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复习(课堂PPT)_第1页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课堂PPT)_第2页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课堂PPT)_第3页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课堂PPT)_第4页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高考文化常识复习,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2,2,3,4,1,目,录,CONTENTS,5,6,人物称谓和作品命名,7,8,9,10,古代官职,教育科举,古代地理常识,宗教礼法,服饰和饮食器用,古代艺术,天文历法,文史典籍,古代刑罚,3,2018年高考全国卷,4,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答案】C。【解析】1.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2.亦作“践胙”、“践祚”。即位;登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正确。“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为“踏上主阶”;“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正确。,5,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D项,“京师单用”说法错误,“师”字单用没有国都的含义,选项解说不正确。,6,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C项,“是知府的简称”说法错误。“尹”是首都长官的专称,地方知府不能称“尹”。选项解说不正确。,7,(一)人物称谓和作品命名,取字方便平辈称,厌恶他人直呼名。显示志趣号敬意,郡望籍贯不忘本。斋名官爵可兼称,建功立业荫后人。,8,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人的称谓,9,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4.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5.称籍贯6.称郡望7.称官名、爵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10,8、称官地: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取字方便平辈称,厌恶他人直呼名。显示志趣号敬意,郡望籍贯不忘本。斋名官爵可兼称,建功立业荫后人。,11,(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鄙,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不好。卑,身份低微。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臣,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奴仆,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谦称,(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12,(1)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节下;(5)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6)对尊长者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古人称谓之敬称,13,(1)百姓的称谓。常见: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氓隶、生灵、白士、丁口等。(2)职业的称谓。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优”,亦称优伶、伶人,后亦称戏曲演员。,古人称谓之特殊称谓,14,皇帝的称谓,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1)庙号是中国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古代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唐高祖、唐太宗等。(2)谥号(shho),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3)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4)年号是封建皇帝在位时纪年用的名号,西汉时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15,皇帝的称谓,孝武皇帝,世宗,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太宗,贞观,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世祖,顺治,刘彻,李世民,爱新觉罗福临,16,(3)古人称谓之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之交”;-“忘形之交”;-“君子之交”;,17,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古人有名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所取,以便和人交往时用来自称。B.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C.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D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解析】:A(古人自称时称名,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字。),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19,(二)古代官职,20,1、历代官制,21,三公: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卿: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22,皇帝,“三省六部”(隋朝建立),中书省,(起草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部(主管文职官员),户部(掌管户籍、疆土、田地、财政事宜),礼部(主管典礼、教育、科举之事),兵部(军队、武官选用、训练),刑部(主管刑罚、审核案件),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物),23,24,25,1.地方官职:州、郡、道、路、府、省“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上古说九州,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多州。大洲又称”府”。汉时,州设刺史,又改称州牧,为军政最高长官;宋代州的长官为“知州”,都由朝臣担任。“郡”,行政区域名,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郡长官为郡守,汉时称太守,后来作为知府或刺史的别称。“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宋时改”道“为”路“,清回复为”道”,属省管,比州,府大。唐代“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省本事中央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成为行政区名。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26,2、官职变动词语,官职变动,1.授官:,2.升官:,3.兼任:,4.调官:,5.辞官:,6.罢官:,7.降官:,察举征召辟选荐,,升、迁、超迁、拔、擢、陟、加、晋,兼、领、判、摄、行、署、权(代理、暂代),转、调、迁、徙、改、出、入,告老、告归、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致仕、移病、悬车,罢、黜、夺、免、“绌”通“黜”,贬、谪、放、窜、左迁、左除、左降、左转,封赏拜授除,起仕知,补,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解析】: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28,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解析】: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30,(三)教育科举,31,学校与教师,学校:校、序、庠、学(秦)、(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私学(春秋)、稷下学宫(战国)、辟雍(西周)、精舍(东汉)、书院(宋至清)、塾、学堂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太学,国子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也是最高教育行政机构;隋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国子、太学、四门、书学、算学等科,主管官称祭酒,学官称博士,入学者称监生。老师:山长(唐五代)、西宾、祭酒、博士、司业、学政、教授、助教、学官(统称),32,科举制度,察举制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主要考察的科目是孝廉、贤良、文学、茂才。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发展变革隋朝以后各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称科举。到了明清,正式科举,33,四级科举考试表,3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解析】:C“科举取士”是由礼部主持。,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解析】:C项应为“五人为伍”。,36,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在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出现于()A.隋朝、北宋、南宋B.唐朝、唐朝、北宋C.隋朝、唐朝、明朝D.隋朝、唐朝、北宋,【解析】D根据所学,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始于隋朝、唐朝、北宋。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唐朝武则天时期科举制中创立殿试;宋太祖时规定所有及第的人都成天子门生。故应选D。,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解析】: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38,科举考试制度,院试级考试,及格者称。未考取秀才者称。第一名称。乡试级考试,参加,及格者称,第一名称。会试主持,参加考试,及格者称,第一名称。殿试主持,参加考试,及格者称前三名称。,39,(四)古代地理常识,古代地理知识,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城市村镇名、山川关隘名等。,40,四海八荒第一美人白浅(刘亦菲饰),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41,一、地区名【江表】【江东】长江以南地区【关中】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山东】崤山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太行山以东。【中国】中原地区,又称中原、中土、中州。【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42,【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43,二、政区名,【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44,【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函】函谷关,秦的东关,地势险要。【关】剑门关、玉门关、阳关古称、别称的地名南京:建康、建业、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杭州:临安、钱塘开封:东京三都:东汉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畿:古代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区域。,三、山川关隘名,4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六合”,指天地四方。如过秦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就是这个意思。C.“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D.“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46,(五)宗教礼法,夏商周朝立宗法,公侯伯子男五爵。妻生嫡子妾生庶,嫡承王爵庶分封。卿士大夫治一方,男臣女妾本奴隶。,47,九子夺嫡,48,宗法礼仪,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对后者的支配以及后者对前者的服从。【嫡子】李建成【庶子】李世民、李元景(正妻的其他儿子和小妾的儿子)【大宗、小宗】始祖的孙系为大宗、其余子孙的世系为小宗。【亲戚】“亲”是内亲,“戚”是外亲【六亲】泛指亲属,父母、兄弟、,49,50,古代礼仪,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51,吉礼,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52,吉礼,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封禅】: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宗庙之祭】: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祭社稷】古代天子与诸侯春季祭祀,祈求丰收,秋季示报谢。社即土地神,稷即谷神。【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53,(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薨等。(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古人对“死”的讳称:,54,【丧服】旧时时居表时穿的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包括斩衰(Cu)、齐衰、大功、小功、缌(Si)麻。丧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传统、血统亲疏的等级观念。【斩衰】五服中最重的一种丧服。上衣叫“衰”,下衣叫“裳(chang)。衰用粗麻(葛)布制成,不缝边。服斩衰者,服丧期是三年,实际是二十五个月。【齐衰】五服中仅次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做成,将下边折转缝起来大小与斩衰同。因缝边整齐,所以叫“齐衰”。丧制,为继母、慈母服齐衰三年,为祖父母、妻庶母服齐衰一年,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五月,为高祖父母服齐衰三月。【大功】大功次于齐衰,用熟麻布做成,比齐衰精细些,缝边。功,指对丧服所用麻布的处理。大功服丧九个月。男子为出嫁的姐妹和姑母、为堂兄弟和未嫁的堂姐妹:女子为丈夫的祖父母伯叔父母,为自己的兄弟:舅姑(公婆)为嫡子之妻,都持大功服。,凶礼,55,【小功】五服中次于大功的丧服。服更精细,缝边。小功服丧五个月。男子为伯祖父母、叔祖父母堂伯父母复叔父母同曾组而不同祖父的兄弟堂姐妹、外祖父母,都持小功服。女子为丈夫的姑姐妹,兄弟媳妇,也持小功服。【總麻】五服中最轻的一种丧服。缌,即细麻布,布料精细,缝边。緦麻服丧三个月。男女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外祖父母、岳父母,中表兄弟、婿、外孙等,都持缌麻服。【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丁忧夺情】“丁”即遭遇,“忧”指丧礼。朝廷官员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夺情”是指国家由于特殊原因,强迫丁忧的官员到朝廷任职。,凶礼,56,嘉礼: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1.弱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享受成人待遇;2.及笄: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成为婚冠礼。3.【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4.【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5.【合卺】旧时婚礼饮交杯酒。6.【拜舅姑】舅姑,指丈夫的父母,57,关于古代社会坐立行走的礼节:鸿门宴中室内座位的礼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待。坐西面东最尊贵,坐北向南是次位。坐南面北位不高,最下坐东面西侍。,古代礼仪常识-座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58,宾礼,【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59,宾礼,【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6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61,春朝秋觐是定期,小聘年年大夫去。大聘派卿去代劳,五年躬亲见天子。古代朝仪有讲究,南面天子北面臣。折腰膜拜心敬仰,稽首九拜最隆重。作揖空首君还礼,揖让拱手宾主间。褒拜再拜言两次,平辈等职作顿首。虚左待客有规矩,长跪庄重莫箕踞。坐西面东最尊贵,坐北向南是次位。坐南面北位不高,最下坐东面西侍。,6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導,“左迁”即表示贬官。B.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见客人来离席起立,以示敬意,这种仪礼叫虚左。C“再拜”指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D.“箕踞”时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这种姿势时表示做视对方的意思。B.这种礼仪叫“避席”,6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帝主祭祀社樱时,牛、羊、家三牲全备为县东“太牢”。少牢具有羊、家,没有牛。B.古代帝王、诸候所祭的土神叫“稷”,谷神叫外“社”后来以社稷代指国家,可见土地和粮食能的重要性。C.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祀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经路“封禅”。D.古代祭祀前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娟。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B土神为社,谷神为稷,64,(五)天文历法,65,古代纪年,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建元是他即位时所使用的年号。)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成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不穷尽。,66,古代纪年,(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例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康颇菌相知列传)(4)年号和干支兼用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梅花岭记),67,古代纪月,序数纪月法地支纪月法时节纪月法,68,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地支纪月法,时节纪月法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孟冬”:指农历十月,69,古人纪日,最常用的是“月相纪日法”,通常用“朔”(初一)、“望”(月中,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既望”(望之后的一天)、“晦”(每月最后一天),朔日晦日望日既望下九初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例如孔雀东南飞“往农历每月的初一农历每月的末尾农历每月的十五农历每月的十六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70,古代纪时法,天色纪时法地支纪时法五更报夜,71,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72,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7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戊申晦,五鼓。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暮春:“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孟、仲、季:用以表示时序,即始、中、末。用来分别表示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如孟春、仲春、季春,季也用来表示一个朝代之末。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三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古诗文与纪时,74,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75,(六)饮食器用,76,【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77,【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苏轼江瑶柱传中,其中有一句是“方其为席上之珍,风味蔼然。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78,2017年高考全国卷,79,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嫡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全国卷),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嫡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从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可知“字”的意思。称字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重。,生活中的熟语“高官厚禄”“无功不受禄”等,它们都印证了“禄”是古代官员的薪水。,B,80,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