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埋场规范与监管课程_第1页
填埋场规范与监管课程_第2页
填埋场规范与监管课程_第3页
填埋场规范与监管课程_第4页
填埋场规范与监管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垃圾填埋技术规范与现场监管,武汉理工大学杨列讲师博士,027-877921512015.5.18,课程大纲,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及技术规范,课程大纲,1,2,3,4,5,中国垃圾处理现状,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垃圾填埋无害化评价,垃圾填埋运行与监管,6,垃圾填埋技术展望,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等等多种类别。其中,生活垃圾产量与处理量最大,也是目前环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1垃圾类别,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1.1生活垃圾的定义,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1.2生活垃圾产量,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1.3生活垃圾的处理,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1.3生活垃圾的处理,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1.4生活垃圾的危害,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1.4生活垃圾的危害,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1.4生活垃圾的危害,加拿大蒙克顿的调查研究发现,垃圾中的大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通过降水渗滤,进入到周围的地下水和土壤中,硬度、氯化物、砷、铬、钴等污染物的含量远远超过了安全标准。1977年的资料表明,美国当时的18500个垃圾填埋场,几乎一半对土壤与水体造成了污染。广州老虎窿垃圾填埋场1992年封场,但1995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地下水中BOD5、COD、氮和磷等污染物仍然超标。,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1.4小结,卫生填埋目前仍作为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被广泛采用,并将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理手段在今后长期存在。所以,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技术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1填埋技术分类,生活垃圾填埋技术按照内部环境可分为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与厌氧填埋。按照污染控制能力可分为简易填埋和卫生填埋。,2.1填埋技术分类,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1填埋技术分类,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1填埋技术分类,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2.2卫生填埋技术,2.1填埋技术分类,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1填埋技术分类,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总图布置,填埋库区设计,投资估算,污水处理工程,场底平整,垃圾坝设计,库容计算,防渗系统设计,渗滤液收集与导排,气体收集与导排,环境保护措施,封场设计,调节池设计,地下水导排设计,雨污分流设计,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1卫生填埋技术,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污水处理区,填埋二区,调节池,填埋三区,填埋一区,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填埋二区,填埋三区,填埋一区,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分区设计,2.2卫生填埋技术,300mm粘土保护层,600g/m2土工布,渗滤液导流层,2mmHDPE膜,4800g/m3膨润土,压实粘土层,200g/m2土工布,300mm粘土保护层,4800g/m3膨润土,2mmHDPE膜,素土袋缓冲层,600g/m2土工布,边坡防渗示意图,场底防渗示意图,库区防渗,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白色HDPE膜,黑色HDPE膜,膨润土复合防水衬垫,膨润土复合防水衬垫,库区防渗,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库区防渗,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防渗膜场底平面搭接,防渗膜坡脚处搭接,库区防渗,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200mm厚营养土层,400mm厚自然土层,300g/m2的长丝土工布;,导气层(卵石)300mm,垃圾层,300g/m2长丝土工布,200mm厚卵石排水层,1.0mmHDPE膜防渗层;,150g/m2的长丝土工布,封场设计,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封场设计,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蚌埠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蚌埠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库区,封场设计,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封场后,封场前,封场设计,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次盲沟,主盲沟,渗滤液收集及导排,石笼,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渗滤液收集及导排,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渗滤液收集及导排,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进行中间覆盖时,形成向四周排水坡度,坡度大于2,加铺1mm厚HDPE膜。,库区封场后表面排水沟沿着垃圾堆体马道布置,根据不同堆体位置分别排入永久截洪沟。,在处理库区周围设置永久截洪沟,排入下游冲沟。,填埋库区分为三区。填埋从位于东面的一区开始填埋,处于低处的雨水自流至垃圾坝穿坝流出。,铺膜,排水沟,截洪沟,分区填埋,截洪沟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按50年一遇洪水校核。,防洪设计,雨污分流,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石笼底部结构图,气体收集及导排,石笼,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气体收集及导排,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气体收集及导排,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气体收集及导排,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气体收集及导排,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填埋工艺,卸车,摊平压实,生活垃圾,计量,沼气燃烧,调节池,覆盖,水体,截洪沟,垃圾流程,空气,渗滤液,渗滤液处理,排入水体,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计量,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填埋方式,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填埋方式,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填埋方式,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填埋方式,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填埋单元landfillcell,填埋方式,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2卫生填埋技术,垃圾渗滤液、生活污水以及车辆冲洗水,污水,填埋气体,主要成分CH4、CO2、NH3,大气污染物,填埋库区的机械工作噪声,噪声,填埋库区的废纸、粉尘、塑料等轻质物,固体废弃物,垃圾本身、渗滤液、及填埋气体(H2S),臭气,污水处理区,集中收集燃烧,绿化隔离带,防飞散网,绿化隔离带,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3卫生填埋技术规范,早期的生活垃圾填埋方式未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即简单堆放。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才首次提出了“卫生填埋”的概念并开始应用。日本和德国也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卫生填埋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3卫生填埋技术规范,我国的卫生填埋技术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8年建设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卫生填埋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88),该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正式迈进了以无害化处理为特征的卫生填埋阶段。,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3卫生填埋技术规范,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有了较快的发展,并构成了初步系列,主要用于指导国内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在90年代末期我国制订了工程建设领域环境卫生专业标准体系,涵盖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系列工程建设标准。,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3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3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3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程生活垃圾土土工试验技术规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封场技术规程垃圾填埋场人工防渗系统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渗沥液膜生物反应系统处理技术规程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沼气发电厂运行维护技术规程,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3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导则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监管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3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在环卫标准体系中是通用标准,主要适用于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标准中的技术内容包括填埋场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各个专项技术要求:体现填埋场建设的标准与水平包括填埋场的选址,填埋库区地基与防渗,渗沥液导排与处理,填埋气体导排与防爆,封场工程、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2.4小结,卫生填埋场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工程,在初期建设中还是有一些技术规定欠成熟,在填埋场运行过程中随着填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技术要求不断在标准中得到体现。同时专用标准的配套制订,都极有利地促进了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以往在填埋技术标准的体系中关注较多的是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和卫生方面的问题,当卫生填埋技术发展到今天,在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中结合相关工程技术全面考虑填埋场的稳定安全、污染控制已势在必然。,二、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3.1污染监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应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与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等其他相关标准规范执行。,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3.1污染监测,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填埋场污染控制欲环境监测项目应包括渗沥液、大气、臭气、填埋气体、地下水、地表水、噪声、苍蝇密度。,3.1污染监测,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渗沥液,排水口监测项目应包括:PH值、总悬浮物、色度、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总氮、氨、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和硫化物。,原液PH值、色度、总悬浮物、总磷,总氮、铵、亚硝酸盐、硝酸盐、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硬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铬、砷、汞、铅和镉。,3.1污染监测,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大气,填埋场大气监测每月一次,监测点不应少于4点,采样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执行。监测项目应包括:总悬浮物、甲烷、硫化氢、氨、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3.1污染监测,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填埋气体,对填埋气体应随时采样监测,采样点应设置在气体收集输导系统的排气口和甲烷气易于积聚的地点。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碳,氧气、甲烷、硫化氢、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3.1污染监测,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地下水,根据各地情况,地下水监测按丰,平,枯水期每年不得少于3次,监测点不宜少于5个。监测项目应包括:PH值,肉眼可见物、浊度、嗅味、色度、总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硫酸盐、硫化物、总硬度、挥发酚、总磷、总氮、铵、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铅、铬、镉、汞和砷。,3.1污染监测,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地下水,地下水监测系统需符合下列要求:(1)本底井一眼,上游30-50m处;(2)排水井一眼,地下水主管出口处;(3)污染扩散井,地下水流向两侧各30-50m;(4)污染监视井,地下水下游30-50m处。,3.1污染监测,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堆体沉降,从填埋作业开始至封场期结束,对垃圾体应进行每季一次沉降监测。所用的沉降标志应用低碳钢钢桩埋人耐硫酸盐腐蚀的混凝土桩管内。,3.2污染控制,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下列废弃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1)由环卫机构收集或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办公废物;(2)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3)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4)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生活服务行业与生活垃圾性质相近的工业垃圾。,3.2污染控制,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下列废弃物可以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1)危险废物;(2)未经处理餐饮废物;(3)未经处理的粪便;(4)电子废弃物及其处置残余物;(5)本填埋场的渗沥液之外的废水或液态废物。,3.2污染控制,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3.2污染控制,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渗沥液,(1)分区分单元填埋,及时覆盖未填埋区;(2)保证填埋堆体一定坡度;(3)定期检查防渗系统的完好度;(4)及时疏导堆体中积累的渗沥液;(5)发现渗沥液渗漏立即采取补救措施。,3.2污染控制,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渗沥液,3.2污染控制,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填埋气体,(1)管理机构每天监测一次排放口和大气甲烷浓度;(2)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每三个月抽查一次甲烷浓度;(3)甲烷监测应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4)封场覆盖系统需定期维护,对破损处进行及时修补。,3.2污染控制,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监测,恶臭及漂浮物,(1)管理机构每天监测一次排放口和大气恶臭污染物;(2)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每三个月抽查一次恶臭污染物浓度;(3)恶臭污染物监测应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4)保证防飞散网的有效拦截,防止漂浮物飘至场外。,4.1规范依据,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填埋场的监管一直缺乏标准规范依据,近期由城市建设研究院主编,华中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参编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监管标准依据通过了标准送审稿审查会,目前已进入报批阶段。,4.2基本规定2.0.1填埋场监管的基本任务应是监督运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协助运营单位完善运行作业和管理体系,向主管部门反馈填埋场的运营状况、存在问题和改进结果。,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2基本规定2.0.2填埋场监管应以提高填埋场的运营管理水平,保护周边环境和公众利益,建立运行作业良好秩序,获得好的运行质量、安全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2基本规定2.0.3填埋场所在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与运行单位签订的垃圾处理协议等文件对填埋场的运行过程进行监管,填埋场运营方应接受主管部门对运行过程的监管。,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2基本规定2.0.4对填埋场的运行过程监管应采用监管人员驻厂监管和定期巡检、互联网信息反馈相结合的形式。地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同时通过书面检查、现场核查以及远程监控等方式实施对填埋场运行数据和作业状况的监管。,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2基本规定2.0.5填埋场的运行过程监管应包括运行的工艺环节监管和环境污染控制监管。2.0.6填埋场的工艺环节监管应依据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提出的要求,重点监管垃圾计量与检验、填埋作业及阶段性封场、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置、地表水导排、地下水导排、渗沥液收集与处置、臭气处理、设备运行维护、材料消耗等运行环节。,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2基本规定2.0.7填埋场的环境污染控制监管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的要求,监督填埋场的大气、水体和污染物处理排放的检测、监测和效果的评价。2.0.8监管人在监管过程中应按监管计划要求对监管工作进行记录和评价,对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情况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2基本规定2.0.9填埋场运行方应积极配合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活动,根据相应的监管要求,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隐瞒、谎报、拒绝、阻扰或延误。2.0.10填埋场运行方应对监管人提出的整改意见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反馈整改方案,具备立即整改条件的应立即整改,不具备立即整改条件的,应向监管人提交整改计划,按期完成。,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2基本规定2.0.11填埋场运行方对监管人提出的整改意见有异议时,可向监管人提出;双方不能达成共识,监管人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研究解决方案。,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3监管工作体系3.1.1填埋场所在行政区域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应作为填埋场监管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填埋场运行过程监管。各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填埋场监管工作指导和定期检查。3.1.2监管体系应由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监管单位和运营单位组成,必要时可增加专业检测机构予以协助。其结构关系列于表3.1.2。监管主体可指派下属单位,也可委托独立的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单位对填埋场实施运行监管。,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3监管工作体系3.1.3在填埋场建成试运行之前,监管主体应组建针对该填埋场的运行监管体系。,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3监管工作体系监管人应派驻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填埋场监管小组执行监管任务。监管小组的现场专职监管人员应只承担一个场的监管工作。监管人员在上岗前应接受填埋场管理和作业要求的技术培训,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获得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后上岗。,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3监管工作体系监管人员在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时还应遵守以下要求:1、监管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应宣传并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2、应有两名以上具有相应上岗证的人员同时参加,携带并出示相关证件;3、现场检查可采取询问笔录、现场监测、采集样品、拍照摄像、查阅或者复制有关资料等检查手段,并妥善保管有关资料;4、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与商业秘密;5、监管人员应对检查情况进行客观、规范的记录,并请被检查单位的代表予以确认。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对检查记录的内容有分歧的部分如不能即时解决,应做好记录。,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3监管工作体系3.2.5监管单位应对监管人员进行定期再培训,使监管人员及时掌握填埋场的最新技术要求和动态。3.2.6监管人员进入填埋场现场应遵守现场各项安全管理和运行制度,应佩戴监管标志。,4.4监管程序4.0.1政府主管部门确定监管机构应符合以下要求:1、考察监管机构是否具备监管能力,考察的内容包括人员组成、财务状况、管理状况、业绩等;2、对监管机构提出的监管方案和执行计划进行评审;3、确定候选监管机构;4、对候选监管机构进行公示;5、确定监管机构。,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4监管程序4.0.2监管工作实施前政府主管部门与监管单位应签订监管委托合同;合同应包括三个月以上试运行期。4.0.4监管实施可包括准备、检查、监测、综合分析、意见反馈、整改和复查等七个阶段。监管主体和监管人可根据工作开展实际和需要,修改调整监管的作业程序并确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4监管程序4.0.3监管实施阶段应符合以下要求:1、现场监督检查、公众调查或接受公众反映意见;2、发现问题,并与填埋场运营单位沟通确认;3、提出建议或审核运营单位整改措施;4、督促整改落实并复查;5、进行月考核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监管月考核报告和咨询意见;6、进行年度运行效果综合评价,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年度运行效果综合评价报告。,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4监管程序4.0.4监管实施可包括准备、检查、监测、综合分析、意见反馈、整改和复查等七个阶段。监管主体和监管人可根据工作开展实际和需要,修改调整监管的作业程序并确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5监管条件5.0.6填埋场各项规章制度配套,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设施运行和管理记录制度、交接班记录制度、生活垃圾接收检查管理制度、生活垃圾分析制度、设施设备运行操作规程、环境监测与化验室特征污染物检测制度、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并制定了可行的填埋场应急预案。,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6监管范围和内容6.0.1填埋场运行过程监管的范围应包括垃圾计量与检验、填埋作业及阶段性封场、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置、地表水导排、地下水导排、渗沥液收集与处置、臭气处理、设备运行维护、材料消耗等。,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6监管范围和内容6.0.2应对填埋场运行的下列关键内容实施重点监管,其中主要的作业台帐、记录和报表应实行监管方和被监管方代表共同签字认可:1、垃圾进场检验与计量;2、防渗系统的完整性;3、渗沥液导排及填埋库区水位;4、填埋分区、分单元作业和即时覆盖;5、截洪沟的完整性;6、填埋库区内分区隔离措施的有效性;7、调节池进、出水量和水质;8、沼气收集和处理;9、渗沥液处理达标结果;10、地下水监测;11、飘散物控制;12、填埋堆体沉陷、滑移现象;13、垃圾坝体滑移、裂隙现象;14、各项安全措施及预案执行情况;15、填埋作业区照明;16、消杀作业实施效果;17、各岗位上岗、交接班记录,重要事件记录;18、日、月、年度各项统计报表与分析评价。,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6监管范围和内容6.0.3填埋场下列工作和内容可作为一般性监管内容:1、场区总体环境状况;2、运输车辆滴漏状况;3、场区标识和照明;4、作业设备保养状况;5、进场及场区道路养护情况;6、渗沥液处理各段水质情况;7、沼气井内积水与排水情况;8、消杀药剂使用情况;9、填埋场沼气发电上网电量;10、生活垃圾成分和物理性质;11、投入使用前防渗结构渗漏探测;12、水、电、油、药剂等材料消耗与成本分析。,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7监管计划的制定7.0.2监管计划编制的程序与依据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管计划应在签订委托监管合同或任务后开始编制;2、监管计划应由监管小组负责人主持、各岗位监管员参加编制;3、编制监管计划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并结合填埋场实际情况进行,有关技术要求不得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相抵触;4、监管计划完成后必须经监管机构技术负责人审核并应报送监管委托部门审批。,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7监管计划的制定7.0.3监管质量要求应包含以下内容:1、满足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的前提下,监管人与被监管人的质量管理要求相对应;2、满足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府、公众对填埋场作业、环境的要求及体现持续改进管理,提高质量的承诺;3、制定总体、工艺环节和分段的质量管理框架及其展开和落实的实施措施;4、制定质量管理工作宣传、贯彻的计划,确保全体工作员工的理解和执行;5、根据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进,实施能力的提高和国家、地方要求的变化,定期审核和修订质量管理要求,确保填埋场作业质量持续适应性。,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7监管计划的制定7.0.5监管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填埋场概况;2、填埋工艺特点及关键环节分析;3、监管工作范围;4、监管工作依据;5、监管工作目标;6、监管工作内容;7、监管的组织形式;8、监管的人员配备计划;9、监管的人员岗位职责;10、监管工作程序;11、监管工作方法及措施;12、监管成本核算;13、监管总结与考核。,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8监管技术要求,垃圾进场与计量,应实时记录进场垃圾车辆及其当次载重信息;应对进、出场车辆进行检查核实车辆单位、垃圾来源、垃圾性状;不具备出场称重条件的地方,应检查出场车辆的卸载情况;对垃圾运输单位变化、新增或替换更新的日常垃圾运输车辆,应及时补充确认其车辆信息、核实其装载垃圾量、来源和性状,并及时补充到记录台帐中;垃圾计量设备应根据有关规定定期校验、标定,校验、标定的有效期应标于设备明显位置;垃圾计量监管人员应每天检查一次垃圾进厂计量是否符合要求,每月应对垃圾计量进行评价;监管员应对当日和当月的记录台帐、报表据实签署,符合要求的签字确认,不符合要求的签发整改指令。,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8监管技术要求,填埋作业监管,核实按填埋作业规划制定的阶段性填埋作业方案,绘制的填埋作业顺序图和进展图。车辆进出有序,倾倒、推平压实作业顺畅、有序,无相互干扰;作业平台平整、稳定、视线良好、面积合理。防飞散措施设置合理、有效。消杀措施及时、有效。作业现场的卸料方式、摊铺时间和厚度、压实次数及碾压密实度、封场边坡及作业坡度应符合要求。核实根据覆盖材料采取的覆盖措施正确,且符合规范要求,日覆盖及中间覆盖方式与效果,边坡压膜固定可靠,臭气和蚊蝇得到有效控制。检查填埋作业期间,雨污分流措施和沼气收集系统使用良好,未受机械设备运行的破坏,或及时修复。作业分区、堆体表面和边坡侧向变形的变化、库容利用情况等应检查场区和作业区照明设施完好,照区分布合理,照度合适。检查阶段性和最终封场覆盖措施、封场时间,评价封场效果。,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8监管技术要求,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沼气石笼的间距合理,形态完整性,无倾斜、断裂等现象,作业期间按要求续接,保持合适的地面高度。采用分层插管方式构筑的沼气井连接可靠。垃圾堆体形成过程中的中间水平导气管导气、收集可靠,边坡出堆体处管体周边封闭可靠。填埋堆体达到标高,实施封场的地段,沼气井周边封闭可靠,无明显裂隙,地面以上管体高度符合标准要求,仪器安装稳固,引气管连接可靠、无泄漏。沼气利用或燃烧排放设施的操作符合相关设施的技术规范要求。垃圾场规模小,不具备上述条件,采用直接燃烧排放的,井管应高出地面1.5米以上并在上三分之一连接金属燃烧头。按规定核实记录收集井、输气管和处理利用设施的各项参数,包括填埋气产量、气压、组分及性质监测数据和报表,对填埋堆体产气情况、收集利用效果及碳减排进行分析。,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8监管技术要求,雨污分流系统,应检查核实场周截洪沟完整、有效,场外积水及时排导,场内雨污分流,排水设施得到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完好、畅通。应检查核实填埋库内分区雨水收集、导排措施有效,抽排水设备完好,各项雨污分流系统运行有效,无填埋作业区污水与为填埋区雨水混合现象。应检查核实地下水导排系统完好,无向库区内泄漏现象,顺畅导排。,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8监管技术要求,渗沥液收集与处理,应检查核实导渗盲沟系统完整性,填埋区无渗沥液滞留,坝前水位符合要求,应定期检查穿坝管的完好性,保持导水畅通,无泄漏。应检查核实进入调节池的水量和水质,检查集液井和调节池防渗系统的完整性、有效性,调节池产生的气体状况,敦促运营单位及时导排,防止过量气体积聚。应检查核实当天渗沥液进入渗沥液处理系统的量和水质,处理后排放的水量、水质,确认排放水是否达标并实时记录。应熟悉渗沥液处理工艺,了解各处理段进出水水质,帮助分析排放水质不达标的原因,为改进工艺操作提供建议。应检查核实污泥回流和排出量,核实浓缩液产生量。核实污泥和浓缩液处理处置的方法和结果。应检查落实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各管道、设备的维护、修理和更换。,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8监管技术要求,作业机械设备,应督促运营单位建立设备使用、维护档案,定期进行保养、清理。对设备使用中的粗暴、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予以制止,并敦促运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应随时观察作业面各设备运行状态,监督人员与设备的安全距离、施工机械与运输车辆的安全距离。应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作业记录、油料及其他各种消耗。应对暂停使用的设备进行登记,明确停用原因,并检查停用养护处理质量。,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8监管技术要求,填埋场监测与检测,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在填埋场运行前核实本底监测情况。监管单位自身不具备检测分析能力的,应在合同签署前向委托人提出申请,绑定监管协作人,共同实施监管作业。监管协作人应具备填埋场化学和生物检测的专业能力,并获得相关的资质。应核实各项检测指标项和检测时间是否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要求,核实检测方法是否符合相关的检测技术标准。应核实监管协作人对仪器设备按规定要求进行保养、校核和使用记录情况。及时纠正检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应监督定期对检测数据进行的汇总、统计和分析,依据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对结果作出分析和评价。应掌握地方环境监测部门例行的监测项目、采样点、历次监测结果和结论,依此对运营单位或协助监管单位的检测进行对比分析,完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质量。,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8监管技术要求,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应督促运营单位建立安全和职业危害防控体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应定期检查各运营单位部门的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的防治工作,检查各项安全标识,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等常规安全防范措施。应对从事集液井、调节池清掏,更换高空照明灯具、沼气井和导渗盲沟疏通等潜在危害场所作业前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并派专人进行旁站监护,直至作业完毕。应督促运营单位对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应督促调整岗位。发生安全事故或严重职业性危害事件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协助运营单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现场监管,4.8监管技术要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督促检查运营单位的应急处置制度,组建相应管理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落实专项费用、专职(或兼职)人员。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