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茶之殇顾文显客人在小木桌前坐下,黄阿财把一盏茶双手奉上。好茶!客人失声赞叹,他轻吹了一下茶雾,眯着眼凑近茶盏,一副怡然享受的神情。片刻,才用嘴唇沾了下茶汁,细品再呷,再品;然后,饮一大口,微闭上眼,良久不出声。黄阿财紧张得如同一个等待判决的囚徒,大气不出。他想知道这位行止不俗的客人如何评价他的茶,却又不敢问,对方如果说出他最怕听的话,他情何以堪。“神品!”客人到底还是开了口,“好茶呀。此茶生于赤土地,日光温而不炽,早晚露水充足,当为茶林南边面临池塘,雾气蒸腾又被微风吹拂,围绕茶林”“太对了!”黄阿财眼睛大了一圈。“此茶是明前茶,可惜釆摘时淋了雨水。”黄阿财皱起眉头回忆,果然路途遇雨,尽管他把蓑衣蒙在茶篓上,可下坡时摔了一跤,蓑衣从茶篓上滑落,茶叶可不就淋了点雨。“先生真是神人。”“神人不敢,对茶略知一二吧。”客人微笑,“你这水也好,是山泉,山高至少五丈。”的确如此!黄阿财佩服得五体投地。客人边品茶,边点评,黄阿财不断换茶、换水,客人沾唇便点破,这茶长处在哪儿,瑕疵在哪儿,甚至烧水用的什么壶,壶中水多滚了片刻都一一细数,如亲眼所见。黄阿财活到四十多岁,接触的茶客不计其数,从来没见到甚至没想到有如此识茶的奇人,夸奖他的茶比夸奖他的儿女都让他欣慰,并且,人家夸得是如此得体。两人真是相见很晚,话题离不开的就是个茶字。于是,客人提议,结拜为异性兄弟吧,黄阿时求之不得呀。“茶有高贵雅洁出世的气质,贤弟所植茶树,处处凝结心血,这茶如被皇上看到封为赏品。”到此时客人才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原来是途经此处去北方上任的知府!仁兄离开,黄阿财送上最好的茶,两人紧紧拥抱,泪洒襟袍。黄阿财对茶又多了些认识,他一片心思越发用在了茶上,他牢记对仁兄的承诺,分手之后,终日盼啊盼,直盼到新茶下来,必把最好的茶以祖传秘方密封,托商旅捎去北方,请仁兄品尝到他做弟弟的一片心意,哥哥也捎回一些北方的土产作为答谢。茶成了兄弟传送情谊的使者。一晃五年过去了。苦哇,少了茶,知音信息不知;而有了茶,渴望见面的感觉日炽,黄阿财一天比一天更思念仁兄。最后,达到茶饭无心的地步。他带上最精心采摘制作的好茶,亲自去北方探望兄长。黄阿财沿途只住鸡毛小店,饭后,旅客们并不马上入睡,大家天南地北闲聊,渐渐地话题就转到了赃官身上,说某知府如何如何吃人不吐骨头,地皮刮掉三分,百姓怨声载道一时听得呆了,那赃官不正是他以茶相知,朝思暮想的仁兄吗?黄阿财如何肯信这道听途说,仁兄品性高洁,言行卓尔不凡,不入俗流,必是有人因妒生很,中伤于他。他次日起大早赶路,把双耳用棉团塞上,不听那些流言蜚语。然而塞住耳朵,却不能捂住双眼。道入仁兄管的境内,黄阿财看到的是田地荒芜,满目苍凉,路人骨瘦如柴,有许多更是拄棍挎筐外出乞计。他把棉团扯出,这回灌入双耳的全是诅咒他那仁兄的恶言恶语,人们把那位知府称作瘟神,家家茅房里竖着一块木牌,写着“瘟君正位”黄阿财浊泪如雨。为什么还要面见本人验证呢,把辖下的百姓治理到如此贫穷,此官不杀,天理何在?然而,这不是他一个百姓能做到的。黄阿财再不向前一步,他找了个无人管理的臭水塘,把茶叶丢进污水里,嘴里喃喃道:“他本来可能是一撮好茶,只不过经世俗这浊水浸泡,并且泡得太久,味道焉能不变”黄阿财回乡,一把火将茶林点燃,乡邻们谁也劝不住。(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11期)1 . 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请按下面的提示,在方框内填写内容。(1)按“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情节结构来梳理。客人品茶,阿财紧张_ 阿财回乡,火燃茶林(2)按“期待一破灭”的心理线索来梳理。黄阿财渴望与兄长见面_2 . 知府是个“吃人不吐骨头,地皮刮掉三分,百姓怨声载道”的赃官。但文章前半部分却花费大量笔墨写知府如何品茶,如何点评。你觉得本文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知识卡片:铺陈是一种写作手法,也称铺叙、陈述,即对某一事物详细地、反复地描写叙述。它的好处是能淋漓尽致地描绘事物,丰富细腻地表达情感,为文章蓄势。3 . 下面这段文字是原文的结尾,有人认为没有这个结尾,文章更简洁;也有人认为,有这个结尾,文章的主旨更明确,对此,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乡邻们说,茶无非是棵树。他说,不,树通人性,当年那赃官在茶林中行走,经他沾染的茶就算再醇,也为欺世之味,不毁掉重植,他情何以堪!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牵手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夭夭。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选文有删改)4 . 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5 . 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出了什么(或“有什么作用”)?6 . 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1)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7 . 试概括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二、文言文阅读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8 .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皆次当行(_)(2)等死(_)(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4)固以怪之矣(_)9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_10 .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_(2)陈胜、吴广为起义提出的策略口号: _11 . 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_和_的舆论准备。12 . 选段画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13 . 陈胜为什么能从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请根据选段内容回答。三、句子默写14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马作的卢飞快,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_,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楼,忆洛中旧游)(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以魏尚自许,表达渴望为朝廷所重用的句子是:_,_?浣溪沙中,纳兰性德化抽象为具体,以量词描绘本不可量的烟霞和残阳的句子是:_,_。四、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荀罃(yng):春秋时晋国大将。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15 .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原因是( )。A齐国是大国,兵力雄厚。B按照“穷寇勿追”的军事原则。C等待追击的有利时机。D鲁国军队的勇气已经衰竭。16 . 第一段通过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他( )。A忠于国君的思想。B深谋远虑并协助国君指挥作战。C冲锋陷阵的勇敢精神。D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17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孙仲谋之攻合肥故克之B预料城之不能遽下此何遽不为福乎C渐就衰竭之故故克之D此善于用气者也京中有善口技者18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19 .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五、诗歌鉴赏20 . (4分)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元好问塞上秋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