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日寇在南京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B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 。C语文老师怂恿我们班同学积极报名参加这次作文竞赛。D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2 .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B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D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3 .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精神。)B“是我太爱怜它吗?是我爱怜得无所谓了吗?”(作者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追问自己为什么没能为小桃树写文章,表达了对小桃树的愧疚之情。)C“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对家乡炽热的爱,表现了要解放家乡的决心。)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亘n古桑梓z拈nin轻怕重间不容发fB翘qio首加冠un杳yo无消息人迹罕hn至C荣膺yn稽j首怏yn怏不乐哄hn堂大笑D嗔chn怪箴zhn言戛ji然而止锲q而不舍5 . 下列作家、作品及文中名句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茅盾“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B三棵树苏童“树让我迷惑,我的树到底在哪里?”C那树王鼎钧“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D悬岩边的树曾卓“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6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B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C我们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D海水深度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约有1500亿吨,约占地球已知总储藏量的三分之一。7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丘壑(h)羸弱众目睽睽(ku)饥肠辘辘B揣摩(m)繁琐运筹帷幄(w)流光溢彩C狡黠(xi)慰籍叱咤风云(ch)自出心裁D挑剔(t)张皇前瞻后顾(zhn)坦荡如砥二、现代文阅读咖啡“毁”眼“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想起了过去,又喝了第二杯”邓丽君甜美的歌声,加深了人们对咖啡的印象,也激发了一些人品尝咖啡的欲望。 咖啡的益处主要是,它能滋养皮肤,有助于消除疲劳,可预防胆结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开胃促食、活血化瘀、息风止痉等作用;此外,咖啡可能还有解酒作用。当然,其害处也不能忽视,就是它会造成人神经过敏,加剧高血压,诱发骨质疏松,饮用过量会有致癌危险,咖啡中所含的物质会让人上瘾 不管咖啡是功大于过,还是相反,现在科学家又发现了咖啡一大“危害”,那就是:咖啡“毁”眼。 我们知道,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青光眼的起因是眼内压不稳定,出现了间断或持续性升高,其压力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后,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了损害,造成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甚至引发失明在急性发作期一两天即可完全失明。而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带有毁灭性的眼病竟然和咖啡有一定因果关联。 为了搞清楚喝咖啡是否影响眼睛,美国一个科研小组曾专门进行了实验,探讨饮用一杯容量为237毫升的咖啡这个非常有限的咖啡饮用量对眼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对正常人眼睛的不良刺激不明显,但对患有眼部疾病的人,特别是青光眼患者,有轻微的不良影响,但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但长期饮用过量的咖啡,会对眼睛有什么影响呢? 另外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则依据1980年到2008年的医学资料分析,对40岁以上、没有青光眼或癌症病史且有眼科检查报告的人群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研究人员每4年对他们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以此来评估这些人日常的咖啡因摄入量,并进行多种可能性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原本没有眼病的人当中,有一少部分因过量饮用咖啡,逐渐患上了青光眼。 最近,美国一个研究学会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75000多名女性的健康数据,结果显示,重度咖啡饮用量与青光眼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日常饮用量越大,患青光眼的可能性就越高,而且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比没有家族史者,患青光眼的可能性高。这表明,基因和咖啡对诱发青光眼都有作用,而过量饮用咖啡会“毁”眼,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看来喜好喝咖啡的朋友真的是要谨慎;。8 . 文章第段以美酒加咖啡的歌词开篇,有什么好处?9 . 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酒后可以适量喝点咖啡,因为咖啡有解酒的作用。B美国研究小组的研究证明,原本没有眼病的人过量饮用咖啡都会患青光眼。C适量饮用咖啡对正常人的眼睛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不会造成任何危害。D重度咖啡饮用量与青光眼的产生关系密切,日常饮用量与患病可能性成正比。10 . 文章结尾,作者对喜爱喝咖啡的两种人提出了诚恳的建议,请联系全文补写出建议的内容。11 .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两段之间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但是,关于咖啡这种饮品,科学家们曾站出来发言:咖啡对人有益也有害。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我们从未离开过阅读当我们在谈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其实,就是在谈行云流水的日子,阅读正用两个维度帮我们建立人生坐标系:一个是审视自身和环境的坐标,一个是前行延伸的坐标。我们从未离开过阅读,而且不同阶段的差异选择也让阅读有了时序幼年的童话、青年的咏志、中年的深邃、老年的闲情。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建构,如茨威格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复化来自于读书能帮我们指出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它是平凡的世界的人性温暖、是简爱冲破偏见的勇气、是资治通鉴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最终让我们“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我们通过阅读镜鉴自身,阅读也邀请和带领我们不断前行。边走路边听书、书送到家门口、五花八门的书单、成百上千本书浓缩于薄薄的电子书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伸手即可阅读、唾手可得知识;也从未像今天一样,对读书学习的需求如此迫切,对高速更新的知识和讯息略感焦虑。焦虑的不是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快捷便利,而是在海量知识和内容面前无从选择;焦虑的也不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微阅读”的盛行,而是没有沉潜之心和缜密逻辑将其融会贯通;焦虑的更不是所谓深阅读和浅阅读之别,而是没有完善科学的阅读链条来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其焦虑,不如培养定力。乐于在浅阅读中快速捕捉讯息,也必须从深阅读里体味思维深度。林语堂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阅读能让我们适当超越过量的浮躁的杂乱的信息环境,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读书在人生的象限里没有极值,用阅读注解平凡的日子,就意味着选择了终身学习的最佳途径。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苏东坡“立志读尽人间书”;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地阅读和学习,被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评价为“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有人说,“读过的书迟早都会忘”,也许吧?如同我们早已忘记儿时吃过了什么,然而那些食物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茁壮了我们的骨骼,强健着我们的肌肉,让身体有朝气精神不缺钙。更重要的是,读书的人常怀感悟之心,在生活中,读高山、读流水、读人生。12 .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3 . 请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4 . 请给第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15 .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段的论证思路。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陪母亲磨面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舞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薄箩里。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16 . 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17 . 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至少三点)18 . 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19 . 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20 . 阅读本文后,相信你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三、对比阅读阅读韩愈马说(节选)和岳飞论马(节选),完成题。(16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自岳飞论马)注:啖:吃. 介:披上战甲。比:等到。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褫(ch):解除。 21 . 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日啖豆至数斗(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22 . 与例句中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若无事然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影布石上,佁然不动C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D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23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24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_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译文:_25 . 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26 .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_四、情景默写27 . 名句默写。(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_,柳暗花明又一村。(3)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5)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五、诗歌鉴赏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山行宋叶茵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28 . 仿照下面的示例,赏析“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示例:“小园香径独徘徊”, 融情于景,诗人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不能平静。写出了诗人伤春、惜春的感情。29 . 对浣溪沙和山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溪沙在伤春的表层意象中,蕴涵着强烈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B“无可奈何花落”,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C山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的山中绚丽景色,抒发了自己到一座从未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感受。一人独行山中,左顾右盼中似觉孤凄;而空寥中突然传来几声鸟鸣,于是顿有“似曾相识”之感。D浣溪沙语言婉丽,画面生动;山行用语质朴,似无意“着色”,但青山、白鸟的如实绘出,显得素净、淡雅。30 . 晏殊和叶茵的作品,都写见到了鸟儿(燕子、飞鸟)的“似曾相识”之感,但包含其中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析。六、语言表达31 . 根据材料写出对联的下联。“哟呦鹿鸣,食野之蒿。仅有嘉宾,德音孔昭。”“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