋人画卷里的心事,在这里看到了“真迹”。(9)为什么是那一年除夕傍晚到了西湖?(10)为什么是在读了许多西湖的文学、看了许多西湖的画之后,才来到了西湖?(11)张岱写西湖梦寻的时候,明朝结束了,张岱披发入山,他已经失去了西湖。(12)陶庵梦忆里他举一例:有一仆役为主人担酒,一失足,摔碎了酒瓮,不知道怎么办,就咬自己手臂一口,心里想:这是梦吧?(13)“繁华靡丽,过眼皆空,总成一梦。”张岱的句子我是在青年时读的,过了20年,到了西湖,好像也要咬自己手臂一口,用肉体上的痛,告诉自己,这是真的。(14)约好五点出发游湖,走出饭店,到了湖边,一艘船也没有。想起这是除夕,船家也多回家过年了吧?(15)湖上一片空蒙,天空微微细雪,风里有腊梅清新沁鼻的香气。(16)张开眼睛,看到雾、雪、水、天,弥漫的一片空白。闭起眼睛,空气里袭来梅花时断时续的香、皮肤上乍暖还寒的温度,听觉里不知何人荡桨,微微水波声,渐行渐近。(17)一个妇人的声音,在蒙蒙寒风细雪间询问: “叫船吗?”(18)那舟上妇人的声音如此熟悉,似乎不是第一次听到。(19)那是曾几何时渡过我的一条船吗?我咬一咬手臂。(20)“不回去过年吗?”上船坐定,妇人撑篙,一篙到底,船身慢慢离岸驶去。(21)“带完你们,就回家吃年夜饭。”妇人声音柔软,在风中如轻轻盈盈细雪纷飞消散。(22)“贵姓?”H 问船家。(23)“姓付,付钱的付。”(24)没有听过这姓氏,想或许是“符”的简写,决定不再多问。(25)湖上没有船,空空荡荡的西湖,空空荡荡分不清界线的云、雾、水、雪,像面对一张还没有着墨的纸,一张空白的纸,素净空白,像最初的洪荒。天地还没有分开,一片混沌,然而宇宙要从那空白里诞生了。(26)我好像听到一声凄怆撕裂的婴啼,从洪荒之初的寂静中爆炸,像是大喜悦,又像是大悲伤。像是繁华,又像是幻灭。(27)空白里的大爆炸,将出现什么样的风景?(28)细雪散了,云散了,雾散了,会有山峦起伏,会有流水潺湲,会有桃红柳绿,会有鸟啼花放。(29)如果初春三月来,晴日暖阳,会在西湖看到什么?(选自笨拙的力量,新星出版社2014年版,有删改)10 . 仔细阅读文章,你会发现全文有两条线索,请梳理并概括出来。11 . 赏析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1)视觉一片空白,重重叠叠的白,重重叠叠的空,像宋瓷釉料开片的冰裂,不同层次的白,可以如此丰富。(2)张开眼睛,看到雾、雪、水、天,弥漫的一片空白。闭起眼睛,空气里袭来梅花时断时续的香、皮肤上乍暖还寒的温度,听觉里不知何人荡桨,微微水波声,渐行渐近。12 . 文章第(13)段写“到了西湖,好像也要咬自己手臂一口”,作者为什么要写“要咬自己手臂一口”,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13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3)段,作者由天欲雪联想到张岱笔下的雪中西湖,联想自然。一个“白”字,确定了本文要表现的雪天西湖的特点。B第7段由眼前西湖的景色,联想台北“故宫”里的画,既突出了眼前景,又让人联想到两岸分离的状态,笔端带出家国情怀。C全文写了陶庵梦忆里的西湖、近看西湖、远看西湖三个部分,文思收放自如。D文章最后段,“如果初春三月来,晴日暖阳,会在西湖看到什么”,以一个问句结尾,抒发了对重游西湖的期待之情。14 . 在中华民族的诗篇中,乡愁内涵丰富,常写常新,感人至深。结合本文内容与链接材料谈谈,你认为触发作者乡愁的是什么?蒋勋为西安人,早年随父母(原为江南人)客居孤岛,是深受中国古典主义诗学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台湾当代诗人。大学四年蒋勋曾停止写诗,直至到法国研究西洋美术史时,才又因为无法排遣的乡愁而动笔写诗。也因独自旅游的关系,怀乡的情绪彷佛经过酝酿而开始发酵起来,在内心翻涌澎湃,在压抑不住之下,于是买了笔记本,背出昔日熟悉不过的诗句,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而这些诗句似乎就是乡愁的病根,整整写完一本,好像把重重的乡愁呕吐尽了,原本抑郁的心,才舒畅起来。说“华表”张羽新当你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定会到天安门前去游览一番,尽情欣赏那古老宫殿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壮丽风光。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一对用汉白玉雕刻的华表产生兴趣吧。你看,它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啊。华表已经成为中华的标志。不是吗?那些用“中华”作为商品牌号的,哪一个不是用华表作商标?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叫它“华表木”或“桓表”。表者,标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牌”;另外,也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又叫“诽谤木”。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即现代的提意见,并不是指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所以“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远古时代的“诽谤木”是个什么样子呢?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确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诽谤木”上,“谏言”被作为皇权象征的云龙纹所代替。它被置于皇宫或帝王陵寝的前面,作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作为道路标志的职能,也大大退化了,偶尔设于桥梁之头,城垣之外,作为标志,但大都在京城,一般地方就很难见到了。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北京古老传说:华表柱头上的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它好像在对帝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臣民吧,因而名叫“望帝出”; 犼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耽恋山水,废弃政务,它好像在对出游的皇帝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吧,因而名叫“望帝归”。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我们在观赏这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时,这类传说不是正可增加游人的兴味吗?(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15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游览欣赏北京天安门前的壮丽风光说起,自然地引出“华表”这一说明对象。B本文条理清楚,第至段依次介绍了华表的来历、华表的形制、华表的应用场所、华表原名和艺术价值。C从第段可知,天安门前的华表现在仍然保持“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D第段画线句中“大大”、“偶尔”、“大都”、“很难”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6 . 下列不属于天安门华表构造的必要元素的一项是( )A云形横木B笔直的柱身C蟠龙流云纹饰D柱头上的蹲兽17 . 根据文意,谈谈华表作用的历史演变。四、句子默写18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_,月是故乡明。(杜甫_)寂寂江山摇落处,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上高城万里愁,_。(许浑咸阳城东楼)_,人迹板桥霜。 ((_)商山早行)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大雪三日,_。(张岱湖心亭看雪)五、课内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9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_、_、_并称为“四书”。20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人不堪其忧。(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1 .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A曲肱而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温故而知新D人不知而不愠22 . 翻译下列句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