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语文试题_第1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语文试题_第2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语文试题_第3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语文试题_第4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感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B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艰辛,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家的牺牲品。C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D猫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因为它非常惹人喜爱,所以很多家庭都养它。2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鸣翠湖上的小岛在绿树丛中,空气清新,格外怡人。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应多吃蔬菜、水果,及时噪音造成的维生素过度消耗。利用激光的单色性特征制成的激光测距仪,是目前世界上最标准、最的“尺子”。A倒映补给精细B倒映补偿精致C掩映补给精致D掩映补偿精细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阅读,能让我们不忘初心,守一方(jng)_土而存在;悦读,能拂拭我们的心尘,让我们静享清风朗月相伴的(qi)_意生活;越读,能让我们在跨时空邂逅_(A.hu B.gu)古今圣贤时,汲(4)_(A.x B.j)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关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流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量的总和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4 . 阅读文章,具体分析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的原因?5 . 文中第段面线有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6 . 文章第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7 . 根据文章相关知识,阅读分析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我国实际,请给政府提出两条能够有效缓解汽车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矛盾的合理化建议。(1)我国许多城市交通拥堵情况越来越明显,停车位严重不足,开车难、停车难已经成为人们的大烦恼,在堵车情况下,汽车停停开开,排出的废气就会更多,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就会更大。(2)194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有250万辆汽车,这些汽车燃烧汽油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的光化学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致使该市大部分市民患病,对家畜、水果及橡胶制品和建筑物也均有损坏。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玫瑰树根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那里有酸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据说还有别的:身体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还从来没见过呢。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只猴子把他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他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卑贱的树根说:“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眼里我当然没有漂亮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的胳臂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了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远处去寻觅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在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说什么,暗付道,等着瞧吧。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说的延伸部分。天啊!他看到了什么呀?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成渠的流水沉思着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天啊,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了美丽!”8 . 作者写树根的“卑贱”“丑陋”,有什么用意?9 . 细流看到美丽的玫瑰树,闻到甜香的玫瑰花味时,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10 . 你从细流和树根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11 . 文中细流与树根的对话写得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请你展开想象,写一段“流水”与“鲜花”的对话。流水说:_鲜花说:_味精周海亮这么多年,我从一个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从一种职业做到另一种职业,大丰却一直固守小镇,操一把短柄炒勺,每天挥汗如雨。大丰说他对美食有一种近乎病态的疯狂热爱。他说的美食,无非是鸡鸭鱼肉。大丰又白又胖,看人的时候,眼睛眯成一线。这种模样的人,最适合当厨子。“大丰饭馆”在镇上开了二十年,大丰将他的炒勺舞了二十年。再忙他也不雇厨师。他说好东西不能让别人碰,他不放心。他说的好东西,无非是鸡鸭鱼肉。我和大丰是同村,同学。从小学到初中,关系密切。小学的时候,需要自带午饭,到中午,我和大丰会各自啃完一个从家里带到学校的馒头。我的菜则是一头大蒜。大丰很少往学校带大蒜。他父亲在镇上国营饭店干厨师,日子过得比一般乡下人好很多。大丰带到学校里的,是一小包白色粉末。他每吃一口馒头,都会低下头,吝啬地舔一下那些粉末。他陶醉的表情令我垂涎三尺。开始我认为那应该是白糖或者麦乳精一类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当我眼巴巴地瞅着陶醉中的大丰,大丰慷慨地将纸包推给我。你尝尝,他说。我用舌尖小心翼翼地舔了一下。味道尚未尝及,触电般的麻酥感已瞬间让舌尖战栗。随之而来的是舌尖上无法表达的鲜美通过味蕾一点一点传遍全身,我因那种从未体验过的鲜美而哭泣。是什么?很久后,我问他。味精。他得意扬扬地说。那时我尚不知味精为何物。我顾名思义,味精就是“百味之精”。直到后来我尝遍人间美味,才发现世上绝无任何一种味道与味精相同。味精是发酵出来的,用了玉米一类的东西。换句话说,味精只是粮食的变异,类似于酱、醋、酒后来我家也有了味精。有味精,不管什么菜,都有了同一种味道。我喜欢那种鲜美,它让年少的我幻想那些白色结晶体里藏着鸡鸭鱼肉和生猛海鲜,它让白菜和萝卜也能焕发出生机和生命。然味精毕竟是稀罕之物,所以,记忆里,整个小学时代的午饭,伴我的都是一头大蒜,而伴大丰的,必是一小包味精。我考上高中,去县城,大丰却留在镇子。国营饭店被他父亲承包,他成了父亲的帮厨。后来他父亲被一锅热油烫伤了手,他便开始了主厨生涯。他对烹饪这件事情有着极高的天赋,不过半年时间,镇里人就全知道大丰饭店能把普通的家常菜肴烧出不同的滋味。一次我从学校回家,大丰一定要拉我尝尝他的手艺。三个菜一一尝过,鲜美无比。问他为何能烧出如此不同滋味的菜,他神秘地告诉我,因为味精。因为味精。味精家家有,但大多人舍不得多放。所以出锅前,多放点味精就是了。大丰说,我是赶上了好时候啊!我爹以前,最多只能再加勺高汤。大丰赶上了好时候。他可以承包镇里的饭店,可以往菜里大把大把地撒味精,可以去省城的烹饪学校培训半年,但他父亲不能他超过他的父亲,理所当然。后来我读大学,大丰还开他的饭店;后来我到处打工,大丰还开他的饭店;后来我在城市扎根,大丰还开他的饭店。除了他脸上的皱纹和两鬓的白发,这么多年,他的饭店似乎没有任何变化。我的生活却每一天都在改变。我没工作。我有工作。我吃不饱饭。我吃得饱饭。我天天吃饭店。我反感吃饭店。我喜欢吃味精。我讨厌吃味精。这一切不过发生在近十年的时间,十年里,我从一个青年人,变成一个中年人。春节回老家,大丰一定要我尝尝他的手艺。我叮嘱他,千万别加味精啊。为什么?食本味。我说,加了味精的菜,都成一个味了。菜上来,四菜一汤。我尝一道菜,再尝一道菜。我怔住,起身,冲进洗手间,剧烈呕吐。大丰跟过来,问我,怎么了?菜里加味精了?习惯了啊。大丰无奈地冲我说,总提醒自己别加别加,但炒完菜,还是条件反射般地撒些进去。不过我记得你特别喜欢味精以前我的确特别喜欢味精。可是至少五六年时间,我没有吃过一粒味精。味精让我恶心,让我有想呕吐的感觉,更让我想起贫穷并且苦难的童年。我一边呕吐一边想,也许因为味精,大丰永远是个让别人瞧不起的乡下人。尽管我不这样认为。尽管大丰也不这样认为。(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4期,有删改)12 . 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13 . 对比是本文最主要的艺术手法,请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14 . 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删去吗?为什么?15 . 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若改为“变化”会更好,你的意见是什么?为什么?四、文言文阅读阅读(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完成下列小题。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注释)总角:儿童将头发梳成左右两条辫子。乡校:乡里的私塾。天人:天上的神仙。韩、范、富、欧阳:分别是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16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轼从旁窃观(_)先生奇轼言(_)既葬而墓碑出(_)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_)17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A何以战(曹刿论战)B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D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18 .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童 子 何 用 知 之(2)则 能 诵 习 其 词19 . 翻译下列句子。(1)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与谢中书书)20 . 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讴:这里是歌唱。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21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诫子书诫 :(2)淫慢则不能励精慢 :(3)年与时驰驰:(4)非志无以成学志:22 . 翻译下面的句子。(1)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23 .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五、句子默写24 . 默写(1)牧人驱犊返,_。(王绩野望)(2)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3)_,长河落日圆。(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