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河南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河南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河南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河南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抽噎y嗔怪chng菡萏hn悲天悯人mnB干涸h匿笑n攲斜q刨根问底poC侍弄s悭吝qin粗犷gung 人迹罕至 hnD莅临l称职chng澄清chng咄咄逼人du2 . 下列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元勋暑名迭起声震天地B典藉轻捷草率一反既往C选骋凝结调羹心会神凝D埋葬谣言秩序群蚁排衙二、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摊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来了。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知道:是叶三。接着一个金丝蔑篮,篮子上插一把小秤,他走进堂屋,扬声称呼主人。主人有时走出来跟他见见面,有时就隔着房门说话,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都均匀,很香,很甜,很好看。他也很喜欢到处跑。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叶三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都是布店学徒,都出了师。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一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叶三还是卖果子。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由一个小六角门进去,走过一条碎石铺成的冰花曲径,隔窗看见季匋民,就提着、捧着他的鲜果走进去。他给季匋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匋民是大画家,名士们就特别爱在他面前评书论画,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这种议论全都是道听途说,似通不通。季匋民听了,实在难受。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一张也不卖!”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叶三看了他的名片,一问,是日本人,说他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日本人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日本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日本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有删改)3 . 阅读画波浪线一段,简要概括内容,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4 . 读文中的画横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这个句子写出了叶三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2)日本人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5 . 链接材料:“伯牙子期共赏琴,高山流水唱知音。且叹斯文挥毫客,青眼有加卖果人”汪曾祺触及季叶二人微妙的心灵感应,让二人酬唱出“伯牙子期共赏琴,高山流水唱知音”之汪曾祺版。郎成勇读鉴赏家请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说说汪曾祺版“伯牙与子期”肺腑相通之处。6 . 鉴赏家通篇语言浅白,但其中夹杂“金丝蔑篮”和“冰花曲径”两个雅语,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说说这两个雅语的作用。阅读道行一文,完成后面小题。道行马宝山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儿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个个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心灵中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挣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那你现在就不怕了?”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3)(注)道行(hng):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7 . 请结合小说情节填空(要求填四字短语)。于先生身怀绝技于先生( )皮挑儿深藏不露于先生离开人世皮挑儿( )皮挑儿( )皮挑儿成皮先生8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原文段中最后还有“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被删掉了,这使人物和情节更合乎情理和生活常识。B小说段中“皮挑儿嘿嘿笑”皮挑儿的笑表现出他的随和与憨厚;段中“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表现出他的自豪与自信。C段中“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中的 “竟然” 表明情节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也表达了人们对皮挑儿高超技艺的惊叹。D小说塑造了于先生和皮挑儿两个人物,但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先生,塑造皮挑儿只是为了衬托于先生道行高。9 . (小题3)小说最后一段中的“皮先生”表达了人们对皮挑儿什么感情?在小说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0 . 和都德的最后一课比较,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两篇小说最大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从叙述人称的角度来分析,两篇小说的根本不同之处是什么?阅读下面器成还须久为功一文,完成下列小题。人才的成长也是有过程的,一旦超出科学界限,所谓的速成只会营造“海市蜃楼”般的幻影。近日,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成材实属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往往类比,因为正像树木成材一样,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但反观当下,不少现象不免有些违反常识。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加了个减肥群,10天极速变苗条”“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急于工作,急于恋爱,急着看成效,似乎成为唯恐落后于时代节拍的“紧箍咒”。其实,“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一样。创业风口光景无限,但若缺乏优质产品,竞争过后只会留下一片狼藉;高薪职业令人羡慕,假如核心能力缺位,终非长久之策。有人向往钢琴演奏的古典优雅,可练习枯燥,每个指法要经过千百次重复方能形成记忆;有人向往芭蕾舞者的风度翩翩,可完美舞姿的背后隐藏着练功中数不胜数的伤痛。由此看来,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从自身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想钻空子不坐“冷板凳”,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信心发生动摇。现代社会选择自然是更多样了,实现选择的资源也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讲,所谓“速成”有一定市场。但看树知人,但凡能速成的恐怕很难让你优势独具。与其目光游移、辗转腾挪,倒不如一门深入、攀登高峰。“十年法则”认为,每个领域的大师都需要10年左右的勤学苦练;“一万小时定律”指出,从平凡到超凡的跨越,需要经历一万个小时的稳扎稳打。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少年时被称为“天才琴童”,但“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又需要怎样的艰苦付出?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季羡林先生曾描述他在北大种莲的经历,几颗莲子经过两年扎根池底的力量积蓄,终于在第三年“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并在第四年“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愿年轻人都能做一池“季荷”,生生不息,静待花开。(选自人民日报,邝西曦)11 . 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12 . 文章第段中写故宫博物院的宫廷紫檀家具有什么作用?13 . 简述第段的论述思路。14 . 说说第段的深刻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15 . 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 )A选文开头的“海市蜃楼”一词足以表明作者对人才的“速成”是完全否定的。B选文第段中加点词“窠臼”本来的意思是指现成的格式,这里指急于求成的潮流。C选文第段画线句中的“与其不如”表示作者对后者的选择与肯定。D选文第段连续运用了三个事实论据,深入论证了大师的“功”都不是速成的。三、句子默写16 . 古诗文默写。(1)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2)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的祝愿和对团聚的美好希望的句子是_。(4)悠悠中国梦,千古华夏情。在文天祥胸中,中国梦是过零丁洋中“_?_”的生死无畏;在辛弃疾眼里,中国梦是破阵子中“_,_”的建功立业。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17 .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1)沿溯阻绝_(2)属引凄异_(3)不及返顾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_18 .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更登一岩/更上一层楼B良多趣味/用心良苦C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D飞流汩然下泻/理所当然19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0 . 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引用渔歌,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氛围。B甲文结尾照应开头,从正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C乙文描写了作者俯身鸟瞰下面,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因此有非常好的兴致。D乙文描绘了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的景象。五、诗歌鉴赏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1 .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2 . 本诗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的精神追求。六、名著阅读名著阅读23 . 下列关于名著的陈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写长妈妈和“我”幼年的一段经历。围绕山海经这本书,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经历。文章夹叙夹议,在平易中寓有深长的韵味,塑造了一个独特、多彩的长妈妈形象。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革命理想主义色彩的英雄形象,他身上表现的自我牺牲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善良的人变成了狡猾、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D格列佛游记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1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寻常的鲁滨孙。如果说笛福通过笔下的鲁滨孙进化的结果,完全否定了英国现存文明的话,那么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却终于承认了笛福所否认的那些文明的东西。24 . (小题2)阅读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这段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