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B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散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C由于芦苇丛中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用劲地嗅着。D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经常时不时地出现敲击声。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A呓语(y)禁锢()绯红(fi)胜券在握(jun)B桑梓(z)恻隐(ch)亢奋(kn)姗姗来迟(shn)C嫉妒(j)缄默(jin)襁褓(qin)骇人听闻(hi)D叮嘱(zh)陨落(yn)媲美(b)一泻千里(xi)3 . 下列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比喻、拟人)B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排比)C小宁长得很英武,像她的爸爸一样。(比喻)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4 . 下列各项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件事情让小赵心中惴惴不安,连吃饭都没胃口,美味的大餐也味同嚼蜡。B新关角隧道的豁然贯通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已具备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C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D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5 . 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和电影的普及提供可能。目前,用手机在线玩VR游戏、看VR电影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5G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时延等特点,应用前景空前广阔。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来5G网络的峰值甚至可达20Gb/s。这一问题将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迎刃而解,未来,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ABCD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父亲的电话父亲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听听村子里的大情小事。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可现在,世界于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他声音洪亮。母亲比画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放心吧。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几乎很少和他说话了。许多时候,他总是答非所问。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但父亲并不是不说话了。比如喂猪,喂羊,喂鸡时,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和它们说:“狗东西,这么好的吃食,还挑挑拣拣的。”或者说:“别抢呀,都有份的。”这样的话,他能絮絮叨叨说上半天。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呢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有一次过节回家,我们和母亲开玩笑说:“娘,你看爹现在的样子像不像个领导,说啥你都听,他让你干啥你就干啥。”母亲说:“你以为他能?我是让着他。现在,他什么都听不见了,和他吵他听不见,骂他他也听不见。他现在就剩下一张嘴了。”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又说又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胡蒙对的。春天的时候,母亲中风。一切都来得很突然。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耽误了这长时间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听了父亲翻译过来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能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你们也别担心,你母亲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电影一样。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6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的原因。7 . 结合语境,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1)这样的话,他能絮絮叨叨说上半天。(2)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8 . 请结合全文,理解“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这句话的深层意蕴。9 . 小说以“父亲的电话”为题,但文中父亲从未打过电话,这样命名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祁茂顺汪曾祺祁茂顺在午门蹬三轮车。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一-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祁茂顺只好改行祁茂烦很爱护三轮车,总是檫洗得干千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璧陈大妈来我祁茂顺“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祁茂顺人缘很好。8离祁茂顾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的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全四爷”。辛亥革命后,贝勒府原是很大的保留了三问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祁茂顺说:“行!星期天。”10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涵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11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頂棚。棕笤带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带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松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12“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13“那倒是。”14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邓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15“喝惯了。”16祁茂顺告辞。17“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18“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19“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20“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入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21“大酒缸没有了?”22“没有喽。”23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24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选自汪曾祺作品集,有删改)10 .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祁茂顺的手艺?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11 . 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2 . 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13 . 结尾处金四爷两次说道“大酒缸没了”,试分析两次的心理有何不同。14 . 文中“烧活、纸糊的顶棚、大酒缸”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三、句子默写在横线上默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1)永结无情游,。(李白月下独酌)(2)山映斜阳天接水,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3)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鱼我所欲也)(5)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共10字):,。四、对比阅读15 . 古诗文阅读。(一)黄州安国寺记(宋)苏 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注释)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罪垢:指罪孽。染污:烦恼。翛(xio)然:超脱的样子。附丽:附着,依附。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二)行香子述怀(宋)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注释)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求所以自新之方往之汝家,必敬必戒B间一、二日辄往遂于外人间隔C私窃乐之宴酣之乐D具石请记之百废具兴(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注释) 烟暝:烟霭、云气。棹:船桨。编阑:挡栏,赶栏。16 . 这首诗写了夏季_时分的乡村景象,突出了乡村这个时候_的特点。17 . 请简要分析“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所营造的意境。六、名著阅读18 . 名著阅读。(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A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地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辨;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语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A(_) B(_)(2)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是_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书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_。”七、作文19 .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