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城女性形象分析姓名:彭维勇摘要: 从众多研究围城中女性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是从男性的视角对女性形象进分析,其结果多是对女性的批评和贬低,极少从女性的视角来洞察女性。在吸收、融合、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试着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来对围城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当然,虽然本文是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审视,但不是强调要与男性对抗或与男性搞分裂主义,只是想要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生存权、话语权。本文通过对这篇小说女性形象的分析,启示读者去读经典作品时应该将那种男权思想避开,尤其提醒女读者应该要客观理性的去读经典作品,以期避免中男权思想的毒。关键词:男性偏见、女性主义视角、女性形象前言 围城是一代国学大师钱钟书于一九四四年动笔,一九四六年完成的,它曾被誉为“最伟大的小说”。它是一部喜剧也是一部悲剧,包含着对恋爱婚姻的讽刺和评论婚姻如同一座被围困着的“城堡”,里面未必就是幸福。许多研究者和作者一样以男性的视角来看待围绕在方鸿渐周边的女性,在鄙视方鸿渐懦弱的同时也鄙视和同情那些将婚姻视为救命稻草的女性们。同为女性,从女性读者的视角,我似乎看到也听到了她们无辜的呐喊声。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她们,注定已不再是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女性,她们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但成长于中国有几千年传统文化氛围下的,她们又不得不内化了关于婚姻的一些传统文化心理。小说中的人物在钱钟书先生的笔下栩栩如生,尤其是和方鸿渐有莫大关系的那四位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被塑造得各有特点。本文则以女性主义的眼光,根据这四位女性的成长及生活背景剖析她们的情感世界及形成的女性形象,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对作者字里行间隐藏的男性偏见进行指证,认同和赞扬她们为追寻“幸福”所做的努力。从而还原她们也是正常人,而且是正常的女人的形象,为她们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生存权和话语权,从而启示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不应该顺从作者的男权思想来完全否定她们。 一、男性偏见下的女性形象我们从认识到逐步了解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几位女性,都是通过方鸿渐的眼睛和思维来看的,她们的最初形象也是在方鸿渐的视角下形成的。所以无形中我们会受男权思想的影响,导致不能客观理性、公平公正的看待她们。欧化、卖弄风情的鲍小姐。据说钱钟书先生给她取名时也因“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给她取名为鲍小姐。最初,还没看到鲍小姐的人,从苏小姐嘴里我们就得知她已有未婚夫,文中外貌的描述“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红的指甲”【1】,这“局部的真理”给人以一个轻浮女子的印象。其实正如书中所说在那么热的热天,这是很合理的装扮,同船的外国女人也是那样穿着。在作者笔下她似乎是一个只有情欲的人,在船上的短暂的时间里,还通过各种熟练的技巧诱惑方鸿渐。她与方鸿渐甲板上在大庭广众下借烟卷来接吻的行为,作者还以大段文字来解释这不是方鸿渐的错。她与一个比自己大十二岁的人订婚,还主动到方鸿渐房间偷情,连方鸿渐也怪鲍小姐行动不检,似乎这一切都是不符合妇德的。这样一个庸俗的女性形象,似乎不值得人同情和深入了解。但是作者对她为何选择方鸿渐,为何一夜情后不理方鸿渐,这些心理描写都没有。只是一开始就从男性视角对她的性感形象描写,后来更是揭露在她的不良行为下方鸿渐体会到的受挫感,从头至尾似乎她都没有申辩的机会。相反的,方鸿渐可以“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不负责任”的享受鲍小姐“无言”的主动。温文尔雅,沉吟不决的苏文纨。她有头脑,有身份,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而且家里有钱有势。但她将自己的情感和婚姻看的金贵,她习惯于被追求而又绝不答应追求。她是人人向往的最理想的情人,在方鸿渐眼里她能做的只是一个最理想的女朋友。她看到方鸿渐追求庸俗的鲍小姐也不理自己,她暗地里看不顺眼鲍小姐,嘲笑她的行为。可是,这时她也意识到,“漂亮衣裳一直舍不得穿压在箱子底,过了几年拿出来却发现潮流变了,料子虽好,但款式不新了”【2】,所以她在方鸿渐的短暂船上恋情失意时送去“温暖”以此期待方鸿渐的追求。她后来处心积虑的给方鸿渐制造追求自己的机会,期待他能与追求自己多年的赵辛楣决战胜出。没想到的是方鸿渐喜欢的竟然是自己的表妹。最后她没有选择爱慕她已久的赵辛楣,而是选择了“圆脸肥短身材”的曹元朗。从头至尾她都是一个爱情的失败者,这一切从方鸿渐的视角来观察,似乎都是她咎由自取。因感情过于真挚而受伤害的苏文纨似乎没有辩解的余地,当然作者也没有给她多余的笔墨来解释,更没有审视和批判方鸿渐对苏文纨的不合理指控。这就使得读者再次陷入了男性的偏见中,其实如果跳出方鸿渐的描述,单看她的话语和行动,便会发现男性视角下对她的不公正之处和作者对方鸿渐的偏袒。一个不会被轻易取得的高傲青年女子唐晓芙。她看上去是一个无情的化身。虽然她随心意的戏弄方鸿渐,但从方鸿渐眼里看出她是唯一个被作者和方鸿渐认同的美丽女子。她的天真直率,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苏文纨不让她接近,她偏接近,偏和方鸿渐见面谈话,谁知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爱河。对爱情她想要占领“我爱的人,要能够占领他的整个生命,碰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我。”【3】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她对爱情的过于理想化及苏文纨的挑拨,使她和方鸿渐终究未果,似乎作者也觉得是一种遗憾。孙柔嘉似乎是一个集情欲、卖弄风情、冷漠三者于一身的泼妇。她是文中重要的一个角色,作者不惜笔墨的采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她与方鸿渐之间的婚姻。从她出现在到三闾大学的路上到与方鸿渐结为夫妻,这一路走来,通过方鸿渐的视角和作者的描述,使她在这段并不圆满的婚姻中所表现出来的是虚伪、做作、工于心计。尽管她初次在船上亮相时是女学生的胆怯与幼稚,但赵辛楣却发现她刁滑的很,就像鲸鱼张开了口等方鸿渐自动送上门。到达三闾大学后,孙柔嘉仍是事事向他请教的黄毛丫头,“黑夜独行”时,方鸿渐想要靠拢时才发现原来她很有主见。订婚后,更让方鸿渐柑橘似乎有了女主人,在结婚后,他再也不能称心傻干事了,这时他才发现赵辛楣的话事对的工于心计的女人。这时他已深陷“围城”总的来看似乎方鸿渐成了这段婚姻的受害者,是他被围在了城里,其实跳出文字,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的男性偏见过重,孙柔嘉这一路辛苦的走来,放弃自己优越的工作条件跟着方鸿渐四处辗转,为了挽救这段婚姻的破裂,她也极尽所能的忍受着方鸿渐的懦弱无能。作者却从中看到的是她的自食其果,悲剧自导自演,似乎毫无同情之说。我们从方鸿渐的视角和钱钟书的笔墨里看到了这四个人组成的现代中国的自由女性的群像,虽然在钱钟书的描绘中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恭维和憎恶女性,但是跳出书外我们不难看到在对她们的描绘中体现出来的男性偏见。 二、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批评,是指将西方的女性主义批评作为理论基础,把女性文学话语作为切入点,想要对中国文学中的男性霸权主义思想进行拆解,从而建立起女性的话语体系。它不是要提倡女性与男性对抗,而是争取女性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平等权;当然更不是要与男性搞分裂主义,而是想要在了解女性的基础上更好地与男性相处共创美好未来。女性意识,是指女性自身对于其作为与男性之间平等的主体存在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角色一直是被隐没和忽略的,她们没有自我意识且一直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存在。五四时期开始,女性才逐渐被意识到其存在的价值,慢慢地也开始觉醒。 在围城的序中,钱钟书说他想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而那类人是人,他们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既然是人,对于女人,那就应该从女性的角度来认识她们。围城写的是一九三七到一九三八年的女性,她们四个都是接受了新知识、外国文化的知识女性,她们作为冲出封建枷锁的女性,她们都殷切的希望自己能在情感和婚姻生活上获得自主权。她们是受过高等教育,能够独立的女性。她们既不是被“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束缚,也不是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荣的寻常女子,与中国传统的家庭妇女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再从传统的观念视角下来看她们。虽然作者是男性而且通过方鸿渐这一男性的视角给我们描述的她们,但我们应该客观的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正确看待她们,给她们的女性形象做一个新的定义和诠释: 寻求欲望自主探索型的鲍小姐“贞节牌坊”在古代成为好女子,好妻子的象征,它在精神上成为女性身上无形的枷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女性的身体一直是男性的欲望对象,在传统观念里,它只有圣母与荡妇之分。五四时期的到来,使女性性爱意识得到了觉醒,接受西方性解放意识,而这些意识觉醒的女性们,自觉面对性别自我的旅程,则意味着她们真正长大成人了。 海龟回来的鲍小姐在女性意识觉醒,则体现在她的性爱意识方面。从她出现时艳丽的衣着外貌我们看出她的形象是热烈而焕发的。客观的来看,和船上另外两个外国女人一样,在热带热天这是最合理的装扮,所以这并不能说她伤害了中国的国体。男学生们由于自身的对女性肉体的欲望而看的“心头起火、口角直流”【4】还笑称她为“局部的真理”,其实这正是那些男学生男性欲望的映射。鲍小姐在性爱面前不仅主动、大胆,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当时那个时代,一般人的性爱意识觉醒是达不到那种程度的。鲍小姐从小的成长经历让她从思想和行动上易于接受外国的性爱观。她生长于澳门,身体里有葡萄牙人的血。从小被父母差唤贯了,心眼儿变得伶俐,更懂得机会得靠自己找,快乐也得自己去寻的开朗性格。她天生的“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5】这般美丽面容和“纤腰一束”的姣好身材更给她增添了信心。她明白自己的地位,如果没有人帮助她,她将永远摆脱不了被差唤去“打杂”“看护弟弟妹妹”的女佣人的命运。所以与一个比自己大十二岁的人订婚,找到了出洋的机会。很明显她并不爱他的丈夫,但是她的成长环境让她仍然选择了他。 她得到出洋留学的机会,那是现实人生规范的另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的新的环境和新的性爱观则能使她变得像真正的女人,她既是自我精神迷恋的外露也是对自我的寻找。况且她是学医的,她在英国留学的这两年让她找到了短暂的快乐。方鸿渐的出现只是给她实现自我更新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她重新找到了性别的差异感和窒息已久的自我。正因为如此,在一夜情后,当她将要重新回到既定的婚姻生活中时,也就意味着她不得不重新回到原来的理性规范中,她改变了对方鸿渐的态度,将身心收拾整洁,准备见未婚夫。而方鸿渐在这场以性爱为目的的恋爱中,显得似乎懦弱了。这样“放荡”的一个女子,却让方鸿渐放弃温文尔雅的苏文纨选择喜欢她,虽然据作者描述是方鸿渐经不住诱惑,但是可以看到这其实是方鸿渐本能的男性欲望在作怪。当鲍小姐说他像自己的未婚夫时,他听了“又害羞、又得意 ”,作者的旁白更将方鸿渐心中不负责任的欲望表露“你可以享受她未婚夫的权力而不必旅行跟她结婚的义务”。【6】当鲍小姐和她亲吻后让她求爱时,他却“只觉得自己要鲍小姐,并不爱她。”【7】在一夜情后,鲍小姐改变对他的态度,他是这样安慰自己 “自己并没有吃亏,也许还占了便宜”【8】可见,他其实也是欲望的驱使者,但是他骨子里的懦弱让他在这场性爱面前没有主动权,而且他想享受但却又要指责。这样看来,鲍小姐为了寻得一时的快乐,做出的“欲望自主”探索似乎是失败的,她在身体放纵的背后,依然是颗孤独而且空虚的灵魂。她走在了女性意识觉醒相反地路上,其实在那个时代,懂得获得机会的她别无选择,她只能靠婚外短暂的欢乐来支撑她的“快乐生活”继续下去。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没有地位的女性,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成回国而且毫无回避的去争取了属于自己的快乐。相应的,方鸿渐和作者忽略了她作为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在那样艰难生活中的坚强与不屈。 具有传统母性与社会性追求型的苏文纨。有研究者给苏文纨美其名曰“沙龙主持人”,将她给方鸿渐提供打败赵辛楣来追求自己的关系称为上流派对里的“围猎”场。这一比方我觉得不甚恰当。社会追求型的苏文纨。苏文纨在刚出场时的身份便是凭真才实学学成回国的博士,在回国船上顶着极热的天气还坚持看书,鲍小姐玩笑话“你!苏东坡的妹妹,才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断追求知识的“才女”形象。虽然作者对她的外貌描写不多,没有高度评价。但“眉目清秀、衣服极斯文讲究”这样的外貌描写,加上孙太太称赞她的“女学生像苏小姐才算替中国人争面子,人又美,又是博士”【9】可见苏文纨还是一位美丽有文化素养的女性。就像方鸿渐所想的那样,在一般男性心中她的确是一位最理想的女朋友,可想在大学时有多少人追求她。但她学到的知识告诉她,她有她的追求、有她的事业目标,所以她将爱情看得很名贵,不肯随便施予。在外国留学期间与方鸿渐不同的是,她认真学习并完成了中国十八家白话诗人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她女性意识的觉醒体现在她知道女性也要有社会性的追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早已过去,自己也得有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在发现方鸿渐玩弄自己的感情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曹元朗,而不是赵辛楣,后来“夫贵妻也荣”的生活“苏文纨比去年更时髦了,脸也丰腴得多。旗袍搀和西式,紧俏伶俐,旗袍上的花纹是淡红浅绿横条子间着白条子,花的像欧洲大陆上小国的国旗。”【10】更证明了她的远见。她还在乘飞机来回时带小物品倒卖,可见,哪怕是在结婚后,她也不乏对社会的追求。身为大家闺秀的苏文纨身上也颇具传统母性。她对男性施以母爱,像照顾孩子般侍候男性,也算继承了中国妇女的传统“优良美德”。方鸿渐与鲍小姐这一路走来的短暂恋爱,她都看得清清楚楚,刚开始还是很生气的,但待方鸿渐被鲍小姐“遗弃”时,她又以她极大的包容心,接受了方鸿渐掉头回来的献殷勤。在甲板上吃水果时为方鸿渐剥桃子的皮,看到方鸿渐的手帕极脏时不仅把自己的递给他,还连同他的自己也一起洗了。在看到他衬衫上迸脱了两个纽子后还亲自为他缝上这些细节足以体现她那种对爱人的“母爱”。但方鸿渐想到那些是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时感到的不是幸福而是毛骨悚然,他将小义务视为自己的责任,他的懦弱和不负责任显露无疑。船到西贡傍岸时,她的亲戚派汽车来接她,在大家的羡慕下下船吃饭以及后面对她家的描写,可以得知她的家境不错,但她选择的是坐三等舱,相反靠丈人的钱生活的方鸿渐还买二等舱的票,可见她的节俭。苏文纨她集美丽智慧、勤俭节约于一身,具有传统母性与社会性追求。我个人认为生性懦弱无能的方鸿渐能曾经得到她的垂爱是他的幸运,没能娶到这样一位出色的女子是他的遗憾。一个妻性内化的真实女子孙柔嘉 整部小说描写最仔细叙述最多的女性就是孙柔嘉。她第一次出现时,作者是这样描绘的“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觀頬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她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女子,带有中国女性面对男人的那种害羞感。赵辛楣对她一开始亦是看得明白,“这女孩子刁滑的很”“你想,一个大学毕业生会那样天真幼稚么?”【11】在赵辛楣的眼里她是一个极具心机的女人。但是,这不能完全怪她,和她的成长环境有关。从后面“他到了孙家两次以后,就看出来柔嘉从前口口声声爸爸、妈妈,而孙先生、孙太太对女儿的事淡漠得等于放任”【12】得知她其实在家并不受父母的重视。她只好学会自己为自己打算,学会如何博得别人的喜爱而获得利益。她与姑母的相处则将她的这一特点展现出来。孙柔嘉也是一位知识女性但是她没有留过学,只念了大学,按理来说思想是没有鲍小姐和苏文纨进步的。她初次面对方鸿渐时的羞涩腼腆,其实并不是出于她的预谋而是她作为一个没有出过远门的中国女性,她在潜意识里觉得女人就应该要这样才能显得可爱。她之所以喜欢方鸿渐,选择和他成为夫妻,也可能是因为她在甲板上无意间听到的话,被蒙蔽了。其实整个小说里对方鸿渐的描写,也许就在甲板上那儿是最能体现他还算是一个大丈夫和有责任心的人,也难怪在家不怎么受重视和关心的孙柔嘉会陷入他的“圈套”。在中国长大的孙柔嘉,她虽然是大学毕业,但是传统的观念以及巨大的惯性力已经将“好丈夫”的标准和妻子的标准内化在了柔嘉心中。当柔嘉听到方鸿渐关心自己“咱们已经带累了孙小姐,她是脸皮嫰得很的女孩子,话说不出口,你做叔叔的更该替她设想”、得知自己没有旅费的时候为自己打抱不平“孙小姐第一次出来做事,哪里可以叫她赔本?你到了学校,一定要为她向当局去争”【13】的话语时,孙柔嘉似乎看到方鸿渐符合心里的好男人的标准。当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虽然方鸿渐没有能力为大家做什么,但是他也没有失去男人应有的礼貌和态度,这就让孙柔嘉对他的印象也不算太差。而赵辛楣的调笑,却在孙柔嘉心里种下了根。有时候假作真时真亦假,在三闾大学,李梅亭和其他人也都开他们的玩笑,这样一来二往的也许在她潜意识里就真认定了方鸿渐为她的丈夫。也难怪她后来像许多宫廷剧里的女子一样,费尽心思的想要和方鸿渐结为夫妻。她在和方鸿渐订了婚后,将方鸿渐视为自己的天。她虽然在方鸿渐没有被学校任聘时,仍有工作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资质,但由于那种传统的“相夫教子”妻性的内化,她放弃了工作跟着方鸿渐奔走。婚后,她虽然方鸿渐是一个无能的人,但她坚守着,她带着传统妻子的那一份“从一而终”和现代知识女性“家庭事业兼顾”的理念,忍受着方鸿渐的家人与他的“臭脾气”。她为方鸿渐谋职,希望他能博得自己的姑母的喜爱。就算没有房子也与方鸿渐过日子,在每次吵架都会退让。说实话遇到这样一个丈夫和家庭,她也没办法。所以还是将重心放在了自己的家人身上,似乎还是只有他们会关心自己。最后正如她和方鸿渐吵架时所说的“照你这样会吵,总有一天吵得我跑了”【14】,她在忍无可忍后拖着行李走了。到最后,“柔嘉走了,可是这房里还留下她的的怒容、她的笑声、她的哭声、她的说,在空气里没有消失”似乎这时,方鸿渐或者作者才发现,其实方鸿渐是爱孙柔嘉的,只是他从来没有像爱唐晓芙那样爱的刻骨铭心。这一路走来的婚姻里,方鸿渐带着自己是否爱孙柔嘉的猜疑,半推半就的和她成了婚。对这段婚姻从头至尾无疑他的贡献是极少的。柔嘉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表露在这段婚姻里,她没有追求能够“夫贵妻荣”,只是希望在婚后能与丈夫携手共度人生的真挚情谊,但方鸿渐和作者却有意遮蔽了这一点,没有赋予柔嘉在爱情和婚姻上与男性相同的主体性现代性爱伦理,让这样一位妻性内化的真实女子备受读者冤枉而以致于嫌弃。期待女性彻底解放的唐晓芙纵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唐晓芙是唯一一位被方鸿渐深爱、作者喜爱的女性。她那纯天然的美丽容颜与气质,让她成为男性眼中的“好水果”。但在爱情上,作者仍给了她个不是美好甚似美好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到从她一出现,方鸿渐就喜欢上了她,在极其曲折的追求后他们算是恋爱了。后来在方鸿渐和作者眼中是因为“苏文纨一定加油加酱”【15】的描述和鲍小姐的关系导致了他们的分手。其实不然,唐晓芙也是一位知识女性,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则体现在她对爱情的定义。她的爱情要像作者描述她的外貌一样纯真、美好“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16】。她也不是没有挣扎过,她在述诸方鸿渐的种种不是时,也希望他“你为什么不辩护呢?我会相信你”,【17】这时她需要的是男性的那种对爱的魄力,但是谁知道方鸿渐是爱情里的懦夫呢。当方鸿渐在门口淋雨,她想要等一分钟后不顾丢人的去叫他回来,结果方鸿渐不争取的走了。当方鸿渐回到家时,虽说因为误以为是苏文纨的电话而对唐晓芙臭骂,但的确是因为方鸿渐的所谓的男性自尊导致她失望至极。方鸿渐这样一个在爱情里没有毅力、不纯的人如何承担得起如此纯的爱。如果最后是他们俩结了婚,未必会过的比和孙柔嘉一起好。懦弱无能的方鸿渐配不上天真浪漫的唐晓芙,这样的结局应该对两人都是最好的。在这场爱情里,至少给两个都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3、 结语 在当时那个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在主动追求幸福的路上,还得她们自主探索,自主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虽然她们都接触了新知识,成为了知识女性,但是她们成长的环境让一些传统的女性规范内化,继而表现在她们身上的是两种文化交锋下的形象,不管怎么说她们为爱情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认同和赞扬的。而很多读者在读经典作品时,常常顺从作者的男性视角来观察女性。因此读者看待女性形象的主动权一直是掌握在男性的手中。显然这样来对待女性是不公平的,我们在去读经典时应该将那种男权思想避开,赋予她们生存权和话语权,这样才能还原女性的正常人身份。例如,活跃于80年代文坛的作家张贤亮,是当代较早写“性”的作家。他的小说中一再出现的爱情模式是男主人公抛弃底层劳动妇女,体现了作家的男权意识。绿化树中的女主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值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旅行用品测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资产盘点管理办法
- java基本类型面试题及答案
- 情感诗篇细腻探幽-1
- 自然研学:观察力提升策略
- 招商投资面试题及答案
- tcl华星光电技术研发面试题及答案
- 后勤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师个人考核总结
- 林科院面试题库及答案
- 催收公司成本管理制度
- T/CSIQ 8014.1-2018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治指南(2025)解读
- 阅读 第6课《怎么都快乐》(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系列(统编版)
- JT-T 329-2025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 供应商尽职调查报告(模板)
- 三通四通尺寸数据及标准表
- 2025-2030年中国保暖内衣品牌市场动态及发展竞争力研究报告
- 2025年“十五五”金融规划研究白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