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融情于景,表达了对冬天济南的喜爱。B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和袁珂的女娲造人都是童话故事。这种文体想象奇特,生动有趣,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C语文阅读课上,张尚总结:“以上是鄙人的一点拙见,若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句中的“鄙人”“拙见”“指正”都是张尚的谦逊用语。D学了论语后,李姿对同学说:“我爸爸今年是不惑之年,奶奶今年是耳顺之年。”由此可见,李姿的爸爸今年四十岁,奶奶今年六十岁。2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梦应是一幅多维度的篮图,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融碰撞,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cn)的中国文化。B翰墨飘香,丹青溢彩,以“墨”为代表的书画艺术,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胎记,承载(zi)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哲学。C围棋文化源远流长,其魅力跨越几千年而历久弥新,高手们对弈论道时的心骛八极(w)、神游万仞让人遐思无限,巅峰对决时的紧张刺激更令人目炫神迷。D坐上乌篷船,听听船夫哼唱的江南小调,看看河畔的蒿草,还有着蓝布衫子的少女,划着小船,激起的阵阵涟漪(y)。这情形,不由让人想起乐天说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3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大地震,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B我们要向读者讲述的是一则人民子弟兵将百姓冷暖装在心上。C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D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事件,小区保安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案例措施。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称职/称号着落/着急气冲斗牛/首当其冲B校补/校园参差/差别鲜为人知/屡见不鲜C蓬勃/悖论背诵/背包峰回路转/回心转意D锡箔/停泊晕眩/炫目天之骄子/矫枉过正5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五一假期出游人数众多,提前机票更划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不应该用事。蒋庆泉老人就是电影英雄儿女中主人公王成的,这一消息通过新闻报道后,得到了全国各地志愿者的关注。A预定意气原形B预订意气原型C预订义气原型D预定义气原形6 . 对下面应用文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征稿启事为丰富萌芽文学社社刊小草的内容,特向全校学生征集下列稿件:烛光赞歌、青春吟诵、心灵抒怀、学海拾贝、诗路花语、开心乐园、天马行空等。来稿要求思想健康,内容新颖,感情真切,文字简洁生动,文体不限,篇幅800字以上,诗歌14行以上。为方便审校,来稿请用A4纸打印,题目下方注明班级和姓名。2015年3月25日A启事名称“征稿启事”应写在首行正中。B正文应交代投稿的地点,如“稿件请投萌芽文学社信箱”。C正文下面应写上“此致”“祝全校同学学习进步!”之类的祝颂语。D日期上方应署名启事单位“萌芽文学社小草编辑部”。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乌篷摇梦到春江叶文玲我千百次做过有关富春江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句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我终于圆了梦,己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两次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处: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眼前兀地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的一江水的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会令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水里。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兰江、新安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別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的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怪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江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得水底夭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染绿了山。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江水波平浪敛,真是千重涧水汇清流。这一切,仿佛都是在水底悄悄进行的,几十里的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坦、自在极了。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遍现她怀古启今的魅力。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如此敬重这位几请不出山、宁做垂钓翁的隐客,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重这位先贤的做世风骨。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唯愿年年得相见。7 . 联系全文,品味文题“乌篷擔梦到春江”的妙处。8 . 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赏析第段划线句。9 . 文中第段写到“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唯愿年年得相见”,请结合上文谈谈你对“丰战”一词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赫赫有功”与“默默无闻”地处祖国西部荒漠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航天的圣地。50多年来,中国核导弹从这里腾飞,东方红卫星从这里升空,神舟飞船从这里起航。这里的东风烈士陵园里躺着无数的英灵,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了赫赫功勋,但其中绝大多数英烈都是默默无闻。赫赫有功与默默无闻,看似相悖的逻辑,辉映着崇高的抱负追求与价值目标。建千秋之功、立万世之业,而无个人功名之求。这,就是共产党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的生动诠释。在不少时候,为国建功,需要舍弃一己之名;为民谋福,需要舍弃一己之利;为成大业,需要舍弃一己之荣。在个人与集体、小家与国家的考验面前,他们坚毅地选择了后者。赫赫有功是因“隐姓埋名”的奋斗。干事创业,谁不希冀鲜花与掌声?攀登高峰,谁会放弃一步之遥的唾手之功?然而,“两弹一星”的元勋们,为了国强民安,义无反顾地抛弃个人功名。当年,留美博士邓稼先归国后,中央安排他做“国家大炮仗”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听从组织安排!”沉潜在荒漠中默默奋斗了数十年,连妻子也不知其去向。这种默默埋名,为的是国家重器的一举成名;这种默默无闻,彰显的是献身国家利益的民族精魂。这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英雄,正是托举中国梦的民族脊梁。赫赫有功是因“计天下利”的忘我。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终身教授叶嘉莹说:“只有在看透了小我的狭隘与无常以后,才真正会把自己投向更广大更高远的一种人生境界”。计利小我者,只会“汲汲于富贵”;计利天下者,才能“眼放长空得大观”。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不留恋剑桥大学顶级教授头衔、花园洋房、私有诊所等显赫名利,“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家国情怀,让他毅然回归报效祖国。有了赫然成果,领导催他申报院士材料,他一拖再拖;面对国家急需,他却只争朝夕,仅用5年时间就研发出西方国家需要20多年才能研发出的地球深部探测装备。这种“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名利观,正是无数报国者舍个人之利、兴国家之业、求民族之荣的精神火炬。赫赫有功是因“春蚕到死”的奉献。举凡世界级、国家级的科学大工程、百年大功业,皆需一代代人的接力拼搏,更需个人毕生心血的竭力付出。许多报效国家的英才,宁愿一生无名,也要“燃尽生命”。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遗书被称为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然而,这颗世界级的璀璨艺术明珠,凝聚了多少代开拓者、科研者、守护者的毕生心血。他们默默无闻,但永不言悔。“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人们在感受莫高窟艺术珍宝的幽远深处,看到的是无比辽阔的精神星空。让我们深切缅怀英烈,悼念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默默无闻的奋斗者、奉献者。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赫赫功勋的建立,需要埋头奉献,或许一时默默无闻,但终将接受历史和人民的致敬。10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1 . 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12 . 下面的这个事实论据放在哪一段合适?为什么?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在国家需要他时,他坚定而深沉地誓言:“我愿以身许国!”他化名“王京”,神秘地“失踪”了17年。13 . 第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4 . 分析第段加点词语“沉潜”的表达效果。阅读选文,完成问题。材料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 ligence),英文缩写为A。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本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从l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算法、大数据、50等为公众所熟知。“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图内蓬勃兴起,成为科技创新的“超极风口”。材料二:材料三: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未来的10-20年,会有越来越多的领域或企业选择利用人工智能,捉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一,现在人工智能发展比较成熟的领域是“识别技术”,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比如其中的语音识别一定会影响速记员和翻译(甚至是同声传译),科大讯飞推出了一个实时翻译机,能达到大学英语6级水平。第二,人工智能比较火热的领域有“智能机器人”,这个应用很广,有很多工厂会使用机器人来取代流水钱工作。第三,人工智能技术还运用到了运输、配送领域。比如无人驾驶、无人机等。所以未来司机、外卖小号、快递小哥,也很可能要面临转岗。第四,人工智能很牛的一个领域还在于“大数据智能分析”,相应的。像会计、审计、税务、证券交易员这些与数据打交道的职业,有可能会受到冲击。要在瞬息万变的人工智能时代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在学生时代便提前准备。对很多中国学生而言,“行业”“工作”,都是很遥远的事情、但在全球范围内,职业生涯教育很早就进入到学校。在美国、日本、加拿大,从小学开始,就有职业课程的设置,开始培养孩子的职业观念。“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在人工智能时代显得尤为正确。15 . 选出对以上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人工智能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但不是人的智能。B全球人工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不逊色于全球的发展速度。C利用人工智能,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D中国同美国、日本、加拿大一样,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16 . 下面是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概括,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仿写划横线的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式。人工智能行,“识别技术”应用早:_,_;_,“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强。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自序)注释:甲午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丁酉指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17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18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19 .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雾凇沆砀”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汽一片弥漫的情景。B“一芥”、“两三粒”是虚写,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C张岱梦中的西湖与他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D“大喜”不但写出了客人见到“我”的惊喜,也暗示了张岱夜遇知己的高兴。20 . 赏析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作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1 . 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他的“痴”和“梦”的理解。四、句子默写22 . 默写(1)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2)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行)(3)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4)东皋薄暮望,_。(王绩野望)(5)黄鹤楼中描写站在楼上观赏到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_,_。(6)与朱元思书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_,_。(7)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_,_,一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登 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3 .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这首诗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诗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常作客”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本诗通篇对偶,不仅每一联的上下两句成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首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