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制史”讲义中国历代主要法律一、奴隶制社会的主要法律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此外,注意郑国铸刑书;竹刑。二、封建社会的主要法律(一战国时期-法经掌握其作者、篇目、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最系统的封建法典。(二秦朝-睡虎地秦墓竹简(三汉朝-约法三章的原始意义;九章律;(四三国、两晋、南北朝主要是分裂割据的时期,但法制建树较大1.魏律注意改具律为刑名2.晋律又称泰始律,分刑名为刑名和法例两篇。3.南朝法律沿用晋律4.北朝律5.麟趾格改科为格6.大统式提高式的地位7.北齐律定律12篇,影响深远;合刑名、法例为名例律;规定重罪十条;规范刑罚。注意从战国法经的具法;战国秦以及秦汉的具律;到曹魏时改为刑名;到晋律中分为刑名和法例两篇;北齐律又合为名例律的发展过程。8.北周律建树不大(五隋1.开皇律定十恶;定五刑(笞、杖、徒、流、死2.大业律(六唐(七五代(八宋掌握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刷的法典;编敕;编例(九元1.至元新格元朝第一部法律2.风宪宏纲有关纲纪、吏治3.大元通制元朝比较完备的法律4.元典章地方官府所汇的法律5.至正条格最后一部(十明1.大明律改篇目为7篇,被后世沿用。2.明大诰重典治民,重典治吏的体现3.大明会典(十一清1.大清律例共7篇,436条2.大清会典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太平天国1.天朝田亩制度体现平等、平均的思想。2.太平刑律主要规定太平天国所定的一些罪名和一些刑罚。3.资政新篇超前的成分很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战乱的环境下,无法实现。(二清末(1840-1912年1.宪法性法律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2.刑法大清现行刑律的特点:根据大清律例删改而成;对民事条款予以分出,不再科刑;解除同姓相婚的禁令。它是过渡性的刑律。大清新刑律是新型刑律。分总则和分则两编;规定了新式的刑法原则;规定新刑罚,区分主刑,从刑;规定了一些新罪名。这些内容要重点掌握。3.民律草案共五编,1911年完成,未及公布实行。4.商律(略5.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6.法院编制法规定各级审判厅的设置,实行四级三审制。(三南京临时政府1.宪法性法律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重点掌握:背景,公布时间,五点内容,三个特点,意义;(2不要认为是孙中山亲自制定的第一部正式宪法-孙中山没有亲自制定;也不是第一部正式宪法(尽管革命派说相当于宪法,但毕竟不是宪法。2.其他法令:保护人权,保护私产,废除陋习,保护华侨,废除刑讯逼供,废除体罚,反对株连等。(大体上看一下(四北洋政府(1912-19281.宪法性法律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1923年10月10号: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正式宪法-虽然在程序上是贿赂的结果,但在形式上和名称上,并非一无是处。2.刑事法律暂行新刑律:基础是大清新刑律,其刑法原则,刑罚制度都一样,仅仅把一些帝制下的用语,改成民国下的用语。(五国民政府1.宪法性法律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党治下的产物,其基本精神是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虽于1936年5月5号公布了,但没有实施,理由是日本侵华使得没有条件实施。中华民国宪法:了解基本内容及条文。2.民法五编。注意与清朝的五编(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不一样,而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采取国家本位主义和民商合一制,大量抄袭外国的。3.刑法1928年和1935年两部。新的内容主要是规定了保安处分。4.民事诉讼法注意其当事人进行主义。5.刑事诉讼法注意自由心证原则。其他如行政法和法院组织法,一般性了解。(六人民民主政权1.工农民主政权时期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法律文件,其特点是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规定的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主要掌握它反映了一些左倾的影响,即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2.抗日民主政权时期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为代表规定的参议会制。3.人民民主政权时期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最大的建树是规定了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奠定了以后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中国历代民事法制一、所有权制度(主要是土地所有权问题(一奴隶制时期土地王有制,土地不可以买卖。(二封建制时期私田可以买卖,国家保有一部分官田。(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在民法的物权编里具体规定。二、契约(一奴隶制时期西周时期买卖契约:质,剂;借贷契约:傅别(二封建社会(略(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略三、婚姻制度历史上变化不大掌握内容:六礼的内容和影响。在这部分,上的第七到第十二部分属于误印,应删去。同姓不婚的内容和目的。目的:生育健康的后代;附远,扩大本家族的势力;厚别,严格区别同宗,防止紊乱纲常。这一规定影响深远,到大清现行刑律才开禁。七去和三不去的具体内容。四、家庭制度:父权制、夫权制五、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始于西周成王后,与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家庭制度有关。中国历代刑事法制一、罪名1.昏、墨、贼、杀(夏2.寇攘奸宄(西周3.五过之疵:审判官在五等过失免人之罪时所出现的五种弊病:惟官(旧僚属惟反(恩人惟内(亲属惟货(行贿惟来(故交,从而把不该开脱的人开脱了,这要以开脱之罪治之。(西周4.漏泄省中语:泄密(汉5.重罪十条(北齐6.十恶(隋开皇律二、刑罚旧五刑;新五刑(笞、杖、徒、流、死;清末过渡刑罚(现行刑律规定的:罚金、徒、流、遣、死;近代刑罚(主刑: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从刑三、刑法原则1.区分过失和故意:惟眚和非眚(眚即过失(西周2.区分偶犯和惯犯:惟终和非终(西周3.区分主犯和从犯:造意和非造意(汉4.罪疑惟轻(吕刑5.株连:缘坐(株连亲属;连坐(株连非亲属6.赎:也可以认为是刑罚,区别罚金7.宽严适中8.诉讼时效和法律时效9.因时因地制宜:“刑罚世轻世重”(因时:“三国三典”(因地: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10.老幼残疾犯罪减免刑罚11.据实定罪和论心(动机定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至唐朝之前的春秋决狱,特别强调当事人的动机。12.考虑犯罪的情节和认罪的态度13.类推:吕刑中的“上下比罪”,一直沿用到新刑法的颁布前。14.正当防卫原则:最早可以推到西周15.诬告反坐:最早起码可追溯到战国的秦国16.更犯(累犯加重17.数罪并罚18.自首减刑或免刑19.上请(请:某些人的犯罪和某些情况下的犯罪必须报请皇帝裁决的原则,起源于西汉汉高祖刘邦,一直到清朝。20.议(八议:周礼中有“八辟”,三国曹魏律始入律;八种贵族官僚犯罪可免死,一般犯罪可减等;亲故贤能功勤贵宾。重点21.亲亲得相首匿(汉)和同居有罪相为隐(唐朝及以后):后者的范围更大,甚至包括部曲和奴婢。其 共同的理论源头:孔子的父子相隐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重视伦理的特点 22.五服治罪:晋律首先将服制作为定罪量刑的规定。 23.区分公罪和私罪(唐律):前者是官吏因公事而犯,可以从轻处罚,保障官吏积极履行公务;后者是 官吏因私事或因假公济私而犯,要从严惩处,打击官吏徇私枉法和贪赃枉法。 24.官当:用官品抵销刑罚。最早由南朝的陈律规定下来,在后来唐律和宋律中也有反映,但在明清律中 就没有了。因为当徒刑的比较多,故又称“以官当徒”,但不仅仅是这样。 25.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处理原则:唐律: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表现了既尊重外国习俗和法律的友好态度,又坚决维护主权的精神。原因在于唐的强大。)明朝:化外人 犯罪以律拟断。清末: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首先攫取领事裁判权;大清新刑律第八条承认了领事裁判权; 1943 年才真正废除。 26.同罪异罚:在我国存在了很久,从奴隶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甚至民主政权时期,都有此类规 定。 27.罪刑法定:最先由大清新刑律规定。 中国历代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一)奴隶制社会 传说的成分较重。西周的内容较肯定,西周的大司寇,小司寇,士师。 (二)封建制社会 战国时期:秦的廷尉;齐的大理;楚国的廷理。 秦朝至南北朝的北齐前:基本上是廷尉。 北齐改为大理寺。在隋、唐、宋时期,主要是三法司,大理寺负责审判,刑部负责复核,御史台负责监 察。元朝较特殊。在明清时期,大理寺负责复核,刑部负责审判,都察院负责监察。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 主要类型:清末,中央刑部改为法部,负责司法行政;大理寺改为大理院,负责审判。地方省设高等审 判厅,府设地方审判厅,县设初级审判厅。审级制度为四级三审。与此相对应,设立了四级检察机关,分别 是总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初级检察厅。北洋政府普通法院的设置与清末相同,北洋政府实行 审检合一制,在各级审判厅设立各级检察厅。在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审判机关中央设最高法院, 省设高等法院,县市设地方法院,实行三级三审制。人民民主政权时期设置较复杂。 注意隋唐和明清三法司的区别;廷尉到大理寺的变化;清末,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审判机关和检察 机关的变化。 二、诉讼制度 (一)奴隶制社会 (二)封建制社会 重点掌握:秦的公室告和非公室告。汉朝的秋冬行刑,春秋决狱。登闻鼓制度确立于西晋。北魏开始实 行死刑奏报制度。明清时期的三司会审,九卿圆审,热审,秋审,朝审及厂卫制度。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 重点掌握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 此外掌握马锡五审判方式。 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 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法学思想最早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一 词, 在中国先秦时被称为 “刑名之学” 自汉代开始有 , “律学” 的名称。 在西方,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Ulpianus) 对“法学” (古代拉丁语中的 Jurisprudentia)一词的定义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现代 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但是关于法学与科学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不是 科学的问题。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法在调整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极为广泛。法学和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各门学科都有不同 程度的关系。法学与哲学的关系 任何阶级或学派的法学都以某种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当代中国的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的。 法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二者存在着极为密切并相互交错的关系。法律社会学既是法学的分支学科,又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 介乎法学和社会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作为法学分支的法律社会学和作为社会学分支的法律社会学,两者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例如,青少年犯罪、家庭、婚姻等问题是社会学和法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双方的研究角度 又有所不同。前者需要综合各种社会因素来研究这些问题,后者则着重研究这些问题的法律方面。 法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原理,即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归根结底是由 经济条件决定的,而法律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法学和经济学都需要研究法 与经济的关系。法学从研究法律制度、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的角度(例如研究合同制度、当事人双方权利义 务关系、民事侵权行为等)出发来研究法与经济的关系,而经济学则从生产力、经济关系、经济规律和经济 活动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种关系。 法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在历史上,法学和政治学曾长期结合在一起。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居于主导地位,政治学和法学都从 属于教会的神学。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学和政治学都摆脱了神学的桎梏,但还是一些哲学家的 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中的两个环节,而且,两个学科也很难分开。直到 19 世纪,法学和政治学才从哲学中脱 离出来 ,各自成为独立学科。 法和国家、政府、政党以及政治家的活动等现象是密切联系的。法学要研究政治,政治学也要研究法律, 而且两者都要研究国家,只不过研究的对象和重点不同而已。 法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设立资本管理办法
- 后勤集团薪酬管理办法
- 山东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 学校考研教室管理办法
- 夜景照明设置管理办法
- 学生管理办法印发通知
- 员工内部创业管理办法
- 小孩沉迷游戏管理办法
- 2025年煤炭矿山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耙装机司机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
- 安全设施采购管理办法
- 2022年初中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必背词汇表
- 重点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制度
- 关于加强值班管理、保持通讯畅通的通知
- GB 16869-2005鲜、冻禽产品
- 第五章-航空气象知识课件
- 化学化工化学实验医疗器材
- 人教精通版五年级上学期Lesson25教学课件
- 鲁教版九年级英语课文原文及翻译Unit1
- 会计档案案卷目录
- 变压器原理分类及应用
- 流动资金自动测算表(内自带计算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