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与以往相比,今年新化各景区着力营造文化氛围,传统的文化味道在各个景区潜滋暗长。B在精准扶贫中,新华村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C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绚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D在味千拉面的示范效应下,中国餐饮业的上市热情空前高涨,显现出前呼后拥的局面。二、字词书写3 .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订正。才书学浅不辱使命中流底柱有例可援侃侃而谈深居简出心灰意冷冲耳不闻毕恭毕敬万恶不赦分庭抗礼急不遐择错别字改正三、现代文阅读阅读倔强的仙人掌,回答下列问题倔强的仙人掌女人看见路边蹲着一个挑担老头儿,他身边的筐里装着满满一筐嫁接的仙人掌,高高的底座像一座独立秀挺的山峰,山峰顶部是形状各异的红、黄、绿各色仙人球。女人拿起仙人掌仔细的挑选了很久,价格不贵,与花鸟市场上的相比便宜许多,便挑定了自己喜欢的两盆,准备一起买。老头儿布衣布褂,黑褐色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操着极生硬的普通话,如数家珍般介绍这植物的种种优点,什么如何好看好养了,什么净化空气了。末了他搓着厚皮疙瘩的手爽快地说:“你要两个,那就算你小批发好了,再便宜你一块钱,你看咋样?”“你这是真嫁接上去的口还是用牙签插上去的?”这样的价钱,女人总觉心里不安,指着山峰顶部的红黄绿颜色的仙人球满脸怀疑地问。蛮好的花买回家后发现居然是新种没根的,这种事情不止一次了。老头儿的脸腾地红上来,紧锁眉头,瞪着浑浊的眼睛说:“怎么可能是插上去的?怎么可能呢?这可都是我一棵一棵亲手栽起来的啊!”老头儿本不地道的普通话,这时更是结结巴巴地有点南腔北调了。“是吗?”她抬起眼皮,瞟了他一眼,反问道。这样的看似暴怒的伪装她也见多了。倘若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何必这么着急,她心里想着,不再吭声。眼看就要成功的交易,因为这一问停了下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老头儿的脸涨得更红了,忙不迭地解释。而他越是叽里咕噜地絮絮不止,她就越觉得他不可信。忽然,老头儿停了下来,从筐里拿起一棵茁壮的仙人掌,没等女人反应锅炉,使劲一拉,把它的顶部从底峰上扯了下来,然后一手一半举到女人眼前:“你看,你看!有牙签吗?”他用力地问她,眼里似乎也冒了火。没有牙签,扁扁的巴掌形的黄绿色软刺仙人球从它的底峰上被拽了下来,而它的底峰上生生裂开了一道绿色肉质沟壑,本已长在一起的首尾两截,就这样被硬硬地扯开了。面对这样的场面,女人呆呆地怔了一会几,低下头去付钱。老头儿一脸自尊,挺着胸膛收钱,三块钱一个,五块钱两个,又从布衫口袋里摸出装钱的塑料袋,该找多少还找多少,也不计较身首异处的那一个。老头儿娴熟地把东西包扎好,放进女人的车筐里。转过身,捡起地上已成两截的仙人掌,一起放进她的车筐里。“别扔了”, 老头说,“一起种进泥土里,两截都能活。”女人脸红了,羞愧地点了点头。老头倒笑了起来,露出锈蚀的牙齿,又用他那东倒西歪的普通话安慰她说:“放心好了,这东西最耐折腾,刚才那点事算不了什么,只要有点泥,就能长出根的。”两截还能活,这不假。但女人看着老头儿只是觉得心里生疼,仿佛受了伤的不是那棵仙人掌,而是别的什么。那别的什么像一支小手,躲在她的胸膛里,一下一下,揪得她的心生疼。那疼隐隐约约地从老头儿脚下的那对仙人掌里传过来,从他那鬼样的普通话中传过来,从他那已经装在布衫口袋里的塑料钱袋里传过来疼得她直想落泪。4 . 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女人挑选仙人掌,准备买下(1)_老人扯断仙人掌证明给女人看(2)_。5 . 女人为什么怀疑仙人球是用牙签插上去的?6 . 文中划线句子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1)“是吗?”她抬起眼皮,瞟了他一眼,反问道。_(2)老头儿的脸腾地红上来。_7 . 女人买到了货真价实的仙人掌,却为什么“看着老头儿还是觉得心里生疼”,甚至“疼得她直想落泪”?8 . 说说文章标题“倔强的仙人掌”的含义。阅读下面的问文章,完成小题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盛玉雷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应。(选自人民日报2019-04-03)9 . 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10 . 仔细阅读第2段,简要分析第2段的论证思路A11 .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保持活力?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A12 . 文中画横线处是网友的说法,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读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A(150字以内)四、句子默写13 . 补全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_,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关雎)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溯洄从之,_。溯游从之,_。(蒹葭)青青子衿,_。纵我不往,_?(子衿)_,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_。(贺敬之回延安)青树翠蔓,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五、课内阅读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4 . 解释加点字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_)(2)太丘舍去(_)(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4)元方入门不顾(_)15 . 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6 .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唯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选自战国策.西周策)17 .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亭不拔雍氏而去拔:攻取B寡人请以国听听:服从,照办C何为与高都与:和D韩氏罢于兵罢:通“疲”,累。18 .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秦国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A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B秦闻之必大怒/面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C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D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贺得充周也19 .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苏代向周君表明自己可以让韩国不向西周求兵求粮并且献出高都。B楚将昭应曾说一月便能夺取韩国的雍氏,现在包围雍氏五月不能攻下。C韩国相国听信了苏代的言辞,将高都献给西周。D苏代认为如今韩国包围雍氏已经5个月了,还不能攻克,这暴露了楚军的处境困窘。20 . 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票于周,此告楚(是韩国)病也。七、语言表达21 . 仿写句子。例句:微笑是一缕春风,让人们感到温暖。仿句:书籍是,让人们。八、名著阅读22 .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1)划线句中的“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2)鲁迅两次摇头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原著简要回答。九、作文23 . 按要求作文.台湾作家刘墉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写道:“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