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诗文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马说等。C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都是大家熟悉的作品。D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集有泪与笑沙与沫。2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B冰心,原名谢婉莹,其作品的三大主题为“母爱、童真、自然”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之一。D金色花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tn hun(_)后,她是弄的那些花都死了。(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n ning(_)。(3)她常常肝痛得整宿整宿fn li f q(_)地睡不着了觉。(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 du b rn(_)。三、现代文阅读深挖一眼泉近日阅读,看到一个有趣情节。据载,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赶路途中,偶然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石碑。他观赏了一阵,刚准备离开又忍不住返回,然后下马继续研究。最后,干脆坐下来反复揣摩,竟在碑旁一连坐卧3天。如此专注,不知者或以为痴。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只有专注,才能做成事情。历史上,勾践多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霸业;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书写了不朽篇章。今天,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黄大年凭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拼劲,不舍昼夜、潜心科研,引领中国走入“深地时代”。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与执着,专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反观一些人,缺乏尽职履责的恒心和定力,在浮夸中蹉跎了时光,靡费了才干。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想调岗位、换环境;有的人拈轻怕重、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人怕吃苦,难以静心做事,凡事追求“短平快”。“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专注的人,往往能把时间、精力和智慧聚焦于关键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便碰到诱惑、遭受挫折,也能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至成功。反之,一个人如果简单冒进、朝三暮四,干什么都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事实表明,如果无法保持专注,很容易陷入浮夸、低效、粗浅的泥淖。进而言之,专注也体现为一种内心的坚守,一种忘我的情怀。诗人贾岛“推”“敲”未定,在驴背上想得出了神,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王国维亦总结过众所周知的求学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凡此莫不表明,无论读书学习还是干事创业,都体现为日积月累、历久弥深的过程,都需要目标专一、久久为功。涵养专注力,信念与责任感是最好的守护者。古人说得好:“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信念坚定方能凝神,凝神则能气定,气定而能专注。而唤醒内心深处的责任意识,时常自警自省,则能抵御外在诱惑、对抗消极散漫。对个体而言,根除沽名钓誉之心、摒弃急功近利之意、涤荡冒进浮夸之气,才能凝神静气、行稳致远,抵达成功的彼岸。“用功譬若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排除一切干扰、集中全部精力,始终保持那么一种静气志气、痴劲钻劲,我们就一定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成就生命的丰盈。 人民日报 (2017年09月20日 04 版)4 .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第段有何作用。5 . 请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述思路。6 . 下面这则材料能否作为文章第段的论据?为什么?冯唐,中国当代作家,1998年获中国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美国埃默里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从小便喜欢文学的冯唐,自17岁发表第一部小说欢喜起,至今已经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7 . 结合全文,品析第段中加框词语“一定”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谁穿了我们遗弃的校服安宁在一个小花园里,碰到一位散步的老人,他的脸上,没有过多的悲喜,表情有些忧伤。他的肌肤,因为常年的劳作,已经显得锈迹斑斑,犹如枯朽的树皮。而裹在瘦弱骨架上的那身独特的衣服,则将他与这个城市的格格不入,衬托得越发鲜明。那是一身中学生的校服。我从侧面,可以看见胸前写有“育才中学”几个小字。这显然是他读中学的孙子丢弃不穿的校服。校服原来的主人,当是一个热爱漫画的小男生,因为背后的空白处,画着一对牵手的小人儿,亲密无间地依偎在一起,旁边飞出一行可爱的彩字:我要永远陪你在一起。想来老人的小孙子,一定是心里喜欢上了某个女孩,而且异常大胆地在校服上表露出来。而老人定是看不懂这些的,校服在他这里,只是一件可以避寒的衣服,不应该被弃置一旁浪费掉。想起自己年少的时候,最讨厌肥大难看的校服,没有别的同学的勇气,在校服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写下信仰的格言,可以让校服变得另类一些;亦没有勇气,和父母要额外的钱,买喜欢的裙子,所以只好每日委屈地穿着它,如一只被排挤走失的野猫一样,自卑地走来走去。所以中学毕业的时候,戒便迫不及待地从校服里蜕皮。而母亲,却是从此眷恋上了我的蓝白相间的校服。她穿着它下地劳作,外出买菜,在路上为一些琐事跟人争吵,或者因为疲惫,在田间地头睡了过去。有时候弟弟会笑话她,说她是我的校友,而且,远比我对学校忠贞和热爱,可以将校服穿上几年而不厌倦。母亲总是笑笑,说:多好的衣服,结实、耐脏,穿起来从不会心疼,野生的一样,不娇贵。可是我却因此有过自卑。记得是在路上,与自己的老师相遇。我很迅速地以老师的眼光将母亲上下打量了一番,发现穿着校服的母亲犹如一个傻笨的学生,带着一股子乡野气,我的脸腾地红了。之前,校服在她的身上,不过是一件勉强算得上得体的衣服,但在那一刻,我却窥见了校服的滑稽与尴尬。我相信老师一定是看出了我的难堪,所以不过是简单寒暄了几句,便告辞走开了。而母亲,却不知趣地追赶上来,絮叨着说:你们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呢,还是觉得我身上有汗臭味,怎么没说几句就走了呢?我飞快地在前面走着,不理会母亲,并将她落下很远。那种混合了卑微、羞耻和疼痛的少女的心思,到如今,依然清晰地在心里记着。后来我走出了小城,并凭借着不息的努力,可以挣钱给自己和家人买到名牌的衣服,可是始终未曾停止过劳作的母亲,却将我给她买的衣服锁进箱子,继续穿着校服,在小城嘈杂喧嚣的街道上,走来走去。微风缭乱了她的头发,缕缕白发早已失去了水分,却依然傲然挺立,我不禁猛然心疼。只是,这一次她穿的校服,是被刚刚读了大学的弟弟遗弃在家的。在我所居住的繁华的都市里,常常会瞥见那些穿校服的成年人,他们拉着堆满水果的板车,骑着装满了货物的三轮车,或站在十字路口的大风中叫卖,或在夜色下为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那些被他们的孩子扔掉的校服,裹着他们的身体,犹如秋天里裹着金黄玉米的外皮。我知道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在明亮的高楼里行走。我也知道,当我们的翅膀,掠过高高的枝头,却不该忘记,将视线温柔又疼痛地,抚过那大地上那些穿着被我们遗弃的校服低头行走的父辈。(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8 . 文章主要写了关于校服的哪几件事?阅读全文,分点概括回答。9 .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1)我很迅速地以老师的眼光将母亲上下打量了一番,发现穿着校服的母亲犹如一个傻笨的学生,带着一股子乡野气,我的脸腾地红了。(2)那些被他们的孩子扔掉的校服,裹着他们的身体,犹如秋天里裹着金黄玉米的外皮。10 . 文章第段写“我”年少时对穿校服的态度,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概括回答。11 .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四、句子默写12 . 名篇名句默写(1)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2)杨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晚春)(3)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青青子衿,_。(诗经子衿)(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失望,向往自由生活,希望能达到自己理想的诗句是:_,_。五、课内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3 .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尊君在不(_) (2)相委而去(_)(3)元方入门不顾(_)14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友人惭,下车引之。15 .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是故事的起因。B“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C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地走进屋内。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用、讲礼仪对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守信讲礼之人。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春尽唐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乙)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16 .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17 .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七、语言表达18 . 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八、名著阅读19 .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许身报国的英雄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是蔑视困难的英雄气。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的经历谈谈你对英雄气的理解。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保尔柯察金。九、作文20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士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小草如此,我们的成长历程也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是否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